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2020-12-04 趣蜜蜂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分蜂是蜜蜂繁衍種群的自然方式,一般發生在每年的春季,蜜源植物大量盛開,讓蜂群得以快速發展,那麼蜜蜂是怎樣自然分蜂的呢?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呢?下面我們就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什麼是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簡稱分蜂,是蜜蜂在蜜源豐富、氣候宜人且蜂群強盛的條件下,老蜂王會帶領一部分蜜蜂飛離原群,由偵查蜂找到合適的地方後,在新的地方組建新蜂群,而原巢將留給事先由老蜂王培育且已經羽化後的新蜂王。一群蜂少則分出一群,多則會分出兩群及以上多群,這種行為就叫做分蜂或分群。目前按照飼養環境不同,分蜂劃分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蜂群在將要分蜂時出現的「情緒」或異常情況叫做分蜂熱。自然分蜂是蜂群在自然環境下,發展繁衍群體的一種自然傳承。

分蜂前有哪些徵兆?

1.出現大量雄蜂:蜂巢附近會出現大量雄蜂,巢門附近也會有大量的蜜蜂,逐漸聚集,形成俗稱的「蜂鬍子」,此時,蜂群的工作積極性開始下降,整個蜂群看上去比較安靜,同時已經起了自然王臺。

2.產量開始下降:蜜蜂的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導致蜂產品的產量開始逐步下降,只有較少數的工蜂仍然在採集。

3.蜂王腹部變小:分蜂開始前的幾天時間裡,工蜂會逐步減少對蜂王的飼喂,以便於蜂王的腹部縮小,在蜜蜂分蜂時,蜂王能順利帶領一部分蜜蜂飛走。

4.蜜蜂大量聚集:一般自然分蜂多出現於春季,分蜂前會有偵查蜂外出尋找新的適宜居住的地方,再此期間,蜂群比較安靜,哪怕是養蜂人靠近也不會主動攻擊,此時,蜜蜂攜帶有足夠的蜂蜜,已準備好開始分蜂離巢而去。

自然分蜂一年有幾次?

在我國,自然分蜂一年一般有一次,有些蜂群一年會發生兩次,一般在春季發生,南方一般是2-5月之間,北方和東北地區則是5-6月之間,這是因為南北氣候不同、蜜源植物花期不同所致。分蜂是蜂群的重要行為之一,分蜂可使蜂群擴大分布範圍和種群數量,促進蜜蜂種群繁榮。但對於人工繁育的蜂群來說,有著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採蜜表現不積極,出現「怠工」現象,蜂王產卵也逐漸減少,這種懈怠的狀態,就是養蜂業中的專業術語----分蜂熱。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1.蜂王未離巢

如果自然分蜂才剛剛開始,即鬧分蜂熱時,蜂王還沒有飛離蜂巢,此時應立即關閉巢門,在紗網上向蜂巢內噴灑水,使蜂群安靜下來不在躁動,待安靜後開箱檢查,找出蜂王,將蜂王裝入王籠並扣在巢脾上,同時要立即銷毀巢脾上所有的王臺。接著在原群處放一個空的繼箱,裡面放入幾張空的巢脾,一張子脾,一張蜜粉脾,將扣在巢脾上的王籠,帶脾一起放入空箱,放出蜂王,暫時組成一個臨時的蜂群,之後飛出的工蜂也會自己飛回,在蜂王恢復產卵後再重新併入原蜂群。

2.蜂王已離巢

此時蜂王已經帶領一部分蜜蜂飛離蜂巢了,但不會跑多遠,會停留在蜂場周圍的樹枝或屋簷下,並臨時結成一個大的蜂糰子,等待偵查蜂找到宜居的新巢便會全部離去。在這樣的情況下,養蜂人應及時、快速的展開收捕工作,否則的話蜂群起飛後就很難收捕回來了。具體收捕方式是:準備一個收蜂籠,在上面綁一小塊抹了蜂蜜的脾,然後放在蜂團的上方(也可吊在上方),然後用蜂帚或帶葉片的樹枝,在蜂團下部輕輕揮掃,迫使蜂群向上飛進蜂籠,蜂群進入蜂籠後再放入蜂箱中抖落。

如果蜂團依附在高達的樹枝或建築屋簷上,難以靠近時,也可準備長杆幫上帶有蜜脾的蜂籠,吊放在蜂團的上方,誘惑蜜蜂進入蜂籠,直到招完飛出的蜜蜂為止。如果找到蜂王,則應立即用王籠關入,連脾一起放入空蜂箱,打開巢門,則其他蜜蜂會自己飛回空蜂箱。新分出的蜂群加入一張子脾,一張蜜脾,便會形成一個新的蜂群了。

分蜂的四個階段

1.分蜂開始

分蜂一般發生在晴朗的天氣,多集中在上午10點以後。在蜂群發出分蜂的化學信號後,蜜蜂個個口含蜂蜜,在巢門口蜜蜂開始集結並陸續飛出,然後在空中盤旋,不久便臨時停留在樹枝或屋簷處,沒多久飛出的蜂群就開始結團,結團就意味著蜂王已經飛出。這個過程時間比較短,蜂團停留的時間也很短,此時養蜂人應立即關閉巢門,哪怕蜂王巳經飛出也要在發現的第一時間關閉巢門,如果有幸蜂王還留在巢內,蜂群便會自動飛回原蜂巢。

2.開始結團

分蜂開始,蜂群臨時停留結團後,會派出偵查蜂四處查看適宜居住的新巢地點,結團停留的時間一般在2-3個小時之間,此時是養蜂人收捕分蜂群最好的時機。

3.準備離開

偵查蜂找到合適的築新巢地點後,整個蜂群久開始躁動起來,不久便開始擴散,將重新起飛,此時整個緩慢前行飛往新的築巢地點。這個時候在收捕分蜂群將變得困難,只有眼巴巴看著蜂群飛走。

4.建造新巢

分蜂一般發生在晴朗的天氣,在7點-16點之間,集中在11點和15點之間,但陰雨天氣很少發生分蜂現象,多集中在初晴或悶熱的氣候下。待分蜂群達到新的築巢地點後,會進入新的洞穴,然後開始馬上建造新的巢脾,蜂群開始恢復正常秩序,有的工蜂已經開始重新出巢採集新的蜜源植物,以及守衛蜂巢,他們遺忘了原蜂巢的位置,也不會飛回原巢,一切又全新開始。

相關焦點

  • 蜜蜂在自然分蜂后,為什麼不會直接飛走,而是在附近結團?
    文/隨風飄散蜜蜂在自然分蜂后,為什麼不會直接飛走,而是在附近結團?養過蜜蜂的人都應該知道當一個蜂群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蜂群中就會生產出王臺,王臺封蓋後的兩天到五天,年老的蜂王就會帶領一部分的蜜蜂進行分蜂,它們一般會在一個非常晴朗的天氣裡分蜂,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蜜蜂在分蜂后都不會直接飛走,而是在蜂場附近的建築物上或者是書上結團,這是為什麼呢?它們這麼做有什麼用意?
  • 中蜂分蜂的基本處理方法
    老王分蜂一般是在王臺封蓋後開始,新王分蜂是在王臺出房後的一兩天內就可能進行第二次分蜂,一般情況下最早的那個王臺的新王出房後就會把所有的未出房的王臺殺死,如果要進行二次分蜂的話工蜂會圍著其它王臺不讓新王去殺,這就是因為要進行二次分蜂,這種分蜂為次女王分蜂。所以一群分蜂熱起來的蜂群不進行人工處理,讓其自然發展的話,會分出去若干群蜜蜂,最後可能就只剩下一個蛋群了。
  • 蜜蜂分蜂后,工蜂棄王回原巢怎麼辦?3種方法解決
    關於蜜蜂分蜂后,工蜂放棄蜂王回到原巢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人工分蜂成年工蜂返巢的正常現象。只要是人工分蜂,一般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在我們人工分蜂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蜜蜂反巢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否則很可能造成新蜂蜂群過弱,還要根據新蜂蜂群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管理,這樣我們分出來的蜜蜂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后管理新原群的4個措施
    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原群有4~13齡蜜蜂(新分蜂群的大部分蜜蜂蜂齡)外,還有很多3日內剛羽化出房沒有認巢飛行的幼蜂,尚不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在分蜂的過程中就留在了原巢。蜂兒。中蜂群首次分蜂前,蜂王產卵一直處於高產期,如果一切順利,二次分蜂的時間發生在首次分蜂后的一周左右,巢內沒有卵和小幼蟲,蜂兒主要是大幼蟲和封蓋子。
  • 天天打波利蜂后3通關方法 蜂后3通關技能介紹
    天天打波利蜂后3通關方法是什麼?天天打波利蜂后3通關技能怎麼組合?對於天天打波利中的蜂后3打法,今天安趣網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小夥伴來好好的講解下,讓小編來告訴你,天天打波利中的蜂后3怎麼搭配技能的吧!
  • 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原來蜜蜂也是要分家的
    自然分蜂,是指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稱為自然分蜂,簡稱分蜂,也叫分巢。分蜂其實就是老蜂王離巢並將蜂巢留給新蜂王的過程,有些養蜂新手擔心自然分蜂后分蜂群會直接飛遠,實際上發生自然分蜂時完全有時間將分蜂群收捕回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吧!一、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
  • 誘蜂箱來偵查蜂后,要多長時間才會來蜂群?
    自然分蜂發生的情形自然分蜂發生的情形是在一個蜂群足夠狀態,蜜足、蜂足、蜂巢小的情況下發生,一般發生的時候為少量蜜蜂先飛出巢門,後續有大量蜜蜂和蜂王飛出巢門並在蜂場附近結團。據有關資料介紹,蜜蜂之所以在蜂場附近結團的原因是為了檢查分蜂團中有沒有蜂王存在。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我們經常會聽到自然分蜂群工作(採集、哺育)積極性高,蜂產品產量高的說法,那麼人工分群是否也有自然分蜂群的優點呢?下面我們從自然分蜂群工作積極性的來源作簡要分析,指導人工分群操作。當蜂群中過剩的哺育蜂積累到一定程度,部分工蜂卵巢發育,築造雄蜂脾,培育雄蜂,阻擾蜂王產卵,造臺育王,準備分蜂。2、蜂群在準備分蜂階段巢內變化蜂齡結構。在蜂群準備分蜂階段,蜂群的群勢接近年最大量,蜂群中不斷羽化的幼蜂,因為沒有機會參與哺育,其壽命延長,生理年齡較小,能夠從事分蜂后蜂群中任何不以其日齡為轉移的工作。工作潛力巨大。
  • 老蜂后離去,蜜蜂會為了新蜂后的位置大打一架嗎?
    那麼它們擴張領土、傳承王位的故事是怎麼展開的呢?  這就要從它們的社會構成開始說起。為了保證種族的繁盛,每個王國自然少不了要進行擴張。  一個成熟的螞蟻王國,會在冬季的時候產生一批具有生殖能力的雄蟻和雌蟻。這些繁殖蟻成熟後會長有翅膀,等到次年春夏合適的時候,飛出蟻巢進行交配,這種行為便被稱為婚飛。
  • 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蜂?
    導讀: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巢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科學的蜜蜂養殖業提倡人工分蜂,但是人工分蜂必然涉及人工育王,或者就是藉助蜂群中有王臺的時候分蜂,所以養殖土蜂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擴大蜂巢思路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沒有蜂王怎麼原地分蜂?
    分蜂是蜂群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一分為二的過程,一般要兩隻蜂王或一隻蜂王和一個王臺才能進行,實際上有些時候沒有蜂王也是能進行分蜂的,原因是無王群能用工蜂小幼蟲「急造王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沒有蜂王怎麼原地分蜂吧!
  • 蜂后是這樣「養」成的
    開始育種了。Linder從一個蜂窩中取出一隻1至1.5天大的幼蟲。近距離觀察:培養器中5天的蜂后幼蟲。幼蟲在這裡汲取蜂王漿。其實只要是以蜂王漿為食,每隻幼蟲都可以長成蜂后。一個蜂群由眾多工蜂、近百隻雄蜂和一隻蜂后組成。
  • 如何在蜂群中辨別蜂后?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在蜂群中如何辨別蜂后吧!一、在蜂群中如何辨別蜂后?蜂后和工蜂一樣雖然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雌蜂,但蜂后是蜂群中唯一能產卵且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性蜂,蜂后和工蜂在外觀體態上有區別,在生理功能構造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差異,主要如下:一是看外觀,在自然環境下,一個蜂群有且只有一隻蜂后,從外觀來比較,蜂后明顯大於工蜂,比工蜂體長約三分之一,最為明顯的就是腹部較長且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膜翅只能覆蓋腹部一半;相比工蜂,蜂后的足也比較細小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根據蜜蜂親緣關係指數越高,工蜂親屬優惠行為(更多的照顧、飼餵、跟隨)越多的原則,在發生分蜂時,跟隨老王遷飛新群的蜂量遠大於分蜂時原群的蜂量,同時巢內尚有沒有認巢的幼蜂,因採集錯過分蜂的成年蜂以及部分老蜂,因此,在分蜂后新群與原群的蜂量大約為4:1。新群蜂量佔到分蜂時蜂量的75%(專家rangel和 Seeley於2012年研究結果)。
  • 原地分蜂,如何移走蜂箱?老蜂農:從這幾種情況考慮
    導讀:原地分蜂后怎麼移走蜂箱的問題,蜂部落認為可以根據新的蜂群要移動的距離來看,一般可以分為在原來的蜂箱旁分蜂、蜂場內近距離分蜂、蜂場外遠距離分蜂幾種情況。我們來看一下具體該怎麼操作。在我們分蜂后如果發現蜜蜂只王一個蜂箱進,可以調節兩個蜂箱的距離,多的一個往外拉、少的一個靠近,還可以通過調節巢門的大小來控制兩邊蜜蜂的進入情況,達到外飛的蜜蜂平均進入兩個蜂箱,達到均衡群勢的目的。在分蜂完成的第二天向無王群中介入產卵王或者成熟王臺即可。
  • 自然分蜂是人為可控的
    我地很多蜂場許多年沒發現逃蜂現象,但不少管理者只採用了阻止自然分蜂群飛逃的辦法,如剪掉蜂王翅膀等,沒能按照蜂群生物學特性誘導有利性狀的發展,阻止不利性狀產生。這需要管理者通過實踐、調查、研究,認知蜂群自然分蜂的內外因素條件。  一、掌握自然分蜂規律  蜂群分蜂必定有相應的內外因素條件。  自然分蜂的外因是:  1.季節性規律:春未到,蜂早知。
  • 工蜂不滿蜂后,蜂群會怎樣扶持新蜂后上臺?看完真是長見識了!
    密蜂比人類還要忙碌,它們不分白天晝夜,辛勤的工作,白天要去採花粉進行傳播,傳播完了還要採花蜜,到了晚上就要釀造成蜂蜜。雄蜂在蜜蜂群中是比較懶惰的,什麼都不做,整天遊手好閒,不但不幫忙採蜜,而且連蜂窩裡的幼蜂都不幫忙餵養,故所以雄蜂的壽命比其他蜜蜂都要短,而工蜂的主要作用是負責食物的儲存還有建造蜂窩,大家都知道蜂巢只能有一個蜂后,如果有些工蜂不滿意這個封后,那麼工蜂會不會造反,然後從新扶持另外一個蜂后?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
  • 蜜蜂發生二次分蜂后收回,能否移開原群蜂箱放置新蜂群?答案來了
    1.蜜蜂分蜂的生物學特性2.把處女王群放在原來位置的結果3.解決辦法蜜蜂分蜂的生物學特性對於蜜蜂分蜂來說,根據上面的說法,這個蜂群發生的是自然分蜂,而且是二次分蜂,分走的是一隻處女王。在土法養蜂人工分蜂的時候,我們常用的方法是把原群移開,把新分蜂群放在原來的位置上,這樣來回收分走的原群飛行蜂,這樣的確可以保證我們新分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充足,更加利於新分蜂群的發展。但是對於蜜蜂自然分蜂來說,這個結果又與我們人工分蜂不同。
  • 為什麼雄蜂和蜂后交尾後就會死亡?
    等待生命終結的雄蜂對於雄蜂來說,交配就意味著死亡每當一個蜂巢的蜂后死後,蜂巢裡面「王臺」就會孵化出新的蜂后。蜂巢裡的處女王如果下雨,她會等天氣好一點。雄峰交配為什麼會死亡,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吧。接著,下一個雄蜂會再次抓住處女王,在交尾之前,它必須先移除上一個雄蜂的折斷的尾部,才能與其交配。處女王在這次婚飛中會與大約10到12隻雄蜂交配,將它們的精子儲存在一個名為受精囊的特殊器官中,使她能在3到5年的時間裡使數百萬個卵子受精。
  • 中蜂群分蜂后期人工模擬自然分蜂的兩種方法
    在蜂群分蜂階段的後期,蜂群內出現王臺,而且王臺封蓋,蜂群分蜂的意念強烈,採取人工模擬自然分蜂的方法順應蜂群發展規律,易被蜂群接受,對蜂群的應激較小,利用對蜂群分蜂過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