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過程中,判斷群群強弱按脾數,判斷蜂王強弱看日產卵量及卵圈大小,及群規模等。好的蜂王控制強群,能帶領大群,在已定的環境裡,蜂王的產卵量成為關鍵。
一、影響蜂王產卵量的因素
蜂王的主要職能就是產卵。蜂王產卵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1、蜜源和氣候
從早春到秋末,不分晝夜地在巢脾上巡行,產下一個又一個的卵,而工蜂則將其環繞,時刻準備著用營養豐富的蜂王漿飼餵蜂王。意蜂王每晝夜產卵可達1800~2000粒,超過自身的體重。秋末冬初,外界花兒逐漸消失,蜂王會節制生育,並在冬天停止產卵。
2、基因
蜂王是品種種性的載體,產卵量的多少受其基因影響。如意蜂王每日產卵1800~2000粒,而中蜂王日產卵僅為700~1000粒。
3、環境
蜜蜂經過多年的進化發展,對本身熟悉適應的環境,有著最佳的表現,同樣是中蜂,但是南方品種與北方品種群勢相差甚遠。
在現代養蜂生產管理中,為獲取最好的經濟效益,須根據天氣、花期、蜂群狀態和管理目的,適時控制蜂王產卵(關在竹籠裡),搞好蜂王計劃生育,可以提高效益。
二、卵成長的過程
蜜蜂是完全變態昆蟲,卵到蜜蜂需要經歷卵、 幼蟲、蛹和成蟲四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其形狀和生活各不相同。蜜蜂的卵、幼蟲和蛹生活在蜂巢中,平時不能被人發現;我們平時箱外看到的是工蜂成蟲。
1、卵
蜜蜂的卵為乳白色、略透明、呈香蕉狀,兩端鈍圓,端稍粗是頭部,朝向房口;另一端稍細是腹末,附著在巢房底部。卵成熟孵化出幼蟲。
2、幼蟲
蜜蜂的幼蟲初為淡青色,不具足,平臥房底,漂浮在蜂乳飼料上;隨著生長,由新月形漸成C形,再呈環狀,白色晶亮,後長大挺直,有一個小頭和13個分節的體軀,頭外尾裡朝向房口發展。幼蟲成熟化蛹,由工蜂泌蠟提前將其巢房口封閉。
3、蛹
蜜蜂的蛹不取食,組織和器官繼續分化和改造,逐漸形成成蟲的形狀和各種器官。蛹成熟羽化出房即為成蟲。
4、成蟲
蜜蜂的成蟲初期還須經過多天的再次發育,體內器官漸次完整,依次擔負其能夠完成的工作。
蜜蜂成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由多個體節構成。蜜蜂的體表是一層幾丁質外骨骼,構成體型,支撐和保護內臟器官。外骨骼表面密被絨毛,有保溫護體作用。絨毛有些是空心的,成為感覺器官;有些呈羽狀分枝,能黏附花粉粒,成為採集花粉的工具之一。
結束語:毛氏部落認為要提高養蜂效益,就應該探索自己養殖的強群,至於飼餵、保溫等只是表面的輔助性形式工作,不能起到決定性的因素,因此應在育種方面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