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長,讓我們村『第一書記』留任吧!村裡離不開他啊……」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一聲聲誠懇的挽留,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人。
村民們說的第一書記,正是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派駐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闖。
兩年的時間裡,劉闖和交行扶貧團隊同心同力、孜孜不倦,帶領王樓村甩掉「貧困村」的帽子,讓全村57戶貧困戶151人全部脫貧,讓村裡集體經濟收入翻了數十倍,讓村民有了自己的文化廣場……
兩年多駐村工作即將結束,本該回省城安排工作的他,卻被一封籤滿了名字、按滿了160個紅手印的「請願書」請求留下。
160個紅手印,160個滾燙的心,160位群眾的真情,讓這位駐村書記再次在王樓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
疫情來勢洶洶,挺身而出守防線
時值新春佳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王樓村疫情防控形勢和村民們的健康安危,時刻牽動著劉闖的心。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劉闖決定立刻趕往村裡開展防控工作。面對母親的擔憂,他堅定地說:「我是駐村第一書記,我要對村民負責,越是在最危險的時候,村民越需要我,我必須趕回村裡。」就這樣,劉闖提前結束春節假期,帶著交行河南省分行黨委的重託和親人的不舍,勇敢逆行,從鄭州趕往疫情重災區駐馬店,加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接下來的50多個日日夜夜,他一直為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忙前忙後,與村幹部並肩作戰,守護著全村565戶2085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指導,他經常每天徒步十幾公裡,在卡點檢查,逐村逐戶宣傳;組織村幹部利用車載廣播、村組大喇叭走村入戶進行疫情宣傳;與村幹部一起對全村565戶村民挨家挨戶排查,並對從湖北返鄉人員嚴格按照「四包一」要求做好居家隔離、動態監管,每天安排村醫早、晚兩次上門量體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堅持與村幹部一起輪流值班,卡點全天候24小時值班,對入村車輛、人員全部登記,量體溫、問去向,從源頭上消除疫情隱患,確保了村內安全。村裡缺防疫物資,他四處託關係、找朋友,為村裡購買了4500隻醫用口罩、96瓶84消毒液、10瓶酒精消毒液和30件防護衣。
春耕備耕正當時,復工生產不放鬆
3月10日,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正陽縣已經連續20天無疑似病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各村開始一邊抓防疫一邊抓生產。
一年之計在於春。當務之急是儘快幫助村民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為了保障生產,劉闖組建了王樓村黨員志願者「紅色代辦」群,幫助村民購買必備春耕物資,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尋找工作出路。村民有需求直接在微信群裡面說一聲,就有「紅色代辦」上門服務。
在了解到王樓村富貴合作社從山東壽光聯絡購買了一批番茄、辣椒、茄子苗卻遇到運輸不暢通的難題後,劉闖第一時間與縣農業農村局、交警大隊進行聯繫,協調溝通蔬菜苗運輸問題。最終,7萬株菜苗、5000公斤滴灌薄膜在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交警、駐村幹部的層層護送下,成功運到合作社生產基地。
此外,劉闖還積極聯繫王樓村扶貧車間箱包廠負責人,鼓勵他儘早開工。在他的關心幫助下,扶貧車間3月10日開始招工,3月14日正式復工復產,返廠復工人員已達20多人。為保證工人的健康安全,他還自掏腰包向扶貧車間捐贈500隻口罩。
現在的王樓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場景!滿地盛開的油菜花、田間勞作的三五人群、廠子裡面機器鳴響……。
鄉村振興在路上,脫貧任務記心中
如今的王樓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人居環境改善了、產業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近幾年來,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對王樓村貧困群眾不斷開展愛心捐助活動,為貧困群眾捐款修建房子,為貧困群眾捐款看病,為貧困群眾捐款開商店,為貧困群眾捐款購買豬、羊發展家庭養殖等等。這些愛心活動,使貧困群眾渡過了難關,也為貧困群眾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但是,王樓村距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差距。如何儘快讓村裡的集體經濟恢復生產並發展壯大,築牢扶貧返貧防線,實現鄉村振興?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劉闖心頭。
劉闖看到,目前王樓村已經有了幾種形態的村集體經濟,但還不夠豐富,發展動力還不足,因此當務之急是儘快讓村裡面的集體經濟恢復生產並發展壯大。
新的思路正慢慢打開。劉闖認為,下一步,村裡還要繼續壯大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目前,村子裡正在醞釀蔬菜大棚項目、火龍果採摘園項目、萬隻養雞場項目、湖羊養殖項目等集體產業。這些項目一旦逐項落實,將成為王樓村實現鄉村振興的巨大動力,是王樓村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強保障。
扶貧長徵路,今朝再出發。在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的同時,劉闖又投入到緊張的脫貧攻堅戰場,帶領全村人民,沐浴著國家全面實現小康生活的政策春風,積極爭創「四美鄉村」示範村,向著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