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養蜂業上的先進技術,野生中蜂卻實力打臉,蜜蜂智慧不簡單

2020-12-05 蜂部落

要說現代化的養蜂,基本上指的就是活框養殖技術吧。不錯!活框養殖技術的確為現代化的養蜂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不管是在生產上還是繁殖上都大大提升了效率,也讓蜜蜂的數量和蜂產品數量都在活框養殖技術產生以後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如果是活框養殖是蜜蜂大量繁殖的一個裡程碑,那麼不得不說 春繁是蜂蜜產量增加的一個裡程碑了。這點在我國得到了很好的說明,比如在活框養殖技術沒有進入國內之前,國內蜂蜜產量是少了又少,在活框養殖技術進入國內以後,蜂蜜的產量可以說是翻了無數倍,其實要嚴格的來說,蜂蜜產量的增加還真的不是蜂蜜質量下降的結果,而是實打實的增加的。

很多朋友只關注今天的蜂蜜質量不好,但是在活框養殖技術沒有進入國內之間,蜂蜜質量根本談不上,哪有啥封蓋不封蓋的,只要從蜂箱裡面出來的,那就是叫做蜂蜜,很顯然,所謂的水蜜並不是蜜蜂養殖業發展到今天才產生的結果,而是過去蜂蜜產量低下的情況下也被當成了優質蜂蜜,所以說我們今天說這樣蜂蜜不好,那樣蜂蜜不好,如果我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開始挑三揀四的情況,像咱小時候,把土豆煮熟了可以當成主食,而今天誰還能天天是那東西?所以說好與不好,其實只是標準不同了而已。

上面說到了春繁問題,說到春繁我們都是說早春繁,也是現代化蜜蜂養殖中所提倡的,蜜蜂春繁技術可以說是在蜂路學說的指導下進行的一項科學舉措,的確對全球的蜜蜂養殖業都有巨大影響,大大提升了春季蜜源的產量,不得不說早春繁,的確在現代化的活框養殖中功不可沒。

由於春繁技術伴隨著活框養殖技術進入國內,很多養蜂人認為早春繁的技術來自國外,也就是意蜂的養殖技術,似乎這點老外也不否認,因為國外的養蜂人的確難以發現早春繁究竟是蜜蜂的本能還是過去的研究人員的發現,所以早春繁技術,可以說國外是當成了研究人員的科學發現的,到了國內毫無疑問,也是這樣的認識,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說早春繁技術來自研究人員的發現,確實是有點過了,因為國內的中蜂,在這個高端技術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關於早春繁問題究竟是養蜂業上的一大發現還是蜜蜂的一種本能,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意蜂的生存方式

2.國內蜜蜂養殖的形態

3.蜜蜂對環境的適應

4.野生中蜂表現出的春繁

5.老外為蜜蜂春繁做了什麼?

意蜂的生存方式

記得在提到意蜂的種種不好的時候,蜂部落小編曾經說過一句話,那就是不要說咱中蜂有多少,咱們中蜂的那些輝煌,意蜂也曾經有過。這句話可是負責任的說的,如果我們去了解中蜂和意蜂的起源,我們會發現,其實野生的意蜂,和咱今天的中蜂,真的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有研究認為,中蜂和意蜂可能來自同一個蜂種。

我們都知道,中蜂是國內特有的品種,國外並沒有中蜂,而意蜂過去曾經也是野生的,只是經過了長期的選育和人工馴化,現在的意蜂已經基本上很難在野外生存了,所以意蜂的所有的行為,可以說都是在人工的引導下完成,自然對於意蜂的各種技術,我們都會認為是科研的結果,實際上真正有多少技術是在蜜蜂的本能或者蜜蜂的習性上建立的,對於已經完全家養的意蜂來說,我們已經很難證實。

國內蜜蜂的養殖形態

蜂部落小編曾經說過,中蜂是沒有走出國門的蜂種,在我們大肆吹噓中蜂的時候,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而意蜂是從西方國家引入的蜂種,是目前全世界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蜜蜂,也是目前全球蜂產品的主要來源。而我國除了引入的意蜂之外,還有我國本土的中蜂,意蜂全球的養殖方式都一樣,都是活框養殖技術,而中蜂則在活框養殖技術出現以後出現了兩種養殖方式。

①現代化的養蜂技術:所謂的現代化養蜂技術,實際上指的就是活框養殖技術,這種技術在意蜂進入國內以後,不但意蜂採用了這種養殖技術,中蜂也在意蜂養殖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總結出了中蜂的活框養殖技術,所以說在意蜂進入國內以後,不僅是意蜂沿用了過去的活框養殖技術,中蜂也在意蜂活框養殖技術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中蜂的活框養殖方法,出現了中蜂和意蜂共同活框養殖的局面

②傳統的土法養蜂:傳統的土法養蜂,無非就是我們常見的木桶養殖、竹篾背簍養殖,板箱養殖等等養殖方式,特點是不活動,仿野生,管理方便。其實要說傳統的蜜蜂養殖技術,實際上真的談不上什麼技術,可以說還與古代的時候差不多,在很多古書中都有關於蜜蜂養殖的相關介紹,實際上在幾百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在活框養殖技術沒有進入國內時的土法養殖技術,比如古代養蜂書籍《蜂衙小記》中記錄的中蜂養殖技術,實際上與我們過去七八年前很多地方土法養殖的蜜蜂並沒有什麼差別,可見所謂的土法養蜂,實際上改變真的不大。

雖然說土法養蜂難以規模化,但是由於這種古老的方法在國內倍受蜂蜜愛好者的追捧,始終還是沒有被淘汰,而且不斷的在過去的養殖方式上進行總結和更新,出現了新的土法養殖技術,比如我們常聽說的格子箱養殖,國保箱養殖等等實際上都是在突發養殖的基礎上來進行改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加符合中蜂的現代化蜂箱也會被我們一代又有一代的養蜂人研究出來。

蜜蜂對環境的適應

在我國的古代有很多經驗總結,比如看雲識天氣,看動物的變化判斷未來氣候等等,其中蜜蜂也是古人用來判斷氣候變化的一種昆蟲,可以這麼說,對於有經驗的養蜂人來說,通過觀察蜜蜂的變化來判斷天氣,可能比我們今天的天氣預報還準,因為天氣預報的範圍往往比較廣,而養蜂人通過蜜蜂的行為來判斷天氣變化,這個範圍非常小,可以說有經驗的養蜂人可以判斷出個八九不離十。

既然養蜂人都可以通過蜜蜂的行為來判斷天氣變化,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蜜蜂具有預知未來氣候變化的特點,而且蜜蜂生存在大自然中,長期的在一個固定的區域繁殖,蜜蜂在一個區域內的遷徙其實範圍並不大,所以蜜蜂對某個地方的氣候變化,實際上是做到了長期的適應的。按照這種特點,蜜蜂會對這種氣候變化做出相應的應對方法,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否則蜜蜂很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生存下去,就如上面提到的蜜蜂擁有感知外界氣候變化能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既然蜜蜂擁有對外界的感知能力,那麼一個地方長期的氣候變化,必然引發蜜蜂對某個地方長期的適應能力,如果蜜蜂擁有這種特點,我們就有必要質疑究竟春繁是老外的發現還是蜜蜂的本能了,很顯然,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知道,那就是蜜蜂的採集習性。我們都說蜜蜂很積極,其實無非就是為了不飢餓,蜜蜂春季採蜜夏季吃,吃剩的存起來,秋季再採蜜,然後冬季吃,這傻子都能看出來這是對環境的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這說明了蜜蜂是擁有應對長期的氣候變化的能力的,所以我們是有必要質疑春繁到底是不是蜜蜂的一種本能或者是為了應對自然環境變化做出的一種反應的。

野生中蜂表現出的春繁

關於蜜蜂的未卜先知能力,有時候我們還真不得不承認,古人說:「蜂子搬家,竹子開花,不是人亡,就是敗家」。雖然說是一種不科學的說法,但是也表現出了蜜蜂具有預先感知環境變化的能力,而從蜜蜂繁殖來說,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中蜂的春繁,實際上和我們科學運用的時間相差不大,也真的是和我們過去一直認為早春繁是老外研究出來的技術較量了一番。

蜂部落小編曾經也質疑過這個問題,所以在今年的時候特意觀察了一下土養中蜂的變化,蜂部落小編堅信中蜂的這種變化並非現在才有,而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一種習性,只是過去我們很少去刻意觀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下一年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

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中蜂具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一個是春繁的特徵,一個是關於蜜源變化的特徵。

①蜜蜂在大蜜源來臨前的表現。對於蜜源變化的特徵來說,我們當地擁有間斷蜜蜂的地方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蜜蜂會在大蜜源來臨前的30到40天左右大量繁殖,這是土法養殖的蜜蜂,並沒有經過人工幹預,這無疑就是我們人工培育適齡採集蜂的最佳時間了,可見蜜蜂對於這個需求也是清楚的

②早春繁現象:如果要按照蜜蜂可以活動的問題,應該說要溫度達到14攝氏度以上,比如我們當地,蜜蜂在1月中下旬的時候,這個時候外界溫度並不高,甚至可能出現零度,但是對於土養的蜜蜂來說,我們已經可以明顯的看到蜜蜂在這樣低的溫度下,只要有一天好的天氣蜜蜂就會積極活動,這說明了蜜蜂是知道早春繁的意義的,蜜蜂在一月底開始繁殖,實際上到了3月左右就已經有大量的蜜蜂存在了,而3月這個時間,正是油菜花開的時間,可見野生的蜜蜂也是知道春繁的意義的,這並非是老外的發現,而是蜜蜂的本能,只是說老外發現蜜蜂這個本能的時間過早,而國外的養蜂都是家養,並不知道這種本能,實際上野生的蜜蜂也是具備的。

老外在蜜蜂春繁上做了什麼?

蜜蜂養殖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必須承認,蜜蜂早春繁是一項先進的成果,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這個成果建立在蜜蜂的能之上,而且我國野生的中蜂一直知道這個結果,但是很顯然,我國野生的中蜂發展一直變化不大,可見在蜜蜂早春繁上,老外是絕對有功勞的,那麼在蜜蜂早春繁上,老外究竟做了什麼呢?這三個問題,老外功不可沒。

①飼餵:我們都知道,蜜蜂早春繁的時候,飼餵是一個關鍵,不但要給蜜蜂餵養充足的花粉,還需要餵養充足的蜂糧,而且通過早春繁,檢查了蜂群中是否有缺蜜的蜂群,大大提升了蜜蜂春繁的成功率,這是野外的蜜蜂不可能做到的,因為早春的時候外界蜜源稀少,蜜蜂採集到花蜜的機會不大, 採集到花粉的機會也不大,所以野生的蜜蜂雖然直到早春繁,但是也由於採集花蜜和蜂蜜困難,結果還是不理想,這是老外的功勞之一。

②蜂路調整:蜜蜂春繁的另一個關鍵在於蜂路的調整,我們都知道,蜜蜂春繁是需要把蜂路調整小的,而且這個蜂路的調整,建立在蜂路學說上,也是一種科學的舉措,通過蜂路的調整和保溫,讓蜜蜂提前春繁,繁殖出來的幼蟲質量好,加上飼喂,可以說是營養充足保溫適合,很顯然這也是野外的蜜蜂難以具備的條件

③消除病敵害:在國內養蜂中經常會說一句話,野生的蜜蜂不易生病,這是一個事實,但是要說野生的蜜蜂絕對不會生命,蜂部落小編認為是不恰當的,對於野生的蜜蜂來說,同樣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敵害,比如蜂部落小編曾經在挖土蜂的時候發現在野生的蜂窩裡面,那些已經廢棄的蜂脾中就有螞蟻窩,這充分說明了野生的蜜蜂也是具有天敵的,也會生病,而人工養殖的蜜蜂,在春繁之前會集中的處理這些問題,相對來說,這也是野生的蜜蜂所不具備的條件

總體來說,早春繁是蜜蜂的一種本能或者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一種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方式,但是老外對蜜蜂早春繁的輔助可以說也大大提升了蜜蜂繁殖的成功率,同樣是功不可沒的。對此,你咋看呢?歡迎在下方分享您的看法,我們共同探索蜜蜂的神奇世界。

相關焦點

  • 真正挽救養蜂業的育王技術,彰顯蜜蜂智慧,如今被養蜂人棄用
    第一:自然分蜂培育自然分蜂的時候,蜜蜂會自行的培育蜂王,這種蜂王在蜂群正常的情況下培育,所以屬於優質蜂王培育的蜂王,質量較好,在養蜂業中如果沒有人工育王技術,這種蜂王被養蜂人大量採用。對於養殖中蜂的朋友來說,家庭養殖和少量養殖的,多數採用這種育王方式,順應蜜蜂習性,在自然分蜂的季節看到王臺後進行人工分蜂或者收捕分蜂團。
  • 蜂群中為啥會出現成串的蜜蜂?幼蜂在做遊戲?蜜蜂智慧不簡單
    蜜蜂智慧不簡單 養過蜜蜂的朋友可能都看到過這樣的現象,比較明顯的是在我們檢查蜂群的時候,尤其是蜂群中蜜蜂非常多的時候,只要提出蜂脾,蜂脾之間往往有一部分蜜蜂,腿連著腿,一串一串的出現在兩張蜂脾之間,甚至在蜜蜂產生分蜂熱的時候也會出現,不但出現在蜂箱裡面,連在外面結團的蜜蜂也會出現。
  • 中蜂養殖,一箱蜜蜂幾脾蜂合適?老蜂農:不一定
    導讀:關於中蜂一箱幾脾最好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不一定的,因為中蜂的野生能力比較強,而這種野生習性也直接導致了中蜂在每個地區的群勢不同,所以關於中蜂一箱幾脾最好的問題,用一個籠統的回來,蜂部落認為是不妥的。
  • 中蜂為什麼非常容易分蜂,該怎麼辦?
    對於蜜蜂來說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國家蜜蜂都是野生的,想要人工養殖,就只有從野外獲取,但是從過去養殖的情況來看,我們從野外收捕來的蜜蜂,最喜歡的就是分家,有的蜂群一年要分家幾次,經過幾次分家以後我們的蜂群就會越來越小,然後出現敵害,最明顯的就是巢蟲,最後蜂群滅亡了。
  • 有史以來被人類騙的最「慘」的動物——蜜蜂的馴化史
    16世紀以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改進了原始養蜂技術,人們對蜂群的組成有蜂飼養蜜蜂,充分利用蜜蜂雜交優勢等先進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率;開發了蜂王漿、蜂花粉、蜂膠、蜂毒等多種新製品;蜜蜂為農作物授粉,開始成為農業增產措施之一;蜂蜜、蜂蠟、蜂王漿、蜂花粉已成為貿易物資。
  • 養蜂業上公認的劣質蜂王,老蜂農卻很喜歡,果然有獨門秘法
    在活框養殖技術如此發展的今天,養蜂人已經知道了蜂王對一個蜂群的重要性,所以養蜂業上也有這麼一句話,那就是養蜂就是養王,可見蜂王對一個蜂群的重要性。提到蜂王,對於現代化的養蜂來說,一般常用的方法都是人工育王,對於我們年輕一代的養蜂人來說,似乎會不會人工育王,可以說是養蜂是不是上道的一個標誌,雖然說養蜂技術多,光有育王技術是不行的,但是到了能夠人工育王的地步,實際上其它技術相對來說已經比較簡單了,所以以會人工育王作為新手和老手的一個標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有道理的。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意蜂黑蜂等蜂種的形態及生活習性
    一、中蜂的形態及生活習性中蜂即中華蜜蜂的簡稱,原產我國,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 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以及印度、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地。長期以來,它以非凡的生命力和顧強的抗逆性,善於利用零星的蜜粉源,造脾強喜新脾、抗寒抗病,群勢小、產蜜量低、不採膠、怕擾易逃、分蜂性強(中蜂的優缺點是與意蜂比較而言),即使活框養殖,也屬於野生品種。中蜂在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起來。尤其是在我國的山地,地形複雜,氣候無常,晝夜溫差大,南溼北旱,冬冷西幹。
  • 關於蜜蜂品種的定義:劉先蜀、石巍
    同一品種的蜜蜂若長期生活在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中,便可形成不同的生態型,養蜂業中將同一蜜蜂品種中的不同生態型稱為品系,如中俄羅斯蜂、英國蜂、德國蜂、法國棕蜂等,就是歐洲黑蜂的不同生態型,即歐洲黑蜂的不同品系;又如奧卡、南卡和喀爾巴阡蜂等都是卡尼鄂拉蜂的不同生態型,即卡尼鄂拉蜂的不同品系。
  • 蜜蜂轉場要點
    蜜蜂轉場是一種提高蜂產品產量,進而提高養蜂業經濟效益的流動式養蜂手段。養蜂者可根據不同地方季節變化對蜜蜂進行轉場工作,達到充分利用蜜粉源的目的。但是,蜜蜂轉場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轉場前的選地、檢疫;轉場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耗損、蜂群的損傷;轉場後的飼餵管理等。
  • 【深度觀察】中華蜜蜂瀕臨滅絕,你需要知道的影響
    非專業人士也許不知道,儘管中國的蜂蜜和百年前看上去沒啥差別,但採蜜者——蜜蜂的種類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引入中國已百餘年的西方蜜蜂,正在逐漸替代已有7000餘萬年進化史的中華蜜蜂。世界上約有兩萬種蜂,目前可用於馴養和生產的多為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
  • 盜蜂挑起「蜜蜂大戰」 數十萬隻蜜蜂參戰,死傷數萬
    鬱悶的李子亮說,蜜蜂大批死亡是因盜蜂所致,罪魁禍首就是一公裡外的另一群蜜蜂。「他家的蜂群來這裡偷蜜,蜜蜂之間相互攻擊,我的蜜蜂都被咬死了!」    保守一點計算,如果一個蜂箱有2000隻蜜蜂,僅李子亮一家,就有兩萬多隻蜜蜂在這場「蜜蜂大戰」中死亡。    李子亮今年70歲,是錦繡川水庫附近黃錢峪村的農戶,已經有五年養蜂史。
  • 如何尋找野生蜜蜂窩
    野生蜂-般居住在山區、丘陵的樹洞、巖洞、巖穴、土洞、土穴中,尋找時間最好選在旱季,要根據本地蜜粉源、氣候決定尋找時間,在蜜粉源多時蜜蜂進出巢多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 招蜜蜂技術匯總
    2、蜂巢殘片在傍晚時分把一些蜂巢的殘片在蜂箱附近點燃,這時野生蜜蜂就會在聞到香氣之後會來到蜂箱附近,如果蜂箱也有蜜蜂生活過的氣味就會進入到蜂箱之中。3、用偵察蜂用蜂蜜引誘偵察蜂進入蜂箱,不要關閉巢門,讓它們自行離去,反覆幾次以後偵察蜂就會帶來大量的蜂群。在蜂群來到後找到蜂王,控制好蜂王不使其飛離即可。
  • 養蜂人分享誘蜂核心技術,簡單高效
    對於誘蜂水,很多朋友把它想得太神秘了,網絡上很多朋友分享的誘蜂水加入這樣那樣的,看起來五味俱全,似乎是什麼靈丹妙藥,其實誘蜂水非常簡單,蜂部落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誘蜂水加入了什麼名貴藥材,而是我們誘蜂的方法是否正確,選用的材料是否滿足蜜蜂的習性。那麼究竟誘蜂的核心是什麼呢?
  • 蜜蜂養殖技術 中蜂快速繁殖技巧
    之前聊過中蜂採用活框飼養技術,但是大部分蜂農都有一個同感,認為中蜂發展、增殖緩慢,蜂群數年年總是在10~20箱之間徘徊,久久不能上規模。有的蜂友棄中蜂改養意蜂,有的棄蜂改行。經過長期、耐心、反覆地觀察分析,閱讀了有關中蜂的書籍、雜誌,總結出一套使中蜂快速增殖的有效措施,從2004年春繁開始做試驗至今,每年蜜蜂由開繁時的1框蜂、1隻蜂王,半年內就增殖到14~16框蜂。2006年春開繁時用13框蜂、13隻蜂王,到農曆六月就增殖到200框蜂、38隻蜂王。
  • 全力打造「中國蜜蜂小鎮」做大做強蜂產業
    本報訊(記者 陳藝琨)昨日,在第三屆「5·20世界蜜蜂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中,縣人民政府聘請浙江大學蠶蜂研究所所長胡福良、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博士生導師繆曉青為桐廬縣蜂產業發展技術顧問,並與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從產業技術支撐、科研成果轉化、人才資源合作等三個方面加深校地戰略合作,為我縣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蜜蜂與現代農業:從「取一半,留一半」到「送蜜蜂上戰場」
    哈蒂茲在山中巨石上修的蜂巢引領著這部紀錄片的兩位導演找到了她,也最終成就了這部關於歐洲大地最後一位女性採蜂人的影片。《蜂蜜之地》中展示的哈蒂茲的生活是清苦卻詩意的。鏡頭中,她用一片葉子將掉在水中的蜜蜂輕輕救起,在晨曦下對著蜜蜂吟唱,蜜蜂在她指尖輕舞,她身上散發著一種力量,總是平靜而專注。
  • 蜜蜂尾巴出現白色的物質是什麼?養蜂人:不同蜜蜂情況不一樣
    關於蜜蜂尾巴出現白色的是什麼的問題,具體的蜂部落認為要從蜜蜂的蜂種和不同級型的蜜蜂來看,根據蜂部落對蜜蜂的了解,不管是工蜂還是雄蜂以及蜂王,都是有可能出現尾巴出現白色的現象的,只有有的是正常現象,有的卻不正常,具體的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 還在用意蜂技術來養中蜂嗎?這些東西不拋棄,怎麼能養好中蜂呢
    當前我國有30多萬養蜂人,800多萬群蜜蜂。主要飼養的蜂種是義大利蜂和中華蜜蜂,養蜂人簡稱為"意蜂"和"中蜂",國內養蜂主要以轉地放蜂為主,定地放蜂為輔。由於意蜂較早得到開發,而現代活框技術又是以意蜂為基礎的,所以這一套技術,可以說是為意蜂量身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