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后俗稱蜂王、雌蜂、母蜂、女蜂、產卵王等,是一個蜂群的「老大」,不管一個蜂群的規模如何,群勢是強是弱,也一定只有一隻蜂王,蜂王也是整個蜂群中唯一一個擁有繁殖能力和產卵能力的雌性蜂,通過特有的「蜂王信息素」維持著蜂群的秩序,那麼在蜂群中如何辨別風后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在蜂群中如何辨別蜂后吧!
一、在蜂群中如何辨別蜂后?
蜂后和工蜂一樣雖然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雌蜂,但蜂后是蜂群中唯一能產卵且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性蜂,蜂后和工蜂在外觀體態上有區別,在生理功能構造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差異,主要如下:一是看外觀,在自然環境下,一個蜂群有且只有一隻蜂后,從外觀來比較,蜂后明顯大於工蜂,比工蜂體長約三分之一,最為明顯的就是腹部較長且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膜翅只能覆蓋腹部一半;相比工蜂,蜂后的足也比較細小,不如工蜂的粗壯,且後足沒有花粉筐,在整個蜂群中是最好分辨的蜂型二是看食物,蜂王從出生到羽化成蜂均餵食蜂王漿,因蜂王漿的營養成份較高,對雌蜂的生殖器官發育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蜂王在整個蜂群中的壽命是最長的,一般可以大大4-6年左右。
二、蜂后會不會飛?
蜂后承載這蜂群繁衍的重任,剛長成的蜂王是會飛的,它在交配前要飛出蜂巢和雄蜂交配,但是處於產卵中的蜂王腹部很大,不利於飛行,而且它也確實不需要再飛了,交配後的蜂后只負責產卵,它和雄蜂交配時儲存的精子可以用很久,甚至一生。同時,如何蜂后產卵力強盛,蜂群發展壯大,就會發生分蜂現象,此時老蜂后就會帶著一群蜜蜂飛出蜂巢,另尋它處重新安家建立新的巢穴。
三、如何找到蜂王?
1、蜂王怕光:可以打開蜂箱的巢門,然後把巢脾取出提高一些,然後在一個正對陽光的地方,人站在陽光的背面觀察,因為蜂王有怕光的特性,大家如果發現向北面爬動的蜜蜂,就有可能是蜂群中的蜂王。
2、喜伏卵脾:蜂群中的蜂王經常會在存有幼蟲和卵脾的地方巢脾上活動,大家可以根據這種特性把巢脾取出來,然後看再根據蜂王的外形識別出哪只蜜蜂是真正的蜂王。另外大家也可以取出巢脾以後,用眼睛快速的在這個巢脾的橫豎分區中觀察,如果沒有發現蜂王,就快速的翻過巢脾,蜂王一般就存在巢脾的背面上。
3、外觀不同:蜂王就是母蜂,在每一個蜂群之中,也只有一隻存在。蜂王的外形比普通的工蜂以大一些,通常能大到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這種蜂的腹部比其蜜蜂都長。不過蜂王的足相對於工蜂來說要纖細一些,而且最後那對足上也沒有花粉筐存在。
四、在蜂群中蜂后起什麼作用?
1.專職產卵:在蜂群中,蜂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蜂王不參與具體的工作,專職負責產卵,一個完整蜂群中的所有成員(新蜂王、雄蜂和工蜂)都是由蜂王產下的卵發育而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雄蜂和工蜂都是蜂王的子女,一直優良的蜂王年產卵量可達到幾萬枚。
2.控制秩序:蜂王不同於其他蜜蜂,它可以通過自身分泌的一種化學信息素----蜂王信息素,控制著蜂群的良好秩序,一旦蜂群失王(蜂王死亡或其他不可抗逆的失王)就會使工蜂萌生出失王的不良情緒,行為上表現得躁動不安,出勤率低,產量低下等表現。如果失王時間過久,因缺乏蜂王信息素的控制,一些工蜂就開始出現產卵的現象,但未發生交尾,只能產下未受精卵,最終蜂群會沒落下去。
3.基因傳承:因為蜂王是唯一的產卵王,所以蜂王自然而然就成了品種遺傳多樣性的載體,深刻影響著蜂群的生產性能、抗病能力、分蜂的強弱等。就如何培育出優質的蜂王一直都是養蜂業的頭等大事。
五、蜂王死了怎麼辦?
1、介入新王:我們可以從蜂場中其它蜂群引入一個蜂王,新引入的蜂王要用隔王籠關幾天,讓新蜂王和蜂群接觸一段時間,熟悉新蜂王氣味,不然工蜂會攻擊新蜂王,致其死亡。
2、自然產王:當老蜂王死後,大約1-2天左右,失王群中的工蜂救會開始給蜂巢中的幼蜂餵食蜂王漿,等這些吃蜂王漿的幼蜂出臺後就會成長為新的蜂王。
3、合併蜂群:如果蜜蜂的數量不是很多,養蜂人也打算用其他蜂群來補救失王群,那麼就只有將失王群的蜜蜂合到其他群勢較強的蜂群了。但在合併蜂群時一定要注意防止兩群蜂打架,其中相對比較妥善的辦法是將有王群蜂箱用薄紙隔成兩個區,然後將失王群移到無蜂的一區,操作完成後兩邊的蜜蜂都獎勵飼餵一次,過段時間蜜蜂便會咬破中間的薄紙自然合併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