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矽(晶閘管)如何正確選擇型號?具體參數怎樣選擇?

2020-12-05 東莞市環昕微實業

(一)首先判斷線路板適合用雙向可控矽(晶閘管)還是單向可控矽(晶閘管)。

(二)根據線路的安裝條件要求,適合用插件可控矽還是貼片可控矽。

插件可控矽實物圖

插件可控矽(晶閘管)封裝外形有:TO-92、TO-251、TO-126、SOT-82、TO-202、TO-202-3、TO-262、TO-220、TO-220F、TO-3P、TO-3PS、TO-247、TO-247S、TG-C,RD91。

貼片可控矽實物圖

2.貼片可控矽(晶閘管)封裝外形有SOT-23、SOT-23-3L、SOT-89、SOT-223、TO-252、TO-263。

3.一般可控矽在應用中會加裝散熱片,這方面的安裝空間要考慮到。

(三)查看可控矽的規格書,每個參數對應用線路的說明如下:

1、反向斷態重複峰值電壓(VRRM):晶閘管反向阻斷時允許重複加在晶閘管上最大瞬時值反向電壓,包括所有的重複瞬態電壓。反向斷態重複峰值電壓為反向不重複峰值電壓(VRSM)的90%

2、正向斷態重複峰值電壓(VDRM):晶閘管正向阻斷時允許重複加在晶閘管上最大瞬時正向電壓。正向斷態重複峰值電壓為正向斷態不重複峰值電壓(VDSM)的90%

3、反向重複峰值電流(IRRM):在門極斷路時,晶閘管加上反向重複峰值電壓時的峰值漏電流

4、斷態重複峰值電流(IDRM):在門極斷路時,晶閘管加上斷態重複峰值電壓時的峰值漏電流

5、門極觸發電流(IGT):使晶閘管由斷態轉入通態所必需的最小門極電流

6、門極觸發電壓(VGT):產生門極觸發電流所必須的最小門極電壓

7、通態均方根電流(IT(RMS)):通態電流在一個周期內的均方根值

8、通態平均電流(IT(AV)):通態電流在一個周期內的平均值

9、浪湧電流(ITSM):在額定結溫下,在工頻正弦波半周期間元件所能承受的最大過載電流

10、通態電流臨界上升率(di/dt):在規定結溫下,晶閘管用門極開通時所能承受而不導致損壞的通態電流的最大通態電流上升率

11、斷態電壓臨界上升率(dv/dt):在額定結溫和門極斷路時,使元件從斷態轉入通態的最低電壓上升率

12、峰值通態電壓(VTM):晶閘管通以π倍或規定倍數額定通態平均電流值時的瞬態峰值電壓

13、維持電流(IH):在室溫及門極斷路時,晶閘管被觸發導通後,從較大的通態電流下降到維持通態所必需的最小通態電流

14、擎住電流(IL):晶閘管從斷態轉換到通態瞬間移除觸發信號後,要保持元件維持通態所需要的最小電流。同一個晶閘管,通常擎住電流IL約為維持電流IH的2~4倍。

15、額定結溫(Tj):元件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所允許的最高PN結溫度。

16、I2t值:浪湧電流的平方在其持續時間內的積分值。

17、門極平均值耗散功率(PG(AV)):在規定條件下,門極正向所允許的最大平均功率。

(四)可控矽選擇絕緣還是非絕緣的,示例圖如下:

絕緣和非絕緣示例圖

(四)可控矽IGT(觸發電流),通態均方根電流IT(RMS),重複峰值電壓,選擇如下:

可控矽IGT(觸發電流)是固定的,在設計線路中,一般驅動觸發電流是可控矽IGT(觸發電流)的2-3倍,可控矽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才能完全打開。通態均方根電流IT(RMS)負載是電阻性產品,舉例:常溫條件下功率在1A左右,選擇可控矽通態均方根電流IT(RMS)在2-3A以上,具體在測試中保證可控矽溫度在90°C以下工作,負載是感性負載產品舉例:常溫條件下功率在1A左右,選擇可控矽通態均方根電流IT(RMS)在4-7A以上,具體在測試中保證可控矽溫度在90°C以下工作。重複峰值電壓:一般我們知道,民用單相全電壓範圍是在90~265V之間。而可控矽的正反向斷態重複峰值電壓(VDRM/VRRM)與輸入電壓成正比關係,通常情況下,可控矽的耐壓是輸入電壓的3倍,最小不得小於2倍。例如:中國的市電輸入是220V±10%,以標準有效值220V電壓來選取,功率器件在選耐壓時取其平均值,而市電平均值約為200V為基準,那麼耐壓就是選取200V*3=600V。 而以全電壓最大值265V為基準,那麼耐壓就是選取265V*3=800V。工業三相電壓範圍是在380V(-5%~﹢10%),因為波動較大,可以分三段即360、380、420為例:360*3=1000V;380*3=1200V;420*3=1200V。考慮到某些應用場合可控矽在關斷和打開瞬間有一個反向電動勢產生,所以在採用電壓波動比較大,外界環境比較複雜的三相電時留有餘量,可以考慮選擇1600V和1800V或者2000V以上耐壓的可控矽。

(五)關於可控矽加裝散熱片。

一般負載功率大於4A以上,可控矽需要加裝散熱片。可控矽在工作溫度高於90度以上。需要加裝散熱。

(六)總結上述5點就可以真確的選好可控矽,用好可控矽。

相關焦點

  • 可控矽與晶閘管有什麼區別
    從外表上看,雙向可控矽和普通可控矽很相似,也有三個電極。   但是,它除了其中一個電極G仍叫做控制極外,另外兩個電極通常卻不再叫做陽極和陰極,而統稱為主電極Tl和T2。它的符號也和普通可控矽不同,是把兩個可控矽反接在一起畫成的,如圖2所示。它的型號,在我國一般用「3CTS」或「KS」表示;國外的資料也有用「TRIAC」來表示的。
  • 怎樣合理設計可控矽(晶閘管)線路圖原理?
    可控矽實物圖可控矽的保護電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適當的地方安裝保護器件,例如,R-C阻容吸收回路、限流電感、快速熔斷器、壓敏電阻或硒堆等。再一種則是採用電子保護電路,檢測設備的輸出電壓或輸入電流,當輸出電壓或輸入電流超過允許值時,藉助整流觸發控制系統使整流橋短時內工作於有源逆變工作狀態,從而抑制過電壓或過電流的數值。
  • 可控矽、整流晶閘管RC阻容吸收電路的計算
    打開APP 可控矽、整流晶閘管RC阻容吸收電路的計算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1-07-12 09:06:17 電容的選擇:
  • 可控矽(晶閘管)原理圖及可控矽工作原理分析
    可控矽(晶閘管)原理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448.htm  可控矽T在工作過程中
  • 黃銅止回閥該如何選擇正確型號?
    之所以現在黃銅指揮閥應用得到全面推廣,就是因為功能性很強,質量很穩定,那麼如何選擇正確型號發揮重要優勢呢?1、根據管道尺寸選擇為了選擇正確的型號,建議大家根據管道的尺寸來選擇設備,管道的尺寸直接決定了黃銅止回閥的型號,所以在選擇時要了解這些客觀問題,才能針對性判斷到底哪些型號適合使用需求。
  •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工程師d 發表於 2018-05-18 00:16:00   可控矽是可控矽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廣西高壓晶閘管模塊結構
    晶閘管模塊的工作原理 在晶閘管模塊T的工作過程中,晶閘管模塊的陽極A和陰極K與電源和負載相連,構成晶閘管模塊的主電路。晶閘管模塊的柵極G和陰極K與控制可控矽的裝置相連,形成晶閘管模塊的控制電路。 從晶閘管模塊的內部分析工作過程: 晶閘管模塊是一種四層三端器件。
  • 雙向可控矽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圖
    雙向可控矽的工作原理1.可控矽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   當陽極A加上正向電壓時,BG1和BG2管均處於放大狀態。
  •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別稱「雙向晶閘管」  雙向可控矽是一種以矽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是在普通可控矽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交流開關器件,其英文名稱TRIAC即三端雙向交流開關之意,發明於1957年。
  • 三端雙向可控矽構造應用及電路控制
    」狀態的作用類似於開路開關,但與傳統的晶閘管不同,當由單個門脈衝觸發時,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可以在任一方向上傳導電流。然後,即使兩個晶閘管組合成一個單獨的三端雙向可控矽器件,它們仍然具有單獨的電氣特性,例如不同的擊穿電壓,保持電流和觸發電壓電平與我們對單個SCR器件的預期完全相同。 三端雙向可控矽應用 三端雙向可控矽是最常用的半導體器件,用於交流系統的開關和功率控制,因為三端雙向可控矽通過正門或負門可以「接通」脈衝,不管當時交流電源的極性如何。
  • 可控矽的結構及示意圖
    一種以矽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創製於1957年,由於它特性類似於真空閘流管,所以國際上通稱為矽晶體閘流管,簡稱晶閘管T。
  • 可控矽能代替mos管嗎?
    可控矽能代替MOS管嗎?★可控矽不能代替MOS管,它們兩者之間雖然封裝形式差不多,都是三個腳位引出,但工作原理完全不一樣的。可控矽的學名叫晶閘管,用SCR代表它。其中,晶閘管裡面又分為單相晶閘管和雙向晶閘管。
  • 可控矽整流器原理及結構
    可控矽整流器,是一種以晶閘管(電力電子功率器件)為基礎,以智能數字控制電路為核心的電源功率控制電器。具有效率高、無機械噪聲和磨損、響應速度快、體積小、重量輕等諸多優點。
  • 小電流小電壓控制大電流大電壓,神奇的開關——可控矽
    沒錯,上兩圖長得像三極體的東西就是可控矽啦,由於它們都是TO-92封裝,所以單從外形是區別不出來的,只能通過有字標識的那一面來辨別。上面那個是MCR100-6,是單向可控矽;下面的是97A6,是雙向可控矽。
  • 怎樣選擇合適的光耦繼電器
    傳感器可以是光刻阻、可控矽、光電二極體、光電電晶體或雙向晶閘管。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光耦合器,在未來的電子產品中,我們儲存了許多最常見的類型,按通道數、工作溫度、輸出電壓、隔離電壓、封裝類型和電流傳輸比(CTR)分類。我們網站上的參數過濾器可以幫助您根據所需的規範優化搜索結果。最大輸出電壓最常見的尺寸是30V、70V和80V。我們還提供最大輸出電壓高達80kV的光耦。
  • 從電路板中可控矽說起,介紹基本原理
    分析電路板發現一個電子元件,型號BT1690,查閱後得知是單向可控矽。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可控矽。可控矽簡稱SCR又稱為晶閘管,這種元件具有體積小、效率高、壽命長等多種優點。可控矽根據工作時電流流向可以分為單向可控矽和雙向可控矽兩種。本文介紹一下,計時器中的單向可控矽。單向可控矽電路圖如下所示,有三個電極,分別是:陽極A、陰極K、控制極G。
  • 可控矽工作原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2916.htm一、可控矽工作原理- -簡介  可控矽,全稱為可控矽整流元件,別稱為晶閘管,英文名稱為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簡寫為SCR,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可控矽工作原理及作用
    可控矽概況 可控矽是可控矽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 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一般由兩晶閘管反向連接而成。它的功能不僅是整流,還可以用作無觸點開關的快速接通或切斷;實現將直流電變成交流電的逆變;將一種頻率的交流電變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等等。
  • 可控矽在紅外遙控開關中的應用及工作原理
    關斷單向可控矽的方式有兩種:其中一種是眾所周知的,就是可控矽的陽極電位低於陰極電位或陽極電流小於維持電流時,可由導通轉為關斷。別一種則是將可控矽的控制極對地短路,也可以將其關斷。單向可控矽具有一觸即發實現自鎖的功能。
  • 晶閘管的工作原理與晶閘管的導通條件
    晶閘管(Thyristor)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又被稱做可控矽整流器,以前被簡稱為可控矽,晶閘管是PNPN四層半導體結構,它有三個極:陽極,陰極和控制極,晶閘管(Thyristor)是一種開關元件,能在高電壓、大電流條件下工作,並且其工作過程可以控制、被廣泛應用於可控整流、交流調壓、無觸點電子開關、逆變及變頻等電子電路中,是典型的小電流控制大電流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