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蜂以後如何正確管理原群和分蜂群?

2021-01-07 聽蜂之語

蜂群一旦出現分蜂以後,整體的蜂群結構就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蜂量減少,蜂與脾的比例發生變化,等等。所以我們在管理分蜂群的時候需要根據蜂群的變化來採取相應的措施。

聽蜂之語認為在分蜂以後,對原群和分蜂的管理應該遵循以下這些原則:

一、對原群的管理措施。

原群經過自然分蜂以後,蜂量會減少四分之一,甚至將近一半,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蜂少於脾的情況,為了保障蜂多於脾的蜂群結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抽脾,把多餘的巢脾全部調出。保留與蜂量對等的巢脾數量即可,一般來說在調脾的時候我們要選擇調出蜜脾或者未封蓋的子脾,保留封蓋子脾。這樣即可以滿足蜂多餘脾的結構,又可以通過封蓋子脾快速補充蜂群蜂量。

2、在新蜂不斷出房、蜜蜂數量不斷增加之後,再擇機加脾。

總的來說,在自然分蜂以後對原群的管理重點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將蜂脾結構調整到合理狀態,另外一個就是要快速補充蜂量。

備註:如果不及時抽脾,原群就很容易衍生疾病。

二、對分蜂群的管理措施。

蜂群在自然分蜂出來以後最大的特點就是積極性高,但是基礎條件差,沒有巢脾。我們在管理這些分蜂群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給蜂群安置好舒適的生活環境,蜂箱環境最好和原群一樣。

2、從原群調入子脾,幫助蜂群快速擴展蜂量。不過儘量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應該逐步調入。

3、不隨意添加巢礎,雖然分蜂群的造脾情緒非常強烈,但是經過分蜂以後它們的整體狀態還不佳,尚處於不安穩的時期。如果隨意添加巢礎,很可能導致分蜂群再次出逃。

往分蜂群加巢礎一定要等到蜂王產卵之後,新蜂數量漸漸跟上再擇機添加。這就是為什麼聽蜂之語建議最開始應該從原群調入子脾的原因。

4、在安頓分蜂群的初期階段,一旦蜂群還沒有穩定下來,沒有必要刻意的大量飼餵糖水。蜜蜂它們有自己的意願,在蜜蜂還沒準備造脾,蜂王還沒有意願產卵的時候猛然的飼餵糖水,它們也不會吃。

以上就是關於自然分蜂以後對原群和分蜂群的管理措施,聽蜂之語認為這些做法都是為了順應蜂情,促進蜂群的穩定,如果背道而行輕則減緩蜂群的發展速度,重則會導致原群生病,分蜂群出逃。

如果大家還有更多補充,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蜂群大流蜜期內自然分蜂有效利用的3個方法
    外界蜜粉源尚可,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群能增加蜂群的數量,有利於擴大蜜蜂養殖規模。同時分蜂群主要由休閒蜂組成,生理日齡較年輕,壽命長,能夠從事巢內的採集、哺育、造脾等各項工作,且效率高。早期的自然分蜂最有價值,因為它能在流蜜期前恢復群勢,並能充分利用大流蜜,生產和貯備大量的蜂蜜。
  • 蜂群如果要自然分蜂,如何提前判斷和預防?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一種習性,也是蜂群發展的一種自然規律。不過對於我們養蜂人來說,如果不能提前獲悉蜜蜂的分蜂跡象,就會導致蜜蜂飛損。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提前判斷和預防自然分蜂呢?聽蜂之語認為主要可以觀察和參考以下幾點:一、是否開始起雄蜂臺。一般來說,蜂群出新蜂王之前是先起雄蜂,如果蜂群開始出現產雄,說明蜂群就開始要出王分蜂了,這是我們提前判斷蜂群分蜂的最好依據二、有無分蜂王臺。
  • 對蜜蜂分的情況如何預防,對已經自然分蜂怎麼收捕?
    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工蜂及雄蜂停止採集,吸足蜂蜜,和蜂王離開原群。蜜蜂湧出蜂群,首先停留在較近的地方,形成分蜂團,偵察蜂飛出尋找適合的新巢地點,然後引導分蜂團遷移到新地點。原群中,處女王出房,咬破其他王臺,數日後出巢進行交配,然後產卵。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后管理新原群的4個措施
    中蜂群首次分蜂的原群(原址處女王群)發生二次分蜂,處女王及伴隨蜂分蜂離開原群後,原址剩餘蜜蜂、封蓋子脾及王臺形成新原群。在分蜂過程中,新原群的蜂量與新分出群的蜂量相當,較首次分蜂原群的蜂量少很多。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蜜蜂蜂齡分析羽化蜂。蜂群發生二次分蜂時,新原群有4~13齡蜜蜂(新分蜂群的大部分蜜蜂蜂齡)外,還有很多3日內剛羽化出房沒有認巢飛行的幼蜂,尚不具備遠程飛行能力,在分蜂的過程中就留在了原巢。蜂兒。
  • 蜜蜂發生二次分蜂后收回,能否移開原群蜂箱放置新蜂群?答案來了
    關於中蜂發生二次分蜂收回後,原箱搬離,處女王群能不能放在原來的位置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種才做並不好,對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以後的生物學特點,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爭議比較大,所以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全面了解:
  • 自然分蜂的過程
    蜂群在自然分蜂以前有一個準備時期,這個階段蜂巢內出現的情況稱為分蜂熱。
  • 蜜蜂分蜂后,工蜂棄王回原巢怎麼辦?3種方法解決
    只要是人工分蜂,一般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在我們人工分蜂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蜜蜂反巢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否則很可能造成新蜂蜂群過弱,還要根據新蜂蜂群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管理,這樣我們分出來的蜜蜂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 中蜂養殖:蜂群自然分蜂
    當氣候溫暖、外界蜜粉源充足、群勢發展旺盛、群內產生雄蜂和培育王以後,老蜂王和一部分蜜蜂即會飛離原巢,到新的地方營巢,將原巢留給即將出臺的新王和剩下的那部分蜜蜂,於是原來的一群蜜蜂即變成兩群蜜蜂,這就是「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中蜂王臺從完全封蓋到羽化出臺大約需要6.5天時間,一般,在王臺封蓋後的第2~5天,蜂群發生分蜂行為,在天氣不適宜、或人為幹擾、刺激時,分蜂可能提前或推遲。蜂群發生分蜂后,老王及遷飛蜜蜂在新址形成新群,王臺、蜂兒及剩餘蜜蜂在原址形成原群。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
  • 養蜂人預留蜂群內「雙王臺」,給蜂群更換新王和人工分蜂的方法!
    蜂群經過早的繁殖發展,隨著春季的到來,外界氣溫逐漸升高,越來越多的花期植物開始流蜜,這時蜂群內工蜂的哺育積極性和採集積極性較高,蜂巢脾上的子圈逐漸擴大,蜂群內羽化出房的新蜂數量逐漸增加,當蜂群內達到「蜂多於脾」的情況,養蜂人開始對蜂群進行加脾擴巢的工作,給蜂群擴大繁殖空間和儲蜜空間
  • 蜂群的自然分蜂和對分蜂的控制方法
    蜂群在實行自然分蜂以前有一個準備時期,這個準備階段叫做分蜂熱。具體表現是:蜜蜂在巢脾邊沿造數個王臺基,迫使蜂王在其中產卵。蜂王於不同時間在王臺內產卵以後,蜜蜂就減少飼餵蜂王,使蜂王的產卵量迅速下降,經一星期左右,蜂王完全停止產卵。
  • 中蜂一年之中有幾個分蜂期?一個分蜂期可以分出幾群?
    發生自然分蜂的前期工蜂會建造造雄蜂房,雄蜂出臺後緊接著就會出現王臺,工蜂脅迫蜂王在臺基內產卵,待王臺封蓋成黃褐色時也就是分蜂期的到來。因此自然分蜂的次數也就是從老王出走作為第一次的開始。事實證明很多時候中蜂一個分蜂期分家的次數並不止一群,我見過最多的時候都有5群好分,但這也只能算是一個自然分蜂期。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蜂群中起了雄蜂房沒有起王臺可以分蜂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上面的說法是蜂群中產生雄蜂房的時候給蜜蜂分家,這裡並沒有說是人工分蜂還是蜜蜂自然分蜂,這是有區別的, 人工分蜂是人為的方式給蜜蜂分家,自然分蜂是蜜蜂的生物學特點,既然是蜜蜂生物學特點,那就是我們人為可以滿足的,因為蜜蜂自然分蜂是有條件的,比如說為什麼很多地方的蜜蜂自然分蜂都發生在清明節前後,這就是蜜蜂自然分蜂的特點,這裡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蜂群發生自然分蜂的特點是蜂群過大
  • 如何控制蜂群分家,這些技巧蜜蜂跑不了
    我們家庭飼養中蜂非常容易出現逃跑或者分蜂現象,很多時候我們又不能在家天天看著蜜蜂,有時候分蜂的就跑了。導致我們很多新手養蜂朋友們無從下手,那麼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蜜蜂分家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控制好不讓蜜蜂跑出去。
  • 蜂群有了王臺後如何人工分蜂?
    王臺是蜜蜂培育新蜂王的臨時性巢房,蜂王從卵到蜂都是在王臺中完成發育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王臺就是一隻準蜂王,因此蜂群出現王臺也是人工分蜂的最佳時期,那麼如何利用王臺進行人工分蜂呢?
  • 發生自然分蜂的預兆與防止自然分蜂的方法
    發生自然分蜂的預兆與表現  蜂群在自然分蜂前數日
  • 自然分蜂是人為可控的
    4~5月是自然分蜂的高峰期,分蜂欲望強烈,以後整個活動期均可分蜂,但分蜂性變弱,比較好控制。  2.蜜源性規律:在大蜜源來臨之前,群體內像有生物鐘似的,常出現產卵育子高峰,積累大量工作蜂,分蜂性較強,常形成分蜂高潮,尤其多年定地飼養的蜂場。如果大流蜜前沒有小蜜源,對其獎飼,並增加獎飼的數量與次數,給蜂群大蜜源將至的假象,也會促使蜂群出現產卵育子高峰。
  • 蜜蜂自然分蜂的規律!
    自然分蜂是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一、重要性自然分蜂對蜜蜂種群的繁榮意義重大。分蜂活動可使蜂群數量增加和分布區域擴大,促進蜜蜂種群繁榮。但是,分蜂對養蜂生產則影響很大。在分蜂的準備期間蜂群呈"怠工"狀態,減少採集、造脾和育蟲,限制蜂王產卵,蜂群的這種"怠工":狀態在蜂學術語中稱為分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