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蘇古爾圖農民養殖駝鳥 開拓致富新路

2020-11-24 騰訊網

今年

古爾圖鎮哈哈提村

村民馮存山養殖鴕鳥

進一步開拓致富新路子

馮存山有近30年的養殖牛羊經驗。2019年,他多次到八十四戶鄉鴕鳥養殖基地考察了解,發現養殖鴕鳥方法和養殖牛羊方法很相近,便萌生了養殖鴕鳥的想法,當年年底,便向鴕鳥養殖基地預交了2萬多元定金,今年引進了30隻鴕鳥種苗。經過五個月的精心飼養,鴕鳥種苗順利成活,目前體重均已達到25公斤、身高一米左右。

馮存山說:「駝鳥很好養,跟養牛差不多,它吃草少,和養牛的經濟效益差不多,特別有信心搞好鴕鳥養殖。」

據了解,鴕鳥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鳥。鴕鳥全身都是寶,鴕鳥肉營養豐富,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特點,綠色健康食品。鴕鳥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強等優點,養殖前景廣闊。

馮存山說:「咱們古爾圖是旅遊區,旅遊區可以觀賞駝鳥,也可以提高駝鳥銷售量。」(文圖:王德剛、劉劍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特色鴕鳥養殖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東北網虎林10月24日訊 慶豐農場鴕鳥養殖戶趙金柱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鴕鳥養殖致富路。走進他的鴕鳥養殖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帶給他的益處,鴕鳥養殖也讓趙金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裡修通產業路後,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回憶40年來依靠種地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歷程時感慨萬千:「我們農民的小康生活夢想很簡單,種地容易,賣糧也容易,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們基本實現了!」  通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蕨麻豬養殖,鋪就致富路
    2017年卡壩鄉卡壩村在迭部縣紀委監委的積極協調下,爭取到縣農業農村局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建設項目績效考核獎勵資金50萬元,為卡壩村建成了村集體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613元;2020年8月,合作社投入50萬元建設完成冷藏室,並且養殖規模擴大到了170多頭,生產也逐步規範化,經初步估算,2020年底戶均分紅可達到1000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肉牛養殖忙 共築小康路
    為改變黃土坎鄉上松樹村經濟弱、底子薄的落後狀況,2019年,省公安廳與鄉黨委政府共同努力,投入扶貧資金1000萬元,由8個行政村集體入股,成立了與」彰武權超牛肉養殖合作社合作的黃土坎鄉肉牛養殖繁育基地,其佔地面積35畝,養殖1000頭以「西門塔爾」為主的幼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做好"蟹文章" 激活鄉村致富新"密碼"|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作為江蘇省A級大閘蟹出口企業,儲生鋒1000畝的標準化養殖池,作為樣板,正在無錫市全面推廣。   「我們新建鎮這邊,大閘蟹畝產比較高,螃蟹吃的餵多了,就可能導致水體汙染。」儲生鋒介紹,他的蟹塘採用的是循環水,即進出口水分開,同時通過微生物技術,把剩餘的食料及螃蟹排洩物轉化成有機肥料,確保蟹塘水草長得好,這樣螃蟹肯定也長得好。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興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基地,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飼養池裡,魚翔淺底,自由嬉戲。養殖工人石蓉芳正在飼養鱘魚,「自從加入鱘魚養殖,生活在一天天的向好發展。」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寧夏養牛行家馬國財的小康路
    旱天嶺村村民在園區作業 攝影:李峰旱天嶺村村民正在平整園區 攝影:李峰旱天嶺村養殖園區 攝影:楊佳澎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羅來安、楊佳澎):37歲的寧夏回族青年馬國財曾是一個貧困戶,多年在外奔波也沒賺到什麼錢。
  • 讓綠水青山「流金淌銀」 ——文旅富縣開拓武義小康路
    新宅鎮安鳳村,薄雪輕遮掩,朦朦朧朧,宛若水墨仙境;履坦鎮坦頭村,新雪訪舊屋,時光凝固,恰似人間盛景;柳城聯盟上黃村,黃牆戴白瓦,萬籟俱寂,凝成山水畫卷……大美山河間,總會有三兩遊人呼朋引伴前來賞景,而當地的老百姓們也享受這種時光,守著綠水青山,走向致富之路;而更多的外地遊客,則會慕名循著雪景來到武義泡溫泉,在天寒地凍的日子裡享受溫暖,自在愜意。
  • 沁陽市教育局駐村幫扶貧困戶 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
    沁陽市教育局駐村幫扶貧困戶 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導讀:白玉蝸牛是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的蝸牛,並且它全身都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以後能發揮很大的市場潛力。在沁陽市的東高村,當地村民就在沁陽市教育局工作隊的幫扶下引進了白玉蝸牛特色養殖項目,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初冬的早晨,在沁陽市西鄉鎮東高村,村民靳金花正在自己的蝸牛房舍裡忙著,查看溫度,檢查孵化情況,準備飼料。看著家裡一隻只潔白如玉的蝸牛在石板上緩緩蠕動,靳金花十分高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梨樹縣:黑土地上綠色路
    7月22日下午,他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了保護黑土的梨樹模式:「我們想了個辦法,把玉米秸稈還田,就像給黑土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僅可以防止風蝕水蝕,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稈腐爛後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土質鬆軟,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還能抗倒伏。」  「這個模式總結推廣了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  「梨樹縣已經推廣了200萬畝,全省推廣了1800萬畝,計劃推廣到4000萬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內蒙古:草原開出希望花
    「引進來」方面,與定點幫扶單位中國銀保監會機關黨委開展黨建共建,通過捐贈黨費8萬元支持大井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同時,與中國華融河北分公司開展黨建結對共建,公司領導到村慰問困難黨員群眾,捐贈黨費資金8.9萬元支持黨員活動室、黨建文化走廊和便民服務中心更新建設;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捐贈7萬元共同建設黨建陣地,浙江台州銀保監分局為大井村建設金融紅色書吧、農民養殖書吧,提高陣地文化氛圍,增強扶智力度;當地包聯單位與大井村支部聯合開展黨員座談會和主題黨日活動
  • 青春,在奔小康路上閃光
    02、摸爬滾打「趟」出致富路  七月驕陽似火,照在徐聯村的廣場,也照在志寅鴯鶓養殖場。吳志寅穿著長袖長褲高筒雨靴,拿著割草工具走向2米多高的甜象草地,汗水浸透衣背。「甜象草是優質牧草,產量高且含糖量高,適口性非常好,是鴯鶓不可多得的『美食』。」他一邊說,一邊麻利地割下一捆甜象草,扛到牧草粉碎機上進行破碎。
  • 確山三裡街道:蝸牛養殖成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陳鵬飛 通訊員 馮登輝 張方)「這個養殖蝸牛室內溫度必須保持在25—30℃,低於或者高於這個溫度,蝸牛不但不會生長,還會大量死亡,每天定時給養殖場進行噴水、調溫,保持養殖環境溼潤,讓蝸牛自由採食蔬菜葉,確保蝸牛健康成長。」
  • 桐鄉市河山鎮水蛭養殖助推農民致富
    近日,嘉興市價格監測中心在對桐鄉市河山鎮欣龍特種水蛭養殖中心的調查中發現,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人工養殖水蛭營造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徑。由於當時國內水蛭的人工養殖還沒有先例,所以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同時受到颱風和其它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的襲擊,養殖池內水蛭損失過半,當年非但沒有賺到水蛭養殖的「第一桶金」,反而虧損了10多萬元。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生態修復——  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  「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現年63歲的吳生錄,家裡有2口人,僅靠著種植17畝地維持生活。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野草詩社天津詩友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