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雙牌陽明山村:吃上旅遊飯 甩掉窮帽子

2021-01-08 永州新聞網

  永州新聞網訊(記者 彭麗霞 趙威 通訊員 徐楊柳)盛夏時節,傍晚時分,陽明山芝茗客棧。

  兩三桌客人坐在大廳裡閒聊,廖芝民和妻子在廚房中忙碌著做飯。

  廖芝民家住永州市雙牌縣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拔800米陽明山村。2017年,夫妻倆蓋起小樓開起了民宿,從此吃上了「旅遊飯」。然而,幾年前他還是一名貧困戶。

廖芝民在整理房間

  「一家四口就我一個人有山,生活一直比較拮据。」廖芝民夫妻二人在家務農,收入本就微薄,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4年,當村裡的扶貧工作隊進到他家調查摸底時,一家人擠在簡陋的老房子裡,整個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電。

  「村裡看我比較困難,搞村莊綠化的時候請我去做事,有了一部分收入,再加上國家給的危房改造資金,才建起了新房子。」雖然靠相關扶貧政策改善了生活條件,但靠自己賺錢致富一直是廖芝民的夢想。

陽明山景區

  彼時,陽明山景區火爆,遊客絡繹不絕,廖芝民看到了商機。「自己家就在陽明山景區內,何不開個民宿呢?」

  說幹就幹,2017年,廖芝民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又向親戚朋友借了10多萬,建成了「芝茗客棧」。

廖芝民開辦的「芝茗客棧」

  「剛開始做客棧,由於沒有做民宿的經驗,也不會推廣,生意很差。」廖芝民告訴記者,陽明山管理局的領導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就經常幫忙推薦客人,由於他的服務比較好,慢慢人就多了。「生意最火爆時,一天能夠接待近10桌客人,客棧6個房間滿員入住,一天毛收入達5000多元。今年預計收入6萬元左右。」

  近年來,陽明山村以旅遊資源為依託,發展旅遊產業,農戶開辦民宿30餘家,「靠著當地土特產銷售和住宿、餐飲,每年全村的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000萬元。」陽明山村黨總支書記唐大超告訴記者。

陽明山村

  同時,陽明山村因地制宜,對症下藥,落實新的村集體經濟項目和貧困戶增收項目,鼓勵、幫助貧困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竹木加工業、手工業等產業,種植桃300畝、種植雪蓮果300畝,養殖山羊200多頭,所有貧困戶參與發展產業,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轉移富餘勞動力,聯繫了50多人進入當地的竹木加工廠打工,選聘村級生態護林員31人,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855元提高到了現在的8000元,村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均有了提高。

  2018年,陽明山村村民委員會與永州市瀟湘晉品牌運營有限公司籤訂了萬壽桃種植股份合作協議,同時創辦了雙牌縣萬好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00畝,種植黃桃、紅桃、白桃、油桃等名特優水果。

陽明山萬壽桃園

  「桃園今年是第一次掛果,收入預計8萬元。明年整個果園預計能產桃10萬斤,村集體收入將超過30萬元。」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陽明山村第一支書、駐村工作隊隊長陳克難介紹,「桃園每年用工300餘人次,其中貧困戶勞動力76 人,去年發工資就發了25萬元。」

陳明華種的八月果

  「農忙時,桃園會請我們去工作,每天可以賺上百元。」陳明華是易地搬遷戶,以前在福建務工,2016年因為父母身體不好返鄉,去年父母雙雙離世,如今他養了上百隻雞,種了兩畝八月果和七葉一枝花,還被村裡聘請為村級生態護林員,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小康生活。

  要脫貧致富,基礎設施不能拖後腿。2017年至2019年,陽明山村硬化村組道路5.1公裡,新建橋梁2座;修建村級綜合服務平臺一棟,修建光伏發電站一座;興建日1萬人集中供水廠1個,修建蓄水池6個,引水管道1.8萬餘米,村裡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陽明山村綜合服務平臺

  「我們還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危房改造、農戶庭院建設、村莊整體環境改善協同推進,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唐大超說。

  走進如今的陽明山村,遠山竹林青翠欲滴,眼前村級道路蜿蜒入戶,庭院整潔美觀花香四溢,一幅詩意盎然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回憶40年來依靠種地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歷程時感慨萬千:「我們農民的小康生活夢想很簡單,種地容易,賣糧也容易,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們基本實現了!」  通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生活像大櫻桃一樣甜」
    2016年,佳山村成立了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3年多時間,合作社成員從5戶發展到如今的28戶。2019年佳山村的經濟總收入98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從10年前的1000多元增加到了1.4萬多元。「我家種植了幾十畝甜櫻桃和糖心蘋果,就生長在這海拔1800多米的半山腰。正是靠著這些果樹,我家才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富裕日子!」村民龍升貴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活像大櫻桃一樣甜」(脫貧攻堅高原行)
    遠遠眺望,佳山村坐落在半山腰,掩映在蔥蘢的果樹間,一派濃濃的田園氣息。  佳山村地處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鎮,記者沿著陡峭的山路往上爬,不一會兒就氣喘籲籲。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拼,期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大哥大」亮相之後沒多久,從城裡回來幾個腰掛尋呼機的青年。各式尋呼機流行了一陣,就被翻蓋的、直板的各種非智慧型手機取代。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了。手機外觀變化的背後是移動通信的迭代。
  • 千村萬戶看小康|鄒城上磨石嶺村:石徑古井石板路,築起山村致富
    擺脫「無路可走」,上磨石嶺村迎來新生青石板路連接起的幸福圖①:上磨石嶺村村內道路圖。圖②:上磨石嶺村航拍圖。(□記者 常青 報導)守著「金山」長嘆,捧著「金碗」沒飯,娶個媳婦都難,這是過去上磨石嶺村的真實寫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此後,56萬土家族、苗族、漢族兒女們弘揚升華「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黔江精神,在2402平方公裡的大地上描繪著脫貧攻堅最美麗的風景。騰樹文估計,等到豐產時,合作社收入能有上百萬元。蠶桑產業走上正軌,越來越多農民也想參與其中。「以前是我們追著別人要地種,現在是人家主動把土地『送上門』,目前加入合作社的農民已有近200人。」騰樹文說。紮實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發展,除了幫扶給力,也離不開更多來自基層,苦幹、實幹的「領頭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磅礴的馬鹿河
    開欄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報告文學專欄,連續刊發我市30餘位作家從基層帶來的脫貧故事,展現人們身邊和眼中的變化。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西昌電力扶貧側記 2020年09月07日 18:33:46來源:四川新聞網涼山頻道 編輯:王飛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懌陽)
  • 林芝市鄉村旅遊:高原美景讓群眾吃上「旅遊飯」
    原標題:林芝市鄉村旅遊:高原美景讓群眾吃上「旅遊飯」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轉眼又到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   家在拉薩的德央,帶著相機和美食,約上幾個玩伴,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林芝行。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自從盤古開天地,誰肯治窮蔭世人。  大業猶弘多善政,小康未少一黎民。  共承發展新觀念,盛事空前更絕倫。>  扶窮幫困拯崑崙,國策紅陽照孟春。>【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爾山市:20年前砍樹掙錢 20年後看樹掙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爾山市:20年前砍樹掙錢 20年後看樹掙錢 2020-08-06 2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  閒不下來的老漁民宋健林在鎮上的水產公司當上了產業工人,除草、餵料、運輸。「過去搞養殖有賺有賠,如今旱澇保收收入穩定。」他告訴記者,轉產後每戶獲得50萬元左右補償,加上打工收入每年七八萬元,生活足夠開銷。  年輕些的漁民轉產後,也享受到生態向好、產業鏈拉長帶來的紅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訪金斯瑞 感受企業氛圍
    近日,南京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該系列發布會邀請中央駐寧媒體、省屬媒體、市屬媒體、網絡媒體和外宣媒體等參加,宣傳報導南京市不斷書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營造積極推動建設發展的濃厚輿論氛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梨樹縣:黑土地上綠色路
    7月22日下午,他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了保護黑土的梨樹模式:「我們想了個辦法,把玉米秸稈還田,就像給黑土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僅可以防止風蝕水蝕,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稈腐爛後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土質鬆軟,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還能抗倒伏。」  「這個模式總結推廣了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  「梨樹縣已經推廣了200萬畝,全省推廣了1800萬畝,計劃推廣到4000萬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共享古城之美
    10月10日,平遙人李霞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的古城仍不住搖頭,「現在可不一樣了,古城內不僅街巷乾淨、整潔,迎薰門前還新修了廣場、人工湖等景觀,平時我們在廣場上跳舞、打拳,節慶時日還舉辦各種活動,可熱鬧啦。」說著家鄉的變化,李霞讚不絕口。  平遙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如何保護好、利用好古城,始終是省、市、縣的重大課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青稞酒酥油茶更加香甜——青藏鐵路鋪就致富路
    」申得屏說, 「搬到了茶卡鎮,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新村緊鄰茶卡鹽湖景區,鄉親們紛紛嘗試開辦家庭賓館,發展旅遊產業。  「政府給鄉親們建設的都是高標準的住房,樓上樓下共12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配套的庭院,完備的上下水,還有便捷的交通,為我們發展家庭賓館提供了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