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有準備分蜂的行為,蜂群分蜂準備過程中,築臺育王前後,蜂王的產卵量有較大的變化,其中在築臺前,蜂王產卵量較大,達到一年中最高峰,而在築臺之後,蜂王產量隨之下降,甚至臨近分蜂停產,意蜂蜂王產卵的變化較中蜂明顯。
根據觀察和研究發現,影響蜂王在蜂群準備分蜂築臺前後產卵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蜂群內蜜蜂的蜂齡結構和巢內的產卵用脾,後者已經做過詳細分析,本文就前者展開分析,供蜂友參考。
一、對準備分蜂群蜂王產卵量變化的觀察
觀察對象:準備20箱意蜂,10箱作為實驗群,10箱作為對照群,20箱都是已經築臺並在臺內剛產過卵準備分蜂的蜂群。
操作:在傍晚將10群實驗群中的蜂王和5~6框帶蜂蜂兒脾,組成10個人工分蜂群,第二天部分蜜蜂回原群,蜂王落入有幼蜂的新分群中,另外10群對照群不變。
結果:在實驗群人工新分群中,蜂王的產卵量不但沒有減少,還有少量增加,保持了築臺前產卵的高水平,而對照群中,蜂王產卵量下降。以人工分蜂時間開始觀察12天,對照群蜂王的產卵量較人工分蜂群累計平均下降60%。
二、準備分蜂群蜂王產卵量變化影響因素
1、侍衛蜂
蜂王在巢脾上爬行產卵過程中,蜂王周圍有數隻侍衛蜂,這些侍衛蜂負責蜂王的進食、休息等工作,侍衛蜂並不固定,蜂王所到之處,就近組成,但是在產卵用脾上,蜜蜂的蜂齡一般都比較小(大小幼蟲哺育蜂),同時也需要為蜂王提供王漿(幼蟲哺育蜂),一般由5~20隻不等的蜜蜂組成。
根據觀察,在蜂群中築造王臺以後,這些侍衛蜂對蜂王的飼餵量下降,甚至撕扯蜂王翅膀等,強迫蜂王在王臺基內產卵,隨著王臺的成長,侍衛蜂對蜂王的這種「」虐待「」行為加劇,蜂王因為得到不到足夠的營養補充,以及侍衛蜂的阻撓,產卵量隨之下降。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蜂王產卵量的下降,對分蜂行為的發生有較大的意義,首先蜂王的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產卵量下降甚至停止產卵,蜂王的卵巢縮小,腹部收縮,便於分蜂時飛行;其次,產卵下降,蜂群的哺育、採集、造脾負擔減少,為分蜂后新分群快速復壯保存實力;第三是蜂群工作量小,消耗也就少,節約飼料和體能,為分蜂充分準備。
2、蜂群生理年齡小
在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中出現分蜂熱,蜂群產生分蜂熱的根源是蜂王的產卵量不足以滿足適齡哺育蜂的哺育需要,哺育強度降低,哺育力過剩,沒有參與或少量參與哺育的適齡哺育蜂,雖然蜂齡增加,但是生理年齡較小,導致其壽命較長(也沒有參與強採集)。在蜂群築臺前後,蜂群內積累了大量的生理年齡小,壽命較長的蜜蜂,形成相對的強群(與其他時期相比)。組成強群的蜜蜂能夠從事不以其日齡為限制的任何必要工作。
在強群中,如果外界沒有大流蜜或巢內大量哺育等強的勞動量消耗其潛在勞動力,蜂群就會出現分蜂熱,蜂群通過限制蜂王產卵量,減少造脾、採集等行為為分蜂做準備。
三、準備分蜂群蜂王產卵量變化因素的養殖應用
應用主要目的是利用蜂群中過剩的潛在勞動力,消除蜂群無事可做分蜂意念,避免蜂群對蜂王的「虐待「行為。
1、人工分群,增加群數
在強群短期內沒有採集任務時,宜人工分群,增加蜂群數量,保持蜂王旺盛的產卵力,培育更多的蜂兒數量,消耗強群的潛在勞動力,為大流蜜期蜂產品豐產做準備。
2、追花
從某種意義上說,分蜂和大流蜜的採集並不矛盾,相反,更是一種互補。當蜂群有分蜂熱徵兆,說明蜂群群勢較強,群內有勞動力剩餘,無事可做的休閒蜂較多,有條件的定地養蜂者可以就近轉移至蜜源條件較好的地方,消耗蜂群的潛在勞力(必須去除蜂群內的致熱因素)。
3、增加哺育負擔
從有分蜂熱蜂群中定期調出全部封蓋子,補充其他弱群或組合新群,並從其他沒有分蜂熱的蜂群中提出幼蟲脾,加入有分蜂熱的蜂群,增加有分蜂熱蜂群的哺育負擔。
結束語:勤勞的小蜜蜂,強群在沒有大量採集任務時,通過分蜂增加自己勞動量,根據養殖目的和蜜源流蜜時間,為蜂群分配與其相匹配的勞動量,提高蜂產品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