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巴坡村委會一間閒置的小閣樓裡,200個白色的活動箱裡不時傳出「嗡嗡」的蜂鳴聲。
巴坡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許訊東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著食物,給活動箱裡的黃腳胡蜂蜂王餵食。
「這是我們巴坡村駐村工作隊為幫助群眾增加收入,拓寬產業發展思路的一塊『試驗田』。希望探索成功後能夠幫助群眾在脫貧的基礎上過上更好的日子。」許迅東說,駐村以來,他看到獨龍江當地的野生胡蜂蜂蛹很受市場青睞,市價達到1市斤80元以上,聯想到自己老家曲靖師宗及保山龍陵等地也有成功養殖胡蜂的經驗,就萌生了人工養殖胡蜂帶動巴坡村群眾增收致富的念頭。「巴坡村的草果種植已趨於飽和,得另闢蹊徑才能找到更多的增收路子。」許迅東的想法得到村民王戰榮、楊志明、迪躍華的一致贊同,大家都同意許訊東牽頭開展這一試驗。
去年10月,大家集資1萬元錢採購了養殖必需的層板、活動箱、注射器、蜂蜜等設施和物資,採集了10多個野生蜂巢,向村民收購來部分蜂王,並於今年3月22日將蜂王分到200個活動箱裡,暫時轉移到村委會閒置的閣樓裡。「他們幾個都忙著整理草果地,所以就由我來照顧蜂群幾天。」許迅東笑著說。
「現在春暖花開,再過一段時間,蜂王就可以產卵繁殖後代了,到時我們就將這些活動箱分散到山上的生產房屋簷下,既不影響村民生活,又能保證蜂群有相應面積的生活環境。」 許迅東說,養殖黃腳胡蜂是因為這種胡蜂在獨龍江有廣泛分布,群眾也有採收的技術,養殖成功後在全村推廣,讓群眾可以通過養殖胡蜂增加收入。
「人工養殖胡蜂是件新鮮事,但我們通過試驗示範,努力爭取成功。這樣就可以幫助群眾打開思路,找到更多的致富門路。」許迅東信心滿滿地說。
夜查統一行動,怒江州嚴查酒駕醉駕交通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