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青稞酒酥油茶更加香甜——青藏鐵路鋪就致富路

2020-12-06 西寧網絡電視臺

  10月的青藏高原已有寒意,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巴音村的申得屏,一早打開家庭賓館的大門。

  巴音村是移民搬遷村, 2016年從山裡整體搬遷到了茶卡鎮。 「以前住在老村的時候,我老公在外面打工,我在家裡種點小麥、青稞、油菜,日子過得很艱辛。 」申得屏說, 「搬到了茶卡鎮,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新村緊鄰茶卡鹽湖景區,鄉親們紛紛嘗試開辦家庭賓館,發展旅遊產業。

  「政府給鄉親們建設的都是高標準的住房,樓上樓下共12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配套的庭院,完備的上下水,還有便捷的交通,為我們發展家庭賓館提供了先決條件。 」巴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予洪介紹,隨著茶卡鹽湖旅遊火熱,政府鼓勵村民開辦家庭旅館,每戶給予5萬元補貼,建成後,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自主經營,如果家中人手不足,也可以把賓館租出去, 1年租金可達到11萬元。

  申得屏說, 2016年,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開行「天空之境」旅遊專列,從西寧發車, 4個半小時直達茶卡,讓本就很火的茶卡鹽湖迎來新的遊客增長點,越來越多的旅客走進茶卡鹽湖,走進巴音村。

  「我們現在把土地都流轉了出去,專心做好家庭賓館。 」申得屏說,家庭收入從原來的每年十幾萬元,增長到現在的二三十萬元,旅遊專列的開通讓鄉親們收入翻倍。

  記者從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客貨管理部了解,自2016年開設茶卡旅遊專列以來,已發送旅客超過50萬人次。

  這個長假,茶卡鎮賓館一鋪難求。 「今天又是爆滿,有的顧客提前1個多月就訂好了。 」申得屏坐在櫃檯前熟練地在電腦上登記著入住信息, 「我回頭跟老公商量再承包一個賓館,再僱幾個服務員。 」

  青藏鐵路給沿線帶來的改變,遠不止這些。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色瑪村有800多戶人家,原來是個靠天吃飯的農業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低保戶就有19戶。 「種點地,養點牛羊,家裡也沒啥太多收入,感覺一輩子就這麼窮過去了。 」村民尼瑪次仁回憶,「最窮的時候還要去親戚家裡借酥油,家裡連一件像樣的電器都沒有。 」

  2006年,青藏鐵路格拉段正式通車,拉薩貨運西站在色瑪村旁拔地而起,給尼瑪次仁和鄉親們帶來致富新希望。

  「火車把貨都卸在這兒,還要從市裡叫車過來拉貨,又遠又不划算。 」尼瑪次仁說,「2007年,我們村在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色瑪振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搞起了物流,跑起了運輸。 」當時33歲的尼瑪次仁成了振通物流公司的經理。

  拉薩貨運西站為這個村辦企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專門安排藏族職工手把手地教村民辦理貨運手續,走進村子宣傳鐵路貨運新政策。13年來,振通物流公司飛速發展,從原先30輛小型貨車發展到100多輛大型貨車。

  「公司員工人均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這兩年我們業務種類逐漸增多,還經營貨櫃、建材等貨運。 」尼瑪次仁說,村民們還開起了超市、旅館和修車鋪等,生意越做越好。色瑪村已經從「農業村」變成「物流村」 。

  2015年,色瑪村全部脫貧。到2018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

  當地像色瑪村一樣靠「神奇天路」改變貧困的,還有加絨村、加錯村、柳梧村……記者了解,隨著青海旅遊知名度的不斷提高以及青藏鐵路運行圖的不斷完善,巴音村的旅客入住「旺季」越來越長;拉林鐵路就要開通了,色瑪村的物流生意也要越來越紅火了……「忙點好,越忙越開心。 」尼瑪次仁揚了揚手中的接貨單,臉上蕩漾著歡笑。

  (新華社西寧10月5日電)

  9月23日,一列觀光小火車行駛在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景區。

  青藏鐵路線沿路分布著青海湖、茶卡鹽湖等許多著名旅遊景區。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青藏鐵路沿線旅遊產業發展緩慢。如今,這些景區就像散落在青藏高原上的「美麗珍珠」 , 被青藏鐵路及其延伸線串聯了起來。

  依託青藏鐵路,過去靠傳統畜牧業為生的當地農牧民群眾轉變觀念,在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同時,紛紛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發展旅遊業,吃上了「旅遊飯」 。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回憶40年來依靠種地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歷程時感慨萬千:「我們農民的小康生活夢想很簡單,種地容易,賣糧也容易,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們基本實現了!」  通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蕨麻豬養殖,鋪就致富路
    卡壩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幹部群眾信心滿滿,都希望未來能引導更多貧困戶發展蕨麻豬養殖,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今後,我們將今年建成的冷藏室的基礎上
  • 吉林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劉闖:君子蘭鋪就小康路
    他幹事有熱情、善鑽研,執著於君子蘭種植業,帶著父老鄉親一道闖出了一條君子蘭鋪就的康莊大道。他就是鴻通綠植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闖。今年35歲的劉闖是吉林省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村民,2016年,他自籌資金先後投資30餘萬元建起了第一棟花窖,搞起了試驗示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裡修通產業路後,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
  •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2020-10-21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生態修復——  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  「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拼,期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大哥大」亮相之後沒多久,從城裡回來幾個腰掛尋呼機的青年。各式尋呼機流行了一陣,就被翻蓋的、直板的各種非智慧型手機取代。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了。手機外觀變化的背後是移動通信的迭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巧家紅山:小小蠟蟲「引客入鄉」鋪就致富路
    今年,紅山鄉蠟蟲產業又喜獲豐收,來自湖南、四川、貴州的「蟲客」都不約而同地來紅山收購蠟蟲,小小蠟蟲「引客入鄉」,大大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為當地老百姓鋪就了致富路。「近幾年,我們都把蠟蟲產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先後邀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王自力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產業規劃團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趙傑軍博士深入紅山社區、天星村等地,通過實地查看、走訪群眾,對紅山蠟蟲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把脈』,找出前幾年蠟蟲不上樹、產量低的原因,並給予相應的技術指導,為農戶解除了蠟蟲發展上的瓶頸問題,逐步實現蠟蟲的優質、穩產、高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蘇古爾圖農民養殖駝鳥 開拓致富新路
    今年古爾圖鎮哈哈提村村民馮存山養殖鴕鳥進一步開拓致富新路子馮存山有近30年的養殖牛羊經驗。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如今,在「千年藥鄉」宕昌縣,許多像劉海霞一樣的群眾,在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辛勤勞動託起致富的夢想。【來源:每日甘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西藏情懷,青藏高原情懷
    扎什倫布寺前的藏民說起旅遊聖地,青藏高原無疑讓很多人心中的首選。只是大多數人是被藍天白雲,高原雪山,宗教朝拜,有點難以理解的天葬等照片,視頻,傳說吸引著,而其中大部分人更會因為高原反應,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計劃而將青藏高原之行束之高閣,寄存心裡。當然其中不乏只是人云亦云,嘴巴說說而已。還在很早的時候,心裡就一直嚮往西藏,嚮往的是那自由與奔放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西昌電力扶貧側記 2020年09月07日 18:33:46來源:四川新聞網涼山頻道 編輯:王飛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懌陽)
  • 南京高淳:拓展螃蟹產業鏈 鋪就特色致富路
    在蟹塘邊,孔祥華邊走邊給記者解釋,「看這蛻下的殼,今年螃蟹規格不會小,鱸魚我們也撈上來看過,都在8兩以上。」他現場算了一筆帳,該模式下,每畝放500隻螃蟹和1000條鱸魚,以80%回捕率、鱸魚每斤售價10元來算,畝均效益將增加4000元,「這可比單純養螃蟹強多了!」
  • 天柱:鋪就群眾「致富路」搭建幹群「連心路」
    「凸屯村是我鎮以前的深度貧困村,農戶居住分散,交通也不方便,基本上都是靠外出務工維持生活,自從江夏華茗中藥材有限公司入駐之後,流轉土地和山林1702餘畝,發展種植竹節參、丹參、川烏、白朮等名貴中藥材700餘畝,林下套種了300多畝的七葉一枝花和竹節參,今年新增林下中藥材種植702畝,帶動了3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成了群眾的「金主」,而四通八達的道路理所當然的成了群眾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滿面愁容變成了一臉笑容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全面反映我市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非凡歷程,展示我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即日起,營口新聞微信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多維度、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生動實踐。
  • 太焦高鐵為晉豫發展鋪就康莊大道
    太焦高鐵全線於2016年10月開工,北起山西太原,南至河南焦作,全長約358.8公裡,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呼(呼和浩特)南(南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太焦高鐵前景廣闊,意義深遠,其投入運營將為晉豫兩地經濟社會發展鋪就康莊大道,暢通沿線人民的幸福路。太焦高鐵拉近「時空距」,開啟晉豫人民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