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對於地球生態至關重要,大家都知道。蜜蜂的物種延續正在受到威脅,大家也知道。相對來說,瑞士的養蜂人還是不少:他們總人數達到17500人,共養殖著大約16.5萬個蜂群。也就是說,瑞士「蜂界」中共有16.5萬隻蜂后稱雄。蜂后(也稱蜂王或母蜂)長什麼樣子?怎樣人工孕育出蜂后?我們的圖片帶你進入蜜蜂神秘的世界。
開始育種了。Linder從一個蜂窩中取出一隻1至1.5天大的幼蟲。它們必須營養充足,因為只有幼齡且滋潤的幼蟲才可以充分被滋養成蜂后。
在伯爾尼州的Kiental,養蜂人Peter Lindert(德)外部連結致力於通過精心選種和人工方式培育「血統純正」的卡尼鄂拉蜂(Carnica)。攝影師Marc Latzel用鏡頭詳盡地記錄下了這一獨特養殖的全過程。
幼蟲隨後被放置在這種培育容器裡。
這座僻靜的瑞士山谷是養蜂的最佳地點,因為它特殊的地形特點可以避免不同品種蜜蜂之間的雜交,從而培育出純種的蜂后。很多養蜂人遠道而來,就是為了帶自己的蜂后來這裡受精。
近距離觀察:培養器中5天的蜂后幼蟲。幼蟲在這裡汲取蜂王漿。其實只要是以蜂王漿為食,每隻幼蟲都可以長成蜂后。
一個蜂群由眾多工蜂、近百隻雄蜂和一隻蜂后組成。蜂群中工蜂的數量因季節不同在5000-40000隻的範圍內浮動。蜂后和工蜂的外形差異並不顯著,只是前者體型更大、更長一些。
帶有蜂后育雛單元的培育架。在蜂后孵化出來之前,每一個單元都需要用網格管包裹起來,以防止蜂后們互相傷害。
沒有蜂后,就沒有蜂群。這位「母后」可是一架名副其實的產卵機器。它和與其交配的雄峰的基因決定了蜂群成員的性格特性:或溫和或好戰,或善養育或不易繁殖,或強壯或羸弱。
16天之後,蜂后孵化成功了。養蜂人用顏色和數碼對它們加以區分。
蜂后的壽命是2-5年。它通過信息素(Pheromonen,也稱外激素)的氣味來統領蜂群。通過嗅覺,每隻工蜂都會知道自己的「宿舍」在哪裡,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信息素也會影響雄峰的交配欲望。
之後,蜂后會在外界氣溫12度的時候進行受孕飛行。這趟飛行中,它將同多隻雄蜂交配,直到蜂后的精囊被精子充滿。而雄蜂也就這樣在年初時節完成了其生存的使命。
夏天出生的工蜂一生就是6-8周的辛勤勞作。它死後會有另一隻工蜂來清潔蜂巢,繼續負責幼蟲和蜂后的養分供給,然後修建新的蜂巢。
蜂后、工蜂、蜂卵和蜂房-幾乎可謂是蜂群全家福。
除此之外,工蜂也負責保衛蜂巢。而剩下的時間,它們就是飛來飛去,採集花蜜、花粉和水,並用這些材料來生產蜂蜜。大多數工蜂們最終會「鞠躬盡瘁」死在蜂巢之外的某個角落。每天每個蜂巢都會有上千隻工蜂這樣消失。
原文連結: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ss/44964480
(推薦閱讀 請點擊下面左下角 閱讀原文)
瑞士蜜蜂值3.5億瑞郎
世界性蜜蜂死亡:小蜜蜂,嗡、嗡、嗡
"蜂蜜是可食用的鑽石"
(文中最下端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