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三裡街道:蝸牛養殖成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2020-12-04 河南人客戶端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陳鵬飛 通訊員 馮登輝 張方)「這個養殖蝸牛室內溫度必須保持在25—30℃,低於或者高於這個溫度,蝸牛不但不會生長,還會大量死亡,每天定時給養殖場進行噴水、調溫,保持養殖環境溼潤,讓蝸牛自由採食蔬菜葉,確保蝸牛健康成長。」技術人員正在細心教授村民臧春傑、王峰鴿夫婦養殖蝸牛的技術。

為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和村民致富奔小康,由山東大學駐確山三裡街道老臧莊駐村第一書記於德寧和確山三裡街道扶貧辦探索的蝸牛養殖項目正在老臧莊社區逐步推廣開來。近日,在該社區村民王峰鴿蝸牛養殖房裡,記者看到一排排整齊的繁殖架上,三三兩兩伸著潔白的觸角,慢慢試探著新環境,技術人員正在手把手的傳授他們蝸牛養殖技術。

「這個養殖項目很不錯,俺夫妻兩個考察了好多遍,從內心裡說這個產業帶來的效益也很可觀,社區裡已經有群眾養殖戶的蝸牛喜獲豐收了,想著別人能幹好的事我也能幹好,下定決心把這蝸牛養好,不辜負山東大學對我們的傾情幫扶。」作為扶貧小組長的王峰鴿堅定的向記者說道把蝸牛養殖紮根在新莊組的信心。

據了解,該蝸牛養殖項目佔勞動力較少,不佔用耕地,具有成本低,回報高,投資少、見效快、無汙染、易推廣等優點,且技術門檻也不算高,非常適合無勞動力及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進行養殖,同時該項目還採取「公司+農戶」合作模式,農戶前期只需投資建設養殖房,後期由收購公司提供養殖技術並負責銷售,這一合作模式不僅幫助農戶抵禦市場和技術風險,還大大增強了農戶的養殖意願,成為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目前,三裡河街道共有10多戶貧困戶開啟了家庭養殖模式,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走上了致富路,用蝸牛小產業不斷夯實脫貧質量的大鞏固。

(映象網駐馬店新聞熱線:0396—3599908,投稿郵箱yxwzmdpd@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03719699)

相關焦點

  • 確山三裡河創業致富,走出農村的白玉蝸牛
    肉色潔白如玉,故稱為「白玉蝸牛」。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足,足部分泌滑膩白潤的粘液。外套腔頂壁富有血管為肺呼吸空氣。軀幹旁與螺體相接處有一小圓孔通於肺。雌雄同體生殖孔開口在頸部右大觸角後方。行走時將身伸出殼外,遇到驚擾時則頭身皆縮入殼內。
  • 沁陽市教育局駐村幫扶貧困戶 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
    沁陽市教育局駐村幫扶貧困戶 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導讀:白玉蝸牛是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的蝸牛,並且它全身都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以後能發揮很大的市場潛力。在沁陽市的東高村,當地村民就在沁陽市教育局工作隊的幫扶下引進了白玉蝸牛特色養殖項目,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初冬的早晨,在沁陽市西鄉鎮東高村,村民靳金花正在自己的蝸牛房舍裡忙著,查看溫度,檢查孵化情況,準備飼料。看著家裡一隻只潔白如玉的蝸牛在石板上緩緩蠕動,靳金花十分高興。
  • 泗洪金鎖鎮:「小蝸牛」爬出致富產業路
    今年34歲的村民蘇娟,是江蘇省泗洪縣金鎖鎮小有名氣的白玉蝸牛養殖戶,她從一個零經驗的蝸牛養殖生手逐漸成長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蝸牛養殖大戶,並且將蝸牛的養殖產業鏈延伸,成立了一家集蝸牛養殖與培訓、科教觀光、收購、加工、銷售和研發為一體的農業企業,使蝸牛養殖成為帶動金鎖鎮乃至周邊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 「鴕鳥達人」趙壠 開啟致富新路子
    「金點子」點俺 文 章 辛集新聞 小辛莊鄉小辛莊村養殖戶趙壠,創新養殖品種
  • 伊川縣鴉嶺村:小蝸牛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近日,伊川縣鴉嶺鎮鴉嶺村的幾戶貧困戶在室內蝸牛立體養殖場學習白玉蝸牛養殖技術,他們剛剛拿到了免費的白玉蝸牛種源,將開始在家養殖蝸牛。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 白玉蝸牛養殖怎麼樣?湖北喜豐九號蝸牛經驗豐富,養殖有前景!
    湖北喜蛙蛙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喜豐九號蝸牛養殖以「市場+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全國設立分支機構,養殖場等建設一體化源料基地,基地現屬中國蝸牛產業協會理事單位,擁有蝸牛食品結業證書,銷售網絡涉及國內外幾十個城市和地區。白玉蝸牛養殖怎麼樣?湖北喜蛙蛙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喜豐九號蝸牛養殖真誠的歡迎全國各地的有志之士前來洽談,光臨指導!  蝸牛養殖可靠嗎?
  • 【民生】靈山街道:小蠟杆開啟致富門
    【民生】靈山街道:小蠟杆開啟致富門 2020-09-01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興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基地,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飼養池裡,魚翔淺底,自由嬉戲。養殖工人石蓉芳正在飼養鱘魚,「自從加入鱘魚養殖,生活在一天天的向好發展。」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
  • 農民依靠養殖螞蚱發家致富,秘訣在哪裡
    養殖螞蚱能賺錢嗎?農民大哥養殖半畝收入24000元,值得借鑑嗎?螞蚱又稱蝗蟲、蚱蜢,在當地農村,螞蚱曾經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害蟲。現如今,一些精明的農民卻把螞蚱當寶貝,專門養殖這樣的「害蟲」,並且依靠養殖螞蚱發家致富。
  • 轉讓工廠回鄉養蜂欲帶村民同致富
    脫貧「蜂王」     轉讓工廠回鄉養蜂     欲帶村民同致富     一處山腳下,打開新的木門,裡面是一個地窖。     瀏陽日報記者羅時茂     新出路     轉讓深圳的工廠,帶上胡峰迴家鄉     2015年是陳本旺人生經歷的分水嶺,也是他新項目的開端。
  • 張春節 養殖螞蟥帶領村民創業
    但是,這個讓人生畏的「吸血蟲」在正陽縣汝南埠鎮張甲村張春節眼裡,卻成了地地道道的「軟黃金」。他硬是在廢棄窯場改建的10畝水塘裡,把螞蟥當成致富寶貝養著。自從創辦螞蟥養殖場3年來,他為村民找到養殖螞蟥致富的新興產業,年產螞蟥幹製品360公斤,年收入40多萬元,組織22戶養殖螞蟥的村民成立了正陽縣鼎盛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催生出螞蟥經濟,成就了一位農村退伍軍人自主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夢想。
  • 農民養殖白玉蝸牛到底能不能掙錢?記養白玉蝸牛的阿輝
    阿輝原來是個木工,兩年前經他的姨夫介紹並鼓動下,花了二萬塊錢引進了四千隻蝸牛種苗。在他家90多平方的老瓦房裡搞起了蝸牛養殖。兩年後的今天,阿輝成了我們鎮裡的養殖名人,前幾天省電視臺以及許多媒體都先後採訪並報導他養蝸牛成功的事跡。
  • 江蘇贛榆沙河鎮:「小蝸牛」趟出強村富民路
    如今孟曹埠不僅甩掉「貧困帽子」,還一躍發展為擁有全國知名蝸牛養殖基地的致富樣板村。在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中,孟曹埠村走出了一條以蝸牛養殖為主導產業,統籌現代高效農業和鄉村觀光旅遊業融合發展之路。孟曹埠村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沙河鎮西北部石樑河畔,327國道穿村而過,村民從事傳統種植歷史悠久。
  • 小閣樓裡養殖黃腳胡蜂,貢山獨龍江引進新的技術
    「這是我們巴坡村駐村工作隊為幫助群眾增加收入,拓寬產業發展思路的一塊『試驗田』。希望探索成功後能夠幫助群眾在脫貧的基礎上過上更好的日子。」許迅東說,駐村以來,他看到獨龍江當地的野生胡蜂蜂蛹很受市場青睞,市價達到1市斤80元以上,聯想到自己老家曲靖師宗及保山龍陵等地也有成功養殖胡蜂的經驗,就萌生了人工養殖胡蜂帶動巴坡村群眾增收致富的念頭。
  • 冷水坑開發出村民致富的熱水坑
    熟溪街道冷水坑村地處縣城東南郊區,有農戶228戶,人口604人,外來人口2000多人。可以說,冷水坑村開發出了村民致富的熱水坑。      村兩委為工業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已投資5000多萬元完成職工公寓、冷水坑大橋、村莊整治和生態村建設。一二期開發後,將有8000多員工在該村工業園區內工作生活,所以村集體還將籌集資金建設標準廠房和職工公寓,配套完善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讓冷水坑村成為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和諧生活的樂園。
  •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農民增收2020-08-05 14: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河南日報農村版        瀏覽量: 254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代珍珍&nbsp&nbsp&nbsp&nbsp7
  • 白玉蝸牛怎麼養殖,白玉蝸牛養殖方法
    白玉蝸牛怎麼養殖 養殖前準備 蝸牛是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白玉蝸牛是人類通過長期的反覆的改良、篩選、培育而成的,所以,在人工養殖過程當中,我們就要儘可能的模擬適合蝸牛生長、繁殖的環境,讓其在人工造就的這個環境中健康快速的生長。
  • 菜葉全被蝸牛咬成「篩子」村民渴求「殺牛」良方
    見習記者 湯銳    「希望能快點找到對付蝸牛的方法,不然的話,蔬菜就全完了。」最近,沙市鎮黃花村站中組的村民們都感到頭疼:菜地裡出現成千上萬隻蝸牛,肆意啃食著蔬菜。無奈之下,村民陳朝輝向本報「求援」。
  • 吳海風:規範化養殖桑蠶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合作社經營範圍集桑蠶養殖、蠶繭收購、蠶絲及蠶絲製品、銷售為一體。在德臥鎮團山堡村,談起坡桑桑蠶無人不知。走進德臥鎮團山堡村坡桑古寨,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綠油油的桑樹,幾個村民正在地裡採摘桑葉。「我家土地流轉給他種桑樹,500塊錢一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蘇古爾圖農民養殖駝鳥 開拓致富新路
    今年古爾圖鎮哈哈提村村民馮存山養殖鴕鳥進一步開拓致富新路子馮存山有近30年的養殖牛羊經驗。2019年,他多次到八十四戶鄉鴕鳥養殖基地考察了解,發現養殖鴕鳥方法和養殖牛羊方法很相近,便萌生了養殖鴕鳥的想法,當年年底,便向鴕鳥養殖基地預交了2萬多元定金,今年引進了30隻鴕鳥種苗。經過五個月的精心飼養,鴕鳥種苗順利成活,目前體重均已達到25公斤、身高一米左右。馮存山說:「駝鳥很好養,跟養牛差不多,它吃草少,和養牛的經濟效益差不多,特別有信心搞好鴕鳥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