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管理村的捐贈,我們將用好這筆資金,發展魔芋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11月24日,接過膠州市三裡河街道辦事處管理村捐贈的二十萬元,筒車灣鎮桅杆壩村黨支部書記熊永安高興的說道。
這是膠州市與寧陝縣開展「支部聯建」結對幫扶工作的成果,也是寧陝縣黨建扶貧工作的一個鏡頭。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寧陝縣堅持以黨建促脫貧,通過結對聯建、包幫共建、小組帶建等辦法,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奔小康凝聚起強大的力量。
結對聯建,打贏脫貧攻堅戰
地處秦嶺腹地的寧陝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縣,全縣有貧困戶4476戶11146人,貧困發生率18.72%;貧困村23個,佔全縣71個村(社區)的32.4%。面對艱巨任務,寧陝將基層黨建工作與「四支隊伍」整合深入對接融合,著力形成「以黨建促扶貧、以扶貧帶黨建」的局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自村黨支部改選以來,班子配強了,現在村上的發展勢頭很好,成立了合作社,脫貧產業園也將動工。」筒車灣鎮黨委副書記、桅杆壩村聯村領導田偉告訴記者。
過去,由於桅杆壩村黨支部書記年齡偏大,班子戰鬥力不強,村內各項事業發展緩慢,群眾意見較大,是一個被組織部門點名的黨組織建設後進村。
自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馬先友聯繫該村後,通過改選黨支部書記,讓年輕、有工作幹勁的原村主任熊永安被選為黨支部書記,另一位能人胡廷彥經過村民代表選舉,被推選為村主任的候選人。新的黨支部班子上任後,迅速理清發展思路,確定了發展產業。
寧陝縣圍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實行縣級黨員領導包鎮聯村抓點,26名黨員縣級領導每人包抓1個鎮、指導1個村黨組織,縣級領導指導黨建和脫貧工作,促進了聯繫村的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實現「雙贏」。
為進一步整合全縣一線脫貧攻堅工作力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政治引領和戰鬥堡壘作用。寧陝在全縣40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隊中成立臨時黨支部。臨時黨支部設書記、副書記、委員,組成人員為6-7人。黨支部書記由鎮黨委政府脫貧攻堅工作主要負責同志(鎮黨委書記,或鎮長、人大主席、副書記、分管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分別擔任,黨支部副書記由縣鎮駐村工作隊黨員身份隊長、副隊長擔任,委員由中省市縣鎮駐村工作隊黨員幹部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村支書、黨員身份村主任擔任。
「通過臨時黨支部的紐帶作用,我們整合了『四支隊伍』力量,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強,推進了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談到臨時黨支部,四畝地鎮黨委書記譚康寧深有感觸的說道。
該鎮充分發揮臨時黨支部作用,以臨時黨支部為紐帶,整合『四支隊伍』力量,構建「統一領導,包片負責、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脫貧攻堅網格化管理體系。鎮上主要領導任臨時黨支部書記,鎮上作為主體,村上為主導,部門為包幫作用,黨支部每周開一次例會,研究脫貧攻堅的工作,明確各個隊伍職責,落實幫扶幹部職責。黨支部下分幾個片區,每個片區明確一個負責人,支部成員分片聯繫。保證每次入戶時,隊伍都能有3個人(鎮、村、包幫部門)。建立走訪調查、督促指導、定期研究、交叉檢查四項制度。通過重點督查、明察暗訪、查閱資料、群眾滿意度測評等方式,對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對工作成績突出進行通報表揚,工作滯後的進行約談問責,真正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
在深入推進「支部+X+貧困戶」的黨建扶貧過程中,中共中央辦公廳5個局室87個支部聯建了寧陝40個貧困村,總結出了「五幫一煉兩實現」(政治幫扶、政策幫扶、智力幫扶、信息幫扶、物質幫扶,鍛鍊幹部平臺,實現支部建強、脫貧摘帽)幫扶措施。膠州市13個基層黨支部與寧陝13個基層黨支部共建,開展以組織聯建、活動聯誼、發展聯姻、實事聯辦「四聯共建」為主要內容的「組織牽手共奔小康」主題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基層黨支部與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
「在脫貧攻堅中,我們通過發揮縣級領導的指導作用,整合「四支力量」,並充分利用中辦和膠州的「包聯共建」,讓基層脫貧工作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寧陝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縣人才辦主任羅毅然說。
包幫共建,留下不走工作隊
「在縣委組織部的包幫下,對我們東溝村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寧陝縣龍王鎮東溝村黨支部書記黃仕金說。
東溝村位於寧陝縣龍王鎮西北部,全村總面積34.5平方公裡,2個村民小組,182戶620人,其中貧困戶80戶182人。過去,村黨支部戰鬥力不強,支部堡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意識差,有個別黨員爭當貧困戶的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作為該村包聯的部門,寧陝縣委組織部從黨員幹部隊伍抓起,通過講黨課、建立村幹部值班制度、外地學習觀摩新農村建設、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方式,激發黨員活力,改變散漫作風,培養堅強有力的班子。
如今的東溝村,積極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班子堅強有力,分工協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寧陝縣委組織部還結合「兩學一做」,通過舉辦「『兩學一做』脫貧強基夜校」,開展黨員「固定活動日」、定期觀看遠教片等活動,著力提升全村黨員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行動自覺,提振了基層黨員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
黨員幹部思想認識提高了,幹起事來就有了更大的幹勁。年輕黨員孫和成,過去思想落後,發展產業不積極。通過上黨課後,包聯幹部上門宣傳政策,現在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變,已經開始籌劃發展了。
縣委組織部還幫助村上改善基礎設施,解決了二隊3公裡的道路硬化問題,直接受益群眾100餘人。幫助成立了立誠種養殖合作社,目前,合作社養牛70頭,中藥材種植30畝。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我發現,只要是黨支部的堡壘作用發揮好了,黨員作用發揮了,村上的工作也就容易做了。原來村上是爭著當貧困戶,現在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黨員帶動,貧困戶自身動力被激發起來,大家都積極發展產業。」龍王鎮東溝村第一書記許競介紹說。
5月4日,在安康市助力脫貧攻堅最美青年表彰分享會上,寧陝縣三名「第一書記」獲得安康市「助力脫貧攻堅最美青年」榮譽稱號。自脫貧攻堅以來,寧陝累計有54名中省市縣選派的優秀黨員幹部到40個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堅持從「選好、用好、服務好」入手,以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機制為著力點,引導「第一書記」深入基層、紮根基層,服務基層,為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動力。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開展「第一書記」教育培訓,堅持問題導向,拓寬思路、提升能力,發揮「第一書記」助力脫貧攻堅作用。
該縣充分發揮包幫部門黨員政治素質較強、文化素質較高的優勢,通過與農村黨員結對子,建立幫扶機制,提升農村黨員整體素質。寧陝縣委宣傳部在包聯皇冠鎮興隆村時,該支部12名黨員與包聯的興隆村12名黨員結成幫扶對子,通過結對黨員互幫互助,學習政策,讓結對的黨員成為貧困群眾的政策宣講員,並利用村上黨員情況熟的優勢,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並幫助開展環境整治等,切實解決在脫貧攻堅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通過以強帶弱、以城帶鄉,派駐第一書記、部門支部包聯和黨員結對等方式,建強農村黨支部堡壘,提升農村黨員的思想水平和素質,」寧陝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王珣說,其目的就是為給村裡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小組帶建,齊心鋪就小康路
10月25日晚,對於寧陝縣委辦黨支部棋盤村小組黨員陳瀟來說,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後,他又和工作隊的其餘兩個人圍在一起,開展黨小組的學習,內容就是十九大精神和脫貧攻堅討論發言。
「這是我們棋盤黨小組的例會,基本上每個周都要召開一次,內容就是學習上級的各種政策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陳瀟告訴記者。
為落實脫貧攻堅的工作任務,做好辦公室與村支部的對接,將縣委辦支部開展的活動落實到駐村工作隊,今年的6月,縣委辦公室黨支部在幫扶的龍王鎮棋盤村成立了棋盤黨小組,並明確了一名副科級領導擔任黨小組的組長。
「棋盤黨小組的成立,實現了黨的基層組織網格化管理和黨的一切工作到黨員的全覆蓋,體現了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最前沿。」寧陝縣委辦主任向華告訴記者。
黨小組積極發揮作用,將包村幹部和村上幹部的力量進行整合,成立了產業小組、住房小組和綜合資料小組,發揮黨員與貧困戶熟悉的優勢,給貧困戶宣傳黨的扶貧政策,並積極收集群眾的問題和意見,想辦法解決。
貧困戶王洪地想在縣城準備買房,但是對國家的各種政策卻不知道,黨員陳厚奎在知道這個情況後,及時將情況反饋給了村幹部,村幹部又將情況給黨小組進行匯報,黨小組立即安排工作隊成員和村幹部,上門給王洪地講解政策,並幫助王洪地辦理買房的一些手續,全程跟蹤服務。
在黨小組的幫扶下,棋盤村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分別以東勝合作社發展棋盤「山地雞」養殖、田園合作社發展特色中蜂養殖和自強合作社生態豬養殖3項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發展。
楊正森是寧陝縣梅子鎮安坪村黨員,自村上開展「一帶二」工作以來,他選擇了兩戶貧困戶,支持幫帶發展產業。「黨員就要發揮作用,現在有了『一帶二』,我自己就有了任務和目標。」楊正森說。
在寧陝,全縣1900多名黨員幹部像楊正森一樣聯繫幫扶貧困戶,實現了全覆蓋。
在脫貧攻堅中,寧陝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和專業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通過支部牽頭實現貧困村專業合作組織全覆蓋,採取組織培訓考察和抱團營銷等方式,把創業大戶、致富能人聚集在黨旗之下,有效解決貧困群眾資金匱乏、技術欠缺、勞力不足等現實問題。
四畝地鎮嚴家坪村貧困戶薛從軍在村黨支部的組織下,加入了恆亮蜂產品合作社,公司提供蜂種、蜂箱、養蜂用具等資源,並免費提供技術培訓,保價回收蜂蜜。「加入合作社後,我的養蜂規模發展到33箱了,按照一箱600元的收益,今年我家脫貧一點問題都沒有!」薛從軍高興地告訴記者。
通過黨小組的帶領,黨員結對幫扶,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的方式,實現了基層黨建與經濟組織的互動雙贏,為廣大貧困群眾鋪就了一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寧陝縣委書記張益民說:「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支部+X+貧困戶」黨建扶貧工作,進一步建強支部、建好班子,發揮支部的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進產業發展促脫貧,確保如期脫貧摘帽、同步實現小康。」通訊員 譚海波 李兵
編輯: 黨雨凡(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