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以社會性群體生活,以群體為單位繁衍後代。自然分蜂是蜂群的本能行為,只有順應其生物學特性,採取措施改變群體相應的外部環境條件,抑制其不利性狀的表現,促使其有利性狀表現,養蜂人加以選優去劣,使蜂群逐漸優化,蜂場可增收減損。我地很多蜂場許多年沒發現逃蜂現象,但不少管理者只採用了阻止自然分蜂群飛逃的辦法,如剪掉蜂王翅膀等,沒能按照蜂群生物學特性誘導有利性狀的發展,阻止不利性狀產生。這需要管理者通過實踐、調查、研究,認知蜂群自然分蜂的內外因素條件。
一、掌握自然分蜂規律
蜂群分蜂必定有相應的內外因素條件。
自然分蜂的外因是:
1.季節性規律:春未到,蜂早知。在黃河中下遊地區越冬的蜂群,沒有囚王的蜂群大寒前後就早早開始產卵繁殖,春繁後期表現最為顯著,這時蜂群迅速擴大。4~5月是自然分蜂的高峰期,分蜂欲望強烈,以後整個活動期均可分蜂,但分蜂性變弱,比較好控制。
2.蜜源性規律:在大蜜源來臨之前,群體內像有生物鐘似的,常出現產卵育子高峰,積累大量工作蜂,分蜂性較強,常形成分蜂高潮,尤其多年定地飼養的蜂場。如果大流蜜前沒有小蜜源,對其獎飼,並增加獎飼的數量與次數,給蜂群大蜜源將至的假象,也會促使蜂群出現產卵育子高峰。
3.氣溫性規律:最高氣溫25℃左右時,群體增長特別快,尤其是晚春(3~4月),有外界氣溫與蜜粉源配合,群內雄蜂與王臺增多,表明出要自然分蜂。在繁殖季節裡,當白天最高氣溫達到33℃以上時,或氣溫在20℃以下時,工蜂表現倦怠,自然分蜂減弱。
自然分蜂的內因有:
1.群勢龐大:在群勢過大、外界只有少量流蜜時,工蜂滿員,眾多青壯年工蜂閒著沒事做就要鬧分蜂。蜂群表現出一些異常現象,在箱內外閒遊,許多工蜂擁擠在一起,掛起了蜂須等。
2.巢內空間狹小:箱內脾多蜂多存蜜多,蜂王無處產卵,也沒有空間築造新脾,蜂群便產生分蜂意向,如能及時解決這一矛盾可延遲分蜂。
3.蜂王老化:老王產卵力下降,分泌的蜂王激素少,不能滿足蜂群的各種工作需求,群勢較小也可能分蜂。
4.青壯年蜂過剩:蜂群1.5萬隻左右時,若食物充足,氣溫適宜,蜂群發展快,同齡蜂最多,當勞作場所都難以容納時,常會發生分蜂熱。
二、認識自然分蜂的臨界點
所謂臨界點,就是蜂群內部開始準備自然分蜂的標誌,從這時起蜂群就開始一系列的分蜂準備活動,蜂群出勤率、產卵率開始降低等,應採取預防分蜂措施。等到要自然分群,要飛逃了才去割王臺捉蜂王、剪掉蜂王翅膀,或是費時費力收捕飛逃群,已經為時己晚。應該從什麼時候採取措施呢?從臨界點開始,就是蜂群在子脾的邊緣部位新築起許多王臺,蜂王在臺基內開始產卵,但尚未孵化,這就是自然分蜂的臨界點。此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防止分蜂發展,可以在恰當時機有計劃地進行人工分蜂。
三、調控自然分蜂的措施
1.適時取漿:當自然王臺內有卵時群勢壯大,青年工蜂數較多,王漿腺發育成熟,此時移蟲取漿能激發更多工蜂的王漿腺發育,很快達到最大取漿量,有經驗養蜂人深有體會。取漿的重要作用是能抑制蜂群自然分蜂,其原理是取王漿消耗蜂群的過剩營養,使眾多的青壯年工蜂忙於泌漿育王,無暇鬧分蜂,蜂群能安定的生產王漿。但要注意:漿條下多少要因群而異,對蜂群的強弱程度,區別對待,不可千篇一律下漿條。也要因時而異,在大流蜜來臨時,暫停取漿,把所有蜂力投入採蜜,蜂蜜既能增加經濟收入,又是大自然極易流失的資源,同樣大流蜜也會抑制自然分蜂。
2.用暫時分群法縮小群勢:在蜂群繁殖期,若出現臺內有卵,預示群內已開始了分家活動,尤其在大流蜜前半月左右,一定要防。方法是利用已存貯的蜂王分群(對多餘的產卵蜂王,不論是老還是殘都要囚入王籠,置蜂團之上或掛繼箱壁上,不要處死,以備後用),一般分出群與原群或其他蜂群並置,待大流蜜開始後,再囚王並群或提出蜂王和卵蟲脾,另組小繁殖群,以增加蜂場總的工作蜂數量。因群勢小達不到分群需要,蜂王及工蜂就齊心協力擴大蜂群。若貯備王不足,可在大流蜜前一個月,連續育兩批王臺,利用大群作交尾群,用沒有無王期育王法育王(請參閱本刊2010年9期33頁),存貯備用。
3.擴大空間:巢內空間包括,一是蜂巢(脾)以外空間,加空繼箱或第二繼箱,使箱內空間加大,任蜂群擴大,任蜂在箱內爽遊散熱。二是加脾擴巢,使蜂王有充足的產卵空間,使蜜粉有存貯之處。這樣蜂群所有成員能齊心協力建設家園,打消分家之意。
4.以強補弱:有分蜂意向者必然是群勢強大,青壯年工蜂眾多。蜂多工作少,為失業蜂安排活兒,蜂群就安定,不鬧分蜂了。把強群的封蓋子脾與弱群的卵蟲脾抖蜂后對調,這樣會減少強群的青壯年工蜂,使弱群迅速增加蜂數而擴群,蜂場平衡發展。
5.加礎造脾:強群青壯年工蜂多,有空間有蜜源(蜜源不足時可獎飼),加1框巢礎一夜便可造成脾,提給弱群產卵貯蜜,在強群再加1框巢礎。注意造脾能力強的也不能一次加多張,造好1張脾再加1張。
6.老王換成新王:老王蜂王激素分泌的少,新王分泌的多。同樣大小群勢的蜂群,王齡不同激素濃度有差異,王齡長者因激素濃度小要自然分蜂,王齡短者可能因激素濃度大蜂群旺盛發展。蜂王品質及品種差異可能會有不同,但同一品種相同質量的蜂王王齡很重要。因此,在大流蜜前,黃河下遊地區每年兩次囚王治蟎,用大群作交尾群,成批培育蜂王,這樣抓住時機育王,育王幾乎是零成本,能多貯王備用。
中國專業的蜜蜂養殖公眾號,每天發布中蜂、意蜂養殖技術文章。公眾號內有大量養蜂技術文章,國內的20萬養蜂人都關注了,你也趕快行動吧!
本文收集整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以便加上版權人或刪除處理。
↑↑↑↑↑↑長按即可關注【湖北天馬養蜂場】,喜歡本文就轉發到你朋友圈吧,讓你的微信好友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