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越冬蜂培育期胡蜂活動規律及管理應用

2020-11-23 毛氏部落

秋季越冬蜂的培養期,外界蜜粉源適中,氣候溫暖走勢向低,巢內貯蜜量要求較高等特點,適合蜜蜂繁殖,同時也是其他敵病害活動頻繁的時期,應人為採取措施,幫助蜂群排除幹擾,為蜂群繁殖大量、適齡、健康越冬蜂提供適宜環境。

在越冬蜂繁殖期,中蜂群敵病害主要包括胡蜂、蠟螟、爛子病,而意蜂群敵害危害主要包括胡蜂、蜂蟎。胡蜂對中蜂及意蜂都有較大的危害。

一、越冬蜂培育期胡蜂活動規律

一般氣溫在12~13℃時,胡蜂出蟄活動,16~18℃時開始築巢,秋後氣溫降至6~10℃時越冬。春季中午氣溫高時活動最勤,夏季中午炎熱,常暫停活動。晚間歸巢不動。有喜光習性。風力在3級以上時停止活動。相對溫度在60%~70%時最適於活動,雨天停止外出。在500米範圍內,胡蜂可明確辨認方向,順利返巢,超過500米則常迷途忘返。

胡蜂屬於完全變態的動物,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從卵到羽化大約需要20天時間。幼蟲階段是以其他小蟲為食,尤其是毛毛蟲,胡蜂成蟲嗜食甜性物質。

一般中蜂定地養殖於山丘、丘陵地帶,從夏季開始蜂場周圍就有胡蜂活動,在入秋後胡蜂數量達到高峰,胡蜂的活動及羽化時間與蜜蜂接近,雖然中蜂動作敏捷,在外出採集時不易被胡蜂捕食,但在採集負重歸巢時,易被胡蜂追逐,認巢試飛及婚飛的蜂王也易成為胡蜂捕食的對象。

在蜂群較弱,守衛蜂較少時,常有胡蜂入巢偷食蜂蜜,多次偷食會引來更多同伴,中蜂不堪其擾,發生逃群,甚至多群集體飛逃,有的襲擊蜂王,扼殺蟲蛹。

二、越冬蜂培育期胡蜂防治措施

雖然胡蜂的體格比蜜蜂大幾倍,但是單只胡蜂對蜂群的危害較小,當胡蜂靠近巢門時,蜂群增加守衛,排隊集體扇風,甚至個別守衛蜂偷襲胡蜂成功後,多隻蜜蜂圍攻,為了避免胡蜂進一步繁殖,危害蜂群,應在蜂場附近發現有胡蜂活動時,採取措施清除。

1、提高蜂群的守衛能力。常年飼養強群,在強群中各齡蜂比例協調,各司其職,老年守衛蜂較多,守衛能力較強,胡蜂入侵的機率不大。秋季新分群應適當的增加老年蜂的數量,提高蜂群的守衛能力。無王群巢內的正常秩序被打破,採集、守衛消極,因此,在秋季換王時,儘可能的插入老熟王臺,減少蜂群缺王的時間,也可囚老王再插王臺,待新王交尾成功後撤出老王。

2、安裝防盜器。中蜂群勢小,進出巢門規律性強,除蜂王交尾期外可安裝防盜器,避免胡蜂入巢,並能防止意蜂入侵。一般意蜂巢門不長時間安裝防盜器。

3、蜂箱應牢固。胡蜂在靠近蜂箱時,先繞蜂箱飛行,尋找入巢口,如果蜂箱有殘破,就成為胡蜂進入蜂巢的入口。在日常的管理中,發現蜂箱有裂縫或殘破應及時更換修補。

4、搗毀胡蜂巢。在巢門附近用網抓捕胡蜂,用筷子夾住胡蜂身體,用剪刀剪去部分腿,在其腹部系彩色塑料帶,然後放飛,追蹤胡蜂回巢的方向,一般胡蜂回巢直線飛行,距離巢穴500米以內,白天找到胡蜂巢穴,勘察好地形,於夜間明火焚燒。

5、藥物毒殺。在胡蜂被剪腿後,在其背部塗抹毒殺藥物,其他部位不塗抹,然後放飛,回巢的胡蜂背部經同伴清理,成蜂相互吸食感染,大部分成蜂可被毒殺,每次儘可能抓捕較多的胡蜂塗抹藥物,一般2~3天後,胡蜂大量減少甚至消失,用藥20天為一個周期。

結束語:秋末是越冬蜂培育的關鍵時期,也是胡蜂最為猖獗的時期,應採取必要的措施,杜絕胡蜂對蜂群的騷擾,尤其是中蜂有喜靜怕幹擾易逃的特性。

相關焦點

  • 胡蜂養殖,如何輔助胡蜂越冬?從交尾到抱團,全部方法在這裡
    如果是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大黑土蜂一般指虎頭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娘,也有土蜂的說法,這是屬於胡蜂品種,與蜜蜂又是兩個概念,所以上面所說的大黑土蜂,蜂部落認為指的是虎頭蜂。胡蜂養殖重在設備從胡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蜂部落認為技術實際上並沒有蜜蜂養殖那麼困難,但是養殖的條件要比蜜蜂苛刻很多,所以想要養殖胡蜂,必須要具備自然條件和人工輔助條件,就像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胡蜂分布,但是真正可以養殖胡蜂的地方實際上並不多,我們最熟悉的雲南就是養殖胡蜂較多的地方,在我們貴州也有一些地方有人工養殖,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沒有雲南的養殖技術難麼發展。
  • 中蜂越冬蜂培育期蠟螟的活動規律及防治措施
    在蜂群越冬蜂培養期,蠟螟對蜂群造成直接危害的是幼蟲期的蠟螟,俗稱巢蟲、棉蟲。蠟螟的生活環境與蜜蜂較為相似,他們在巢脾上活動,尤其在子脾上活動,蛀食巢脾,損害蜂蛹和幼蟲,又使成蜂不能安寧。
  • 冬季如何 人工養殖大黑胡蜂?抓住3個重點,蜂王存活率更高
    如果是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大黑土蜂一般指虎頭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娘,也有土蜂的說法,這是屬於胡蜂品種,與蜜蜂又是兩個概念,所以上面所說的大黑土蜂,蜂部落認為指的是虎頭蜂。 胡蜂養殖重在設備 從胡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蜂部落認為技術實際上並沒有蜜蜂養殖那麼困難
  • 4月胡蜂開始出現,養蜂人有必要防治嗎?經驗:胡蜂防治越早越好
    進入到4月,不但蜜源發生了變化,外面活動的蜂類也發生了變化,比較特別的就是蜜蜂的天敵之一胡蜂開始活動了。其實細心的朋友都可以發現,胡蜂的活動,其實在春季的時候並不頻繁,一般要到夏季中後期到秋季才是泛濫時間,可以說很多蜜蜂都成了胡蜂的腹中之物,如果是大型胡蜂,甚至有可能造成我們的蜂群滅群。
  • 蜜蜂養殖技術|越冬蜂培育期盜蜂的判斷與識別方法
    秋季越冬蜂培育期是蜂群發生盜蜂概率較高的時間段,一旦發生盜蜂,不利於適齡越冬蜂的培育,應通過蜜蜂、蜂群的行為等作出判斷和識別。群界差異較大時,被盜蜂群的守衛蜂對作盜群攻擊,剛開始被盜時,互相廝殺 ,蜂箱周圍繞飛的蜜蜂比較多,一部分是作盜蜜蜂尋找進入蜂箱的入口,一部分是被盜群的巡視蜂。作盜蜜蜂行為謹慎,躲躲閃閃,一旦被守衛蜂咬住,呈使勁掙扎逃脫狀態。採集場面異常。在秋季,外界蜜源有限,蜂群出勤率普遍不高,如果有個別的蜂群巢前進出蜜蜂異常繁忙,應仔細觀察判斷。
  • 胡蜂蜂王是如何交尾的?不怕近親繁殖嗎?胡蜂智慧不簡單
    導讀:關於馬蜂王和雄蜂怎樣交配最好的問題,蜂部落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專門的培育雄蜂,進行人工授精最好,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近親繁殖,專門的培育優質雄蜂,讓蜂王受精充足,後代更加優質,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種最佳的方式在實際養殖中並不常見,根據蜂部落的了解,目前胡蜂蜂王的交配,最多的還是自然交配的形式
  • 蜜蜂養殖技術|貯蜜在蜂群越冬過程中的作用及貯備方法
    箱內蜜蜂結團,近似球形,蜂團的緊促程度隨溫溼度變化,一般,溫溼度較高時,蜂團較鬆散,溫溼度較低時,蜂團較緊促,蜂團中央溫度最高,變化相對恆定,溫度由內向外擴散降低。2、貯蜜的作用生活基本需要。蜜蜂是群居動物,越冬蜂團的蜜蜂處於半蟄伏狀態,新陳代謝和能量代謝最低,維持最小消耗保證生命存在。
  • 活不見蜂,死不見屍,蜜蜂越冬後為何神秘消失?關鍵在秋末
    關鍵在秋末 記得在今年春繁的時候,蜂部落小編和一位朋友檢查朋友的蜂群,在蜂群裡面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本來蜜蜂很多的蜂群,越冬竟然失敗了,更為奇特的是,本來越冬的時候蜂群裡面的蜜蜂很多的, 但是在越冬過後不但蜂群裡面沒有剩餘多少蜜蜂,就連蜜蜂的屍體都看不到,這讓蜂部落小編和蜂友都感覺很奇怪。
  • 養殖蜜蜂,工蜂翅膀邊緣腐爛是什麼原因?根據這4個特徵判斷
    少量的工蜂翅膀爛掉不管是中蜂還是意蜂,如果只是少量工蜂的翅膀爛掉,我們可以考慮為盜蜂或者是胡蜂攻擊了蜂群,導致少量的工蜂翅膀被損壞。但是從蜜蜂的特點來說,蜂部落認為胡蜂攻擊或者盜蜂引發這種現象的可能並不大,如果盜蜂或者胡蜂的發生已經導致了蜜蜂的翅膀爛掉,必然造成部分蜜蜂死亡,而且是撕裂式死亡,一般胡蜂攻擊的蜜蜂會被攔腰咬死或者頭被咬掉,盜蜂引發的蜜蜂死亡往往會有兩隻蜜蜂抱在一起死亡的現象。
  • 蜜蜂養殖技術|野菊花對蜜蜂有危害嗎
    二、野菊花對蜜蜂群體生活的影響在養蜂界確實存在著蜜蜂採集野菊花,對蜂群有傷害的說法,原因在於,一般野菊花的花期在陰曆的9月份,每年野菊花開放時,外界的溫度不確定,比如,去年我地(渭北高原)野菊花花期,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下,經常出現低溫低於6℃,野菊花凌晨受霜殺,泌蜜吐粉較少,如果進行越冬蜂的繁殖,必然不能滿足越冬蜂數量,顯然不合適。
  • 胡蜂養殖技術及視頻_種植養殖_土地資源網
    因此,養殖胡蜂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開發前景。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1年發生3代,第1代成蟲6月中旬羽化,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生,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開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現,交配後死亡,壽命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團越冬,抵禦寒氣。春季雌蜂單獨覓食築巢,一般將巢築於樹上或樹洞中。
  • 越冬蜂為啥有的死亡有的成活?專家揭秘真相,昆蟲的母愛也偉大
    在蜜蜂養殖中,專業的養蜂人在輔助蜜蜂過冬的時候通常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培育適齡越冬蜂,這個技術冬季越長的時間採用越多,冬季越長的地方,培育適齡越冬蜂也更加重要,可以說直接關係到蜜蜂是否可以安全越冬,這成了專業化養殖蜜蜂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 春天打死一隻胡蜂,秋天就少一窩,為何?養蜂人解密,胡蜂也可憐
    導讀:在蜜蜂養殖業中有一句話,那就是春天打死一隻胡蜂,秋天就少了一窩,這句話其實嚴格說起來並不準確,只是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胡蜂對蜜蜂的危害秋季比較嚴重,但是如果要嚴格的說起來,其實在我們春季打死一隻胡蜂的時候,未來就少了一窩胡蜂。
  • 蜜蜂養殖,蜜蜂的天敵,金環胡蜂一定要認識
    被打死的金環胡蜂金環胡蜂,為膜翅目體長竟達40毫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頭部:寬較胸部窄,但略寬於前胸背板前緣;胸部:前胸背板前緣中央略隆起,被中胸背板端部分開,肩角明顯,前緣兩側黃棕色,其餘均呈黑褐色,但有的個體肩角處各有1棕色斑,刻點幾無,但布有棕色毛。腹部:除第6節背、腹板全呈橙黃色外,其餘各節背板均為棕黃色與黑褐色相間。捕食多種昆蟲,在生物防治上有較大利用價值,同時亦會吸食成熟水果,帶來一定害處。
  • 蜜蜂1年繁殖期有幾個?怎麼管理?養蜂人全部告訴你
    春繁我們說繁殖是根據氣候變化和蜜源變化來進行的,其實在過去採用土法飼養並沒有這麼多的要求,可以說春繁也是在活框養殖技術引進以後才真正開始的,其繁殖的方法是根據春季的蜜源特點、氣候特點、蜂群特點來進行管理的,很多朋友搞不清楚為什麼蜜蜂要春繁,實際上蜜蜂春繁的時候外界很少有蜜源植物,而且溫度也低,管理比較麻煩
  • 小夥養胡蜂年收入500萬 一個蜂巢就值2000元左右
    改進技術 克服胡蜂越冬難記者走進一個不到50平米的養殖場看到,這裡大大小小堆放了近500個蜂巢,每個蜂巢外面有兩個改良的注射器(用於投食)。「去年冬季過後,胡蜂成活率在95%以上,相對往年更有提高了。」洪峰說,在2013年養殖初期,胡蜂越冬成活率不足3成,這樣會造成春季無蜂可養。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意蜂黑蜂等蜂種的形態及生活習性
    一、中蜂的形態及生活習性中蜂即中華蜜蜂的簡稱,原產我國,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 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以及印度、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地。長期以來,它以非凡的生命力和顧強的抗逆性,善於利用零星的蜜粉源,造脾強喜新脾、抗寒抗病,群勢小、產蜜量低、不採膠、怕擾易逃、分蜂性強(中蜂的優缺點是與意蜂比較而言),即使活框養殖,也屬於野生品種。中蜂在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起來。尤其是在我國的山地,地形複雜,氣候無常,晝夜溫差大,南溼北旱,冬冷西幹。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雙王群的三個缺點及改進措施
    中蜂雙王群具有強群特性,繁殖力強、越冬安全,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等特點,但是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很少有中蜂養殖者採用雙王群的形式飼養,原因是中蜂獨有的一些特性限制,如果採用意蜂雙王群的方法進行飼養和管理,中蜂雙王群呈現出的三個缺點。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越冬前蜜蜂什麼時候斷子?如果你不知道當地時間,這招全國通用
    由於意蜂採用追花奪蜜的方式養殖,其實全年生存的環境相差也不大,但是中蜂以野生和人工定地養殖為主,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適應能力強,就算沒有人工幹預也能自動的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所以我們所謂的蜜蜂越冬前斷子,其實主要指的是義大利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