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養殖:蜂群自然分蜂

2020-12-04 蜂群裡的守望者

蜜蜂在長期進化演變過程中,為適應生存和繁衍種族的需要,本能地通過簡單的神經活動表現出各種行為。這些行為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現介紹蜜蜂在日常生活中一種較顯著的行為。

蜜蜂是以群體為生存單位的社會性昆蟲。自然分蜂是蜜蜂增加生存單位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群體活動。當氣候溫暖、外界蜜粉源充足、群勢發展旺盛、群內產生雄蜂和培育王以後,老蜂王和一部分蜜蜂即會飛離原巢,到新的地方營巢,將原巢留給即將出臺的新王和剩下的那部分蜜蜂,於是原來的一群蜜蜂即變成兩群蜜蜂,這就是「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一般發生在春末夏初,此時氣候溫暖,外界有比較充足的麵粉源,為育蟲培養強群提供了物質基礎,隨著蜂群逐漸強大,新蜂不斷出房,致使巢內擁擠,通氣不良,加上粉蜜充塞巢房,蜂王因缺乏產卵的地方而減少產卵,造成哺育蜂過剩。另外由於蜜蜂數量增多,每隻工蜂所能得到的蜂王物質相對減少,工蜂卵巢的發育和建造王臺的控制力減弱,這在老王群顯得更為突出,這樣,蜂群只有通過自然分蜂,增加生存單位,才能解決巢內的矛盾,並使種族得以延續和繁衍。

蜂群發生自然分蜂,必須經過一個醞釀和準備過程,這個過程叫做「分蜂熱」。當蜂群發生分蜂熱時,蜂群就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在一般情況下,蜂群首先建造雄蜂房並培育雄蜂,當雄蜂封蓋後即建造王臺基並培育新王,然後才進行自然分蜂。而蜂王在工蜂建造的王臺基內產卵,是自然分蜂可靠的徵兆。

自然分蜂通常在王臺封蓋後2~5日發生,早的可在王臺封蓋後2日,遲的在王臺封蓋後7日發生。一般在王臺封蓋後,工蜂就少餵或停餵蜂王王漿,而且巢內的空房全被工蜂採回的粉蜜佔滿,使蜂王缺乏產卵的地方,蜂王少產卵或停止產卵,腹部也就逐漸收縮了。最後,工蜂也發生怠工現象,不久便發生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一般發生在新蜂王出房前2~3天,通常在晴暖風和之日的上午7時至下午4時,其中以上午1時至下午3時之間最為常見,也有極個別蜂群發生在傍晚或陰雨。分蜂之前,工蜂極少外出採集,參加分蜂的工蜂都在巢內吸飽蜂蜜。分蜂開始時,先有少數工蜂像試飛一樣在蜂巢周圍低空飛繞,以後蜂數逐漸增多~2分鐘後,大批工蜂便從巢門口蜂擁而出,隨後老蜂王也飛離原巢,分出的蜂群在蜂巢上空飛繞,聲音大作,發出「嗡嗡」的喧譁聲,經過5~10分鐘後,分蜂群便在蜂巢附近的樹幹或適當的附著物上團集,原來混亂的局面使平靜下來,結團以後,常靜止2~3個小時,傍晚發生自然分蜂的蜂團,有時也會過夜。分靜群暫時團集的目的,一來是檢查蜂王是否到來,二是尋找和評選新址。所以,當蜂團安靜時,蜂王常會在蜂團外圍巡一周,顯示它已經到來,然後才從蜂團下方中央的缺口進入蜂團的中央;若蜂王因剪翅或其他原因失落沒有來,蜂團不久就會解散並飛返原巢。

分蜂群的偵察蜂找到新址以後,回到蜂團表面就用舞蹈的方式告訴同伴所找到新址的方向和位置,讓同伴進行評選,其中必有一路偵察蜂所找到的新址得到同伴的贊成,此時同伴會一起振翅表示贊同,而後就由這路的偵察蜂引導蜂團飛往新址。當分蜂群像一朵浮雲飛抵選定的新址時,蜜蜂就像一陣驟密的雨點酒落似的,擁進新址的巢門。如果這個巢門比較隱蔽,先到達的工蜂就會在巢門附近發出蜂臭招引同伴到來。

分蜂群到達新址以後,工蜂即利用由原巢帶來的滿腹蜂蜜,開始泌蠟造脾,守衛蜂也在巢門口設起崗哨第二天採集蜂開始採集粉蜜,不久,蜂王就會在新造的巢脾上產卵,蜂群即進入正常生活,蜜蜂在自然分蜂之前,對原巢的位置記得一清二楚。但一經分群,新分出群到達新址以後就把老巢忘得一乾二淨。由於分蜂群有暫時棲集結團的習性,工蜂吸飽蜂蜜不易螫人,同時又忘掉原巢因此,這很有利於養蜂者對分蜂群的收捕和安置。

老蜂王進行第一次分蜂以後,大約在最成熟的新蜂王出房的前一晝夜內,工蜂即咬去王臺端部的封蓋,留下一層薄層,這樣處女王只要自己從內部順王臺口將這一薄層咬一環就可以出房。第一隻處女王出房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即是尋找並破壞其他王臺。如果此時幼蜂已陸續出房,蜂群的群勢仍比較強,工蜂就會緊密圍護各個王臺,不讓處女王破壞,這樣就會迫使這隻先出臺的處女王再進行自然分蜂、這次的自然分蜂群棲集的地點會較遠較高,而且會跟隨較多的雄蜂。第二次自然分蜂之後,第二隻出房的處女王又會重演破壞王臺的行為。假如此時群勢已衰,工蜂對王臺的守護就不盡周到,會讓處女王將其餘的王臺全部破壞,自然分蜂便告結束。如果王臺未能破壞,還會發生第三次自然分蜂。處女王與工蜂之間對王臺存在著如此對立的矛盾,是蜂群適當分蜂的本能表現。

相關焦點

  • 把帶有白頭蜂的中蜂調入正常蜂群中,蜜蜂會被傳染嗎?分3種情況
    關於把中蜂白頭蜂脾調入正常蜂群中是否會被傳染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引發中蜂白頭的原因,因為在實際養殖中,引發中蜂白頭的原因比較多,但是由於中蜂野生性強,中蜂蜂病並不多,我們常見的中蜂白頭病也不多,大致的是可以從形態判斷的,至於會不會傳染,需要看引發的原因是什麼,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 中蜂養殖,一箱蜜蜂幾脾蜂合適?老蜂農:不一定
    中蜂的蜂箱問題中蜂的蜂箱不像意蜂那樣單一,一般意蜂的蜂箱就是一種,那麼就是郎氏意蜂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蜂十框標準箱,但是中蜂的蜂箱很多,由於各地的中蜂群勢和習性有所不同,中蜂除了中蜂標準箱外,還有很多民間自己研製的蜂箱,比如我們常說的高窄式中蜂箱,GN式中蜂箱、中蜂16框臥式蜂箱、臥式土養蜂箱等等。
  • 中蜂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哪種好?有何區別?分別有什麼注意事項?
    中蜂分蜂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自然分蜂更講究蜂群的自然發展規律。但是為了便於我們養蜂過程中的管理,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採用人工分蜂的。有朋友問:中蜂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有什麼區別呢?哪種更好?聽蜂之語覺得哪種好與不好是需要看情況的,不同的出發點對待事情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一起過來看看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的區別:一、中蜂的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源源不斷的羽化新蜂,不斷補充原群的蜂量,為蜂群再次自然分蜂提供可能。4、中蜂群分蜂后巢內急造王臺較多不論是意蜂還是中蜂,在首次自然分蜂發生時,群內只有分蜂王臺,當分蜂發生後,意蜂群內已經沒有卵及小幼蟲,蜂群在失王(老王分蜂離群)後,沒有機會急造王臺,而中蜂群中,在首次分蜂發生後,蜂群中尚有卵及小幼蟲,在失王一定時間內,蜂群會再造一批急造王臺,,因此,中蜂群內的王臺數量遠遠多於意蜂王臺數量
  • 中蜂自然起的王臺好嗎?能不能拿這些自然王臺來分蜂?
    導讀:關於中蜂自然王臺能不能用來分蜂的問題,從養蜂的角度來說,這個分類並不清晰,嚴格說起來自然王臺有三種,一是自然分蜂王臺,二是自然交替王臺,三是急造王臺。其實這三種王臺都是由蜂群自己建造,都算是自然王臺,但是這三種王臺並不是每種都適合用來分蜂,因為這三種王臺產生的條件並不一樣,三種王臺的質量也不一樣。
  • 中蜂採用什麼蜂箱養殖好?為什麼煮蠟蜂箱蜜蜂也逃跑?答案在這裡
    中蜂十框標準箱在過去中蜂使用的蜂箱很多,就是現在也還有各種各樣的中蜂箱存在,但是就全國來說,使用十框標準箱養殖中蜂是比較符合的,畢竟這是經過了大量的實踐研究的,相對來說能夠維持的群勢可以,也能夠很好的控制小群,從這點來說,採用標準箱導致蜂群逃跑的可能是不大的。
  • 定點養殖中蜂,都需要一些什麼方面的管理技術呢?如何養殖呢?
    民間農戶家的土養中蜂一般正常的情況下,過完了冬天,蜂群開始復壯,等到了春分季節,自然分蜂的旺季,就會有自然蜂群來入駐做巢這就是土養中蜂,雖然產量一般,但是管理極其簡單,非常適合新手養蜂,或者是少數量養殖中蜂的散戶,也適合養幾群蜂,豐富業餘生活的業餘養蜂人。
  • 養中蜂不懂人工育王,該怎麼分蜂?
    但是育王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且對操作技巧有一定的要求,不是大規模的養殖一般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學習人工育王的這個技巧,所以有很多剛養蜂的朋友並不知道如何育王。另外就是養殖中蜂也不像養殖意蜂,育王的難度更高,所以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育王的工作也相對較少。既然不會育王,那養殖中蜂的時候該如何實現人工分蜂呢?
  • 養殖中蜂我們要做到去老留新,才能讓蜂群發展壯大安全越冬
    特別到了冬天,蜜蜂停止活動時,中蜂對老脾進行大量破壞,會影響蜂群安全越冬。箱內巢脾如何按新老進行排列,以便及時抽脾?當蜜蜂巢脾老了,我們就要進行更換了,但是一些老舊的巢脾上還有蜂蜜和蜜蜂的幼蟲,直接丟掉又浪費也不捨得,那應該怎麼辦?
  • 中蜂分蜂后失王后怎麼辦?蜂群失王的原因是什麼?
    在每年的春季繁殖過程中,中蜂是我們日常養殖中常見的蜂種之一,春季不僅是採蜜的大流蜜期,也是蜂群開始分蜂、擴大種群的時期,咱們每個養蜂人的養殖情況各有不同,在分蜂技術上也各有各的辦法,對於新手來說,我們應該怎麼來保證順利分蜂呢?下面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中蜂分蜂失王后怎麼辦吧!
  • 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蜂?
    導讀: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巢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科學的蜜蜂養殖業提倡人工分蜂,但是人工分蜂必然涉及人工育王,或者就是藉助蜂群中有王臺的時候分蜂,所以養殖土蜂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擴大蜂巢思路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到了三月份中蜂分蜂很嚴重,養蜂人變被動為主動將會收穫滿滿
    養中蜂的朋友在三月份的時候應該都會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同感:分蜂太嚴重了。聽蜂之語認為此時分蜂嚴重的主要原因還是中蜂的習性問題,想要被動性的解決基本是不可能的。三四月份正確管理中蜂群的具體做法如下:一、調整蜂群大小。三四月份在聽蜂之語看來是非常忌諱養殖中蜂強群的,強群更易分蜂,一旦中蜂發起了分蜂熱,養蜂人就非常的被動,處理起來非常的棘手。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蜜蜂自然分蜂,多王臺的取捨原則是什麼?老蜂農絕不透露的秘密
    對於養蜂來說,王臺的出現本來就是一個果斷決定的事情,但是很多新養蜂的朋友由於急切看到王臺,只要王臺出現,哪怕整箱蜜蜂都變成王臺他們都想要完全保留下來,曾經蜂部落也是這樣的心態,但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一點,如果我們蜂群不適合飼養多箱蜜蜂,王臺再多也無用,所以該毀掉的時候還是果斷毀掉。那麼在自然分蜂中,蜂群中出現多個王臺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一個自然分蜂群中出現多個王臺的取捨原則是什麼?
  • 養殖中蜂,我們如何去判斷一個蜂群即將要分蜂?
    一個蜂群即將分蜂,其實會在平時,就會流露出很多的徵兆。我們只需要多加留意就會發現。當然,這裡說的是中蜂,既中華蜜蜂,又稱土蜂。自然蜂群土蜂就是野蜂,本鄉本土生長在森林裡,樹洞中,巖石縫,磚牆裡等等原始環境裡,每當安全的過完冬天以後,蜂群開始復壯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分蜂后期分蜂熱的四個特徵及操作建議
    對於新手養殖蜜蜂者來說,最為喜見的就是分蜂,分蜂不僅代表著養殖達到一定的水平,更能體現養殖規模擴大,有滿滿的成就感。在分蜂初期即使採取了很多的措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分蜂依然會到來。然而了解和掌握分蜂后期蜂群分蜂熱的特徵是中蜂養殖的重中之重,分蜂后期最顯著的特徵是王臺封蓋、蜂量最大,閒蜂多,蜜蜂待飛。
  • 蜂群大流蜜期內自然分蜂有效利用的3個方法
    外界蜜粉源尚可,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群能增加蜂群的數量,有利於擴大蜜蜂養殖規模。同時分蜂群主要由休閒蜂組成,生理日齡較年輕,壽命長,能夠從事巢內的採集、哺育、造脾等各項工作,且效率高。早期的自然分蜂最有價值,因為它能在流蜜期前恢復群勢,並能充分利用大流蜜,生產和貯備大量的蜂蜜。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蜂群在春季是一年中發展最快,是容易分蜂遷徙的季節,順應蜂性可增產增收,實現蜂場效益最大化。讓蜂群自然開繁,自然復壯,自然分蜂;然後提著收蜂籠追趕分蜂的蜂群,能收則收,不能收則回歸自然。這屬於粗放式的管理,或者叫做任其自然的土養。如果我們拋開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養殖方式未嘗不可,既能確保野外蜂群數量,維持本地蜂種的特性,也能實現自然換王(蜂群自然分蜂后留下的就是新王,分走的是老王)。缺點自然也是非常明顯,就是會造成分蜂損失。
  • 中蜂一年之中有幾個分蜂期?一個分蜂期可以分出幾群?
    中蜂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本土蜂種,目前我國山區飼養最多的就是中華土蜂蜂種,中蜂適應性強能完美的適應我國山區的自然條件,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野性強愛分家,恰恰這一點也是中蜂在自然界長久不衰的抗逆性,但是愛分蜂這一點也是蜂農們最頭疼的一點,因此如何抑制分蜂情緒也是中蜂養殖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
  • 中蜂喜歡逃蜂和分蜂,只因養蜂在這四點上面沒做好
    養中蜂的蜂友應該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中蜂容易逃蜂和分蜂,搞得人焦頭爛額的。有的時候如果沒控制好分蜂和逃蜂的問題,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幾十箱蜂越養越好。中蜂逃蜂和分蜂是它們的自然習性,畢竟中蜂是屬於土蜂,也就是野蜂,並不像意蜂一樣已被馴化,充其量只是半馴化品種。不過聽蜂之語認為,在四個方面如果做好一點,能夠大大的降低中蜂的逃蜂現象:一、蜂王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