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后管理新原群的4個措施

2020-11-25 毛氏部落

中蜂群首次分蜂的原群(原址處女王群)發生二次分蜂,處女王及伴隨蜂分蜂離開原群後,原址剩餘蜜蜂、封蓋子脾及王臺形成新原群。在分蜂過程中,新原群的蜂量與新分出群的蜂量相當,較首次分蜂原群的蜂量少很多。

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蜜蜂蜂齡分析

羽化蜂。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原群有4~13齡蜜蜂(新分蜂群的大部分蜜蜂蜂齡)外,還有很多3日內剛羽化出房沒有認巢飛行的幼蜂,尚不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在分蜂的過程中就留在了原巢。

蜂兒。中蜂群首次分蜂前,蜂王產卵一直處於高產期,如果一切順利,二次分蜂的時間發生在首次分蜂后的一周左右,巢內沒有卵和小幼蟲,蜂兒主要是大幼蟲和封蓋子。

二次分蜂新原群具有蜂量少(與首次分蜂原群比較),蜂齡普遍年輕,哺育力強,造脾潛力大,王臺多。

二、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中存在的問題

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中也存在著新分群存在的問題,例如飼料需要量大與採集力弱的矛盾。

1、多王臺可能出現多次分蜂

急造王臺多。在首次分蜂時,巢內有大量的卵和小幼蟲,被工蜂急造王臺育王,而二次自然分蜂時巢內已經沒有卵和小幼蟲,蜂群沒有條件改造王臺育王,因此急造王臺主要是在首次分蜂時建造。

分蜂王臺多。蜂群在首次分蜂前會在巢脾下沿建造多個王臺,在巢內分蜂熱嚴重時,蜂王路過王臺並產卵,因此,相鄰的王臺日齡接近,不同巢脾的王臺日齡差距大。

急造王臺及分蜂王臺多,在巢內分蜂熱嚴重時,工蜂護臺積極,預示著可能會再次發生分蜂或多次分蜂。

2、巢內哺育力旺盛與小幼蟲缺失矛盾

巢內封蓋子不斷羽化出房,7~13日齡的幼蜂是小幼蟲的哺育蜂,哺育蜂的哺育力得不到釋放,巢內分蜂熱依然嚴重。

3、斷子時間長與蜂群穩定矛盾

二次自然分蜂后,處女王羽化出房、性成熟、婚飛交尾、卵管成熟到產卵,短則10天,長則半個月甚至更長,巢內長時間斷子,不利於蜂群的正常生活。

三、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管理措施

1、王臺去留

中蜂強群二次自然分蜂后,正常情況下,巢內應該積累了11天左右,萬隻封蓋子,封蓋子全部羽化出房,也是中等群勢以上蜂群,但是考慮到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群勢較弱,部分封蓋子應該調劑給新分群,同時巢內後續有較長時間的斷子期,建議不再繼續分蜂(結合當地分蜂時間與大流蜜的時間間隔,以及養殖目具體而定,同時蜂群是否自然分蜂由巢內的分蜂熱程度決定)。

在不分蜂的情況下,應毀掉所有急造王臺,保留兩個日齡差距較大優質王臺。如果要繼續分蜂則保留多個王臺,最早出房的王臺應與其他王臺出房時間至少有一天的時間間隔。

2、調入卵、小蟲脾

蜂群分蜂雖然是蜂群群勢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發生的自然行為,其本質是巢內哺育力過剩,得不到釋放,出現各種外在的分蜂熱表象,因此在二次自然分蜂原群中,蜂齡年輕,哺育力強,應調入卵、小幼蟲脾,發揮和消耗其哺育力,緩解巢內的分蜂熱(打算繼續分蜂的則採用相反做法,調入封蓋子,加劇哺育力過剩,促使分蜂)。同時注意剔除急造王臺。

3、調出老熟封蓋子

哺育蜂與幼蟲的飼餵比例按1:3.85計算,向新原群調入一脾卵、小幼蟲脾,一脾蜂脾相稱的幼蜂足以哺育一脾卵、小幼蟲脾,而新蜂王產卵尚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可以調出較為老熟的封蓋子脾(按積累的一萬多隻封蓋子,大約為2脾),待蜂王產卵時,之前的封蓋子陸續羽化出房,與蜂王產卵需要的哺育力時間基本吻合。

4、貯蜜飼餵

此時飼餵目的是補充採集不足,滿足蜂群飼料消耗需要,因此應採用貯蜜性飼喂,調入未封蓋蜜脾或短時間供給高濃度飽和溶液糖漿。

結束語:中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分群的群勢較弱,而新原群內有較多的封蓋子,群勢相對較強,根據養殖目的,採取恰當的措施,引導蜂群高產或多分群。

相關焦點

  • 蜜蜂發生二次分蜂后收回,能否移開原群蜂箱放置新蜂群?答案來了
    關於中蜂發生二次分蜂收回後,原箱搬離,處女王群能不能放在原來的位置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種才做並不好,對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以後的生物學特點,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爭議比較大,所以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全面了解: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根據蜜蜂親緣關係指數越高,工蜂親屬優惠行為(更多的照顧、飼餵、跟隨)越多的原則,在發生分蜂時,跟隨老王遷飛新群的蜂量遠大於分蜂時原群的蜂量,同時巢內尚有沒有認巢的幼蜂,因採集錯過分蜂的成年蜂以及部分老蜂,因此,在分蜂后新群與原群的蜂量大約為4:1。新群蜂量佔到分蜂時蜂量的75%(專家rangel和 Seeley於2012年研究結果)。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原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的過程、條件及特點
    中蜂群分蜂性強,有多次分蜂的特點,在蜂群發生首次分蜂后,產卵老王及大部分蜜蜂遷飛,剩餘的蜜蜂及王臺構成了首次分蜂的原群。一般情況下,在第一次分蜂后,沒有去留王臺操作時,原群在一周左右容易發生二次分蜂。如果首次分蜂受到天氣影響而推遲,在王臺中的處女王,潛伏期體格已經硬朗,翅肌已能夠飛行,而日齡緊隨其後的王臺,已經老熟,二次分蜂的時間還會再提前。二、形成二次分蜂條件1、分蜂熱嚴重。原群巢內新蜂不斷羽化出房,悶熱、已經羽化的蜜蜂無事可做,群勢雖不及首次分蜂前,但依然較大。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雙王群的三個缺點及改進措施
    中蜂雙王群具有強群特性,繁殖力強、越冬安全,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等特點,但是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很少有中蜂養殖者採用雙王群的形式飼養,原因是中蜂獨有的一些特性限制,如果採用意蜂雙王群的方法進行飼養和管理,中蜂雙王群呈現出的三個缺點。
  • 蜜蜂分蜂后,工蜂棄王回原巢怎麼辦?3種方法解決
    關於蜜蜂分蜂后,工蜂放棄蜂王回到原巢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人工分蜂成年工蜂返巢的正常現象。蜜蜂自然分蜂與人工分蜂的區別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一般蜜蜂每年都會發生自然分蜂,少說也有一兩次,多的甚至會發生連續分蜂。由於自然分蜂帶有不可控性,蜂群容易分走,所以在實際養殖中很多朋友都選擇給蜜蜂人工分蜂。實際上,我們給蜜蜂人工分蜂和蜜蜂自行發生的分蜂是不一樣的。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分蜂是蜜蜂繁衍種群的自然方式,一般發生在每年的春季,蜜源植物大量盛開,讓蜂群得以快速發展,那麼蜜蜂是怎樣自然分蜂的呢?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呢?下面我們就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什麼是自然分蜂?
  • 蜜蜂分蜂的方法有哪些
    蜜蜂養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在我國養殖特別普遍,在養殖當中,我們也要重視蜜蜂分蜂的方法,那麼,蜜蜂分蜂方法有哪些?由專業人士進行了歸納,有以下10種方法,下面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特別要提醒一下的,以下方法為意蜂分蜂常見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中蜂也同樣適用。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分蜂后期分蜂熱的四個特徵及操作建議
    對於新手養殖蜜蜂者來說,最為喜見的就是分蜂,分蜂不僅代表著養殖達到一定的水平,更能體現養殖規模擴大,有滿滿的成就感。在分蜂初期即使採取了很多的措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分蜂依然會到來。然而了解和掌握分蜂后期蜂群分蜂熱的特徵是中蜂養殖的重中之重,分蜂后期最顯著的特徵是王臺封蓋、蜂量最大,閒蜂多,蜜蜂待飛。
  • 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原來蜜蜂也是要分家的
    自然分蜂,是指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稱為自然分蜂,簡稱分蜂,也叫分巢。分蜂其實就是老蜂王離巢並將蜂巢留給新蜂王的過程,有些養蜂新手擔心自然分蜂后分蜂群會直接飛遠,實際上發生自然分蜂時完全有時間將分蜂群收捕回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吧!一、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
  • 中蜂養殖:蜂群自然分蜂
    當氣候溫暖、外界蜜粉源充足、群勢發展旺盛、群內產生雄蜂和培育王以後,老蜂王和一部分蜜蜂即會飛離原巢,到新的地方營巢,將原巢留給即將出臺的新王和剩下的那部分蜜蜂,於是原來的一群蜜蜂即變成兩群蜜蜂,這就是「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意蜂黑蜂等蜂種的形態及生活習性
    一、中蜂的形態及生活習性中蜂即中華蜜蜂的簡稱,原產我國,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 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以及印度、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地。長期以來,它以非凡的生命力和顧強的抗逆性,善於利用零星的蜜粉源,造脾強喜新脾、抗寒抗病,群勢小、產蜜量低、不採膠、怕擾易逃、分蜂性強(中蜂的優缺點是與意蜂比較而言),即使活框養殖,也屬於野生品種。中蜂在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起來。尤其是在我國的山地,地形複雜,氣候無常,晝夜溫差大,南溼北旱,冬冷西幹。
  • 中蜂一年之中有幾個分蜂期?一個分蜂期可以分出幾群?
    那麼你們知道中蜂一年之中會分幾次蜂嗎? 一、蜜蜂每年會出現幾次分蜂期中蜂一年之中會發生自然分蜂季節大多都集中在春秋兩季,也就是上半年出現一次分蜂期,下半年還會出現一次分蜂期。而每個分蜂期蜂群分蜂次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聰明的蜜蜂會根據群勢大小,蜜源植物的多少來選擇分群次數。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蜜蜂在自然分蜂后,為什麼不會直接飛走,而是在附近結團?
    文/隨風飄散蜜蜂在自然分蜂后,為什麼不會直接飛走,而是在附近結團?現在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蜂蜜,因為蜂蜜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很多人都喜歡吃它,有的人還愛用蜂蜜美容等等,用途是非常的廣泛,可是蜂蜜雖好,但是對於生產蜂蜜的蜜蜂我們就不怎麼了解的,有的人甚至還非常害怕蜜蜂,害怕蜜蜂會叮他,但是也有人就是靠養殖蜂蜜來發家致富的。
  • 短蜂框養蜂新技術,普通蜂箱簡單修改,一箱蜜蜂變兩群
    中蜂養殖一直處在不斷的改進階段,從最早的木桶養殖中蜂,到木箱養殖中蜂,再到活框養殖中蜂,養蜂人不斷在探索更適合中蜂養殖的方式。作為現代養蜂法中的活框養蜂方式,早已經是養殖蜜蜂的主流方式,所以許多養蜂人都是在活框養蜂基礎上,進行優化或改造,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標準的中蜂養殖方式。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原有的活框養殖工具,我們研究了一套「短蜂框養蜂新技術」,只需要簡單的修改一下原有的普通蜂箱,就能完美的使用。
  • 中華蜜蜂擴群飼養管理要點
    一般飼養中蜂是傳統的粗放式管理,要想提高飼養中蜂的經濟效益,必須進行精心管理。筆者經過多年飼養中蜂實踐,通過人工獎飼等措施,可以達到人為控制擴大蜂群的目的,現將中蜂的擴群飼養管理要點介紹如下。
  • 自然分蜂是人為可控的
    2.巢內空間狹小:箱內脾多蜂多存蜜多,蜂王無處產卵,也沒有空間築造新脾,蜂群便產生分蜂意向,如能及時解決這一矛盾可延遲分蜂。  3.蜂王老化:老王產卵力下降,分泌的蜂王激素少,不能滿足蜂群的各種工作需求,群勢較小也可能分蜂。  4.青壯年蜂過剩:蜂群1.5萬隻左右時,若食物充足,氣溫適宜,蜂群發展快,同齡蜂最多,當勞作場所都難以容納時,常會發生分蜂熱。
  • 蜜蜂養殖技術 中蜂快速繁殖技巧
    經過長期、耐心、反覆地觀察分析,閱讀了有關中蜂的書籍、雜誌,總結出一套使中蜂快速增殖的有效措施,從2004年春繁開始做試驗至今,每年蜜蜂由開繁時的1框蜂、1隻蜂王,半年內就增殖到14~16框蜂。2006年春開繁時用13框蜂、13隻蜂王,到農曆六月就增殖到200框蜂、38隻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