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中蜂原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的過程、條件及特點

2020-12-04 毛氏部落

中蜂群分蜂性強,有多次分蜂的特點,在蜂群發生首次分蜂后,產卵老王及大部分蜜蜂遷飛,剩餘的蜜蜂及王臺構成了首次分蜂的原群。一般情況下,在第一次分蜂后,沒有去留王臺操作時,原群在一周左右容易發生二次分蜂。

一、二次分蜂形成過程

在首次分蜂后的原群中,蜂王出房的時間與首次分蜂時王臺的老熟程度有關,一般處女王出房時間為首次分蜂后的第1~4天,蜂王出房後3整天,體格硬朗,便可以認巢飛行,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同時巢內的封蓋子陸續羽化出房,幼蜂也認巢飛行,巢內蜂量開始逐漸恢復,在一周左右可發生二次分蜂。

如果首次分蜂受到天氣影響而推遲,在王臺中的處女王,潛伏期體格已經硬朗,翅肌已能夠飛行,而日齡緊隨其後的王臺,已經老熟,二次分蜂的時間還會再提前。

二、形成二次分蜂條件

1、分蜂熱嚴重。原群巢內新蜂不斷羽化出房,悶熱、已經羽化的蜜蜂無事可做,群勢雖不及首次分蜂前,但依然較大。

2、多個王臺。在首次分蜂時,群內有多個不同日齡的王臺,且完好。

3、工蜂護臺積極。巢內分蜂熱嚴重,工蜂護臺積極。

三、二次分蜂后蜂群的特點

1、蜂王

在二次分蜂時,分出蜂群的蜂王為處女王,一般,蜂王在出房後的第5日性成熟,因此,分出的蜂群,在新址安靜後,蜂王即可參與婚飛,也就是說,一般處女王分出蜂群在分蜂第4~5天,交尾成功的蜂王即可開始產卵。

二次分蜂的新新原群(二次分蜂后,王臺及剩餘蜜蜂在原址組成的蜂群,下同)王臺繼續老熟,待羽化出房。

2、蜂量

新原群中首次分蜂后剩餘蜜蜂在二次分蜂時去留數量。首次分蜂后,巢內剩餘蜂量約為首次分蜂前總蜂量的四分之一,在發生二次分蜂時,分出處女王與巢內的王臺,如果是全同胞姐妹,兩者與巢內的首次分蜂剩餘蜜蜂關係相同,親緣關係指數均為0.75,則,分出與剩餘首次分蜂剩餘蜜蜂的數量相當,各佔首次分蜂總蜂量的八分之一;如果是半同胞姐妹關係,也就是說兩者是同母異父,則,首次分蜂的剩餘蜜蜂大部分會跟隨處女王分出。

首次分蜂后羽化新蜂去留。如果分蜂處女王與巢內王臺屬於全同胞姐妹關係,新蜂的去留隨機,各佔一半,如果分蜂處女王與巢內王臺屬於半同胞姐妹關係,除與分蜂處女王是全同胞蜜蜂大部分跟隨以外,其他蜜蜂去留隨機,各佔一半。

根據蜜蜂的親緣關係指數,在二次分蜂時,如果分蜂處女王與巢內王臺為全同胞姐妹關係,則,首次分蜂剩餘蜜蜂和巢內剛羽化的蜜蜂,去留隨機,各佔一半,也就是說,分出蜂量與剩餘蜂量大約各佔一半;如果分蜂處女王與巢內王臺為半同胞姐妹關係,巢內分出蜂群較蜂群剩餘蜜蜂數量大約多出首次分蜂蜂量的四分之一。

其實,分蜂是因為巢內悶熱、哺育力過剩,蜂王物質不能全覆蓋,因此,在實際分蜂時,分出蜜蜂始終為休閒蜂,無事可做的蜜蜂,在二次分蜂時,巢內卵消失,如果有幼蟲也處於大幼蟲階段,由剛羽化的3~6日齡幼蜂哺育,蜂群所需要的飼料採集主要由首次分蜂剩餘蜜蜂完成,也就是說,首次分蜂剩餘的蜜蜂去留也是隨機的(分出群與剩餘群蜂量相當,都要生存和發展,採集蜂各一半)。

因此,二次分蜂的新原群與分出群蜂量大約為分蜂時蜂量的一半。

3、二次分蜂分出群不會再發生分蜂行為

一般,在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分出蜂群的群勢明顯不如首次發生分蜂時分出蜂群的群勢,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復壯,所以,在到達新址後,本次分蜂季節甚至當年不會再發生分蜂行為。

4、二次分蜂新原群易發生再次分蜂

如果在發生二次分蜂后,新原群內分蜂熱依然嚴重,蜂量尚可,巢內王臺較多,儲蜜豐富,封蓋子較多時,可能還會發生第三次或更多次分蜂。

結束語:中蜂具有分蜂性強,多次分蜂的特點,原群及新原群在各方麵條件有利於分蜂時,容易出現多次分蜂,而分出群除首次分出群在一個月左右時容易發生分蜂外,後續的分出群一般不再發生分蜂行為。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后管理新原群的4個措施
    中蜂群首次分蜂的原群(原址處女王群)發生二次分蜂,處女王及伴隨蜂分蜂離開原群後,原址剩餘蜜蜂、封蓋子脾及王臺形成新原群。在分蜂過程中,新原群的蜂量與新分出群的蜂量相當,較首次分蜂原群的蜂量少很多。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蜜蜂蜂齡分析羽化蜂。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原群有4~13齡蜜蜂(新分蜂群的大部分蜜蜂蜂齡)外,還有很多3日內剛羽化出房沒有認巢飛行的幼蜂,尚不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在分蜂的過程中就留在了原巢。蜂兒。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中蜂養殖:蜂群自然分蜂
    蜜蜂在長期進化演變過程中,為適應生存和繁衍種族的需要,本能地通過簡單的神經活動表現出各種行為。這些行為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現介紹蜜蜂在日常生活中一種較顯著的行為。蜜蜂是以群體為生存單位的社會性昆蟲。自然分蜂是蜜蜂增加生存單位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群體活動。
  • 蜜蜂自然分蜂的規律!
    自然分蜂是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一、重要性自然分蜂對蜜蜂種群的繁榮意義重大。分蜂活動可使蜂群數量增加和分布區域擴大,促進蜜蜂種群繁榮。但是,分蜂對養蜂生產則影響很大。在分蜂的準備期間蜂群呈"怠工"狀態,減少採集、造脾和育蟲,限制蜂王產卵,蜂群的這種"怠工":狀態在蜂學術語中稱為分蜂熱。
  • 蜜蜂分蜂后,工蜂棄王回原巢怎麼辦?3種方法解決
    只要是人工分蜂,一般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在我們人工分蜂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蜜蜂反巢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否則很可能造成新蜂蜂群過弱,還要根據新蜂蜂群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管理,這樣我們分出來的蜜蜂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 蜜蜂發生二次分蜂后收回,能否移開原群蜂箱放置新蜂群?答案來了
    關於中蜂發生二次分蜂收回後,原箱搬離,處女王群能不能放在原來的位置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種才做並不好,對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以後的生物學特點,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爭議比較大,所以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全面了解: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中蜂王臺從完全封蓋到羽化出臺大約需要6.5天時間,一般,在王臺封蓋後的第2~5天,蜂群發生分蜂行為,在天氣不適宜、或人為幹擾、刺激時,分蜂可能提前或推遲。蜂群發生分蜂后,老王及遷飛蜜蜂在新址形成新群,王臺、蜂兒及剩餘蜜蜂在原址形成原群。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意蜂黑蜂等蜂種的形態及生活習性
    一、中蜂的形態及生活習性中蜂即中華蜜蜂的簡稱,原產我國,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 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以及印度、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地。長期以來,它以非凡的生命力和顧強的抗逆性,善於利用零星的蜜粉源,造脾強喜新脾、抗寒抗病,群勢小、產蜜量低、不採膠、怕擾易逃、分蜂性強(中蜂的優缺點是與意蜂比較而言),即使活框養殖,也屬於野生品種。中蜂在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起來。尤其是在我國的山地,地形複雜,氣候無常,晝夜溫差大,南溼北旱,冬冷西幹。
  • 蜜蜂分蜂發生在幾點到幾點?都有哪些特徵?養蜂人全部告訴你
    由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有分走的可能,所以在蜜蜂養殖中一般不會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而是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解決,避免蜜蜂飛走而造成損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前蜂群變化 2.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情形
  • 發生自然分蜂時蜜蜂一般往哪裡飛呢?
    蜜蜂自然分蜂是因外界蜜源豐富且氣候條件適宜時所產生的一種自然行為,也是蜜蜂自然繁衍後代,擴大種群的途徑。當發生自然分蜂時,老蜂王會帶走一部分蜜蜂離巢尋找新的築巢地點,那麼蜜蜂自然分蜂時會往哪裡飛呢?有沒有什麼規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吧!
  • 學會人工分蜂,不需要等蜜蜂自己分家,蜜蜂自然分蜂太慢
    養殖蜜蜂,學會人工分蜂,才能更快的擴大養殖蜜蜂的規模。蜜蜂自然分蜂太慢,而且有時候蜜蜂自然分蜂跑到樹上,爬樹太累。小編分享一下蜜蜂如何人工分蜂。人工分蜂需要一些條件,外界有花粉充足,輔助的蜜源,蜂群強。
  • 自然分蜂的過程
    蜂群在自然分蜂以前有一個準備時期,這個階段蜂巢內出現的情況稱為分蜂熱。
  • 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原來蜜蜂也是要分家的
    自然分蜂,是指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稱為自然分蜂,簡稱分蜂,也叫分巢。分蜂其實就是老蜂王離巢並將蜂巢留給新蜂王的過程,有些養蜂新手擔心自然分蜂后分蜂群會直接飛遠,實際上發生自然分蜂時完全有時間將分蜂群收捕回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吧!一、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
  • 分蜂是老王走還是新王走?
    分蜂則是蜜蜂擴大種群數量和範圍的主要方式,簡單來說分蜂可使一群蜂變成兩群或多群蜂,了解蜜蜂的分蜂機制是養好蜂的必要前提,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分蜂是老王走還是新王走吧!二、分蜂時間分蜂時間從一年來看多發生在春季和秋季,原因是這兩個季節氣候適宜且外界有豐富的蜜源,從一天來看則多集中在上午10時至下午15時,尤其是久雨後的晴朗天氣裡分蜂發生得最為集中,另外大多數蜂群都是在新蜂王即將出房時分蜂,極少數蜂群在王臺封蓋甚至王臺中有受精卵時就分蜂。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關於桶養中蜂很快就要自然分蜂,遭遇連綿陰雨是否可以人工分蜂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如果蜜蜂已經有分蜂熱現象產生,進行人工分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引發的損失和給我們造成的麻煩,主要是傳統土養的蜜蜂,過去並沒有人工分蜂的相關技術,導致我們養蜂人發現蜜蜂產生分蜂熱以後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蜂群中起了雄蜂房沒有起王臺可以分蜂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馬上就要進入3月下旬,對於這個時間來講,應該說在那裡的很多地方都已經出現了蜜蜂自然分蜂的先兆,蜜蜂自然分蜂的先兆在過去比較明顯的是蜂群中出現雄蜂,但是由於現在養殖蜜蜂主要採用活框養殖,我們可以提前的看到蜜蜂群中的情況,畢竟蜂群中要出現雄蜂,必須是先要培育雄蜂的,過去開箱檢查比較少,
  • 圓桶土養的蜜蜂,如何讓它們不分蜂?學會這3招,輕鬆解決
    對於圓桶土養的蜜蜂來說,由於我們觀察蜂群變化和操作比較困難,在養殖蜜蜂的時候,可以說很多朋友是既期待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又擔心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原因是什麼呢?在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時候,養蜂人如果沒有經驗,很容易導致蜜蜂飛逃,造成我們的蜂群數量變小,影響我們蜂蜜的採收。
  • 蜂群大流蜜期內自然分蜂有效利用的3個方法
    外界蜜粉源尚可,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群能增加蜂群的數量,有利於擴大蜜蜂養殖規模。同時分蜂群主要由休閒蜂組成,生理日齡較年輕,壽命長,能夠從事巢內的採集、哺育、造脾等各項工作,且效率高。早期的自然分蜂最有價值,因為它能在流蜜期前恢復群勢,並能充分利用大流蜜,生產和貯備大量的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