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群首次分蜂的原群(原址處女王群)發生二次分蜂,處女王及伴隨蜂分蜂離開原群後,原址剩餘蜜蜂、封蓋子脾及王臺形成新原群。在分蜂過程中,新原群的蜂量與新分出群的蜂量相當,較首次分蜂原群的蜂量少很多。
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蜜蜂蜂齡分析
羽化蜂。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原群有4~13齡蜜蜂(新分蜂群的大部分蜜蜂蜂齡)外,還有很多3日內剛羽化出房沒有認巢飛行的幼蜂,尚不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在分蜂的過程中就留在了原巢。
蜂兒。中蜂群首次分蜂前,蜂王產卵一直處於高產期,如果一切順利,二次分蜂的時間發生在首次分蜂后的一周左右,巢內沒有卵和小幼蟲,蜂兒主要是大幼蟲和封蓋子。
二次分蜂新原群具有蜂量少(與首次分蜂原群比較),蜂齡普遍年輕,哺育力強,造脾潛力大,王臺多。
二、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中存在的問題
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中也存在著新分群存在的問題,例如飼料需要量大與採集力弱的矛盾。
1、多王臺可能出現多次分蜂
急造王臺多。在首次分蜂時,巢內有大量的卵和小幼蟲,被工蜂急造王臺育王,而二次自然分蜂時巢內已經沒有卵和小幼蟲,蜂群沒有條件改造王臺育王,因此急造王臺主要是在首次分蜂時建造。
分蜂王臺多。蜂群在首次分蜂前會在巢脾下沿建造多個王臺,在巢內分蜂熱嚴重時,蜂王路過王臺並產卵,因此,相鄰的王臺日齡接近,不同巢脾的王臺日齡差距大。
急造王臺及分蜂王臺多,在巢內分蜂熱嚴重時,工蜂護臺積極,預示著可能會再次發生分蜂或多次分蜂。
2、巢內哺育力旺盛與小幼蟲缺失矛盾
巢內封蓋子不斷羽化出房,7~13日齡的幼蜂是小幼蟲的哺育蜂,哺育蜂的哺育力得不到釋放,巢內分蜂熱依然嚴重。
3、斷子時間長與蜂群穩定矛盾
二次自然分蜂后,處女王羽化出房、性成熟、婚飛交尾、卵管成熟到產卵,短則10天,長則半個月甚至更長,巢內長時間斷子,不利於蜂群的正常生活。
三、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管理措施
1、王臺去留
中蜂強群二次自然分蜂后,正常情況下,巢內應該積累了11天左右,萬隻封蓋子,封蓋子全部羽化出房,也是中等群勢以上蜂群,但是考慮到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群勢較弱,部分封蓋子應該調劑給新分群,同時巢內後續有較長時間的斷子期,建議不再繼續分蜂(結合當地分蜂時間與大流蜜的時間間隔,以及養殖目具體而定,同時蜂群是否自然分蜂由巢內的分蜂熱程度決定)。
在不分蜂的情況下,應毀掉所有急造王臺,保留兩個日齡差距較大優質王臺。如果要繼續分蜂則保留多個王臺,最早出房的王臺應與其他王臺出房時間至少有一天的時間間隔。
2、調入卵、小蟲脾
蜂群分蜂雖然是蜂群群勢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發生的自然行為,其本質是巢內哺育力過剩,得不到釋放,出現各種外在的分蜂熱表象,因此在二次自然分蜂原群中,蜂齡年輕,哺育力強,應調入卵、小幼蟲脾,發揮和消耗其哺育力,緩解巢內的分蜂熱(打算繼續分蜂的則採用相反做法,調入封蓋子,加劇哺育力過剩,促使分蜂)。同時注意剔除急造王臺。
3、調出老熟封蓋子
哺育蜂與幼蟲的飼餵比例按1:3.85計算,向新原群調入一脾卵、小幼蟲脾,一脾蜂脾相稱的幼蜂足以哺育一脾卵、小幼蟲脾,而新蜂王產卵尚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可以調出較為老熟的封蓋子脾(按積累的一萬多隻封蓋子,大約為2脾),待蜂王產卵時,之前的封蓋子陸續羽化出房,與蜂王產卵需要的哺育力時間基本吻合。
4、貯蜜飼餵
此時飼餵目的是補充採集不足,滿足蜂群飼料消耗需要,因此應採用貯蜜性飼喂,調入未封蓋蜜脾或短時間供給高濃度飽和溶液糖漿。
結束語:中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分群的群勢較弱,而新原群內有較多的封蓋子,群勢相對較強,根據養殖目的,採取恰當的措施,引導蜂群高產或多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