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劉闖:君子蘭鋪就小康路

2021-01-09 瀟湘晨報

他熱愛農業,喜愛種花,尤其對君子蘭情有獨鍾。他幹事有熱情、善鑽研,執著於君子蘭種植業,帶著父老鄉親一道闖出了一條君子蘭鋪就的康莊大道。他就是鴻通綠植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闖。

今年35歲的劉闖是吉林省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村民,2016年,他自籌資金先後投資30餘萬元建起了第一棟花窖,搞起了試驗示範。為了改變一直以來本地百姓零星種植且品種單一、檔次較低、根本達不到致富興農效果的現狀,劉闖多次到長春君子蘭種植基地取經學習,邊養花邊開始了鑽研,購買書籍自學、結合實踐學、外出取經學三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從基礎理論到田間地頭,他獲得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又有幸得到長春老花農的悉心指導。實踐中,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種花養花的特長,克服資金不足等困難,走上了艱辛的創業路。通過幾年的打拼,他的君子蘭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手裡的資金多了,經驗多了,信心足了,開始著手引進新品種。

公司成立後,他把致富的突破點放在種植君子蘭產業上,積極引導扶持當地老百姓走出一條依託種植君子蘭奔小康的致富路子,以做大做強君子蘭種植來實現群眾的共同致富。現在劉闖種植的君子蘭有20餘品種,10餘萬顆,每年銷售額達50餘萬。

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種花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腰包一天天鼓起來,臉上也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2016年以來,劉闖手把手指導技術,每年都無償地幫助其他種植戶引進小苗、種花,提供花土,幫助他們優選新品種、銷售成品花,傳授養花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等。

踏實做人,誠信經營,一直是劉闖的座右銘。很多打過交道的客戶都被他折服,成為他長期穩定的回頭客。劉闖表示,將努力引導當地更多群眾走上君子蘭種植的致富之路,加快農民奔小康的步伐。

眼下,根據國內外花卉市場需求變化,劉闖正在規劃建設更大的現代化、規模化、高標準君子蘭種植基地,把更多的老百姓組織帶動起來,把家鄉的花卉產業做大做強,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記者 王天武 通訊員 韓明澤)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2020-10-21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越是危難當頭,村民越需要我」 ——交行河南省分行駐村書記劉闖...
    「楊行長,讓我們村『第一書記』留任吧!村裡離不開他啊……」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一聲聲誠懇的挽留,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人。村民們說的第一書記,正是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派駐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闖。
  • 回眸「十三五」——三門「四好農村路」,鋪就「鮮甜」小康路
    串美景、興產業 建設幸福「小康路」10年前的橫渡鎮巖下潘村,還是個一窮二白、鮮為人知的「空心村」。三門縣「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不僅給當地鄉村旅遊裂變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當地特色產業——小海鮮產業興旺注入了新活力。「十三五」期間,該縣巧乘「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春風,不斷健全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和配送網絡體系,構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縱橫交錯的農村物流網延伸至各個養殖塘,三門的小海鮮也因此走出江浙滬,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及海外市場。
  • 「紅」「綠」輝映小康路
    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曾經「垃圾圍村、臭水滿塘」,近年來保水護綠、厚植鮮亮底色、發展特色產業;轉型謀變、做強紅色氣質、刷新發展模式,走出了綠色產業與紅色教育融合發展的新路,鄉村振興步履鏗鏘。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明浩、毛振華、宋瑞三河環抱,田連阡陌。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蕨麻豬養殖,鋪就致富路
    2017年卡壩鄉卡壩村在迭部縣紀委監委的積極協調下,爭取到縣農業農村局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建設項目績效考核獎勵資金50萬元,為卡壩村建成了村集體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並主動出資2.6萬元購買了豬仔,逐步發揮起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 彩色標線施工、青石板路鋪設……衢州柯城「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
    通訊員 吳怡婧 記者 邱丹晨近日,在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苦獅線至碗東村的村道上,約3公裡長的村道已完成瀝青澆築,與其他路段不同的是,這段路中間並非是傳統的黃線,而是紅黃藍三線。「白改黑」、彩色標線施工、青石板路鋪設,屬於溝溪鄉「四好農村路」範疇。
  • 滄桑巨變,南京農村走向富強美
    從貧窮奔向小康,三首民謠唱出農民變富    「章聶崗,章聶崗,十年就有九年荒,十天無雨要抗旱,一場大水白茫茫,攜兒帶女去逃荒。」    「上章村,下章村,一日三餐都有葷,家裡有存款,手捧小酒盅,高起興來就來個『飯來終』。」
  • 南京高淳:拓展螃蟹產業鏈 鋪就特色致富路
    告別「靠天收」,養蟹也講究孔祥華是固城街道橋頭村村民,「小時候,方圓十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螃蟹。」他說,雖然養蟹的多,可螃蟹產量參差不齊,有些畝產收益可達1萬元,有些卻只有2000元,不少農戶辛苦一年甚至還會虧本。
  • 光伏照亮小康路
    浙江在線12月1日訊(記者 林雲龍 拍友 賴淼蓮)圖為11月30日,無人機俯覽溫州泰順縣西暘鎮群山上的光伏小康工程基地泰順縣的光伏小康工程總投資2.34億元,總裝機容量22.836兆瓦,共流轉林地900多畝,可助推全縣56個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來源:浙江在線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養了兩年的君子蘭葉片發乾無美感,理解透這5點,葉片油亮有光澤
    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養了兩年的君子蘭葉子發乾無美感怎麼辦?按照網友的說法,去年開花了的,現在出現葉片發乾現象,網友沒有提供圖片,我們只能從個人經驗來分享,要想君子蘭葉片紋理清晰有光澤,弄清楚君子蘭葉片發乾的原因很關鍵。
  • 千村萬戶看小康|鄒城上磨石嶺村:石徑古井石板路,築起山村致富
    村中有傳統民居70餘座,300年以上的老柿樹30餘株,背靠魯西南第一高峰鳳凰山,旅遊資源豐富。然而,因村中交通不便、環境惡劣而鮮有人至。張莊鎮副鎮長崔健至今記得他第一次來村裡的情景:「我是帶著鐮刀一邊斬草一邊往前走。」無路可走,帶給上磨石嶺村的還有遲遲發展不起來的經濟。
  • 「直播預告」明天10點,「雲嶺小康展畫卷」看「雲南第一村」煉成記
    (圖片來源:YNTV2都市條形碼)玉溪大營街有「雲南第一村」的美譽大營街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000元2003年,經濟總收入突破20億元2018年,社區人均收入達到了28481元建成集「工業、休閒、娛樂、旅遊、商住」於一體各種生產要素集聚的現代城鎮
  • 劉闖「挑戰杯」獲獎者——001號
    因為忙於學業,劉闖沒有到場領獎,而由本校的另外一位男同學上臺代領獎狀,再加上劉闖這個男性化的名字,直到今天很多當事人都以為劉闖是個男生。若干年後回憶起這個戲劇性的小插曲,劉闖還是哈哈大笑,帶著對當年那個年輕氣盛的自己的理解和寬容。    1986年6月,國家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這是建國以來我國在土地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大法。
  • 凝聚智慧、匯聚合力,汀田街道:繪就美麗城鎮新圖景
    在汀田街道,或許可以找到答案:這裡有對人才、技術、資金的向心力,人們到此集聚,夢想在此落地;這裡有城市的動感新潮,鄉村的寧靜詩意;這裡還有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悠遠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年以來,汀田街道把美麗城鎮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點和重要突破口,在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基礎上,豐富城鎮內涵、完善城鎮功能、增強軟實力,彰顯城鎮特色。
  • 劉闖 由「挑戰杯」開啟的人生
    雖已年至六旬,劉闖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間,當年那手捧首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唯一一等獎的001號獎狀、蓬勃利落的女博士生形象仍舊清晰。似乎往事並未隨著時間的滌蕩蒙上塵土,反而在歲月的打磨下日漸沉澱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散發著深邃的光芒。
  • 我國定義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從治理理念來說,「小康社會」並不是儒家學說的延續,相反卻是法家治理思想的體現,法家重「法」(商鞅)、重「術」(申不害)、重「勢」(慎到),其衡量標準和最終目的就是統一和富強。之所以說小康社會是法家的傳承而不是儒家的承繼,是因為其根本價值理念同法家是一致的:首先實現經濟和生活的富足;遵守法令和紀律,法不阿貴(表現在當代中國便是90年代的「依法治國」);尊重個體價值,鼓勵個體獨立;積極入世,奮力進取,以實現「爭於氣力」的國家統一和富強為責任。發展戰略:1997年,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任務。
  • 凝聚力量奔小康——寧陝「三建」黨建扶貧工作法調查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寧陝縣堅持以黨建促脫貧,通過結對聯建、包幫共建、小組帶建等辦法,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奔小康凝聚起強大的力量。筒車灣鎮黨委副書記、桅杆壩村聯村領導田偉告訴記者。過去,由於桅杆壩村黨支部書記年齡偏大,班子戰鬥力不強,村內各項事業發展緩慢,群眾意見較大,是一個被組織部門點名的黨組織建設後進村。自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馬先友聯繫該村後,通過改選黨支部書記,讓年輕、有工作幹勁的原村主任熊永安被選為黨支部書記,另一位能人胡廷彥經過村民代表選舉,被推選為村主任的候選人。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扶心扶志齊加力,巷尾村頭夸脫貧。  康莊大道強國路,百舸爭流滿目春。  困苦農人消病悴,黨旗明路向安康。  情牽百姓還良願,心系三農助富強。  科學興林方案細,創新創業指南詳。  甘泉暢飲遊人醉,大道連通車隊長。
  • 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產業鋪就致富路
    產業選對頭,小康有盼頭。近年來,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利用「支部+市場主體+產業+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合理利用荒廢土地,引導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規劃中來,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正在基地務工的江群芳今年68歲,體弱多病的她和老伴兒沒有收入來源,日子過得很是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