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分蜂發生的時期與採蜜量變化的探究及應用

2021-01-09 毛氏部落

在蜂群發生分蜂是蜂群中分蜂熱積累的結果,是蜂群在築臺育王分蜂程序的最後一步,在蜂群準備分蜂時,蜂王產卵量下降(意蜂)或少量減少(在優質產卵用房充足情況下的中蜂群),培育的採集蜂數量下降,同時分蜂熱導致蜂群外出採集活動減少,蜂群中的採集蜂數量相應也減少,影響蜂群的採蜜量,蜂群的分蜂發生在流蜜的不同時期對採蜜量的變化有較大的影響。

一、分蜂時期與採集量的實驗數據

根據庫奇魯克實驗發現,相同群勢,不同分蜂時間,蜂群採蜜量差別非常大。

如果在主要流蜜期,蜂群沒有準備分蜂也沒有發生分蜂,蜂群的採蜜量是100%,那麼,

當分蜂發生在流蜜期前30~20天,蜂群的採蜜量是82%;

當分蜂發生在流蜜期前19~10天,蜂群的採蜜量是119%;

當分蜂發生在流蜜期前不久至流蜜剛開始,蜂群的採蜜量是152%;

當分蜂發生在流蜜期內,蜂群的採蜜量是48%。

說明,本數據以意蜂為研究對象,並且蜂群的群勢都在3kg以上,蜂脾相稱時,達到近15框,採蜜量為分蜂后原群與新分群的採蜜量總和。

二、實驗數據分析

1、分蜂發生在流蜜期內

在這種情況下,蜜蜂的外出採集工作減少,嚴重影響蜂群的採蜜量。一般在持續的大流蜜中,蜂群的分蜂行為會被迫終止或延遲,但是在大流蜜期中出現連續的陰雨,蜜蜂不能正常外出採集,極易在雨後天晴發生分蜂。

2、分蜂發生在採集蜂培育期內

在這種情況下,蜂王的產卵量不同程度下降,使蜂群的採集蜂培育數量和質量下降,不可避免的造成採蜜量下降。

不同群勢的蜂群,採集蜂培育時間有所不同。根據蜂群分蜂前,蜂量積累的原理,當蜂群中的蜂量在1.2~1.4kg時,蜂群中的哺育力出現臨界剩餘,隨著蜂群群勢的增加,蜂群單位重量培育的幼蟲數量減少,當蜂群群勢在1.6~2.0kg,蜂群中的蜜蜂數量與被哺育幼蟲的比例出現過剩。

簡單地說,蜂群群勢大約在2kg以內時,所培育的新蜂,按部就班地按期日齡承擔巢內相應工作,17日齡後參與採集工作;在群勢超過2kg以後,蜂群中就會積累無事可做的休閒蜂,這些蜂沒有參與或少量參與蜂群中的哺育工作,壽命較長,生理日齡小,能從事巢內外任何工作(哺育,造脾,採集),潛力巨大,較大群勢的蜂群能積累更多有潛力的採集蜂。

3、分蜂發生在採集蜂培育與流蜜期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分蜂,蜂王的產卵下降,不僅不會影響到採集蜂培育的數量,還會減少蜂群的哺育負擔,同時外出採集活動減少,與蜜源流蜜程度也剛好吻合,蜂群為準備分蜂積累的能量全部都用於大流蜜的採集,為大流蜜高產提供條件。

三、分蜂時間與採蜜量變化的應用

1、最佳分蜂時間

根據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在蜂群的分蜂時間越接近大流蜜期,相同群勢的蜂群產蜜量越高,其重要的原因在於積累了更多的採集蜂,也積累了蜂群採集的潛力。

在實踐中,不同的流蜜期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流蜜期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時,休閒蜂的採集壽命足以支撐,可越接近大流蜜分蜂越好,在流蜜期的時間超過一個月時,可適當提前分蜂,用主副群參與採蜜,副群為主群供給封蓋子,補充主群蜂量,也可採用多箱體養殖。

2、調控蜂群的分蜂時間

通過擴巢、增加巢間距,縮小群勢,調整蜂兒脾的方法,延遲強群和加速弱群的分蜂時間。讓蜂群的最佳採集群勢與外界大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蜜高產。

結束語:大流蜜期是一年中蜜蜂養殖的最關鍵時期,調控蜂群的最佳群勢及最佳採集狀態,是蜂蜜高產的重要技術。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分蜂后期分蜂熱的四個特徵及操作建議
    然而了解和掌握分蜂后期蜂群分蜂熱的特徵是中蜂養殖的重中之重,分蜂后期最顯著的特徵是王臺封蓋、蜂量最大,閒蜂多,蜜蜂待飛。從王臺封蓋到蜂王羽化,王臺內外的變化。處於前蛹期階段(2天)的蜂王蛹體幼嫩,對溫度變化敏感,如果割臺、插臺不慎容易出現死臺現象。二、蜂量最大分蜂是蜂群的群勢達到一定階段發生的行為,一般中蜂群分蜂時成蜂的數量達到蜂群最多量,1公斤以上,約12000隻以上,以蜂脾相稱,約5足框。分蜂時具體的數量,與中蜂品種、氣候、蜂王優劣程度等有關。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二、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蜂王產卵變化根據實驗數據,意蜂群在分蜂中期,築造臺基時和築造臺基以後,蜂王的產卵量分蜂下降22.6%和,73.3%。蜂王在王臺內產卵後,蜂王的產卵量更少,甚至停產。不同的蜂群蜂王產卵量下降的程度有所不同,但總的趨勢不變。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蜂齡結構對準備分蜂群蜂王產卵量的影響及養殖應用
    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有準備分蜂的行為,蜂群分蜂準備過程中,築臺育王前後,蜂王的產卵量有較大的變化,其中在築臺前,蜂王產卵量較大,達到一年中最高峰,而在築臺之後,蜂王產量隨之下降,甚至臨近分蜂停產,意蜂蜂王產卵的變化較中蜂明顯。
  • 陰雨天蜜蜂無法採蜜,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嗎?
    養蜂的都知道,陰雨天是不利於養殖的,流蜜期蜜蜂也不能夠出去活動,基本上只能夠呆在蜂箱裡面。至於說蜜蜂無法採蜜會不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這自然是不會的,這個說法是有點誇張了。蜜蜂養殖,連綿雨天氣蜜蜂無法採蜜,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嗎?
  • 剛抓捕的蜂群,蜜蜂多久會開始採蜜?影響蜜蜂採蜜的條件多種多樣
    導讀:關於剛誘來的蜂多長時間開始採蜜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需要根據我們誘捕的蜂群中的蜂王的情況來看,還有就是外界的蜜源條件以及我們誘捕蜜蜂后的天氣變化來綜合判斷。誘蜂的時間一般來說,我們誘蜂的時間都是在大流蜜期結束以後,所以外面的蜜源會有所減少,但是減少的量並不大,雖然說蜜蜂無法大量採集到蜜源,但是少量的採集來維持蜂群發展還是可以的。
  • 蜜蜂採蜜的過程,蜜蜂是怎麼採蜜的?
    關於蜜蜂採蜜的那些事你是不是有很多疑問 現在,我們就講一講屬於蜜蜂的小秘密1裝花蜜,有蜜囊停留在飛過的地方後面的大部隊就會沿著香氣去採蜜並在蜜源地和蜂房之間形成一條「香氣走廊」沿著這條「香氣走廊」蜜蜂採蜜回家,就不會迷路
  • 外出採蜜的蜜蜂,在遇到下雨的時候是如何應對的?蜜蜂真聰明
    我們也會躲雨,蜜蜂也是一樣,而且蜜蜂作為一種在自然界中會飛行的昆蟲,實際上蜜蜂對未來氣候的預知能力並不比一般動物差,尤其是蜜蜂身體上的細絨毛,這些絨毛上有非常多的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可以感受蜂場附近的氣壓變化和溫度變化,從而預知未來將會有雨,甚至還能預測雨是否可以下成功以及下多久,這是經過研究證實的。
  • 蜜蜂春繁不光要有技術,加上2樣東西,蜜蜂健康採蜜好
    我們都知道,蜜蜂春繁是一項養殖技術,需要我們根本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來採用不同的繁殖方法,而所有的繁殖方法中,其主要目的都是有計劃地培育優質的適齡採集蜂,關鍵就是不光是採集蜂多,還要在當地第一個大流蜜期的時候蜜蜂剛好達到採蜜的日齡,還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所以說蜜蜂的春繁,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嚴謹的養殖技術。很多朋友一提到蜜蜂春繁,一般就想到獎勵飼喂,縮小蜂路,保溫這些工作。
  • 蜜蜂採花粉時沒採蜜,採蜜時不會採花粉!真的嗎?
    如果沒有見花粉回來,就覺得蜜蜂沒幹活,在瞎忙活。可是我告訴你,如果花開得很多了,採了幾天粉就不採了,那就是蜜蜂在採花蜜了。雖然花粉是撫子必須的,但是需求量畢竟很少,只要有花蜜,蜜蜂是不會去採花粉的。自然界裡有花粉的花很多,但能流蜜的花不多的,除了草枯花盡的季節,蜜蜂基本是不缺花粉的,中蜂撫子量少,更不會缺花粉。
  • 蜜蜂採蜜的過程
    下面將為你呈現一隻蜜蜂採蜜的全過程,相信可能是很多人前所未見,也無從想像的新鮮、神秘、有趣,也極具科普價值和觀察樣本意義。剛落在一朵菜花上開始採蜜的蜜蜂,蜜蜂兩條後腿上還沒背上花粉。耐著性子拍了好久才拍完蜜蜂的一次採蜜過程,發現蜜蜂真的很勤快,而且很厲害,能背起那麼多的花粉。
  • 蜜蜂養殖技術|空巢脾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提示:在規模化養殖中,蜂群加入繼箱時,以整體多箱體為單位,繼箱內布滿巢脾。結果。在流蜜期,加入蜂群中的巢脾完整程度越高,蜂群的產蜜量越高。二、空巢脾對蜂群採蜜量影響分析1、蜂量消耗(泌蠟與育兒關係)蜜蜂的泌蠟工作與培育幼蟲有密切的關係,泌蠟的高峰期正好哺育幼蟲最多的時期。
  • 蜂群分蜂的原因特徵,如何避免蜜蜂分蜂,蜜蜂分蜂后的優點與缺點
    蜂群分蜂原因是:當蜂群發展到一定群勢就會出現蜂量過大,蜂王信息素也難以傳播到蜂群各處,或者蜂群生存空間狹小,蜂王產卵量逐漸不能夠滿足哺育蜂的需求,幼蟲量少哺育蜂過剩,形成分蜂熱,蜂群以分蜂的方式讓種族得到繁衍與延續。
  • 蜜蜂出房幾天開始採蜜?蜜蜂的採蜜活動是如何分工的?
    蜜蜂出房幾天開始採蜜?蜜蜂的採蜜活動是如何分工的?蜜蜂究竟多大開始採蜜?他們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 蜜蜂養殖,怎樣讓蜜蜂安全度過夏天
    夏天已經到了,炎熱的天氣讓人很不舒服,我們都會讓炎熱的天氣弄得很不舒服,何況是蜜蜂呢?根據我們飼養的蜂種不同,一般要麼就是定地養殖,要不就是趕花期採蜜又或者是小轉加上定地養殖的方式。第二七月到八月可以說是蜜蜂最難熬的時間,溫度高,外界的蜜源也容易枯竭,又是病蟲疾病高發的時間。雖然說北方的夏季有大量的蜜源,但是也因為各地所以分布也不同。對於一些缺蜜源的風蜂農來說,整個夏季的蜜蜂幾乎是度過了三個月沒有蜜源的時間。所以對整個夏季來說,南方地區越夏,而北方地區則在大流蜜。
  • 蜜蜂養殖技術 招蜜蜂技術匯總
    蜜蜂養殖是人工飼養蜜蜂而取其產品包括蜂蜜、蜂王漿、蜂膠、花粉、蜂蠟、蜂蛹及蜂毒等,野生蜜蜂是許多養蜂人重點誘捕的對象,但是想誘捕到大量的野生蜜蜂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們收集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 《我的世界手遊》蜜蜂怎麼有蜜蜂獲得攻略蜜蜂怎麼養蜜蜂養殖攻略
    我的世界手遊蜜蜂怎麼得到?我的世界手遊中全新添加了蜜蜂生物,包括了蜜蜂和紅眼蜜蜂。接下來為大家帶來我的世界手遊蜜蜂獲得攻略,以及養殖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的世界手遊蜜蜂獲得攻略蜜蜂:中立生物,主要生成於森林中的白樺樹(可種植),生成機率為5%(以蜂巢的方式生成)。蜂巢:作為蜜蜂巢穴的方塊,最多同時容納3隻蜜蜂,會自然生成在繁花森林、平原和向日葵平原的橡樹和白樺樹上。蜂蜜塊:用4個蜂蜜瓶合成,合成與蛋糕同理,有著降低移動速度、掉落速度與跳躍能力,無傷摔落,粘著玩家,連接方塊等功能。
  • 蜜蜂適合該如何養殖?選擇安靜的環境,遠離有汙染源的地帶
    但是養殖蜜蜂的時候,往往一定要注意,必須要先了解蜜蜂的習性,這也是養殖成功的基礎條件。同時還要注意為蜜蜂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環境,這樣它們的生長也才會更好。那麼蜜蜂養殖應該選擇什麼環境之下呢?蜜蜂在養殖的過程中,往往環境是最為重要的,通常在一些農村地區,現在的公路修建都比較完善,大多數時候一些蜜源也會分布在這些位置,為了更好的讓蜜蜂採蜜,不少養殖戶會將蜜蜂放在這裡進行。但是,這種養殖方式雖然比較便捷,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 溫度低於10攝氏度蜜蜂還外出採蜜,是蜜蜂太積極?當心毀了蜜蜂
    如今外界溫度都在慢慢下降,很多地方甚至已經下雪結冰,但是有的地方才正式進入冬季,蜜蜂偶爾還能活動。最近有蜂友告訴蜂部落小編,說自己的蜜蜂太積極了,溫度10度不到都還外出採蜜。蜜蜂對溫度的忍受範圍實際上,在蜜蜂養殖中我們說蜜蜂如果要能活動,溫度至少要有15攝氏度,但是根據研究數據來看,其實15攝氏度這個溫度已經是蜜蜂開始受凍的一個較高溫度了,相對於10攝氏度來說, 蜜蜂肯定是開始凍僵了的,就算中蜂耐寒能力稍強,在10攝氏度以下中蜂的活動也完全受到了影響。
  • 蜜蜂出勤,為什麼有的蜜蜂採蜜,有的蜜蜂空手?蜜蜂的分工有什麼不同?
    第二:外勤蜂和內勤蜂相反,外勤蜂主要是從事巢外工作的,主要工作是採蜜、採集花粉、採水、偵查等工作,我們可以理解為外勤蜂需要背負較多的東西,還需要很好的經驗,所以外勤蜂主要是青壯年蜂和老齡蜂,由於青壯年蜂身體強壯,所以是外勤蜂中採蜜的主力,而老齡蜂飛行相對遲緩,但是「經驗」豐富,所以是一個蜂群中的主要偵查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