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矽與晶閘管有什麼區別

2020-11-30 電子發燒友

  可控矽

  可控矽(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簡稱SCR,是一種大功率電器元件,也稱晶閘管。它具有體積小、效率高、壽命長等優點。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可作為大功率驅動器件,實現用小功率控制項控制大功率設備。它在交直流電機調速系統、調功系統及隨動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可控矽分單向可控矽和雙向可控矽兩種。雙向可控矽也叫三端雙向可控矽,簡稱TRIAC。雙向可控矽在結構上相當於兩個單向可控矽反向連接,這種可控矽具有雙嚮導通功能。其通斷狀態由控制極G決定。在控制極G上加正脈衝(或負脈衝)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導通。這種裝置的優點是控制電路簡單,沒有反向耐壓問題,因此特別適合做交流無觸點開關使用。

  工作原理

  結構原件

  可控矽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其等效圖解如右圖所示。雙向可控矽:雙向可控矽是一種矽可控整流器件,也稱作雙向晶閘管。這種器件在電路中能夠實現交流電的無觸點控制,以小電流控制大電流,具有無火花、動作快、壽命長、可靠性高以及簡化電路結構等優點。從外表上看,雙向可控矽和普通可控矽很相似,也有三個電極。

  但是,它除了其中一個電極G仍叫做控制極外,另外兩個電極通常卻不再叫做陽極和陰極,而統稱為主電極Tl和T2。它的符號也和普通可控矽不同,是把兩個可控矽反接在一起畫成的,如圖2所示。它的型號,在我國一般用「3CTS」或「KS」表示;國外的資料也有用「TRIAC」來表示的。雙向可控矽的規格、型號、外形以及電極引腳排列依生產廠家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電極引腳多數是按T1、T2、G的顧序從左至右排列(觀察時,電極引腳向下,面對標有字符的一面)。

  晶閘管

  晶閘管(Thyristor)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又被稱做可控矽整流器,以前被簡稱為可控矽;1957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款晶閘管產品,並於1958年將其商業化;晶閘管是PNPN四層半導體結構,它有三個極:陽極,陰極和控制極; 晶閘管具有矽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電壓、大電流條件下工作,且其工作過程可以控制、被廣泛應用於可控整流、交流調壓、無觸點電子開關、逆變及變頻等電子電路中。

  工作原理

  晶閘管在工作過程中,它的陽極(A)和陰極(K)與電源和負載連接,組成晶閘管的主電路,晶閘管的門極G和陰極K與控制晶閘管的裝置連接,組成晶閘管的控制電路。晶閘管為半控型電力電子器件,它的工作條件如下:

  

  1. 晶閘管承受反向陽極電壓時,不管門極承受何種電壓,晶閘管都處於反向阻斷狀態。

  2. 晶閘管承受正向陽極電壓時,僅在門極承受正向電壓的情況下晶閘管才導通。這時晶閘管處於正嚮導通狀態,這就是晶閘管的閘流特性,即可控特性。

  3. 晶閘管在導通情況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陽極電壓,不論門極電壓如何,晶閘管保持導通,即晶閘管導通後,門極失去作用。門極只起觸發作用。

  4. 晶閘管在導通情況下,當主迴路電壓(或電流)減小到接近於零時,晶閘管關斷。

  可控矽與晶閘管的區別

  晶閘管(THYRISTOR)又名可控矽,屬於功率器件領域,是一種功率半導體開關元件,可控矽是其簡稱,按其工作特性,可控矽可分為單向可控矽(SCR)、雙向可控矽(TRIAC)。可控矽也稱作晶閘管,它是由PNPN四層半導體構成的元件,有三個電極、陽極A、陰極K和控制極G。可控矽在電路中能夠實現交流電的無觸點控制,以小電流控制大電流,並且不象繼電器那樣控制時有火花產生,而且動作快、壽命長、可靠性好。在調速、調光、調壓、調溫以及其他各種控制電路中都有它的身影。可控矽分為單向的和雙向的,符號也不同。

  單向可控矽有三個PN結,由最外層的P極和N極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陽極和陰極,由中間的P極引出一個控制極。單向可控矽有其獨特的特性:當陽極接反向電壓,或者陽極接正向電壓但控制極不加電壓時,它都不導通,而陽極和控制極同時接正向電壓時,它就會變成導通狀態。一旦導通,控制電壓便失去了對它的控制作用,不論有沒有控制電壓,也不論控制電壓的極性如何,將一直處於導通狀態。要想關斷,只有把陽極電壓降低到某一臨界值或者反向。

  雙向可控矽的引腳多數是按T1、T2、G的順序從左至右排列(電極引腳向下,面對有字符的一面時)。加在控制極G上的觸發脈衝的大小或時間改變時,就能改變其導通電流的大小。與單向可控矽的區別是,雙向可控矽G極上觸發脈衝的極性改變時,其導通方向就隨著極性的變化而改變,從而能夠控制交流電負載。而單向可控矽經觸發後只能從陽極向陰極單方向導通,所以可控矽有單雙向之分。電子製作中常用可控矽,單向的有MCR-100等,雙向的有TLC336等雙向可控矽按象限來分,又分為四象三端雙向可控矽、三象限雙向可控矽;按封裝分:

  

  分為一般半塑封裝,外絕緣式全塑封裝;按觸發電流來分:分為微觸型、高靈敏度型、標準觸髮型;按電壓分:常規電壓品種、高壓品種。可控矽產品由於它在電路應用中的效率高、控制特性好、壽命長、體積小、功能強等優點,自上個世紀六十長代以來,獲得了迅猛發展,並已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晶閘管交流技術」。可控矽發展到今天,在工藝上已經非常成熟,品質更好,成品率大幅提高,並向高壓大電流發展。

  可控矽在應用電路中的作用體現在:可控整流:如同二極體整流一樣,將交流整流為直流,並且在交流電壓不變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直流輸出電壓的大小即可控整流,實現交流→可變直流之轉變;無觸點功率靜態開關(固態開關):

  作為功率開關元件,可控矽可以代替接觸器、繼電器用於開關頻率很高的場合。因此可控矽元件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的電路中,多作可控整流、逆變、變頻、調壓、無觸點開關等用途。家用電器中的調光燈、調速風扇、冷暖空調器、熱水器、電視、冰箱、洗衣機、照相機、音響組合、聲控電路、定時控制器、感應燈、聖誕燈控制器、自動門電路、以及玩具裝置、電動工具產品、無線電遙控電路、攝像機等工業控制領域等都大量使用了可控矽器件。在這些應用電路中,可控矽元件多用來作可控整流、逆變、變頻、調壓、無觸點開關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可控矽(晶閘管)原理圖及可控矽工作原理分析
    可控矽(晶閘管)原理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448.htm  可控矽T在工作過程中
  • 可控矽(晶閘管)如何正確選擇型號?具體參數怎樣選擇?
    (一)首先判斷線路板適合用雙向可控矽(晶閘管)還是單向可控矽(晶閘管)。(二)根據線路的安裝條件要求,適合用插件可控矽還是貼片可控矽。插件可控矽實物圖插件可控矽(晶閘管)封裝外形有:TO-92、TO-251、TO-126、
  • 晶閘管和二極體的區別
    > 晶閘管導通條件為:加正向電壓且門極有觸發電流;其派生器件有:快速晶閘管,雙向晶閘管,逆導晶閘管,光控晶閘管等。 晶閘管和二極體的區別 晶閘管和二極體是兩類不同的器件,談不上區別。二極體是一個單向導電器件。
  • 場效應管和晶閘管的區別
    ,但是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而晶閘管一般是指可控矽,可控矽按照導通方向可以分為單向可控矽SCR和雙向可控矽Triac。 什麼是場效應管 這裡主要介紹MOSFET。MOSFET有三個電極,分別為柵極G、源極S和漏極D,其中柵極G為控制端,源極S和漏極D為輸出端。從半導體的構成方面可以分為NMOS和PMOS。這兩種MOS的電路符號如下圖所示:
  • 怎樣合理設計可控矽(晶閘管)線路圖原理?
    可控矽實物圖可控矽的保護電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適當的地方安裝保護器件,例如,R-C阻容吸收回路、限流電感、快速熔斷器、壓敏電阻或硒堆等。再一種則是採用電子保護電路,檢測設備的輸出電壓或輸入電流,當輸出電壓或輸入電流超過允許值時,藉助整流觸發控制系統使整流橋短時內工作於有源逆變工作狀態,從而抑制過電壓或過電流的數值。
  • 可控矽、整流晶閘管RC阻容吸收電路的計算
    打開APP 可控矽、整流晶閘管RC阻容吸收電路的計算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1-07-12 09:06:17 電容的選擇:
  • 可控矽整流器原理及結構
    晶閘管(Thyristor)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又稱作可控矽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以前被簡稱為可控矽。由於其能承受的電壓和電流容量仍然是目前電力電子器件中最高的,而且工作可靠,因此在大容量的應用場合仍然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可控矽整流器的特點:是「一觸即發」。
  • 場效應管和晶閘管的區別是什麼?
    關於這兩個電子器件在很多電路中都會遇到,比如場效應管可以作為電磁爐中的開關振蕩管、電瓶車充電器電路中作為開關管使用,場效應管尤其在電腦主板中用的比較多;對於晶閘管我們俗稱可控矽,這個器件我第一次接觸是在學習晶閘管變流技術中使用過,隨著後面的學習我發現晶閘管用的也非常多,比如在一些調速風扇的電路中就能夠見到可控矽
  •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可控矽和其它半導體器件一樣,其有體積小、效率高、穩定性好、工作可靠等優點。它的出現,使半導體技術從弱電領域進入了強電領域,成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軍事科研以至商業、民用電器等方面爭相採用的元件。   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只有當單向可控矽陽極A與陰極K之間加有正向電壓,同時控制極G與陰極間加上所需的正向觸發電壓時
  • 可控矽的結構及示意圖
    一種以矽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創製於1957年,由於它特性類似於真空閘流管,所以國際上通稱為矽晶體閘流管,簡稱晶閘管T。
  • 雙向可控矽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圖
    雙向可控矽的工作原理1.可控矽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   當陽極A加上正向電壓時,BG1和BG2管均處於放大狀態。
  •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別稱「雙向晶閘管」  雙向可控矽是一種以矽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是在普通可控矽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交流開關器件,其英文名稱TRIAC即三端雙向交流開關之意,發明於1957年。
  • 三端雙向可控矽構造應用及電路控制
    但是在正弦交流開關電路中,這種單向開關可能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只在陽極的一半時間內傳導(如半波整流器),當陽極為正時,無論柵極信號是做什麼的。然後對於交流操作,只有一半的功率通過晶閘管傳遞給負載。 為了獲得全波功率控制,我們可以在全波橋式整流器內連接一個晶閘管,每個晶閘管觸發一個正半波,或將兩個晶閘管反向並聯(背對背)連接在一起,如下圖所示,但這會增加開關電路中複雜性和元件數量。
  • 可控矽工作原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2916.htm一、可控矽工作原理- -簡介  可控矽,全稱為可控矽整流元件,別稱為晶閘管,英文名稱為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簡寫為SCR,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di/dt在可控矽工作時注意事項
    隨著可控矽/晶閘管在各類大功率感應加熱電源、變頻器、交流開關、電機控制、脈衝功率等領域的應用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晶閘管器件提出了較高的電流上升率要求。西安瑞新電力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專業生產可控矽20年,通過優化設計和嚴格的工藝控制,大大提升了器件的開通臨界電流上升率di/dt。經測試,所生產的高頻、快速、普通系列可控矽di/dt性能均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1.晶閘管的di/dt承受能力與其晶片結溫有直接關係,di/dt承受能力隨著溫度的上升會有明顯的下降。因此用戶在使用時必須保證器件的散熱條件。
  • 什麼是雙向晶閘管,工作原理是什麼?
    雙向晶閘管就是就是雙向可控矽,晶閘管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有時候又叫做可控矽整流器。理解雙向晶閘管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單向晶閘管,它是一種大功率的半導體開關器件,它們都有三個電極,即陽極A、陰極K和控制極G。
  • 晶閘管的工作原理與晶閘管的導通條件
    晶閘管(Thyristor)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又被稱做可控矽整流器,以前被簡稱為可控矽,晶閘管是PNPN四層半導體結構,它有三個極:陽極,陰極和控制極,晶閘管(Thyristor)是一種開關元件,能在高電壓、大電流條件下工作,並且其工作過程可以控制、被廣泛應用於可控整流、交流調壓、無觸點電子開關、逆變及變頻等電子電路中,是典型的小電流控制大電流的設備。
  • 可控矽能代替mos管嗎?
    可控矽能代替MOS管嗎?★可控矽不能代替MOS管,它們兩者之間雖然封裝形式差不多,都是三個腳位引出,但工作原理完全不一樣的。可控矽的學名叫晶閘管,用SCR代表它。其中,晶閘管裡面又分為單相晶閘管和雙向晶閘管。
  • 晶閘管或矽控整流器的基本知識和特點
    這些基本組件包括電阻器,電晶體,電容器,二極體,電感器,LED,晶閘管或可控矽整流器,集成電路等。整流器分為兩類:不可控整流器(二極體)和可控整流器(晶閘管)。實際上,許多工程學生和電子愛好者都希望了解電子電氣元件的基本知識。但是,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晶閘管或者可控矽整流器的基礎知識和特性。  矽控整流器  晶閘管或可控矽是一種多層半導體器件,與電晶體相似。
  • 可控矽工作原理及作用
    可控矽概況 可控矽是可控矽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 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一般由兩晶閘管反向連接而成。它的功能不僅是整流,還可以用作無觸點開關的快速接通或切斷;實現將直流電變成交流電的逆變;將一種頻率的交流電變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