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聞網訊(記者 彭麗霞 趙威 通訊員 徐楊柳)盛夏時節,傍晚時分,陽明山芝茗客棧。
兩三桌客人坐在大廳裡閒聊,廖芝民和妻子在廚房中忙碌著做飯。
廖芝民家住永州市雙牌縣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拔800米陽明山村。2017年,夫妻倆蓋起小樓開起了民宿,從此吃上了「旅遊飯」。然而,幾年前他還是一名貧困戶。
廖芝民在整理房間
「一家四口就我一個人有山,生活一直比較拮据。」廖芝民夫妻二人在家務農,收入本就微薄,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4年,當村裡的扶貧工作隊進到他家調查摸底時,一家人擠在簡陋的老房子裡,整個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電。
「村裡看我比較困難,搞村莊綠化的時候請我去做事,有了一部分收入,再加上國家給的危房改造資金,才建起了新房子。」雖然靠相關扶貧政策改善了生活條件,但靠自己賺錢致富一直是廖芝民的夢想。
陽明山景區
彼時,陽明山景區火爆,遊客絡繹不絕,廖芝民看到了商機。「自己家就在陽明山景區內,何不開個民宿呢?」
說幹就幹,2017年,廖芝民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又向親戚朋友借了10多萬,建成了「芝茗客棧」。
廖芝民開辦的「芝茗客棧」
「剛開始做客棧,由於沒有做民宿的經驗,也不會推廣,生意很差。」廖芝民告訴記者,陽明山管理局的領導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就經常幫忙推薦客人,由於他的服務比較好,慢慢人就多了。「生意最火爆時,一天能夠接待近10桌客人,客棧6個房間滿員入住,一天毛收入達5000多元。今年預計收入6萬元左右。」
近年來,陽明山村以旅遊資源為依託,發展旅遊產業,農戶開辦民宿30餘家,「靠著當地土特產銷售和住宿、餐飲,每年全村的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000萬元。」陽明山村黨總支書記唐大超告訴記者。
陽明山村
同時,陽明山村因地制宜,對症下藥,落實新的村集體經濟項目和貧困戶增收項目,鼓勵、幫助貧困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竹木加工業、手工業等產業,種植桃300畝、種植雪蓮果300畝,養殖山羊200多頭,所有貧困戶參與發展產業,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轉移富餘勞動力,聯繫了50多人進入當地的竹木加工廠打工,選聘村級生態護林員31人,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855元提高到了現在的8000元,村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均有了提高。
2018年,陽明山村村民委員會與永州市瀟湘晉品牌運營有限公司籤訂了萬壽桃種植股份合作協議,同時創辦了雙牌縣萬好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00畝,種植黃桃、紅桃、白桃、油桃等名特優水果。
陽明山萬壽桃園
「桃園今年是第一次掛果,收入預計8萬元。明年整個果園預計能產桃10萬斤,村集體收入將超過30萬元。」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陽明山村第一支書、駐村工作隊隊長陳克難介紹,「桃園每年用工300餘人次,其中貧困戶勞動力76 人,去年發工資就發了25萬元。」
陳明華種的八月果
「農忙時,桃園會請我們去工作,每天可以賺上百元。」陳明華是易地搬遷戶,以前在福建務工,2016年因為父母身體不好返鄉,去年父母雙雙離世,如今他養了上百隻雞,種了兩畝八月果和七葉一枝花,還被村裡聘請為村級生態護林員,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小康生活。
要脫貧致富,基礎設施不能拖後腿。2017年至2019年,陽明山村硬化村組道路5.1公裡,新建橋梁2座;修建村級綜合服務平臺一棟,修建光伏發電站一座;興建日1萬人集中供水廠1個,修建蓄水池6個,引水管道1.8萬餘米,村裡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陽明山村綜合服務平臺
「我們還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危房改造、農戶庭院建設、村莊整體環境改善協同推進,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唐大超說。
走進如今的陽明山村,遠山竹林青翠欲滴,眼前村級道路蜿蜒入戶,庭院整潔美觀花香四溢,一幅詩意盎然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