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 招蜜蜂技術匯總

2020-12-05 毛氏部落

蜜蜂養殖是人工飼養蜜蜂而取其產品包括蜂蜜、蜂王漿、蜂膠、花粉、蜂蠟、蜂蛹及蜂毒等,野生蜜蜂是許多養蜂人重點誘捕的對象,但是想誘捕到大量的野生蜜蜂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們收集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最快招蜜蜂方法

1、蜂蜜氣味

在舊蜂箱裡塗抹一些蜂蜜放到野生蜜蜂經常活動的地方,每天傍晚觀察一下是否有蜜蜂進入,如果有就把蜂箱轉移走了,移動的距離要超過三千米,不然會出現回蜂情況。

2、蜂巢殘片

在傍晚時分把一些蜂巢的殘片在蜂箱附近點燃,這時野生蜜蜂就會在聞到香氣之後會來到蜂箱附近,如果蜂箱也有蜜蜂生活過的氣味就會進入到蜂箱之中。

3、用偵察蜂

用蜂蜜引誘偵察蜂進入蜂箱,不要關閉巢門,讓它們自行離去,反覆幾次以後偵察蜂就會帶來大量的蜂群。在蜂群來到後找到蜂王,控制好蜂王不使其飛離即可。

二、尋找野生蜜蜂群

1、棲息場所

野生蜜蜂棲息場所要求是很嚴格的,常選擇在既適宜寒冬居住,又適宜炎夏生活,而且敵害很難侵襲,因此常常巢居背北向南的山麓,山腰中的樹洞、巖洞、土洞內。

2、蜜源條件

蜜源是蜂群生存的基礎,是野生蜜蜂鑄巢的首要條件,因此根據當地的蜜源植物種類、數量、流蜜的延續時間,判斷野生中蜂的存在,以及數量的多少。

3、排便狀態

工蜂通常在蜂巢附近排下糞便,在10月至次年2月太陽光線弱時,上午12時前太陽照到蜂巢時蜜蜂會出巢排糞便,距離蜂巢約100m以內可看得很清楚。

4、採水行為

旱季蜜蜂每天到有水的地方採水,而且大部分的採水蜂都是老蜂,飛翔不遠。尋找到蜜蜂採水的地方,蜜蜂採足水後直線飛回,順著飛行方向追蹤。

5、採蜜行為

工蜂採集足蜜粉後,飛回巢離地面較低約3米左右時蜂巢不會太遠,應沿飛行方向追蹤。如果回巢蜂飛行較高,離地面六七米以上,說明蜂巢在1千米以外。

6、追蹤工蜂

一般選擇在上午9~11時,留心觀察回程飛行線,按蜂飛行線追蹤。也可以靜聽蜜蜂飛過的聲音,飛聲尖消失快,表明蜂窩遠或是出巢蜂,聲音稍長而消失慢表示蜂窩不遠。

三、野生蜜蜂的收捕方法

1、蜂箱誘捕法

(1)選擇地點

引誘野生蜂群應選擇在蜜粉源比較豐富,附近有水源,朝陽的山麓或者山腰,小氣候適宜,目標明顯的地方放置蜂箱。蜂箱可放置在大樹下,巖石旁邊。

(2)掌握時機

在蜜蜂的分蜂季節誘捕成功率高,北方4~5月份和南方11~12月份是誘捕中蜂的適宜時期。南方亞熱帶地區8~9月份蜜源稀少,野生蜂群有遷飛的可能,也適於誘捕。

(3)用舊蜂箱

最好用家裡的舊蜂箱(可用新的取代舊的,換出來誘捕專用),因為舊蜂箱帶有蜂膠和蜂臘,誘捕蜜蜂最為成功,在蜂箱的門口塗上一層蜂臘(用火燒舊巢,把融化的蜂臘塗上)。

(4)經常檢查

一般來說放置後幾天就有收穫了,特別是冬季,如果下了幾天的雨再出一天太陽的話會有意外的驚喜,待傍晚蜜蜂歸巢後關上巢門,搬回家並儘早過箱飼養。

2、地窖誘捕法

要根據山形和地勢,選擇背風向陽、高低均衡、落差不要太大的地方,選擇一棵樹形高大(最好是孤樹)、不缺枝頭不斷尖、枝全葉茂的大樹。在樹後根部挖坑,直徑為50cm左右、深40 cm左右;在樹根前留個蜂窩門,門距離地面3~4 cm,裡面放上抹過誘蜂藥的木棍或者木板、大拇指大小即可。

將窩門前雜草樹木清理乾淨,便於蜜蜂來回飛行;然後用蜂帽(蜂帽是用樹皮做成,圓錐形,直徑20~3O cm)蓋在蜂窖上,為防止雨水將地窖衝壞或窖內浸水,可用塑料布將地窖蓋好;為了增加隱蔽性,可在上面再用樹葉和青草覆蓋。收蜂期間,每隔2~3 d觀察1次,特別是雨過天晴後的幾天。當發現蜂群入住後,可於傍晚用紗網將蜂收回,收回的中蜂可採用借脾過箱的方法飼養。

3、獵捕方法

發現野生蜂巢後,事先準備好刀、斧、鎬、噴煙器、收蜂籠、面網等,獵捕時間最好選擇在傍晚或夜間進行。

獵捕樹洞或土洞中的蜂群時,先用噴煙器從洞口向洞內噴煙,如果沒有噴煙器,也可用曬乾後的艾蒿。通過煙燻先將蜜蜂鎮服,然後鑿開或挖開洞穴,使巢脾暴露出來,參照中蜂過箱的方法進行收捕。

如果野生蜂群是居住在難於鑿開的巖洞中,收捕時應先觀察有幾個出入口,把其中一個主要出入口留下,其餘全部用泥封死,然後用驅蜂藥(衛生球粉或艾葉點燃)塞進蜂巢下方,再用一根透明的塑料管一端通入蜂箱,另一端插入洞口,蜜蜂由於受驅蜂藥的燻嗆,就從塑料管爬入蜂箱,待看到蜂王從管中爬出、蜜蜂基本出淨後,就可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種收捕蜜蜂的方法,都應儘量保護好蜜蜂的巢穴,最好巢內留一些舊巢脾,然後用石塊、樹皮、粘土等將其修復成原狀,留個蜂巢門大小的孔,以便今後有分蜂群來入住,再次收捕。

結束語:捕蜂是危險動作,非養蜂者慎模仿。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野菊花對蜜蜂有危害嗎
    野菊花對蜜蜂的危害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蜜蜂採集過菊花後蜜蜂個體及蜂群身體是否有傷害,另個一是從蜜蜂採集菊花後,對整個蜂群的生活是否有危害。雖然野菊花的浸出液具有殺蟲活性,但是蜜蜂只採菊花蕊的分泌物(蜜和粉),況且在蜜蜂採集野菊花蜜粉的過程中,也沒有發現有蜜蜂的異常反應及死蜂現象發生。因此,毛氏部落認為,野菊花對蜜蜂個體沒有傷害。
  • 《我的世界手遊》蜜蜂怎麼有蜜蜂獲得攻略蜜蜂怎麼養蜜蜂養殖攻略
    我的世界手遊蜜蜂怎麼得到?我的世界手遊中全新添加了蜜蜂生物,包括了蜜蜂和紅眼蜜蜂。接下來為大家帶來我的世界手遊蜜蜂獲得攻略,以及養殖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的世界手遊蜜蜂獲得攻略蜜蜂:中立生物,主要生成於森林中的白樺樹(可種植),生成機率為5%(以蜂巢的方式生成)。蜂巢:作為蜜蜂巢穴的方塊,最多同時容納3隻蜜蜂,會自然生成在繁花森林、平原和向日葵平原的橡樹和白樺樹上。蜂蜜塊:用4個蜂蜜瓶合成,合成與蛋糕同理,有著降低移動速度、掉落速度與跳躍能力,無傷摔落,粘著玩家,連接方塊等功能。
  • 蜜蜂春繁,外界缺少蜜源,如何讓蜜蜂快速繁殖?養蜂人常用這3招
    在蜜蜂開始人工養殖以後,蜜蜂養殖開始更加規範,出現了野生蜜蜂所沒有的各種養殖方式。我們都知道,蜜蜂分為野生蜜蜂和人工養殖的蜜蜂,由於野生蜜蜂是生長在野外,是屬於自身自滅的情況,所以野生蜜蜂並不受到人們的幹擾,並不存在我們常說的這些養殖技術。
  • 蜜蜂養殖,怎樣讓蜜蜂安全度過夏天
    夏天已經到了,炎熱的天氣讓人很不舒服,我們都會讓炎熱的天氣弄得很不舒服,何況是蜜蜂呢?根據我們飼養的蜂種不同,一般要麼就是定地養殖,要不就是趕花期採蜜又或者是小轉加上定地養殖的方式。第二七月到八月可以說是蜜蜂最難熬的時間,溫度高,外界的蜜源也容易枯竭,又是病蟲疾病高發的時間。雖然說北方的夏季有大量的蜜源,但是也因為各地所以分布也不同。對於一些缺蜜源的風蜂農來說,整個夏季的蜜蜂幾乎是度過了三個月沒有蜜源的時間。所以對整個夏季來說,南方地區越夏,而北方地區則在大流蜜。
  • 蜜蜂養殖技術 養蜂五十名詞解釋
    1、養蜂學:就是研究和分析蜜蜂屬各種昆蟲的一門學問,主要包括蜜蜂生物學,蜜蜂育種學,蜜粉源植物學,蜜蜂保護學,蜜蜂機具學,蜂產品分析與加工學及蜜蜂飼養管理學等方面。2、養蜂業: 利用蜜蜂以取得蜂產品,並為農作物授粉以促進農業增產的生產部門。3、蜜源植物: 能夠分泌花蜜活花粉並且能夠被蜜蜂採集利用的植物。
  • 蜜蜂春繁不光要有技術,加上2樣東西,蜜蜂健康採蜜好
    我們都知道,蜜蜂春繁是一項養殖技術,需要我們根本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來採用不同的繁殖方法,而所有的繁殖方法中,其主要目的都是有計劃地培育優質的適齡採集蜂,關鍵就是不光是採集蜂多,還要在當地第一個大流蜜期的時候蜜蜂剛好達到採蜜的日齡,還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所以說蜜蜂的春繁,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嚴謹的養殖技術。很多朋友一提到蜜蜂春繁,一般就想到獎勵飼喂,縮小蜂路,保溫這些工作。
  • 蜜蜂養殖技術|影響蜜源植物花期的因素
    想養蜂取決於是否懂養蜂技術,能養蜂取決於蜜源,養蜂的經濟效益取決於養蜂的規模,定地養蜂的環境對蜜蜂蜂群的承載量是有限的,了解植物的蜜源花期因素,對於養蜂、放蜂至關重要。觀察並掌握蜂場周邊的花期,及蜜粉源植物對於蜜蜂養殖的幾個關鍵時期,如春繁、夏衰、秋繁舉足輕重。結束語:蜜源植物泌粉蜜的大小,對蜂產品的產量起重要作用,蜂場附近第一個蜜源植物的花期始末,影響這春繁的開始時間,流蜜期蜂群採集群勢;蜂場附近最後一個蜜源植物的花期始末影響這越冬蜂的培養、來年春繁起步群勢及來年春繁的速度,因此掌握養蜂場地周邊花期時間,間接影響這養蜂的經濟效益。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3/4,這裡有個前提,所有參與分蜂蜜蜂都是蜂群中的休閒蜂,也就是說,蜂群分蜂其實分的是蜂群中無事可做的蜜蜂(除了蜂王之外),蜂群中正在哺育或採集的蜜蜂,不參與分蜂行為。,實際離開的蜜蜂比例比意蜂群少,留下的蜜蜂比例較意蜂群比例多。
  • 作為新手養殖蜜蜂,了解這些蜜蜂的習性很重要
    蜜蜂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昆蟲,但是咱們都知道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收益,蜂農是對一個養蜂人的稱呼,可以說現在養蜂已經成為一種職業,那麼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講講,新手養殖蜜蜂要了解的蜜蜂習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蜜蜂有一種寡食性,它不同於別的動物,它是以花粉作為食物,不像養殖其他的動物,對養殖的食物有所把控,比如,牛餵草料就行,魚在水塘裡有水草,豬雜食性動物吃什麼都可以,但是蜜蜂不一樣了,它的食物只有花粉,還要趕花期,所以天氣尤為重要,還要了解什麼時候哪裡有花期,總之蜂農們養蜂是很麻煩的,這就是蜜蜂的寡食性。
  • 號稱養蜂業上的先進技術,野生中蜂卻實力打臉,蜜蜂智慧不簡單
    要說現代化的養蜂,基本上指的就是活框養殖技術吧。不錯!活框養殖技術的確為現代化的養蜂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不管是在生產上還是繁殖上都大大提升了效率,也讓蜜蜂的數量和蜂產品數量都在活框養殖技術產生以後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意蜂黑蜂等蜂種的形態及生活習性
    一、中蜂的形態及生活習性中蜂即中華蜜蜂的簡稱,原產我國,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 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以及印度、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地。長期以來,它以非凡的生命力和顧強的抗逆性,善於利用零星的蜜粉源,造脾強喜新脾、抗寒抗病,群勢小、產蜜量低、不採膠、怕擾易逃、分蜂性強(中蜂的優缺點是與意蜂比較而言),即使活框養殖,也屬於野生品種。中蜂在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起來。尤其是在我國的山地,地形複雜,氣候無常,晝夜溫差大,南溼北旱,冬冷西幹。
  • 蜜蜂養殖過程中,雄峰出現怎麼辦?給大家分享一些養蜂的經驗
    這兩年蜜蜂市場也是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進來。從新加入進來的人來看有很多人對於養殖蜜蜂來說都是新手對於蜜蜂的養殖技術,基本上都是由以前的長輩對自己的耳口相傳,並沒有進行實際操作。這些情況都基本導致新手加入蜜蜂市場當中虧本而歸的原因。今天就針對於這種情況,給這些大家分享一些養蜂的經驗。分群蜜蜂分群歷來都是整個蜜蜂群的頭等大事兒。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分蜂發生的時期與採蜜量變化的探究及應用
    二、實驗數據分析1、分蜂發生在流蜜期內在這種情況下,蜜蜂的外出採集工作減少,嚴重影響蜂群的採蜜量。一般在持續的大流蜜中,蜂群的分蜂行為會被迫終止或延遲,但是在大流蜜期中出現連續的陰雨,蜜蜂不能正常外出採集,極易在雨後天晴發生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影響蜂王產卵量的因素及卵的成長過程
    3、環境蜜蜂經過多年的進化發展,對本身熟悉適應的環境,有著最佳的表現,同樣是中蜂,但是南方品種與北方品種群勢相差甚遠。在現代養蜂生產管理中,為獲取最好的經濟效益,須根據天氣、花期、蜂群狀態和管理目的,適時控制蜂王產卵(關在竹籠裡),搞好蜂王計劃生育,可以提高效益。
  • 蜜蜂養殖技術|空巢脾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提示:在規模化養殖中,蜂群加入繼箱時,以整體多箱體為單位,繼箱內布滿巢脾。結果。在流蜜期,加入蜂群中的巢脾完整程度越高,蜂群的產蜜量越高。二、空巢脾對蜂群採蜜量影響分析1、蜂量消耗(泌蠟與育兒關係)蜜蜂的泌蠟工作與培育幼蟲有密切的關係,泌蠟的高峰期正好哺育幼蟲最多的時期。
  • 短蜂框養蜂新技術,普通蜂箱簡單修改,一箱蜜蜂變兩群
    中蜂養殖一直處在不斷的改進階段,從最早的木桶養殖中蜂,到木箱養殖中蜂,再到活框養殖中蜂,養蜂人不斷在探索更適合中蜂養殖的方式。作為現代養蜂法中的活框養蜂方式,早已經是養殖蜜蜂的主流方式,所以許多養蜂人都是在活框養蜂基礎上,進行優化或改造,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標準的中蜂養殖方式。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原有的活框養殖工具,我們研究了一套「短蜂框養蜂新技術」,只需要簡單的修改一下原有的普通蜂箱,就能完美的使用。
  • 人類養蜜蜂,到底是對還是錯呢?蜜蜂知道自己被飼養著嗎?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裡面寫到人類其實是被外星人圈養在地球上的,只是人類自己不知道,就像我們人類養殖家禽,家禽同樣也不知道自己是被圈養的。看完這篇天馬行空的文章後,我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一個思想,我們養殖的蜜蜂,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飼養的嗎?人工養殖蜜蜂真的好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寫下了這篇文章。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蜂群發生分蜂后,老王及遷飛蜜蜂在新址形成新群,王臺、蜂兒及剩餘蜜蜂在原址形成原群。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
  • 蜜蜂天敵巢蟲來襲,藥物防治巢蟲技術,效果怎麼樣
    蜜蜂養殖技術裡,採用藥物預防與治療巢蟲問題,可以選擇巢蟲清木片,也可以選擇巢蟲清水劑。巢蟲問題是每一個養蜂人都應該注意的事情,預防工作應該從3月份開行進行。養蜂人可以採用,人工管理預防巢蟲技術與藥物防治巢蟲技術相互結合的方法來預防巢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