(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寧夏養牛行家馬國財的小康路

2021-01-15 國際在線

旱天嶺村村民在園區作業 攝影:李峰

旱天嶺村村民正在平整園區 攝影:李峰

旱天嶺村養殖園區 攝影:楊佳澎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羅來安、楊佳澎):37歲的寧夏回族青年馬國財曾是一個貧困戶,多年在外奔波也沒賺到什麼錢。5年前,他響應政府號召回鄉創業,短短幾年間就摘掉貧困帽,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馬國財家住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這是個移民新村,由附近山區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幾個村莊合併組建。馬國財2014年遷移到這個村子,剛開始他跟村裡人學養羊,但不久就碰上瘟疫,由於缺乏應對經驗,死了100多隻羊,不但賠光了多年積蓄,還欠下不少債務。

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丁建華是養牛行家,村裡第一家養牛戶,他是個熱心人,向馬國財伸出了援助之手。丁建華出面擔保,幫缺乏資金的馬國財以賒帳方式領到了17頭牛犢,餵養了4個月出欄,趕上好行情,一下就賺了3萬多元。

記者羅來安體驗給牛餵草料 攝影:李峰

馬國財和他的羊 攝影:李峰

馬國財駕駛鏟糞機 攝影:李峰

第二年,馬國財自己養了10多頭牛,同時在村辦合作社打工,幫其他人養牛,年底就把外債全還清了。行情一年比一年好,2018年起,馬國財擴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不再給別人打工。

馬國財欣喜地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記者採訪的前一天,他剛賣了25頭小公牛,這些牛餵養了9個月,每頭賺了1.1萬元。目前還存欄32頭牛,其中30頭母牛。「利潤最高的還是養母牛,我們有句行話『母牛下母牛,三年五頭牛』,如果一頭母牛頭胎生母牛,三年後就能收穫5頭牛。」

牛羊肉近年來行情持續向好,讓馬國財賣牛時充滿了幸福的煩惱,「一天到晚接到牛販子電話,煩的不行,他們都上門搶購,看誰給的價高賣給誰。」

儘管在養羊上栽過跟頭,但在馬國財眼裡,這只是因為自己過去經驗不足,其實養羊也是大有可為的。馬國財文化水平不高,但愛琢磨,他從網際網路上尋找有用信息,自己琢磨出了一套雜交育種技術。他養的雜交羊不但長肉快,而且品質好,比飼養本地羊的收入要翻一番。

馬國財教記者給牛餵養飼料 攝影:楊佳澎

馬國財在操作飼料攪拌機 攝影:李峰

飼料堆 攝影:李峰

對馬國財來說,現在一年賺二三十萬非常輕鬆。去年底,他主動申請脫貧,希望把國家和社會的扶貧資源給更需要的村民。作為養牛行家,馬國財不但自己發家致富,還熱心幫助村裡其他人,有人家生牛犢或者牛得病了,他都會去義務幫忙。

2014年,馬國財所在的旱天嶺村建立了肉牛養殖園區,村民都在養殖園區持股,每年享受固定分紅。資產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旱天嶺村形成了穩定的脫貧致富機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回憶40年來依靠種地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歷程時感慨萬千:「我們農民的小康生活夢想很簡單,種地容易,賣糧也容易,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們基本實現了!」  通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拼,期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大哥大」亮相之後沒多久,從城裡回來幾個腰掛尋呼機的青年。各式尋呼機流行了一陣,就被翻蓋的、直板的各種非智慧型手機取代。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了。手機外觀變化的背後是移動通信的迭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滿面愁容變成了一臉笑容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全面反映我市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非凡歷程,展示我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即日起,營口新聞微信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多維度、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生動實踐。
  • 【新春走基層】我們的2020 吳武紅:養牛致富奔小康
    白水縣融媒體中心推出新春走基層我們的2020系列報導,今天,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走進脫貧群眾吳武紅,看看他的新生活,聽聽他的新打算。 白水縣杜康鎮張家塬村 村民 吳武紅:「我叫吳武紅,今年47歲,屬於張家塬村三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我想今後把這個牛的事業繼續擴大、養好,通過養牛走向小康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梨樹縣:黑土地上綠色路
    7月22日下午,他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了保護黑土的梨樹模式:「我們想了個辦法,把玉米秸稈還田,就像給黑土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僅可以防止風蝕水蝕,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稈腐爛後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土質鬆軟,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還能抗倒伏。」  「這個模式總結推廣了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  「梨樹縣已經推廣了200萬畝,全省推廣了1800萬畝,計劃推廣到4000萬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訪金斯瑞 感受企業氛圍
    近日,南京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該系列發布會邀請中央駐寧媒體、省屬媒體、市屬媒體、網絡媒體和外宣媒體等參加,宣傳報導南京市不斷書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營造積極推動建設發展的濃厚輿論氛圍。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生態修復——  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  「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臨川多舉措發展燈芯草產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臨川多舉措發展燈芯草產業 2020-11-04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肉牛養殖忙 共築小康路
    老家內蒙的於瑞文和馬春祥是這裡的夫妻工,主要負責備料、餵牛、收拾衛生等工作,老兩口原來一直在工地打工,居無定所,現在在牛場,掙同樣的錢,但生活卻要比之前安穩了很多。省公安廳養牛扶貧基地不斷發展壯大,現在二期項目已建設完成,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年出欄量大約為3000頭左右,合作社每年按照投入運營資金15%比例的利潤,用於全鄉現有扶貧886戶1855人的年度收益分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區桃花湖村:「小黃姜」迎來大豐收 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區桃花湖村:「小黃姜」迎來大豐收 姜農採收露笑顏 2020-11-24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磅礴的馬鹿河
    開欄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報告文學專欄,連續刊發我市30餘位作家從基層帶來的脫貧故事,展現人們身邊和眼中的變化。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廁所雖小,展現的是鄉村振興的民生和文明;如廁事微,卻關乎農民生活的體面與尊嚴。開魯縣建華鎮大力推進全域「廁所革命」,為的就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井兒村的脫貧致富經
    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
  • 「沙畫繪小康」小康點亮生活 看貧困戶李雲鵬如何綻放生命之花
    此前報導:【沙畫繪小康】小康承載初心兵哥陳堃源助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沙畫繪小康】小康屬於人民井岡山神山村的華彩蝶變【沙畫繪小康】小康源自奮鬥支月英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10月12日,扎了20多年掃把的阿西木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爾山市:20年前砍樹掙錢 20年後看樹掙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爾山市:20年前砍樹掙錢 20年後看樹掙錢 2020-08-06 2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