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2020-11-25 毛氏部落

在春末夏初,外界候平均氣溫15℃以上,蜜粉源尚可,蜜蜂群勢達到當地強群時,蜂群容易發生分蜂行為,在分蜂準備階段,蜂群內呈現出不同的分蜂熱徵兆,以築造雄蜂房、培育雄蜂兒作為分蜂初期徵兆,以築臺、培育分蜂蜂王作為分蜂中期徵兆,以分蜂王臺封蓋作為分蜂后期徵兆,同時伴有群勢快速增長,哺育力過剩,休閒蜂增多等熱症。

中蜂王臺從完全封蓋到羽化出臺大約需要6.5天時間,一般,在王臺封蓋後的第2~5天,蜂群發生分蜂行為,在天氣不適宜、或人為幹擾、刺激時,分蜂可能提前或推遲。蜂群發生分蜂后,老王及遷飛蜜蜂在新址形成新群,王臺、蜂兒及剩餘蜜蜂在原址形成原群。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

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

1、蜂量

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0.5(母女關係),而蜂群中的王臺與蜂群中的蜜蜂及蜂兒之間的親緣關係指數為0.75(全同胞姐妹,同父母)或0.42(半同胞姐妹,同母異父)。

根據蜜蜂親緣關係指數越高,工蜂親屬優惠行為(更多的照顧、飼餵、跟隨)越多的原則,在發生分蜂時,跟隨老王遷飛新群的蜂量遠大於分蜂時原群的蜂量,同時巢內尚有沒有認巢的幼蜂,因採集錯過分蜂的成年蜂以及部分老蜂,因此,在分蜂后新群與原群的蜂量大約為4:1。新群蜂量佔到分蜂時蜂量的75%(專家rangel和 Seeley於2012年研究結果)。

毛氏部落在本月23日收捕一箱中蜂群,蜂量近5框(蜂脾相稱),以當地普通中蜂品種分蜂時蜂量7框左右計算,與上述新群蜂量基本吻合。

2、蜂王及工蜂

首次分蜂新群中的蜂王為產卵老王,行為穩重,在新址安靜後,1~2天便開始產卵。新群中的工蜂齡期覆蓋分蜂前的除剛羽化不能飛行的蜜蜂外的各齡蜜蜂,在蜂群穩定後的當天或第二天工蜂認巢飛行,開始正常的採集、撫育活動。

3、工作積極

造脾積極。不論是中蜂還是意蜂,在蜂群有分蜂徵兆開始,蜜蜂個體就為分蜂做各種準備工作,其中包括「隱藏」泌蠟能力,因此,分蜂后的新群泌蠟能力有機會被釋放。

貯蜜積極。蜂群在衝出巢門分蜂前,飽食蜂蜜,一方面為分蜂過程中飛行提供能量支持,另一方面應對新址環境及提供造脾原料。在新收捕的蜂群中,安靜幾個小時後,蜜蜂沒有採集,但是巢脾上可以看見蜜珠。

採集、撫育積極。分蜂新群在認巢後,巢門前經常看到進出繁忙的景象,採集積極。新群到達新址前兩天少見進粉,3天後大量進粉,且粉粒飽滿,蜂王開始產卵,工蜂撫育積極。

4、易發生二次分蜂

中蜂群有1.05kg以上(約11000隻,意蜂1.5kg)蜜蜂,具有最佳的應對外界變化能力。新分群佔有分蜂前蜂群的大部分蜂量,並且有產卵老王,採集、撫育積極,在培育一代子後就能達到分蜂前的群勢。因此,在外界蜜粉源有利的情況下,自然分蜂新群,容易在到達新址1個月後再次發生分蜂。

二、蜂群首次自然分蜂新群的管理方法

1、布巢

新群在新址安靜後,工蜂卸下攜帶的蜂蜜,有蜜蜂的巢脾都零散分布蜜珠,蜂王開始產卵時,需要爬行尋找產房,產卵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收捕的新群入巢時,適當加入巢礎或半成品巢脾,便於集中收集蜜蜂攜帶的蜂蜜,也有利於釋放分蜂群中的造脾積極性。在蜂群穩定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加入優質產卵用脾或調整已造好的新脾,滿足蜂王產卵需求。

收捕蜂群,從蜂箱一側開始布巢,依次為空巢脾、空巢脾、 ------、 巢礎(或半成品巢脾)、隔板。

收捕2~3天後,從蜂箱一側開始,依次為蜜脾、產卵用脾,蜜粉脾、貯蜜脾、--- ---、貯蜜脾。

2、散熱

雖然新群蜂量大,有足夠調節巢內溫度的能力,此時外界溫度偏暖,成年蜂釋放的熱量多,應開大巢門、開啟蜂箱通風窗,減少蜂群調溫的勞動強度,延長蜜蜂的壽命。

3、飼餵

分蜂過程中,新群中蜜蜂本身攜帶蜂蜜,不需要貯蜜飼喂,蜜蜂採集、撫育積極也不需要獎勵飼喂。如果要飼餵應在蜂王產卵一段時間後,最早不宜超過巢內出現封蓋子。

4、調入卵蟲脾

如果蜂場群勢不均衡,可以從弱群或中等群中調出卵、小幼蟲脾,插入分蜂新群中,充分利用其撫育積極性,待封蓋子老熟後歸還調出群。

5、出現王臺時

當分蜂新群出現王臺時,應參照蜂群分蜂中後期管理措施,根據當地蜜源流蜜期及養殖目的,採取恰當的管理方法。

結束語:分蜂是蜂群繁殖的一種方式,在蜂群發生分蜂后,應根據分蜂新群呈現出的特點,採取恰當的管理措施,維持強群,積極組織採集,提高蜂產品產量,或促進分蜂,實現群數增加,或兩者結合,達到雙收。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后管理新原群的4個措施
    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蜜蜂蜂齡分析羽化蜂。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原群有4~13齡蜜蜂(新分蜂群的大部分蜜蜂蜂齡)外,還有很多3日內剛羽化出房沒有認巢飛行的幼蜂,尚不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在分蜂的過程中就留在了原巢。蜂兒。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蜂齡結構對準備分蜂群蜂王產卵量的影響及養殖應用
    根據觀察和研究發現,影響蜂王在蜂群準備分蜂築臺前後產卵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蜂群內蜜蜂的蜂齡結構和巢內的產卵用脾,後者已經做過詳細分析,本文就前者展開分析,供蜂友參考。一、對準備分蜂群蜂王產卵量變化的觀察觀察對象:準備20箱意蜂,10箱作為實驗群,10箱作為對照群,20箱都是已經築臺並在臺內剛產過卵準備分蜂的蜂群。
  • 中蜂養殖:蜂群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一般發生在春末夏初,此時氣候溫暖,外界有比較充足的麵粉源,為育蟲培養強群提供了物質基礎,隨著蜂群逐漸強大,新蜂不斷出房,致使巢內擁擠,通氣不良,加上粉蜜充塞巢房,蜂王因缺乏產卵的地方而減少產卵,造成哺育蜂過剩。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蜜蜂分蜂后,工蜂棄王回原巢怎麼辦?3種方法解決
    只要是人工分蜂,一般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在我們人工分蜂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蜜蜂反巢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否則很可能造成新蜂蜂群過弱,還要根據新蜂蜂群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管理,這樣我們分出來的蜜蜂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季冷暖過渡期的特點
    二、春季冷暖過渡期氣候特點春季低溫期,夜間溫度較低,白天溫度不高,外界蜜粉源較少,蜂群撫育量少,整體狀態收斂,蜂群生活平穩,容易管理。春季溫暖期,白天逐長,氣溫逐漸升高,日最低溫也大幅升高,外界蜜粉源植物開花較多,蜂群生活興旺,撫育積極,群勢發展快,是蜂群年繁殖和蜂產品生產的主要時期。春節冷暖過渡期,氣候變化導致溫度變化幅度大,晝夜溫差懸殊,蜂群應激反應強烈,中蜂易出現爛子病,意蜂易出現爬蜂病,管理難度較大。
  • 蜜蜂養殖技術|分區飼養後引導蜂群集中貯蜜的3個方法
    一般,在蜜蜂養殖過程中為了實現子蜜分離,都會採用分區飼養的方式,要麼採用立式繼箱飼養法,要麼採用臥式分區法,這樣做的好處能使蜂兒與貯蜜分離,具有貯蜜效率高,取蜜時不傷蜂兒,易於管理等優點,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並非理想。
  • 蜜蜂自然分蜂,多王臺的取捨原則是什麼?老蜂農絕不透露的秘密
    對於養蜂來說,王臺的出現本來就是一個果斷決定的事情,但是很多新養蜂的朋友由於急切看到王臺,只要王臺出現,哪怕整箱蜜蜂都變成王臺他們都想要完全保留下來,曾經蜂部落也是這樣的心態,但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一點,如果我們蜂群不適合飼養多箱蜜蜂,王臺再多也無用,所以該毀掉的時候還是果斷毀掉。那麼在自然分蜂中,蜂群中出現多個王臺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一個自然分蜂群中出現多個王臺的取捨原則是什麼?
  •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把蜂王的翅膀剪了好嗎?會對蜂群有什麼影響?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把蜂王的翅膀剪了好嗎?會對蜂群有什麼影響?在蜜蜂養殖中,我們很多朋友為了避免蜂王飛走,往往會將蜂王的翅膀剪掉來預防蜂王逃跑,依據是剪掉翅膀後的蜂王,如果不發生自然分蜂,中蜂是不會離開巢房的,對於蜂群的穩定有巨大作用。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究竟剪掉蜂王的翅膀後對蜂群有哪些影響,到底剪掉蜂王翅膀的好處有哪些,壞處又有哪些,蜂王的翅膀該不該剪掉很多朋友都搞不清除。
  • 蜜蜂養殖技術|貯蜜在蜂群越冬過程中的作用及貯備方法
    蜂群越冬過程的飼料主要是蜂蜜,越冬後期,外界溫度回暖,自然粉源將出現時,需要加入適量的花粉,滿足蜂群育兒需要。適時貯備優質充足的越冬貯蜜直接影響蜜蜂的安全過冬。在蜂群貯蜜的過程中應了解和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蜂群大流蜜期內自然分蜂有效利用的3個方法
    外界蜜粉源尚可,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群能增加蜂群的數量,有利於擴大蜜蜂養殖規模。同時分蜂群主要由休閒蜂組成,生理日齡較年輕,壽命長,能夠從事巢內的採集、哺育、造脾等各項工作,且效率高。早期的自然分蜂最有價值,因為它能在流蜜期前恢復群勢,並能充分利用大流蜜,生產和貯備大量的蜂蜜。
  • 中蜂群分蜂后期人工模擬自然分蜂的兩種方法
    在蜂群分蜂階段的後期,蜂群內出現王臺,而且王臺封蓋,蜂群分蜂的意念強烈,採取人工模擬自然分蜂的方法順應蜂群發展規律,易被蜂群接受,對蜂群的應激較小,利用對蜂群分蜂過程的控制。
  • 定點養殖中蜂,都需要一些什麼方面的管理技術呢?如何養殖呢?
    中蜂定點養殖,一般情況下,分為人工土養技術與人工活框土養技術兩種方式。人工土養,在普通的農戶家裡,最為常見。只需要幾個木桶,倒扣在農戶民房的四周圍或者是屋前屋後即可,不需要太多的管理與人工幹預。民間農戶家的土養中蜂一般正常的情況下,過完了冬天,蜂群開始復壯,等到了春分季節,自然分蜂的旺季,就會有自然蜂群來入駐做巢
  • 對蜜蜂分的情況如何預防,對已經自然分蜂怎麼收捕?
    在蜜蜂養殖時,會出一種情況,就是蜜蜂會發生分蜂,我們要充分了解蜜蜂是什麼原因分蜂,預防的措施,對分蜂的蜜蜂怎麼進行收捕才能減少自己的經濟損失。一、蜜蜂分蜂的原因。二、蜜蜂分蜂的預防和控制。蜜蜂分蜂會以後,會使蜜蜂群變小,群勢變弱,降低蜂群的採蜜量,在日常管理中應針對性地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發生分蜂。★飼養良種。選擇分蜂性弱,能維持強群的蜂種進行飼養。
  • 學會人工分蜂,不需要等蜜蜂自己分家,蜜蜂自然分蜂太慢
    養殖蜜蜂,學會人工分蜂,才能更快的擴大養殖蜜蜂的規模。蜜蜂自然分蜂太慢,而且有時候蜜蜂自然分蜂跑到樹上,爬樹太累。小編分享一下蜜蜂如何人工分蜂。人工分蜂需要一些條件,外界有花粉充足,輔助的蜜源,蜂群強。
  • 蜜蜂分蜂的方法有哪些
    蜜蜂養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在我國養殖特別普遍,在養殖當中,我們也要重視蜜蜂分蜂的方法,那麼,蜜蜂分蜂方法有哪些?由專業人士進行了歸納,有以下10種方法,下面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特別要提醒一下的,以下方法為意蜂分蜂常見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中蜂也同樣適用。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分蜂后期分蜂熱的四個特徵及操作建議
    對於新手養殖蜜蜂者來說,最為喜見的就是分蜂,分蜂不僅代表著養殖達到一定的水平,更能體現養殖規模擴大,有滿滿的成就感。在分蜂初期即使採取了很多的措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分蜂依然會到來。然而了解和掌握分蜂后期蜂群分蜂熱的特徵是中蜂養殖的重中之重,分蜂后期最顯著的特徵是王臺封蓋、蜂量最大,閒蜂多,蜜蜂待飛。
  • 蜂頭領 主要蜜源植物花期蜂群管理(上)
    當蜂群滿巢後,及時加繼箱;如氣溫不穩定,同時加內包裝,防治巢蟲。2 油菜花期的蜂群管理 3月中旬油菜開花,是春季較大的蜜源。前花期管理以繁殖為主,後花期要因群制宜,南返的蜂群繁殖和取蜜雙兼顧。定地蜂群的繁殖為主,取蜜為輔。用板外加脾存蜜粉的辦法,解決蜜粉與產卵爭房眼的矛盾。南返的蜂群要加強防寒包裝,注意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