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可控矽是一種三PN結、四層結構的半導體器件,創製於1957年,經過五十幾年的沉澱,目前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用途如此之廣的可控矽工作原理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2916.htm可控矽,全稱為可控矽整流元件,別稱為晶閘管,英文名稱為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簡寫為SCR,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可控矽體積小、結構簡單、功能強,可起到整流、逆變、變頻、無觸點開關等多種作用,因此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產品中,如調光燈、攝像機、無線電遙控、組合音響等等等等。
可控矽具有三個PN結(J1、J2、J3),構成了四層P1N1P2N2結構,如下圖所示。可控矽對外有三個電極,由第一層P型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陽極A,由第三層P型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控制極G,由第四層N型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陰極K,其中控制極G的存在使得可控矽的工作特性不同於二極體。
在分析可控矽工作原理時,我們經常將這種四層P1N1P2N2結構看作由一個PNP管和NPN管構成,如下圖所示。
當陽極A端加上正向電壓時,BG1和BG2管均處於放大狀態,此時由控制極G端輸入正向觸發信號,使得BG2管有基極電流ib2通過,經過BG2管的放大後,其集電極電流為ic2=β2ib2。而ic2沿電路流至BG1的基極,故有ib1=ic2,電流又經BG1管的放大作用後,得到BG1的集電極電流為ic1=β1ib1=β1β2ib2。此電流又流回BG2的基極,使得BG2的基極電流ib2增大,從而形成正向反饋使電流劇增,進而使得可控矽飽和並導通。由於在電路中形成了正反饋,所以可控矽一旦導通後無法關斷,即使控制極G端的電流消失,可控矽仍能繼續維持這種導通的狀態。
通過上面對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知,可控矽只具有導通和關斷兩種工作狀態,那麼這兩種工作狀態之間如何進行轉換呢?狀態的轉換需要什麼條件呢?下圖將會告訴你答案~
可控矽工作原理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可控矽的符號圖
2、可控矽的結構及示意圖
3、雙向可控矽工作原理
4、可控矽的作用是什麼?又有哪些用途呢?
可控矽相關文章:可控矽工作原理
調光開關相關文章:調光開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