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2020-12-05 黔貨趟路人

開春後第一次全場巡查

昨天對整個蜂群進行了一次巡場,並用視頻記錄了今年春季自然開繁的實際情況。箱外觀察發現蜂群進粉積極,除一兩群偏弱,其他各群均正常。外界油菜花盛開,遺憾陰雨綿綿,所以小蜜蜂逮住一次好天氣就會玩命似地採集。因為春季蜂群發展很快,部分蜂箱巢門出現了水滴,所以不用開箱都可以知道裡面的仔脾和進蜜都是很好的。但是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謹慎對待,所以還是在之後對其中兩群進行了抽樣開箱檢查。開箱後發現蜂群已經新老各半,仔脾成片,部分蜂群起造贅脾,下部已有封蓋雄蜂房。看來分蜂熱真的要來了

蜂場小奶狗

養蜂新手容易出現的問題

作為剛養蜂的新手,對於中蜂春繁複壯以及育王分蜂都是不知所措的,有其是春繁複壯後的分蜂熱,往往讓新入行的養蜂人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自己就是從一個養蜂新手走過來的。養蜂新手造成這種局面,一個是因為沒有經驗,一個是因為沒有技術,這些都是硬傷。如果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師傅帶一下,並且需要多總結,多學習,多交流,多實踐。蜂群在春季是一年中發展最快,是容易分蜂遷徙的季節,順應蜂性可增產增收,實現蜂場效益最大化。

路邊的蜂群

老一輩養蜂人如何面對分蜂熱

老一輩養蜂人對於中蜂春季分蜂熱來臨前的管理就是不管理。讓蜂群自然開繁,自然復壯,自然分蜂;然後提著收蜂籠追趕分蜂的蜂群,能收則收,不能收則回歸自然。這屬於粗放式的管理,或者叫做任其自然的土養。如果我們拋開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養殖方式未嘗不可,既能確保野外蜂群數量,維持本地蜂種的特性,也能實現自然換王(蜂群自然分蜂后留下的就是新王,分走的是老王)。缺點自然也是非常明顯,就是會造成分蜂損失。因為任由蜂群自然分蜂,人就算是每天蹲守,也會防不勝防的。我們看到老一輩養蜂人每年最辛苦的事情就是追趕分蜂蜂群,他們一邊跑,一邊喊,一邊向天空飛舞的蜂群撒泥沙,口裡還念念有詞:「蜂王落,蜂王落」。這樣的場景在我兒時的時候司空見慣,倒也是另有一番風景。

網絡上的養蜂人

現代中蜂養殖者該如何正確面對分蜂熱?

那麼,現在蜂群基本上完成了越冬後的新老交替和復壯期,開始進入分蜂熱階段。在這個時候,我們養蜂人該做些什麼呢?

一、進行獎勵飼喂,促繁蜂群入春後新老交替完成,即使開始做雄蜂房,其實也還沒有達到分蜂的時刻。此刻情況下它們還需要續繁殖一批幼子。所以我們養蜂人可以在這個時候大膽進行獎勵飼喂,繼續促繁。這是需要對巢脾進行初步整理,對巢內衛生進行一次初步清理。

最好的漂浮物就是巢脾

二、選擇好種群,包括父本母本,準備人工育王蜂場要保持持續的蜂種優選策略。所以我們每年在春季蜂群開繁複壯後就要優選本場蜂種的父本和母本。父本就是培育雄蜂的蜂群,母本就是培育蜂王幼蟲的蜂群。這個需要我們在養殖過程中做好蜂群的記錄,即每一群都要能夠追溯蜂王的檔案,在優選蜂種的同時儘可能地避免同化,避免近親繁殖。如果你確定要長久養殖,這項工作還是建議做好,就算以前沒有做好,那麼就從這一次開始,做好蜂場的記錄和檔案管理。

三、控制非種群造雄蜂脾,並及時去除王臺既然我們要優選種群,那麼在確定了父本和母本之後,非種群的王臺和雄蜂脾就是需要一律除去的,為蜂場的蜂種優選創造條件。這個道理大家應該很容易明白,就是在如何去除王臺和雄蜂脾的方法上可能有不同意見。我覺得這個自然是可以各師各法的,拋磚引玉吧,如果有必要,我下次單獨就蜂種優選操作分享一下,供大家參考。

我的蜂場

四、根據群勢,確定好分蜂群數我可以這樣負責人的告訴你,春季分蜂熱來臨時,我們養蜂人一定要做好分蜂操作的。不要一味去迷信控制分蜂熱,我們不要去控制。不要總覺得人類可以控制一切,這樣的思想不太好。古人都說道法自然,大禹治水也是以疏通為基本原則。所以分蜂熱來臨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勢分蜂,以此消除分蜂熱才是順應蜂性,而不是思考如何去控制。分蜂的群數最少就是一分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也可以一份多群。具體分蜂方法,同樣是各師各法,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也可以在下次繼續分享我的操作,供大家參考。

五、多巡場,預防突發情況這期間需要多巡場,預防突發情況。所謂突發情況就包括兩種,一個是指分群突然分蜂,一個是指分群突然飛逃。春季是一個很特殊的季節,有其對於中蜂養殖者而言更是如此。很多養蜂老師傅也會遇到分群莫名其妙分蜂和莫名其妙飛逃的,好一點的是巢內王臺封蓋前分蜂,也不排除有的蜂群在王臺裡點卵就分,更奇妙的是有的蜂群看似一切安好,卻可以整群的飛逃。所以很多時候引發分蜂和飛逃的,除了我們知道的一些常規情況,還有很多待發現的秘密。我想,這些都可以歸為蜂群的遷徙性生物學特徵吧。

家鄉的自然山石

好了,就這些,共勉!希望對你有幫助。

相關焦點

  • 蜂群發生分蜂熱,如何做好育王換王操作?我是這樣做的
    發現標箱基本上都起臺了,標誌著初夏分蜂熱到來;2、蜂群目前群勢只在七脾左右,最多只有九脾,後院蜂場蜂群目前還沒超載;3、經過春繁分蜂熱後分移入地穴箱的蜂群還沒有分蜂熱,還在復壯期;4、活框小方箱已經恢復六脾以上,還沒有分蜂熱,但脾面雄蜂房已封蓋;
  • 蜂群不用人工育王,也能實現人工分蜂,做好預留蜂王臺的工作!
    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過程中,會採用2個管理蜂群的方法,由於養蜂人飼養蜂群的技術有差異,人工育王技術很重要,有利於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幫助分蜂群獲取優質的產子蜂王。養蜂人在不採用人工育王技術的時候,也能夠獲取品質較好的新蜂王,需要養蜂人做好預留蜂王臺的管理工作。
  • 除了中、意蜂我國其它蜜蜂有哪些種類及優缺點
    卡尼鄂拉蜂【概述】卡尼鄂拉蜂是世界四大優良蜂種之一,原產於巴爾幹半島北部的多瑙河流域,別稱卡蜂、喀蜂等,我國在20世紀開始引進後其後代則通過推廣在養蜂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缺點】卡尼鄂拉蜂採集花粉能力比意蜂差,產卵力較弱,氣候、蜜源等自然條件對育蟲節律影響明顯,分蜂性強,不易維持強群,較少採集樹膠,與意蜂雜交後能產生強的雜種優勢。
  • 養中蜂不懂人工育王,該怎麼分蜂?
    在人工分蜂之前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在人工育王以後進行,特別是繁殖意蜂的過程中,育王似乎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養蜂技術。但是育王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且對操作技巧有一定的要求,不是大規模的養殖一般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學習人工育王的這個技巧,所以有很多剛養蜂的朋友並不知道如何育王。另外就是養殖中蜂也不像養殖意蜂,育王的難度更高,所以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育王的工作也相對較少。既然不會育王,那養殖中蜂的時候該如何實現人工分蜂呢?
  • 一脾蜂量如何快速春繁
    這樣的安排,從實際觀察到的蜂群行為來看,蜂王產卵不是產滿1 張巢脾再產另1張,而總是從中間巢脾上先產卵,然後以螺旋形漸漸擴大子圈,依次在左右巢脾上產卵。每一張巢脾上的子圈常呈橢圓形,中間巢脾上的子圈最大,左右巢脾順延遞減,在空間上呈球形,為的是減少散熱面積或有利於子脾保溫。
  • 那些從不人工育王的養蜂高手,他們是如何分蜂的?方法就2個
    人工育王的作用既然現代人把人工育王看得那麼重要,必然這種技術在蜜蜂養殖中是有著一定的作用的,其實人工育王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被所有的規模化養殖場採用,主要原因就在於其便於規模化的管理,看起來人工育王在實際養殖中的作用很多,但是實際上很多作用並不是一定要人工育王才可以解決的,因為蜜蜂是可以自己培育蜂王的,所以從人工育王的作用來說,蜂部落小編認為人工育王在實際養殖中主要作用有兩個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 中蜂快速繁殖技巧
    有的蜂友棄中蜂改養意蜂,有的棄蜂改行。經過長期、耐心、反覆地觀察分析,閱讀了有關中蜂的書籍、雜誌,總結出一套使中蜂快速增殖的有效措施,從2004年春繁開始做試驗至今,每年蜜蜂由開繁時的1框蜂、1隻蜂王,半年內就增殖到14~16框蜂。2006年春開繁時用13框蜂、13隻蜂王,到農曆六月就增殖到200框蜂、38隻蜂王。
  • 中蜂分蜂后需要清理王臺注意蜜蜂的二次分蜂
    今年我家中蜂分蜂跑了2群沒有收到。一群是強群處王分蜂。那是處王群蜂太強,蜜蜂沒活幹的太多分蜂意念嚴重。由於強群蜂多我沒有清理乾淨王臺,因為處王需要交尾,沒有上防逃也沒有防備不注意分跑了。那是我今年最早出臺的一個王,不分蜂當時已經快開產了。另外一群是老王分群跑的。
  • 定點養殖中蜂,都需要一些什麼方面的管理技術呢?如何養殖呢?
    民間農戶家的土養中蜂一般正常的情況下,過完了冬天,蜂群開始復壯,等到了春分季節,自然分蜂的旺季,就會有自然蜂群來入駐做巢這就是土養中蜂,雖然產量一般,但是管理極其簡單,非常適合新手養蜂,或者是少數量養殖中蜂的散戶,也適合養幾群蜂,豐富業餘生活的業餘養蜂人。
  • 如何用圓桶蜂箱在野外誘蜂
    誘蜂是人們把野外蜜蜂引誘回家的一種行為,平時人們誘蜂時使用的蜂箱多是方形箱體,只是有些地區中依然在使用圓桶形的蜂箱,下面對如何用圓桶蜂箱在野外誘蜂的具體介紹。如果沒有老蜂巢也可以準備一些稻草,分紮成小把的樣子,再把蜂蜜與白糖製成的糖漿灑在上面,最後把帶有糖漿的稻草放在蜂箱內部就可以。
  • 中蜂分蜂的基本處理方法
    中蜂在自然分蜂的時候,蜂群是有很多王臺的,少的兩三個,多的時候恐怕七八個都有出現的吧!老王分蜂一般是在王臺封蓋後開始,新王分蜂是在王臺出房後的一兩天內就可能進行第二次分蜂,一般情況下最早的那個王臺的新王出房後就會把所有的未出房的王臺殺死,如果要進行二次分蜂的話工蜂會圍著其它王臺不讓新王去殺,這就是因為要進行二次分蜂,這種分蜂為次女王分蜂。所以一群分蜂熱起來的蜂群不進行人工處理,讓其自然發展的話,會分出去若干群蜜蜂,最後可能就只剩下一個蛋群了。
  • 人工育王的四大優點,不會這門技術就不能養意蜂
    人工育王在養蜂過程中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養蜂技術;我們想要把蜜蜂養好、想要快速發展蜂群數量、想要實現蜂蜜增產,都需要依託於人工育王。在聽蜂之語看來,人工育王具有以下四個非常明顯的優點:一、方便養蜂人把控時間。
  • 中蜂怎樣原地分蜂?做好這幾點,你還怕養不好蜜蜂嗎?
    作為一個養蜂人,大家都知道中蜂喜歡分蜂,本來分蜂也是件好事,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一群蜂變成兩群或者三群,這就等於賺了幾群蜂了,擴大的養殖規模。那我們在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如何在原地進行分蜂了。要注意那幾個方面了?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聊一聊原地分蜂的知識。
  • 王臺該如何分蜂?老蜂農:常見的王臺分蜂有這幾種
    在放好蜂箱以後,把要分蜂的蜂群中的蜂脾平均分成兩半,一個蜂箱中一半,分好好調節兩個蜂箱的位置,讓飛行蜂平均的進入到兩個蜂箱中,然後根據王臺的情況,選擇利用蜂群中的王臺或者介入產卵王或王臺。在分蜂后觀察新分蜂群,如果出現蜜蜂數量過少,要進行巢脾緊縮或者補充封蓋子脾,同時注意獎勵餵養。
  • 養殖中蜂,我們如何去判斷一個蜂群即將要分蜂?
    一個蜂群即將分蜂,其實會在平時,就會流露出很多的徵兆。我們只需要多加留意就會發現。當然,這裡說的是中蜂,既中華蜜蜂,又稱土蜂。自然蜂群土蜂就是野蜂,本鄉本土生長在森林裡,樹洞中,巖石縫,磚牆裡等等原始環境裡,每當安全的過完冬天以後,蜂群開始復壯
  • 蜂群有了王臺後如何人工分蜂?
    王臺是蜜蜂培育新蜂王的臨時性巢房,蜂王從卵到蜂都是在王臺中完成發育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王臺就是一隻準蜂王,因此蜂群出現王臺也是人工分蜂的最佳時期,那麼如何利用王臺進行人工分蜂呢?
  • 中蜂分蜂的影響因素及分蜂機制
    中蜂好分蜂,這是適應性強的表現,但由於好分蜂,難於維持強群,對提高單位蜂群產量不利。㈠促使分蜂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蜂群因素和季節因素。⒈環境因素⑴外界環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和氣候條件。強盛的群勢是分蜂的前提,這是蜜蜂與環境適應的結果,因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減弱。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是影響分蜂熱相互關聯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強,因為新蜂王產生並釋放的蜂王物質較多,新蜂王產卵力強,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蟲。由於幼蟲少、哺育蜂多,哺育力過剩,是導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 蜜蜂分蜂的方法有哪些
    或是把分蜂群的巢門用草堵上,放在新位置,注意巢內空氣流通。3~4小時後蜜蜂將草咬開,就很少飛返原巢。三、遠移法按第2種方法,把新分的蜂群立刻搬到5公裡外的新地址,一周後,再移回場內,打開巢門。3小時後,撤去紗蓋,換上副蓋,蓋好大蓋,縮小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