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的三個主要條件是氣候、蜜粉源和蜂群,在氣候條件滿足時,蜜粉源基本也不存在問題,因此,氣候因素對養蜂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氣候是指天氣在較長時間內的變化規律,而溫度是天氣變化更為準確的描述,是養蜂活動的時間表。
一、養蜂冷暖期的劃分
根據專家測定,意蜂巢哺育區的溫度為34.4~34.8℃,而中蜂巢哺育區的溫度為37.7~35.1℃,一般將候平均氣溫(5天為一候,候平均氣溫即5天內的日平均氣溫的平均值,氣象學上通常用一天中02時、08時、14時和20時,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4個氣溫相加除以4),也可以粗略簡化為上午10時氣溫、加下午5時氣溫除以2)11~25℃時,為養蜂的溫暖期,低於11℃為養蜂的低溫期,高於25℃為養蜂的高溫時期。
二、春季冷暖過渡期氣候特點
春季低溫期,夜間溫度較低,白天溫度不高,外界蜜粉源較少,蜂群撫育量少,整體狀態收斂,蜂群生活平穩,容易管理。
春季溫暖期,白天逐長,氣溫逐漸升高,日最低溫也大幅升高,外界蜜粉源植物開花較多,蜂群生活興旺,撫育積極,群勢發展快,是蜂群年繁殖和蜂產品生產的主要時期。
春節冷暖過渡期,氣候變化導致溫度變化幅度大,晝夜溫差懸殊,蜂群應激反應強烈,中蜂易出現爛子病,意蜂易出現爬蜂病,管理難度較大。
三、蜂群冷暖過渡期結束的標誌
蜂群在低溫期開始初繁,初繁結束後轉入繁殖發展期(繁殖中期),在適宜幼蜂飛行日,有較多的蜜蜂認巢排洩飛行(也稱鬧巢),表明蜂群初繁基本結束,渡過低溫期。
四、蜂群冷暖過渡期群勢的變化
1、意蜂
意蜂低溫期初繁時蜂群緊促,至成片封蓋子出現時(封蓋子本身產生熱量),蜂團逐漸鬆散,除突然降溫外,一般不再緊密結團。期間部分越冬蜂死亡,但蜂群群勢與初繁時相當,隨著溫度的升高,與新蜂的羽化出房,群勢逐漸增長。
2、中蜂
中蜂較意蜂結團性更強,雖然中蜂在同一地區較意蜂早進入初繁,但低溫期初繁群勢小,蜂王產卵量少,好結團等特性,致使低溫期期卵圈有限,即使是在封蓋子出現後,中蜂短時間鬆散,群勢似乎增長,但是隨著越冬蜂的死亡,護脾蜂減少,結團更為緊密,整體群勢減少明顯,常出現託子現象(成蜂清理受凍子脾),尤其是突然降溫後或倒春寒來襲。
一般,初繁的群勢越弱,初繁育兒量越大,蜂群的群勢下降越明顯。
五、蜂群冷暖過渡期的風險
在蜂群冷暖過渡期,蜂群中容易出現新、老蜂數量和工作交替中的空檔,輕則出現撫育質量下降,重則出現春衰、爛子或其他蜂病。
因此,應在蜂群冷暖過渡期前採取相應的措施,降低蜂群過渡期的風險,實現快速,平穩過渡。
提高初繁開始時蜂群的群勢。在上一年秋季提高越冬蜂培育的質量和冬季提高越冬蜂越冬的質量,在當年的初繁時平群、合併等提高初繁群勢。
降低越冬蜂的勞動強度,延長越冬蜂壽命。從蜂群開始越冬至蜂群的發展期時間內的貯蜜性飼餵以蜜脾最佳,儘量不獎勵性飼喂,做好恰當的保溫(為不同工作性質的蜂群提供適宜的溫度),控制好蜂群的育兒量等。
結束語:蜂群春季冷暖期過渡期是蜂群周年群勢最小的時期,也是蜂群由弱變強的關鍵時期,根據此期氣候變化的特點及蜂群的特點,採取恰當的措施,延長越冬蜂壽命,實現快速春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