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矽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1、可控矽元件的工作原理

可控矽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其等效圖解如圖1所示

圖1 可控矽等效圖解圖

當陽極A加上正向電壓時,BG1和BG2管均處於放大狀態。此時,如果從控制極G輸入一個正向觸發信號,BG2便有基流ib2流過,經BG2放大,其集電極電流ic2=β2ib2。因為BG2的集電極直接與BG1的基極相連,所以ib1=ic2。此時,電流ic2再經BG1放大,於是BG1的集電極電流ic1=β1ib1=β1β2ib2。這個電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極,表成正反饋,使ib2不斷增大,如此正向饋循環的結果,兩個管子的電流劇增,可控矽使飽和導通。

由於BG1和BG2所構成的正反饋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矽導通後,即使控制極G的電流消失了,可控矽仍然能夠維持導通狀態,由於觸發信號只起觸發作用,沒有關斷功能,所以這種可控矽是不可關斷的。

由於可控矽只有導通和關斷兩種工作狀態,所以它具有開關特性,這種特性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轉化,此條件見表1

表1 可控矽導通和關斷條件

狀態條件說明
從關斷到導通

1、陽極電位高於是陰極電位
2、控制極有足夠的正向電壓和電流

兩者缺一不可
維持導通

1、陽極電位高於陰極電位
2、陽極電流大於維持電流

兩者缺一不可
從導通到關斷

1、陽極電位低於陰極電位
2、陽極電流小於維持電流

任一條件即可

2、基本伏安特性

可控矽的基本伏安特性見圖2

圖2 可控矽基本伏安特性

(1)反向特性

當控制極開路,陽極加上反向電壓時(見圖3),J2結正偏,但J1、J2結反偏。此時只能流過很小的反向飽和電流,當電壓進一步提高到J1結的雪崩擊穿電壓後,接差J3結也擊穿,電流迅速增加,圖3的特性開始彎曲,如特性OR段所示,彎曲處的電壓URO叫「反向轉折電壓」。此時,可控矽會發生永久性反向擊穿。

圖3 陽極加反向電壓

(2)正向特性

當控制極開路,陽極上加上正向電壓時(見圖4),J1、J3結正偏,但J2結反偏,這與普通PN結的反向特性相似,也只能流過很小電流,這叫正向阻斷狀態,當電壓增加,圖3的特性發生了彎曲,如特性OA段所示,彎曲處的是UBO叫:正向轉折電壓

圖4 陽極加正向電壓

由於電壓升高到J2結的雪崩擊穿電壓後,J2結髮生雪崩倍增效應,在結區產生大量的電子和空穴,電子時入N1區,空穴時入P2區。進入N1區的電子與由P1區通過J1結注入N1區的空穴複合,同樣,進入P2區的空穴與由N2區通過J3結注入P2區的電子複合,雪崩擊穿,進入N1區的電子與進入P2區的空穴各自不能全部複合掉,這樣,在N1區就有電子積累,在P2區就有空穴積累,結果使P2區的電位升高,N1區的電位下降,J2結變成正偏,只要電流稍增加,電壓便迅速下降,出現所謂負阻特性,見圖3的虛線AB段。

這時J1、J2、J3三個結均處於正偏,可控矽便進入正嚮導電狀態---通態,此時,它的特性與普通的PN結正向特性相似,見圖2中的BC段

3、觸發導通

在控制極G上加入正向電壓時(見圖5)因J3正偏,P2區的空穴時入N2區,N2區的電子進入P2區,形成觸發電流IGT。在可控矽的內部正反饋作用(見圖2)的基礎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矽提前導通,導致圖3的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圖5 陽極和控制極均加正向電壓


相關焦點

  • 可控矽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在調光器中的使用
    一、可控矽基本原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8235.htm  可控矽是可控矽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 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一般由兩晶閘管
  • 可控矽工作原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2916.htm一、可控矽工作原理- -簡介  可控矽,全稱為可控矽整流元件,別稱為晶閘管,英文名稱為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簡寫為SCR,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雙向可控矽工作原理
    導讀:本文詳細介紹了雙向可控矽工作原理,還有一些關於其英文名稱的趣味知識,雷迪森and鄉親們都趕快來腦補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
  • 可控矽工作原理及作用
    可控矽工作原理解析        可控矽結構原件 可控矽有三個極----陽極(A)、陰極(C)和控制極(G),管芯是P型導體和N型導體交迭組成的四層結構,共有三個PN 結,與只有一個PN結的矽整流二極體在結構上迥然不同。可控矽的四層結構和控制極的引入,為其發揮「以小控大」的優異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礎。
  • 簡易可控矽調壓調溫電路(可控矽特性,工作原理,作用與檢測)
    可控矽的特性   可控矽分單向可控矽、雙向可控矽。單向可控矽有陽極A、陰極K、控制極G三個引腳。雙向可控矽有第一陽極A1(T1),第二陽極A2(T2)、控制極G三個引腳。只有當單向可控矽陽極A與陰極K之間加有正向電壓,同時控制極G與陰極間加上所需的正向觸發電壓時,方可被觸發導通。
  • 雙向可控矽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圖
    雙向可控矽的工作原理1.可控矽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   當陽極A加上正向電壓時,BG1和BG2管均處於放大狀態。
  • 可控矽(晶閘管)原理圖及可控矽工作原理分析
    可控矽(晶閘管)原理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448.htm  可控矽T在工作過程中
  •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
    雙向可控矽原理圖——別稱「雙向晶閘管」  雙向可控矽是一種以矽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是在普通可控矽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交流開關器件,其英文名稱TRIAC即三端雙向交流開關之意,發明於1957年。
  •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工程師d 發表於 2018-05-18 00:16:00   可控矽是可控矽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可控矽在紅外遙控開關中的應用及工作原理
    本人利用它的這個特性製作了下面這款簡單的紅外遙控開關電路,如圖1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3366.htm  開啟過程:靜態時脈衝放大管外於飽和狀態,集電極輸出0.1V低電平,此時可控矽觸發電路不工作。
  • 可控矽整流器原理及結構
    晶閘管(Thyristor)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又稱作可控矽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以前被簡稱為可控矽。由於其能承受的電壓和電流容量仍然是目前電力電子器件中最高的,而且工作可靠,因此在大容量的應用場合仍然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可控矽整流器的特點:是「一觸即發」。
  • 從電路板中可控矽說起,介紹基本原理
    拆解後從結構圖分析,可以看到內部有電子電路,工作電源是220伏交流電,顯然是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先看一下外觀圖,主要截取標籤部分。給儀器通電後,打開電源開關,LED指示燈亮起,可以聽到嗤嗤的高壓放電打火的聲音,進一步佐證了這是一臺貨真價實的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拆開內部可以看到電路板和線圈,電路板連著的線圈可以抽出,是初級線圈,漆包線較粗纏繞在磁棒上。
  • 兩種可控矽整流器的運行原理
    在平時的工作中,可控矽整流器作為一種常用到的重要元件,在工程師們的設計方案中出現頻率是很高的。其中,6脈衝可控矽整流器和12脈衝可控矽整流器都非常受歡迎。那麼,這兩種整流器可以通用嗎?二者有哪些不同呢?
  • 可控飽和電抗器基本原理
    簡單來說飽和電感是一種磁滯回線矩形比高,起始磁導率高,矯頑力小,具有明顯磁飽和點的電感,在電子電路中常被當作可控延時開關元件來使用。飽和電感是一種磁滯回線矩形比高,起始磁導率高,矯頑力小,具有明顯磁飽和點的電感,在電子電路中常被當作可控延時開關元件來使用。
  • LED可控矽調光原理及問題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6025.htm  可控矽調光的原理  電位器RV2調整可控矽(TRIAC)的相位角,當VC3超過DIAC的擊穿電壓時,可控矽會導通。
  • 可控矽與晶閘管有什麼區別
    工作原理   結構原件   可控矽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其等效圖解如右圖所示。雙向可控矽:雙向可控矽是一種矽可控整流器件,也稱作雙向晶閘管。
  • 本質不同 兩種可控矽整流器運行原理簡析
    在平時的工作中,可控矽整流器作為一種常用到的重要元件,在工程師們的設計方案中出現頻率是很高的。
  • 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
    可控整流電路是如何實現輸出電壓的控制的?可控整流電路通常是可控矽整流電路,調整其導通角就可以控制其輸出電壓(有效值)。什麼是半波整流電路?半波整流電路:半波整流是一種利用二極體的單向導通特性來進行整流的常見電路,除去半周、剩下半周的整流方法,叫半波整流。作用是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也就是整流。
  • 可控矽的結構及示意圖
    一種以矽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創製於1957年,由於它特性類似於真空閘流管,所以國際上通稱為矽晶體閘流管,簡稱晶閘管T。
  • 如何判斷可控矽的好壞
    鑑別可控矽三個極的方法很簡單,根據P-N結的原理,只要用萬用表測量一下三個極之間的電阻值就可以。可是控制極二極體特性是不太理想的,反向不是完全呈阻斷狀態的,可以有比較大的電流通過,因此,有時測得控制極反向電阻比較小,並不能說明控制極特性不好。另外,在測量控制極正反向電阻時,萬用表應放在R*10或R*1擋,防止電壓過高控制極反向擊穿。若測得元件陰陽極正反向已短路,或陽極與控制極短路,或控制極與陰極反向短路,或控制極與陰極斷路,說明元件已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