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蜂的形態及生活習性
中蜂即中華蜜蜂的簡稱,原產我國,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 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以及印度、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地。
中蜂的蜂王體表般呈黑色, 也有少數腹部是暗紅色,體長的平21.22mm,其腹部三節常伸出翅後,工蜂體表黑色, 腹部具有黃褐色的環節,被褐色絨毛,體長平均12.4mm,吻長平均5.1mm,翅膀長可覆蓋腹部末節,雄蜂俗稱黑蜂,體長平均13.5毫米,翅膀發達,又長又覺。
中蜂是我國士生土長的蜂種。長期以來,它以非凡的生命力和顧強的抗逆性,善於利用零星的蜜粉源,造脾強喜新脾、抗寒抗病,群勢小、產蜜量低、不採膠、怕擾易逃、分蜂性強(中蜂的優缺點是與意蜂比較而言),即使活框養殖,也屬於野生品種。
中蜂在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起來。尤其是在我國的山地,地形複雜,氣候無常,晝夜溫差大,南溼北旱,冬冷西幹。在這種惡劣環境條件下,中蜂是外來蜂難以取代的蜂種,是我國的當家蜂種。中蜂以其特有的採蜜習性及蜂產品的品質,受到很多養蜂者的喜愛。
二、意蜂形態與生活習性
意蜂即義大利蜂的簡稱,原產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是西方蜜蜂的黃色蜂種,分布於世界各地,也是我國目前飼養量最大的蜂種。
意蜂蜂王體長22.25mm,產卵力強,易維持大群;工蜂體長12~15mm,吻長平均6.28mm,雄蜂體大強壯,體長15~17mm飛翔力強,意蜂蜂群群勢大、分蜂性弱,對大宗蜜粉源採集力強,但不善於利用零星蜜粉源,分泌王漿和泌蠟造脾的能力強,性情溫順,提脾時也能保持安靜,清巢性強,抗巢蟲;在蜜源滿足情況下,蜂產品產量高。
意蜂由於蜂王產卵無節制,從早春到深秋都能保持大面積子脾,消耗食料多,定地飼養有困難,同時在逃避敵害和個體耐寒性方面不如中蜂,所以難以利用南方寒冷山區的冬季蜜粉源植物。
三、其他飼養蜂種形態與生活習性
我國除飼養中蜂和意蜂這兩個主要品種外,在東北、內蒙古、甘肅、青海和新疆等地,還飼養其他幾個蜜蜂品種。
1、東北黑蜂
東北黑蜂由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引進,在我國東北的北部區已有較長的飼養歷史,它是卡尼鄂拉蜂和歐洲黑蜂的過渡類型,並在一定程度上混有高加索蜂和義大利蜂的血統。
東北黑蜂個體大小及體形與卡尼鄂拉蜂相似。幾丁質黑色,第2~3腹節背板上常有黃褐色斑,絨毛灰色至灰褐;吻較長,平均為6.4毫米。它在我國東北的特點是蜂王產卵力強,蜂群春季發展快,夏季群勢強大;採集力很強,不僅善於採集流蜜充沛的蜜粉源,又能利用零星蜜粉源;泌蠟造脾和生產王漿的性能也較好;而且抗寒力強,在東北有良好的越冬性能;抗幼蟲病,性情較溫順,不易發生盜蜂。但是不耐熱,在低緯度地區繁殖力較低,不能維持大群,易感染麻痺病。
2、新疆黑蜂
新疆黑蜂又稱伊犁黑蜂, 是20世紀20年代由俄羅斯人帶入新疆的歐洲黑蜂,分布於新疆伊犁一帶, 它接近歐洲黑蜂,帶有高加索蜂的血統。特點是繁殖力較強,育蟲積極,能採集較多的樹脂。但性情兇猛,易鰲人,檢查蜂群時蜜蜂不安靜,會慌張地亂爬。
3、卡尼鄂拉蜂
卡尼鄂拉蜂簡稱卡蜂,原產於奧地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南部和巴爾幹半島的北部。其個體大小及體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幾丁質黑色,少數個體具黃褐色環帶,絨毛多而密,為灰色至灰褐色;吻長6.4~6.8毫米。
卡蜂的特點是性情溫順,長時間提脾檢查能保持安靜,便於管理,護脾性強,小群能夠越冬;採集力特別強,善於利用零星蜜粉源,食料消耗省;產卵力較弱,早春有蜜粉採集時便開始育蟲,蜂群發展快,分蜂性強。夏季只有在蜜粉源充足的情況下才能保持一定面積的子脾;晚秋群勢下降快;通常不能以強群越冬,然而在不適宜的氣候條件下,仍具有優良的越冬性能。工蜂壽命長,平均比意蜂長14 天,盜性弱,很少採樹脂,定向力強,不迷巢,幾乎不發生幼蟲病。
但是卡蜂愛分群,不易保持大群,提高產量;越夏性差,不耐熱。夏季繁殖慢;種性不純,群間差異大,需加強選育提高。與其他西方蜂種雜交,可以產生育蟲力很強和富有生活力的蜂群。
4、高加索蜂
高加索蜂又名灰色山地高加索蜂,原產高加索中部的高山谷地。它的個體大小及體形與卡蜂相似。幾丁質黑色,工蜂絨毛為淺灰色;吻特長,達7.2毫米,可採集深花蜜。在我國高寒地區飼養的特點是蜂王產卵力較強,能維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較溫順,便於管理,在炎熱的夏季也可保持較大面積的子脾。飛行範圍廣,它的採集力比東北黑蜂或新疆黑蜂強,但愛採集大量樹脂,愛造贅脾,定向力不強,易迷巢錯投,盜性強,越冬性能差,易患孢子蟲病。
結束語:蜜蜂的吻長短決定了可採的蜜粉源,蜜蜂的產卵力、分蜂性決定了群勢,蜜蜂的群勢、採集力以及蜜源決定蜂產品量,蜜蜂的性情、定向力等與管理相關,蜜蜂的養殖難易更多取決於對蜜蜂習性的把握,根據當地地理蜜源及各蜂種的習性,選擇合適的蜂種,是蜜蜂養殖的首要問題。蜜蜂只有在合適的生存環境下,才能發揮出蜂種本身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