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發生二次分蜂后收回,能否移開原群蜂箱放置新蜂群?答案來了

2020-12-05 蜂部落

關於中蜂發生二次分蜂收回後,原箱搬離,處女王群能不能放在原來的位置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種才做並不好,對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以後的生物學特點,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爭議比較大,所以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全面了解:

1.蜜蜂分蜂的生物學特性

2.把處女王群放在原來位置的結果

3.解決辦法

蜜蜂分蜂的生物學特性

對於蜜蜂分蜂來說,根據上面的說法,這個蜂群發生的是自然分蜂,而且是二次分蜂,分走的是一隻處女王。在土法養蜂人工分蜂的時候,我們常用的方法是把原群移開,把新分蜂群放在原來的位置上,這樣來回收分走的原群飛行蜂,這樣的確可以保證我們新分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充足,更加利於新分蜂群的發展。但是對於蜜蜂自然分蜂來說,這個結果又與我們人工分蜂不同。

人工分蜂的方式實際上相當於我們是把一群蜜蜂分為兩群,這裡面並沒有產生自然分蜂,但是我們收捕的二次分蜂蜂群,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自然分蜂。對於發生自然分蜂的蜂群來說,這裡面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那就是一旦分蜂蜂群入住了一個蜂窩,就算這個蜂窩就在原來蜂群的旁邊,新分蜂群也會對原群視而不見,相當於已經是兩個蜂群,如果有回蜂,分蜂群已經滿足「失憶」的生物學特點,那麼結果就是兩個蜂群廝殺。

關於蜜蜂自然分蜂后對老蜂群視而不見,如同失憶的這種生物學特點,如今還是一個迷。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把已經發生自然分蜂的蜂群放在原群的位置,那麼就可能出現兩個蜂群不和的現象。具體的蜂部落還沒有嘗試過,只是發生了自然分蜂的蜂群,的確具有這樣的生物學特點,而蜂群在還沒有入住新蜂巢的情況下收捕的蜂團,這個「失憶」現象是否已經產生,這點還需要更多的嘗試。

把處女王群放在原來位置的結果

如果我們把原來的蜂群移開,收回來的處女王蜂群放在原來的位置。其實對於原來位置的蜂群來說,這個蜂群認的位置還是原來的位置,也就是說這個蜂群是認我們放了處女王蜂群的這個位置的,回蜂同樣會產生,那麼這樣下來就有兩個可能:

①兩群蜜蜂廝殺:正如上面所說,發生了自然分蜂的蜂群在分蜂的時候集體「失憶」,這樣下來,雖然我們收回來的蜂群同樣從這個蜂群中分出,但是由於蜜蜂發生分蜂的時候「失憶」了,所以這嚴格來說已經是兩個蜂群,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兩群蜜蜂廝殺。

②原來蜂群蜜蜂大量減少:原來的蜂群是留下來的蜜蜂,並沒有發生自然分蜂,所以留下來的蜜蜂,實際上生物學特點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這些蜜蜂還認識原來的位置,那麼我們把蜂箱位置移動後,根據蜜蜂認巢試飛的原理,移動後的蜂箱,飛行蜂還記得原來的位置,就會大量湧入我們後來放的處女王蜂群中。

如果處女王群在結團的時候,沒有入住新巢之間生物學特性沒有改變,這樣是會接受原來蜂群中的蜜蜂的,也會對處女王群起到壯大作用。但是實際上這樣也不科學,我們都知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時候,實際上原來蜂群中的蜜蜂剩餘已經不多,多的是幼蟲,二次分蜂主要是幼蟲積累過多引發,如果我們用收回的處女王蜂群再次去吸引原來蜂群的蜜蜂,必然導致原來蜂群中的大量飛行蜂回到處女王蜂群,導致原來蜂群中的採集蜂大量減少,因為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時候,主要是幼齡蜂飛走,我們再把原來蜂群中的採集蜂回收,很可能導致原來的蜂群群勢大量下降,對原群是很不利的。

解決辦法

其實從我們移開原來蜂群,在原來的位置安放處女王蜂群,目的無非就是想要增加處女王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對於一個發生自然分蜂的蜂群來說,其實分走的蜜蜂數量並不少,至少對於蜜蜂來說,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內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採用這樣的方法,如果後期發現哪個蜂群發展緩慢,可以通過提強補弱的方式來均衡群勢。

相關焦點

  • 蜜蜂分蜂的方法有哪些
    把2個分蜂群放在暗室內幽閉3~4日後移到新位置,放開巢門。可把2個分蜂群放在一個10框箱內,中間用嚴密的隔板把箱內空間分成2部分,各開一個小巢門,當然這裡木子特別提醒,如果前後反向各開一巢門,在中蜂的原群分蜂中常用到,在分蜂前,前後巢門都打開,通過鍛鍊蜜蜂適應前後巢門,分蜂后使得前後巢門都均勻進蜂。當然如果同向巢門,得在蜂箱前壁巢門上方塗上兩種不同的顏色(黃、藍),以免蜜蜂走錯巢門。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后管理新原群的4個措施
    中蜂群首次分蜂的原群(原址處女王群)發生二次分蜂,處女王及伴隨蜂分蜂離開原群後,原址剩餘蜜蜂、封蓋子脾及王臺形成新原群。在分蜂過程中,新原群的蜂量與新分出群的蜂量相當,較首次分蜂原群的蜂量少很多。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蜜蜂蜂齡分析羽化蜂。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原群有4~13齡蜜蜂(新分蜂群的大部分蜜蜂蜂齡)外,還有很多3日內剛羽化出房沒有認巢飛行的幼蜂,尚不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在分蜂的過程中就留在了原巢。蜂兒。
  •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 分蜂是蜜蜂繁衍種群的自然方式,一般發生在每年的春季,蜜源植物大量盛開,讓蜂群得以快速發展,那麼蜜蜂是怎樣自然分蜂的呢?自然分蜂后怎麼處理呢?下面我們就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什麼是自然分蜂?
  • 沒有蜂王怎麼原地分蜂?
    一、操作原理 蜂王雖然是蜂群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但失王並不表示蜂群一定就會滅亡,原因是無王蜂群能將工蜂小幼蟲改造成王臺,實際上沒有蜂王原地分蜂也正是利用了蜜蜂的這一特性,簡而言之是將蜂群拆分成有王群和無王群兩個蜂群,其中無王群則利用蜜蜂「急造王臺」的特性來育王。
  • 誘蜂箱來偵查蜂后,要多長時間才會來蜂群?
    可以確定的是,如果這個位置被偵查蜂選定,蜂群到來的時間不會很短,這主要是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程序問題。自然分蜂發生的情形自然分蜂發生的情形是在一個蜂群足夠狀態,蜜足、蜂足、蜂巢小的情況下發生,一般發生的時候為少量蜜蜂先飛出巢門,後續有大量蜜蜂和蜂王飛出巢門並在蜂場附近結團。
  • 原地分蜂,如何移走蜂箱?老蜂農:從這幾種情況考慮
    導讀:原地分蜂后怎麼移走蜂箱的問題,蜂部落認為可以根據新的蜂群要移動的距離來看,一般可以分為在原來的蜂箱旁分蜂、蜂場內近距離分蜂、蜂場外遠距離分蜂幾種情況。我們來看一下具體該怎麼操作。方法是在大流蜜期過後,將要分蜂的蜂群移動半個蜂箱的距離,然後在原來蜂箱的位置放我們要用的新蜂群蜂箱,放好後把原來蜂群中的蜂脾連同蜜蜂一分為二,分別放在新的蜂群和老的蜂群,這樣就臨時組成了一個有王群和一個無王群,巢門不要開靠近的巢門,都開邊上的巢門,避免蜜蜂迷巢。
  • 蜜蜂分蜂后,工蜂棄王回原巢怎麼辦?3種方法解決
    蜜蜂自然分蜂與人工分蜂的區別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一般蜜蜂每年都會發生自然分蜂,少說也有一兩次,多的甚至會發生連續分蜂。由於自然分蜂帶有不可控性,蜂群容易分走,所以在實際養殖中很多朋友都選擇給蜜蜂人工分蜂。實際上,我們給蜜蜂人工分蜂和蜜蜂自行發生的分蜂是不一樣的。
  • 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原來蜜蜂也是要分家的
    分蜂其實就是老蜂王離巢並將蜂巢留給新蜂王的過程,有些養蜂新手擔心自然分蜂后分蜂群會直接飛遠,實際上發生自然分蜂時完全有時間將分蜂群收捕回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吧!一、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
  • 蜜蜂分家前要「開會」,為何有的分蜂群會直接進入蜂箱?答案來了
    所以全部的過程追蹤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可以從蜂群中發生分蜂前,分蜂過程以及前往居住地幾個過程來分為3步。①過去常說的」開會「階段:這個過程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分蜂熱階段,也是蜜蜂在快要分蜂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變化。
  • 王臺該如何分蜂?老蜂農:常見的王臺分蜂有這幾種
    分蜂的方式一般來說,我們分蜂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原地分蜂,二是蜂場近距離分蜂、三是遠距離分蜂。第一:原地分蜂原地分蜂的方式是把被分蜂的蜂群先移動一個蜂箱的距離,然後在旁邊加上一個新的蜂箱,原來的蜂箱往哪一邊移動,新的蜂箱就放在相反的一邊,比如蜂箱往左移動,那麼新的蜂箱就放在右邊。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原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的過程、條件及特點
    中蜂群分蜂性強,有多次分蜂的特點,在蜂群發生首次分蜂后,產卵老王及大部分蜜蜂遷飛,剩餘的蜜蜂及王臺構成了首次分蜂的原群。一般情況下,在第一次分蜂后,沒有去留王臺操作時,原群在一周左右容易發生二次分蜂。二次分蜂的新新原群(二次分蜂后,王臺及剩餘蜜蜂在原址組成的蜂群,下同)王臺繼續老熟,待羽化出房。2、蜂量新原群中首次分蜂后剩餘蜜蜂在二次分蜂時去留數量。
  • 四種原地分蜂方法既簡單又安全而且回蜂少
    所以箱外觀察發現有雄蜂大量出現時,就需要及時開箱查看,大概確認王臺中幼蟲的日齡和封蓋狀況來確定分蜂時間。一般分蜂都發生在王臺封蓋5天左右,不過也有例外,有的蜂群分蜂熱強烈,蜂王在王臺裡產子後可能馬上就會分蜂,分蜂時間基本是天氣情暖的中午前後,大概是12點-15點。如果王臺封蓋後遇連續陰雨期,那麼天氣放晴的一天分蜂概率差不多是95%,從太陽升起直到下午太陽落山都有可能出現分蜂。
  • 對蜜蜂分的情況如何預防,對已經自然分蜂怎麼收捕?
    在蜜蜂養殖時,會出一種情況,就是蜜蜂會發生分蜂,我們要充分了解蜜蜂是什麼原因分蜂,預防的措施,對分蜂的蜜蜂怎麼進行收捕才能減少自己的經濟損失。一、蜜蜂分蜂的原因。二、蜜蜂分蜂的預防和控制。蜜蜂分蜂會以後,會使蜜蜂群變小,群勢變弱,降低蜂群的採蜜量,在日常管理中應針對性地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發生分蜂。★飼養良種。選擇分蜂性弱,能維持強群的蜂種進行飼養。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在春末夏初,外界候平均氣溫15℃以上,蜜粉源尚可,蜜蜂群勢達到當地強群時,蜂群容易發生分蜂行為,在分蜂準備階段,蜂群內呈現出不同的分蜂熱徵兆,以築造雄蜂房、培育雄蜂兒作為分蜂初期徵兆,以築臺、培育分蜂蜂王作為分蜂中期徵兆,以分蜂王臺封蓋作為分蜂后期徵兆,同時伴有群勢快速增長,哺育力過剩,休閒蜂增多等熱症。
  • 空間比較狹窄無法原地分蜂,可以利用蜜蜂的生物特性進行回蜂分蜂
    人工分蜂是每個養蜂人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對於一些新手朋友,環境和空間比較狹窄無法進行原地分蜂的,我們可以利用蜜蜂的生物特性進行回蜂分蜂法 大家都知道工蜂每天下午都會出巢進行認巢飛行(新蜂試飛),這是內勤蜂轉變成外勤的一個特徵,進行認巢的工蜂已經對位置進行了定位,當工蜂外出採集回來就會回到蜂箱的位置
  • 中蜂分蜂被收回了,第二天怎麼又跑到原來的地方,2個處理方法!
    關於中蜂分蜂被收回了,第二天怎麼又跑到原來的地方的問題,這是蜂群的「回蜂現象」,不管是中蜂或是意蜂,工蜂能夠在3公裡以內的距離,工蜂能夠憑藉路線記憶,輕鬆找回原蜂巢的位置,所以,人為將蜂群收捕轉移到近距離的地方放置,導致蜂群內工蜂在第二天飛回原蜂巢的情況出現。
  • 如何在蜂群中辨別蜂后?
    蜂后和工蜂一樣雖然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雌蜂,但蜂后是蜂群中唯一能產卵且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性蜂,蜂后和工蜂在外觀體態上有區別,在生理功能構造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差異,主要如下:一是看外觀,在自然環境下,一個蜂群有且只有一隻蜂后,從外觀來比較,蜂后明顯大於工蜂,比工蜂體長約三分之一,最為明顯的就是腹部較長且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膜翅只能覆蓋腹部一半;相比工蜂,蜂后的足也比較細小
  • 中蜂分蜂后需要清理王臺注意蜜蜂的二次分蜂
    今年我家中蜂分蜂跑了2群沒有收到。一群是強群處王分蜂。那是處王群蜂太強,蜜蜂沒活幹的太多分蜂意念嚴重。由於強群蜂多我沒有清理乾淨王臺,因為處王需要交尾,沒有上防逃也沒有防備不注意分跑了。那是我今年最早出臺的一個王,不分蜂當時已經快開產了。另外一群是老王分群跑的。
  • 蜜蜂養殖技術 招蜜蜂技術匯總
    二、尋找野生蜜蜂群1、棲息場所野生蜜蜂棲息場所要求是很嚴格的,常選擇在既適宜寒冬居住,又適宜炎夏生活,而且敵害很難侵襲,因此常常巢居背北向南的山麓,山腰中的樹洞、巖洞、土洞內。2、蜜源條件蜜源是蜂群生存的基礎,是野生蜜蜂鑄巢的首要條件,因此根據當地的蜜源植物種類、數量、流蜜的延續時間,判斷野生中蜂的存在,以及數量的多少。
  • 短蜂框養蜂新技術,普通蜂箱簡單修改,一箱蜜蜂變兩群
    同時這也是一種能夠重新組合的蜂框,當群勢養大以後,還能重新組合成原來的養蜂方式,繼續養殖蜜蜂,非常的靈活多變。接下來我們就來分享這套短蜂框養蜂新技術。什麼是短蜂框短蜂框是一種塑料組合蜂框,它的尺寸只有標準蜂框的二分之一,但是框耳經過特別設計,一邊為母框耳,一邊為公框耳,兩個短蜂框剛好可以組合成一個標準蜂框,組合以後,能夠在標準蜂箱裡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