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自然分蜂的規律!

2021-01-16 蜂業科技

自然分蜂是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

一、重要性

自然分蜂對蜜蜂種群的繁榮意義重大。分蜂活動可使蜂群數量增加和分布區域擴大,促進蜜蜂種群繁榮。但是,分蜂對養蜂生產則影響很大。在分蜂的準備期間蜂群呈"怠工"狀態,減少採集、造脾和育蟲,限制蜂王產卵,蜂群的這種"怠工":狀態在蜂學術語中稱為分蜂熱。如果分蜂發生,將使原群的群勢損失一半以上,所以,控制分蜂熱成為蜜蜂飼養管理中的關鍵技術之一。深入了解蜂群的分蜂行為,掌握促使分蜂的因素和分蜂機制,對抑制分蜂熱、避免發生分蜂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蜂的時間

分蜂一般在春季發生。蜂王率領蜂群2/3的成員遷移,將王位讓給另一隻蜜蜂。在偵察蜂外出尋找合適的築巢地點時,分蜂的蜂群在原來的蜂巢附近休息。此時的蜜蜂決不會發動攻擊,因為它們離巢時有充分準備,個個口含蜂蜜。

三、分蜂前準備

分蜂的準備過程順次包括造雄蜂房、培育雄蜂、造王臺、蜂王在臺基內產卵、培育蜂王等。蜂巢內出現分蜂臺基後,工蜂逼迫蜂王到臺基中產卵,並開始減少對蜂王的哺育,以使蜂王的腹部收縮,蜂王產卵逐漸減少。分蜂王臺封蓋前後,工蜂停止對蜂王提供王漿,蜂王腹部進一步收縮,以適應分蜂時飛翔的需要;工蜂減少出勤,停止造脾,許多工蜂聚集在巢內的空處、巢脾的上角。若工蜂在巢門前大量集結,呈掛"垂髯"(即蜂鬍子),則分蜂將在近期發生。

從造雄蜂房到出現王臺的時間不等,可能與蜂種、季節等因素有關,據劉熾松等在廣東對中蜂的觀察,大約需8~13天,楊冠煌等觀察北京中蜂從造雄蜂房到臺基中產卵大約36~50天。王臺中出現卵後,蜂王的產卵量突然下降。楊冠煌等對北京和福州兩地中蜂觀察,蜂群中出現具卵臺基後,蜂王產卵量分別平均下降49%和56%。分蜂通常發生在新王出臺前,多在王臺封蓋後的2~5天,個別蜂群早的可在王臺封蓋前2天,遲的可在王臺封蓋後的7天。非正常情況下,分蜂能提前或推遲發生。如在人為長期採取毀臺的幹擾下,蜂王在分蜂臺內產下卵後就可能發生分蜂;因下雨等外界環境不適合分蜂時,工蜂將成熟的王臺毀除,以延遲分蜂。

在蜜蜂飼養管理中,可根據分蜂過程的發展階段預測分蜂。造雄蜂房和培育雄蜂是分蜂的早期預報,預示分蜂的準備活動已開始。出現分蜂王臺是分蜂的中期預報,蜂群即將出現分蜂熱。以上現象還不能準確地預計分蜂發生的時間,氣艇變化、蜜粉源的豐富度、群勢的發展速度及蜂群的管理方式和水平,都會影響分蜂的進程。分蜂王臺中出現卵,則是分蜂的近期預報。蜂王產卵已開始下降,隨即就會出現工蜂怠工,一般情況下分蜂將在半個月內發生。蜂群中出現封蓋王臺,則是分蜂的緊急預報,分蜂將在一周內發生。

四、分蜂行為

分蜂多發生在晴暖天氣的7時至16時,最多發生在11時到15時。陰雨天很少發生分蜂,久雨初晴往往發生分蜂比較集中,悶熱的天氣易促使分蜂。

分蜂當日早晨,蜜蜂極少出巢採集,相當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側和巢門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參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滿蜂蜜。由於吸飽蜂蜜的工蜂,腹部彎曲不便,不能使用螫刺,所以剛開始分蜂的工蜂性情溫馴。分蜂開始時,巢外有少數工蜂在巢前低空飛繞,隨後飛繞的蜜蜂逐漸增多;巢內部分蜜蜂開始跳"呼呼舞",促使整個蜂群在巢內騷動起來。幾分鐘後,大量蜜蜂從巢門湧出,蜂王也隨分蜂的工蜂出巢。參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場上空飛繞,然後在附近選擇樹幹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如房沿下、木樁等)結團。當蜂王進人分蜂團後,飛繞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團上。穩定結團後,蜂團下方中央常內陷成空洞以利於通氣。如果分蜂團中無王,結團的工蜂將飛散,從新尋找有蜂王的蜂團集結,或散團飛歸原巢。利用這一特性,可在分蜂季節採取老蜂王剪翅措施,以防發生分蜂造成蜜蜂飛失。

蜂團常穩定於原地2~3小時,養蜂人應抓住此時機收捕分蜂團。此後部分偵察蜂離團尋找新巢址,然後飛回蜂團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偵察蜂前去察看。當有足夠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後,蜂團散開,新分群飛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團向前飛行,高度約3~5米,速度與人慢跑差不多。分蜂團起飛後,常有養蜂人手提收蜂籠跑步追趕。

自然分出群到達新巢時,偵察蜂先落在新巢門前舉腹扇風,招引蜜蜂入巢。進巢後蜜蜂便開始在巢內團集造脾、出巢進行認巢飛翔和採集粉蜜,守衛蜂守在巢門前站崗。哺育蜂開始積極飼餵蜂王,蜂王卵巢重新發育,不久便大量產卵。蜂群的活動很快恢復正常。

分蜂次數與蜜蜂的群勢和蜂種有關,多數蜂群只分蜂一次。分蜂發生後不久,原群王臺中第一個處女王出臺。一般情況下,出臺後的處女王積極尋找並破壞王臺,蜂群的分蜂即告結束;但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熱仍很強烈,工蜂就會保護王臺,不讓處女王接近,同時逼迫處女王出巢再次進行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帶很多雄蜂。因處女王比老蜂王活躍,所以處女王分蜂團往往結團較高。

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群有時會在結團前因處女王返回原巢而暫時終止,參與分蜂的工蜂返巢後再度逼迫處女王分蜂。東方蜜蜂的分蜂性比西方蜜蜂強,西方蜜蜂往往只分蜂一次。

五、促使分蜂的因素

促使分蜂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蜂群因素。環境因素是分蜂的外因,包括外界環境因素和巢內環境因素;蜂群因素是分蜂的內因,包括蜜蜂群勢、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等。此外分蜂還與季節有一定的關係。

1、環境因素

促使分蜂的外界環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條件和氣候條件。較豐富的蜜粉源為蜜蜂的群勢發展和分蜂后的蜂群生存提供了物質條件,所以分蜂均發生在蜜粉源較充足,蜜蜂群勢增長的季節。悶熱的氣候可使分蜂熱增強,促成分蜂提前發生。

巢內環境方面,蜂巢擁擠、通風不良、巢溫過高、粉蜜充塞壓縮子脾、供蜂王產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餘地等,都能加劇分蜂熱程度。

2、蜂群因素

強盛的群勢是分蜂的前提,這是蜜蜂與環境適應的結果,因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減弱。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是影響分蜂熱相互關聯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強,因為新蜂王產生並釋放的蜂王物質較多。新蜂王產卵力強,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蟲,減少或避免蜂群哺育力過剩。由於幼蟲少、哺育蜂多,產生蜂群哺育力過剩,是導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3、季節因素

分蜂熱程度與季節有關,分蜂季節蜂群普遍發生分蜂熱,即使群勢不是很強。在雲南昆明,中蜂分蜂的季節僅限於2-4月和8-10月,其他季節即使達到8~10足框的強群也基本不分蜂。長白山中蜂自然分蜂多發生在5月中旬-6月中旬。

六、分蜂機制

為什麼上述眾多的因素都能促使分蜂的發生,這就是分蜂機制的問題。解決分蜂機制問題,可以從根本上控制分蜂。

通過對分蜂行為的觀察,發現從建造臺基到迫使蜂王在臺基中產卵、培育新王、減少對蜂王飼餵使其腹部收縮、驅趕和引導蜂王離巢分蜂等一系列分蜂行為均由工蜂主導,蜜蜂行為往往與自身的生理髮育有關,因此研究工蜂生理變化與分蜂熱的關係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大量解剖研究發現,與無分蜂熱的蜂群相比,分蜂熱蜂群中工蜂卵巢出現不同程度的發育,由此推斷,工蜂卵巢發育與分蜂行為密切相關。但蜂王存在是分蜂的前提條件之一,若因失王導致的工蜂卵巢發育是不分蜂的。因此分蜂機制是,在蜂群中蜂王存在的前提下,卵巢發育的工蜂導致蜂群的分蜂行為。

進一步研究分析,能夠促使分蜂的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導致工蜂卵巢發育。可將能促使分蜂的內、外因綜合歸納為外蜂王物質不足、工蜂營養過剩和環境溫度偏高等三個直接導致工蜂卵巢發育的因素。

1、蜂王物質不足

蜂王物質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抑制工蜂卵巢發育。蜂王物質絕對不足是因蜂王老弱,蜂王物質釋放不足造成的,所以,新蜂王的控制分蜂能力比老王強。在強群中雖然蜂王較好,但因工蜂數量多,使得每個工蜂等到的蜂王物質相對不足,同樣引起工蜂卵巢發育。

 

2、工蜂營養過剩

蜜蜂卵巢發育以脂肪體的發育為前提,發育的脂肪體釋放卵黃原蛋白,為卵巢發育提供了物質基礎。在活動季節工蜂脂肪體與卵巢發育有正相關關係。工蜂營養過剩促使脂肪體超常發育,因而導致工蜂卵巢的發育。

工蜂營養過剩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的蜜蜂出房,哺育蜂增多,在粉蜜充足的前提下,因分泌的王漿過剩而自耗。工蜂營養過剩的間接原因是工蜂因工作量不足,體內營養消耗少造成的。強群青壯工蜂多,外界蜜源泌蜜量不大,巢內粉蜜已貯滿,又無造脾餘地,工蜂不能投入採釀活動;或蜂王產卵銳減,巢內幼蟲少,哺育工作減輕,導致工蜂無事可幹。

3、環境溫度偏高

通過對不同環境溫度下紗籠中工蜂卵巢發育的觀察,發現低溫季節工蜂卵巢很少發育,而天氣較熱則大量工蜂出現卵巢發育現象,這可能是因溫度偏高無需工蜂大量耗能產熱以維持巢溫而減少營養消耗造成的。環境溫度偏高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群勢強盛致使巢內擁擠和通風不良;二是由於氣候悶熱或蜂箱遮蔭不足.陽光長時間直射導致巢內溫度偏高。

分蜂時,老蜂王只帶走少數蜜蜂,留多點蜜蜂給新蜂王。

對於分蜂,專家們提出兩種解釋:蜂蜜生產不足,有更多的蜂房用作子脾,這時蜂王產卵增加,必須通過分蜂解決;或者由於激素的原因促使新蜂王誕生,迫使老蜂王離巢而去。



蜂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

相關焦點

  • 自然分蜂的過程
    蜂群在自然分蜂以前有一個準備時期,這個階段蜂巢內出現的情況稱為分蜂熱。
  • 中蜂自然分蜂的穩當方法
    春末夏初就是中蜂分蜂的季節,這時候分群後,野外蜜源植物眾多,蜜蜂也能得到好的發展利於蜜蜂生存。晚春和初夏蜂群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一般這個時候分蜂一次蜜蜂的採集也更積極。 我家蜜蜂去年清明節當天開始有分蜂,不過去年因為蜂群弱,今年應該會提前。昨天檢查蜜蜂已經有2群王臺產卵了,我先掐了加了巢礎造脾準備推遲幾天。剛有王臺造脾還可以,昨天加礎了今天檢查已經做了一些了。
  • 自然分蜂以後如何正確管理原群和分蜂群?
    原群經過自然分蜂以後,蜂量會減少四分之一,甚至將近一半,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蜂少於脾的情況,為了保障蜂多於脾的蜂群結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點:1、抽脾,把多餘的巢脾全部調出。保留與蜂量對等的巢脾數量即可,一般來說在調脾的時候我們要選擇調出蜜脾或者未封蓋的子脾,保留封蓋子脾。這樣即可以滿足蜂多餘脾的結構,又可以通過封蓋子脾快速補充蜂群蜂量。
  • 蜜蜂總是往外搬,分蜂逃蜂損失大,怎麼做才能制止蜜蜂搬家?
    蜜蜂往外搬家分兩種:①、每次都是一部分蜜蜂由蜂王帶領搬出,熟稱「分蜂」。②、全部都集中性地一次性往外搬,熟稱「逃蜂」。所以在聽蜂之語看來,制止蜜蜂搬家就是要制止蜜蜂分蜂和逃蜂。一、分蜂。分蜂是蜜蜂自然發展的規律,是無法完全避免的。特別到了農曆三月份左右是中蜂典型的分蜂「旺季」。當然,我們可以在遵循蜜蜂自然發展的規律下進行一些人為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分蜂程度。聽蜂之語將其細分為以下幾點:①、保證蜂王優質。能有優質品種的中蜂王是最好;如果沒有,那就做到每年至少更換一次中蜂王,且保證新蜂王是健壯和交尾成功的。
  • 發生自然分蜂時蜜蜂一般往哪裡飛呢?
    蜜蜂自然分蜂是因外界蜜源豐富且氣候條件適宜時所產生的一種自然行為,也是蜜蜂自然繁衍後代,擴大種群的途徑。當發生自然分蜂時,老蜂王會帶走一部分蜜蜂離巢尋找新的築巢地點,那麼蜜蜂自然分蜂時會往哪裡飛呢?有沒有什麼規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吧!
  • 蜂群如果要自然分蜂,如何提前判斷和預防?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一種習性,也是蜂群發展的一種自然規律。不過對於我們養蜂人來說,如果不能提前獲悉蜜蜂的分蜂跡象,就會導致蜜蜂飛損。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提前判斷和預防自然分蜂呢?②、等到蜂群出現了分蜂王臺,那就稍微有點晚了,因為老蜂王說不定早已帶著一部分蜜蜂飛走了。所以聽蜂之語認為在預防和判斷自然分蜂的這個問題上面,以經驗來判斷是最好的。二、通過時間經驗來判斷蜂群有無自然分蜂的可能。
  • 蜜蜂分蜂發生在幾點到幾點?都有哪些特徵?養蜂人全部告訴你
    由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有分走的可能,所以在蜜蜂養殖中一般不會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而是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解決,避免蜜蜂飛走而造成損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前蜂群變化 2.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情形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蜜蜂發生二次分蜂后收回,能否移開原群蜂箱放置新蜂群?答案來了
    在土法養蜂人工分蜂的時候,我們常用的方法是把原群移開,把新分蜂群放在原來的位置上,這樣來回收分走的原群飛行蜂,這樣的確可以保證我們新分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充足,更加利於新分蜂群的發展。但是對於蜜蜂自然分蜂來說,這個結果又與我們人工分蜂不同。
  • 圓桶土養的蜜蜂,如何讓它們不分蜂?學會這3招,輕鬆解決
    對於圓桶土養的蜜蜂來說,由於我們觀察蜂群變化和操作比較困難,在養殖蜜蜂的時候,可以說很多朋友是既期待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又擔心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原因是什麼呢?在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時候,養蜂人如果沒有經驗,很容易導致蜜蜂飛逃,造成我們的蜂群數量變小,影響我們蜂蜜的採收。
  • 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原來蜜蜂也是要分家的
    分蜂其實就是老蜂王離巢並將蜂巢留給新蜂王的過程,有些養蜂新手擔心自然分蜂后分蜂群會直接飛遠,實際上發生自然分蜂時完全有時間將分蜂群收捕回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吧!一、蜜蜂自然分蜂會飛多遠?
  • 蜜蜂分蜂后,工蜂棄王回原巢怎麼辦?3種方法解決
    只要是人工分蜂,一般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在我們人工分蜂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蜜蜂反巢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否則很可能造成新蜂蜂群過弱,還要根據新蜂蜂群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管理,這樣我們分出來的蜜蜂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 自然分蜂的根本原因以及應對辦法
    自然分蜂是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  一、重要性  自然分蜂對蜜蜂種群的繁榮意義重大。分蜂活動可使蜂群數量增加和分布區域擴大,促進蜜蜂種群繁榮。但是,分蜂對養蜂生產則影響很大。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如何剪蜜蜂的翅膀?看看老蜂農怎麼說
    在蜜蜂養殖中,我們很多朋友為了避免蜂王飛走,往往會將蜂王的翅膀剪掉來預防蜂王逃跑,依據是交尾成功後的蜂王,如果不發生自然分蜂,中蜂不會離開巢房,
  • 蜜蜂養殖,蜂王在哪些情況下會停止產卵?
    不管在什麼季節,如果外界沒有蜜源,工蜂就會控制蜂群中的蜜蜂繁殖,用這種方法來減少蜂群中的飼料消耗,減少對蜂王的飼喂,蜂王停止產卵。第二:溫度的影響。蜂王的產卵受溫度影響比較大,一般在20到25攝氏度左右,一旦溫度超過臨界溫度,不管是升高還是降低對蜂王產卵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範圍太大即可造成蜂王停止產卵,例如在溫度低於10攝氏度以下,長期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蜂王就會停止產卵。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關於桶養中蜂很快就要自然分蜂,遭遇連綿陰雨是否可以人工分蜂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如果蜜蜂已經有分蜂熱現象產生,進行人工分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引發的損失和給我們造成的麻煩,主要是傳統土養的蜜蜂,過去並沒有人工分蜂的相關技術,導致我們養蜂人發現蜜蜂產生分蜂熱以後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真正挽救養蜂業的育王技術,彰顯蜜蜂智慧,如今被養蜂人棄用
    蜜蜂屬於自然界中一種比較神奇的昆蟲,由於其具有釀蜜的特點,而且蜂蜜又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是來自自然界的蜜源植物的花蜜,導致蜜蜂和我們人類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蜜蜂不但給我們提供了可口的蜂蜜,還是自然界中的重要授粉昆蟲,所以蜜蜂不但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可以說是與人類的生死存亡也息息相關。
  • 學會人工分蜂,不需要等蜜蜂自己分家,蜜蜂自然分蜂太慢
    養殖蜜蜂,學會人工分蜂,才能更快的擴大養殖蜜蜂的規模。蜜蜂自然分蜂太慢,而且有時候蜜蜂自然分蜂跑到樹上,爬樹太累。小編分享一下蜜蜂如何人工分蜂。人工分蜂需要一些條件,外界有花粉充足,輔助的蜜源,蜂群強。
  • 黑蜜蜂多會影響整箱蜜蜂嗎?
    關於蜂群中黑蜂多會不會影響整箱蜜蜂的問題,蜂部落認為要看從什麼角度考慮,並不是說只要蜂群中黑蜂多就會對整群蜜蜂產生影響。蜂群中為什麼黑蜂多?第二: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一個蜂群中的增殖行為,這種情況未必是蜂群中的蜂王老了,而是蜂群已經容不下了,需要分蜂,這個時候蜂群中也會產生蜂王,所以蜂群中仍然需要雄蜂,在這個時候蜂群中的雄蜂也會增多,出現我們看到的蜂群中黑蜂增多的現象。黑蜂增多會影響整箱蜜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