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蜂是人為可控的

2021-01-16 湖北天馬養蜂場一蜜蜂養殖技術

  蜜蜂以社會性群體生活,以群體為單位繁衍後代。自然分蜂是蜂群的本能行為,只有順應其生物學特性,採取措施改變群體相應的外部環境條件,抑制其不利性狀的表現,促使其有利性狀表現,養蜂人加以選優去劣,使蜂群逐漸優化,蜂場可增收減損。我地很多蜂場許多年沒發現逃蜂現象,但不少管理者只採用了阻止自然分蜂群飛逃的辦法,如剪掉蜂王翅膀等,沒能按照蜂群生物學特性誘導有利性狀的發展,阻止不利性狀產生。這需要管理者通過實踐、調查、研究,認知蜂群自然分蜂的內外因素條件。

  一、掌握自然分蜂規律

  蜂群分蜂必定有相應的內外因素條件。
  自然分蜂的外因是:

  1.季節性規律:春未到,蜂早知。在黃河中下遊地區越冬的蜂群,沒有囚王的蜂群大寒前後就早早開始產卵繁殖,春繁後期表現最為顯著,這時蜂群迅速擴大。4~5月是自然分蜂的高峰期,分蜂欲望強烈,以後整個活動期均可分蜂,但分蜂性變弱,比較好控制。

  2.蜜源性規律:在大蜜源來臨之前,群體內像有生物鐘似的,常出現產卵育子高峰,積累大量工作蜂,分蜂性較強,常形成分蜂高潮,尤其多年定地飼養的蜂場。如果大流蜜前沒有小蜜源,對其獎飼,並增加獎飼的數量與次數,給蜂群大蜜源將至的假象,也會促使蜂群出現產卵育子高峰。

  3.氣溫性規律:最高氣溫25℃左右時,群體增長特別快,尤其是晚春(3~4月),有外界氣溫與蜜粉源配合,群內雄蜂與王臺增多,表明出要自然分蜂。在繁殖季節裡,當白天最高氣溫達到33℃以上時,或氣溫在20℃以下時,工蜂表現倦怠,自然分蜂減弱。



  自然分蜂的內因有:

  1.群勢龐大:在群勢過大、外界只有少量流蜜時,工蜂滿員,眾多青壯年工蜂閒著沒事做就要鬧分蜂。蜂群表現出一些異常現象,在箱內外閒遊,許多工蜂擁擠在一起,掛起了蜂須等。

  2.巢內空間狹小:箱內脾多蜂多存蜜多,蜂王無處產卵,也沒有空間築造新脾,蜂群便產生分蜂意向,如能及時解決這一矛盾可延遲分蜂。

  3.蜂王老化:老王產卵力下降,分泌的蜂王激素少,不能滿足蜂群的各種工作需求,群勢較小也可能分蜂。

  4.青壯年蜂過剩:蜂群1.5萬隻左右時,若食物充足,氣溫適宜,蜂群發展快,同齡蜂最多,當勞作場所都難以容納時,常會發生分蜂熱。

  二、認識自然分蜂的臨界點

  所謂臨界點,就是蜂群內部開始準備自然分蜂的標誌,從這時起蜂群就開始一系列的分蜂準備活動,蜂群出勤率、產卵率開始降低等,應採取預防分蜂措施。等到要自然分群,要飛逃了才去割王臺捉蜂王、剪掉蜂王翅膀,或是費時費力收捕飛逃群,已經為時己晚。應該從什麼時候採取措施呢?從臨界點開始,就是蜂群在子脾的邊緣部位新築起許多王臺,蜂王在臺基內開始產卵,但尚未孵化,這就是自然分蜂的臨界點。此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防止分蜂發展,可以在恰當時機有計劃地進行人工分蜂。



  三、調控自然分蜂的措施

  1.適時取漿:當自然王臺內有卵時群勢壯大,青年工蜂數較多,王漿腺發育成熟,此時移蟲取漿能激發更多工蜂的王漿腺發育,很快達到最大取漿量,有經驗養蜂人深有體會。取漿的重要作用是能抑制蜂群自然分蜂,其原理是取王漿消耗蜂群的過剩營養,使眾多的青壯年工蜂忙於泌漿育王,無暇鬧分蜂,蜂群能安定的生產王漿。但要注意:漿條下多少要因群而異,對蜂群的強弱程度,區別對待,不可千篇一律下漿條。也要因時而異,在大流蜜來臨時,暫停取漿,把所有蜂力投入採蜜,蜂蜜既能增加經濟收入,又是大自然極易流失的資源,同樣大流蜜也會抑制自然分蜂。

  2.用暫時分群法縮小群勢:在蜂群繁殖期,若出現臺內有卵,預示群內已開始了分家活動,尤其在大流蜜前半月左右,一定要防。方法是利用已存貯的蜂王分群(對多餘的產卵蜂王,不論是老還是殘都要囚入王籠,置蜂團之上或掛繼箱壁上,不要處死,以備後用),一般分出群與原群或其他蜂群並置,待大流蜜開始後,再囚王並群或提出蜂王和卵蟲脾,另組小繁殖群,以增加蜂場總的工作蜂數量。因群勢小達不到分群需要,蜂王及工蜂就齊心協力擴大蜂群。若貯備王不足,可在大流蜜前一個月,連續育兩批王臺,利用大群作交尾群,用沒有無王期育王法育王(請參閱本刊2010年9期33頁),存貯備用。



  3.擴大空間:巢內空間包括,一是蜂巢(脾)以外空間,加空繼箱或第二繼箱,使箱內空間加大,任蜂群擴大,任蜂在箱內爽遊散熱。二是加脾擴巢,使蜂王有充足的產卵空間,使蜜粉有存貯之處。這樣蜂群所有成員能齊心協力建設家園,打消分家之意。

  4.以強補弱:有分蜂意向者必然是群勢強大,青壯年工蜂眾多。蜂多工作少,為失業蜂安排活兒,蜂群就安定,不鬧分蜂了。把強群的封蓋子脾與弱群的卵蟲脾抖蜂后對調,這樣會減少強群的青壯年工蜂,使弱群迅速增加蜂數而擴群,蜂場平衡發展。

  5.加礎造脾:強群青壯年工蜂多,有空間有蜜源(蜜源不足時可獎飼),加1框巢礎一夜便可造成脾,提給弱群產卵貯蜜,在強群再加1框巢礎。注意造脾能力強的也不能一次加多張,造好1張脾再加1張。

  6.老王換成新王:老王蜂王激素分泌的少,新王分泌的多。同樣大小群勢的蜂群,王齡不同激素濃度有差異,王齡長者因激素濃度小要自然分蜂,王齡短者可能因激素濃度大蜂群旺盛發展。蜂王品質及品種差異可能會有不同,但同一品種相同質量的蜂王王齡很重要。因此,在大流蜜前,黃河下遊地區每年兩次囚王治蟎,用大群作交尾群,成批培育蜂王,這樣抓住時機育王,育王幾乎是零成本,能多貯王備用。

中國專業的蜜蜂養殖公眾號,每天發布中蜂、意蜂養殖技術文章。公眾號內有大量養蜂技術文章,國內的20萬養蜂人都關注了,你也趕快行動吧!

本文收集整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以便加上版權人或刪除處理。

↑↑↑↑↑↑長按即可關注【湖北天馬養蜂場】,喜歡本文就轉發到你朋友圈吧,讓你的微信好友都能看到!

相關焦點

  • 蜂群中起了雄蜂房沒有起王臺可以分蜂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1.蜜蜂自然分蜂人為可以控制嗎?2.人工分蜂與蜂群是否發生自然分蜂有關係嗎?3.如何進行人工分蜂?蜜蜂自然分蜂和人為可以控制嗎?上面的說法是蜂群中產生雄蜂房的時候給蜜蜂分家,這裡並沒有說是人工分蜂還是蜜蜂自然分蜂,這是有區別的, 人工分蜂是人為的方式給蜜蜂分家,自然分蜂是蜜蜂的生物學特點,既然是蜜蜂生物學特點,那就是我們人為可以滿足的,因為蜜蜂自然分蜂是有條件的,比如說為什麼很多地方的蜜蜂自然分蜂都發生在清明節前後,這就是蜜蜂自然分蜂的特點,這裡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蜂群發生自然分蜂的特點是蜂群過大
  • 自然分蜂好還是人工分蜂好?看後讓你瞬間明白
    二、可控程度自然紛紛的話我們我們認為根本沒辦法去控制它,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起飛,飛得多遠,飛到哪裡去,我們都沒有辦法去判斷。只能通過它飛出來以後再去找,究竟在什麼地方著落。但是人工分工的話,就可以進行完全性的控制他們,包括要分多少,怎麼來分?怎麼來調控蜜蜂的數量?我們都可以進行人工的進行安排。
  • 發生自然分蜂的預兆與防止自然分蜂的方法
    在分蜂開始前,要飛離的蜜蜂都吸飽蜂蜜,作為途中飼料以及在新築巢時使用。  自然分蜂時大量蜜蜂擁出巢門,在空中飛翔,片刻後,會在附近的樹幹或建築物中暫時結團,然後再飛到遠處新地。  防止自然分蜂的關鍵在於,主動採取措施及時消除蜂群分蜂意念。
  • 可控矽與晶閘管有什麼區別
    可控矽分單向可控矽和雙向可控矽兩種。雙向可控矽也叫三端雙向可控矽,簡稱TRIAC。雙向可控矽在結構上相當於兩個單向可控矽反向連接,這種可控矽具有雙嚮導通功能。其通斷狀態由控制極G決定。在控制極G上加正脈衝(或負脈衝)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導通。這種裝置的優點是控制電路簡單,沒有反向耐壓問題,因此特別適合做交流無觸點開關使用。
  • 簡易可控矽調壓調溫電路(可控矽特性,工作原理,作用與檢測)
    可控矽分單向可控矽和雙向可控矽兩種。雙向可控矽也叫三端雙向可控矽,簡稱TRIAC。雙向可控矽在結構上相當於兩個單向可控矽反向連接,這種可控矽具有雙嚮導通功能。其通斷狀態由控制極G決定。在控制極G上加正脈衝(或負脈衝)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導通。這種裝置的優點是控制電路簡單,沒有反向耐壓問題,因此特別適合做交流無觸點開關使用。
  •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分蜂是蜜蜂繁衍種群的自然方式,一般發生在每年的春季,蜜源植物大量盛開,讓蜂群得以快速發展,那麼蜜蜂是怎樣自然分蜂的呢?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呢?下面我們就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什麼是自然分蜂?
  • 如何判斷可控矽的好壞
    可控矽分單向可控矽和雙向可控矽兩種,都是三個電極。單向可控矽有陰極(K)、陽極(A)、控制極(G)。雙向可控矽等效於兩隻單項可控矽反向並聯而成。即其中一隻單向矽陽極與另一隻陰極相邊連,其引出端稱T2極,其中一隻單向矽陰極與另一隻陽極相連,其引出端稱T2極,剩下則為控制極(G)。
  •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別稱「雙向晶閘管」  雙向可控矽是一種以矽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是在普通可控矽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交流開關器件,其英文名稱TRIAC即三端雙向交流開關之意,發明於1957年。
  • 可控矽工作原理及作用
    可控矽應用時,只要在控制極加上很小的電流或電壓,就能控制很大的陽極電流或電壓。目前已能製造出電流容量達幾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矽元件。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矽叫小功率可控矽,50安培以上的可控矽叫大功率可控矽。
  • 中蜂養殖:蜂群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一般發生在春末夏初,此時氣候溫暖,外界有比較充足的麵粉源,為育蟲培養強群提供了物質基礎,隨著蜂群逐漸強大,新蜂不斷出房,致使巢內擁擠,通氣不良,加上粉蜜充塞巢房,蜂王因缺乏產卵的地方而減少產卵,造成哺育蜂過剩。
  • 可控矽(晶閘管)原理圖及可控矽工作原理分析
    ,它的陽極A和陰極K與電源和負載連接,組成可控矽的主電路,可控矽的門極G和陰極K與控制可控矽的裝置連接,組成可控矽的控制電路。   當可控矽承受正向陽極電壓時,為使可控矽導銅,必須使承受反向電壓的PN結J2失去阻擋作用。
  • 三相可控整流電路
    三相可控整流電路 負載容量較大,或要求直流電壓脈動較小、易濾波時基本的是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應用最廣。,成為三相半波不可控整流電路。
  • 基於555定時器的可控溫度電烙鐵設計
    因此,這裡給出一種新型可控溫度電烙鐵的設計方案。該可控溫度電烙鐵使用方便、結構簡單、靈敏度高,可廣泛應用。2 電路整體設計 該可控溫度電烙鐵電路設計主要由降壓整流、自動控制和加熱指示3部分構成。圖1為可控溫度電烙鐵原理圖。
  • 可控矽工作原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2916.htm一、可控矽工作原理- -簡介  可控矽,全稱為可控矽整流元件,別稱為晶閘管,英文名稱為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簡寫為SCR,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工程師d 發表於 2018-05-18 00:16:00   可控矽是可控矽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可控矽的結構及示意圖
    又由於晶閘管最初應用於可控整流方面所以又稱為矽可控整流元件,簡稱為可控矽SCR。在性能上,可控矽不僅具有單向導電性,而且還具有比矽整流元件(俗稱「死矽」)更為可貴的可控性。它只有導通和關斷兩種狀態。可控矽能以毫安級電流控制大功率的機電設備,如果超過此頻率,因元件開關損耗顯著增加,允許通過的平均電流相降低,此時,標稱電流應降級使用。可控矽的優點很多,例如:以小功率控制大功率,功率放大倍數高達幾十萬倍;反應極快,在微秒級內開通、關斷;無觸點運行,無火花、無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等。
  • 手性可控石墨烯納米帶製備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關於六角氮化硼(h-BN)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其表面成功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
  • 小電流小電壓控制大電流大電壓,神奇的開關——可控矽
    沒錯,上兩圖長得像三極體的東西就是可控矽啦,由於它們都是TO-92封裝,所以單從外形是區別不出來的,只能通過有字標識的那一面來辨別。上面那個是MCR100-6,是單向可控矽;下面的是97A6,是雙向可控矽。
  • 可控矽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在調光器中的使用
    目前已能製造出電流容量達幾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矽元件。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矽叫小功率可控矽,50安培以上的可控矽叫大功率可控矽。  我們可以把從陰極向上數的第一、二、三層看面是一隻NPN型號電晶體,而二、三、四層組成另一隻PNP型電晶體。其中第二、第三層為兩管交迭共用。可畫出圖1的等效電路圖。
  • 雙向可控矽工作原理
    /269386.htm一、雙向可控矽工作原理- -簡介  雙向可控矽(TRIAC)是一種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具有單向導電性,是一種較理想的交流開關器件,它以普通可控矽(SCR)為基礎,僅需一個觸發器就可代替兩隻反極性並聯的可控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