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危難當頭,村民越需要我」 ——交行河南省分行駐村書記劉闖...

2021-01-15 鳳凰網

「楊行長,讓我們村『第一書記』留任吧!村裡離不開他啊……」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一聲聲誠懇的挽留,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人。

村民們說的第一書記,正是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派駐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闖。

兩年的時間裡,劉闖和交行扶貧團隊同心同力、孜孜不倦,帶領王樓村甩掉「貧困村」的帽子,讓全村57戶貧困戶151人全部脫貧,讓村裡集體經濟收入翻了數十倍,讓村民有了自己的文化廣場……

兩年多駐村工作即將結束,本該回省城安排工作的他,卻被一封籤滿了名字、按滿了160個紅手印的「請願書」請求留下。

160個紅手印,160個滾燙的心,160位群眾的真情,讓這位駐村書記再次在王樓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

疫情來勢洶洶,挺身而出守防線

時值新春佳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王樓村疫情防控形勢和村民們的健康安危,時刻牽動著劉闖的心。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劉闖決定立刻趕往村裡開展防控工作。面對母親的擔憂,他堅定地說:「我是駐村第一書記,我要對村民負責,越是在最危險的時候,村民越需要我,我必須趕回村裡。」就這樣,劉闖提前結束春節假期,帶著交行河南省分行黨委的重託和親人的不舍,勇敢逆行,從鄭州趕往疫情重災區駐馬店,加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接下來的50多個日日夜夜,他一直為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忙前忙後,與村幹部並肩作戰,守護著全村565戶2085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指導,他經常每天徒步十幾公裡,在卡點檢查,逐村逐戶宣傳;組織村幹部利用車載廣播、村組大喇叭走村入戶進行疫情宣傳;與村幹部一起對全村565戶村民挨家挨戶排查,並對從湖北返鄉人員嚴格按照「四包一」要求做好居家隔離、動態監管,每天安排村醫早、晚兩次上門量體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堅持與村幹部一起輪流值班,卡點全天候24小時值班,對入村車輛、人員全部登記,量體溫、問去向,從源頭上消除疫情隱患,確保了村內安全。村裡缺防疫物資,他四處託關係、找朋友,為村裡購買了4500隻醫用口罩、96瓶84消毒液、10瓶酒精消毒液和30件防護衣。

春耕備耕正當時,復工生產不放鬆

3月10日,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正陽縣已經連續20天無疑似病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各村開始一邊抓防疫一邊抓生產。

一年之計在於春。當務之急是儘快幫助村民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為了保障生產,劉闖組建了王樓村黨員志願者「紅色代辦」群,幫助村民購買必備春耕物資,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尋找工作出路。村民有需求直接在微信群裡面說一聲,就有「紅色代辦」上門服務。

在了解到王樓村富貴合作社從山東壽光聯絡購買了一批番茄、辣椒、茄子苗卻遇到運輸不暢通的難題後,劉闖第一時間與縣農業農村局、交警大隊進行聯繫,協調溝通蔬菜苗運輸問題。最終,7萬株菜苗、5000公斤滴灌薄膜在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交警、駐村幹部的層層護送下,成功運到合作社生產基地。

此外,劉闖還積極聯繫王樓村扶貧車間箱包廠負責人,鼓勵他儘早開工。在他的關心幫助下,扶貧車間3月10日開始招工,3月14日正式復工復產,返廠復工人員已達20多人。為保證工人的健康安全,他還自掏腰包向扶貧車間捐贈500隻口罩。

現在的王樓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場景!滿地盛開的油菜花、田間勞作的三五人群、廠子裡面機器鳴響……。

鄉村振興在路上,脫貧任務記心中

如今的王樓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人居環境改善了、產業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近幾年來,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對王樓村貧困群眾不斷開展愛心捐助活動,為貧困群眾捐款修建房子,為貧困群眾捐款看病,為貧困群眾捐款開商店,為貧困群眾捐款購買豬、羊發展家庭養殖等等。這些愛心活動,使貧困群眾渡過了難關,也為貧困群眾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但是,王樓村距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差距。如何儘快讓村裡的集體經濟恢復生產並發展壯大,築牢扶貧返貧防線,實現鄉村振興?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劉闖心頭。

劉闖看到,目前王樓村已經有了幾種形態的村集體經濟,但還不夠豐富,發展動力還不足,因此當務之急是儘快讓村裡面的集體經濟恢復生產並發展壯大。

新的思路正慢慢打開。劉闖認為,下一步,村裡還要繼續壯大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目前,村子裡正在醞釀蔬菜大棚項目、火龍果採摘園項目、萬隻養雞場項目、湖羊養殖項目等集體產業。這些項目一旦逐項落實,將成為王樓村實現鄉村振興的巨大動力,是王樓村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強保障。

扶貧長徵路,今朝再出發。在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的同時,劉闖又投入到緊張的脫貧攻堅戰場,帶領全村人民,沐浴著國家全面實現小康生活的政策春風,積極爭創「四美鄉村」示範村,向著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進發。

相關焦點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駐村第一書記白雲:一手老繭 攪熱山村
    新華社銀川1月1日電 題:駐村第一書記白云:一手老繭 攪熱山村   新華社記者於瑤、陳澤安   寒冬時節,翻山越嶺後,終於見到了白雲。一握手,感覺白雲熱乎乎的手上滿是老繭。   「老繭是幫村民鍘草留下的,一般我到哪家碰上正幹活,就上手幫著幹,邊幹邊聊。」
  • 徽縣:群眾不讓走的駐村書記吳康平
    ……  今年6月下旬,在徽縣嘉陵鎮稻坪村黨支部召開的旅遊產業座談會上,與會的村社幹部、群眾代表聽說第一書記吳康平的任期快滿了,紛紛著急地出言挽留。  吳康平是市委組織部派駐徽縣嘉陵鎮稻坪村的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自2019年5月初到崗後,就一頭扎進了駐村幫扶工作中。他堅守崗位,顧大家舍小家,真幹事幹實事,千方百計帶領群眾致富增收。
  • 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銀川2月22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記者任瑋  到底要不要種黃花菜?就這個問題猶豫、爭論過多次後,賈廷升和媳婦終於達成了共識:「種!15畝地全改種黃花菜!虎書記說了,種黃花菜有補貼,村裡合作社管加工、有銷路,還擔心啥?」  賈廷升口中的虎書記叫虎正南,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寧夏國土資源廳派駐柳泉鄉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這個春節,閒下來的虎正南盤點自己一年的工作,發現最大的收穫,是念好了「黃花經」。  柳泉村是移民村,也是全鄉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同時,我們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最高法院《人民司法》刊登新會法院駐村「第一書記」林偉豪...
    近日,新會法院駐古井鎮南朗村"第一書記"林偉豪同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頭"戰"在前線,有序組織疫情防控工作的先進事跡先後被區委、市中院、省高院和最高院等微信公眾號轉發報導
  •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退伍不褪色 譜寫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
    第一播報訊 (都昌臺 杜春泉)從軍20載,轉業到地方;勇挑重擔,成為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 第一書記;從軍營轉戰到農村脫貧攻堅一線,他延續軍人的血性,譜寫了一曲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都昌陽峰鄉共升村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小蜜蜂帶動扶貧產業大發展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方式,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淅川縣委編辦派駐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第一書記劉芳,帶著組織信任,到鄉村振興重點村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洞河村委報到。洞河村10個村民小組,共266戶898人,遠離縣城居住分散,全村貧困戶有38戶82人。
  • 一張地圖、一支隊伍和一個特殊的通訊錄 「天路」上的駐村第一書記
    從18年前該村23戶村民自發在老虎嘴絕壁上摳出一條1.2公裡的「天路」, 花了4年半時間可見一斑。 今年3月,走馬上任的蘭英村駐村第一書記雷憲斌卻給村子帶來了不一樣的面貌。 31歲的雷憲斌原本是巫溪縣人社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3月成為蘭英村駐村第一書記的他頗有點「救火隊長」的意思。 雷憲斌的前任駐村第一書記是彭祖澤,也是雷憲斌在縣人社局的同事。由於彭祖澤身患重病,今年3月,在全縣駐村第一書記大調整中,2018年「巫溪縣首屆十大優秀青年標兵」雷憲斌被選拔出來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中山駐聯星村扶貧隊:產業+新農村建設讓村民生活越過越美好
    中山駐聯星村扶貧隊:產業+新農村建設讓村民生活越過越美好 2020-10-17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厚植黨建力量,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鐫刻入廣發銀行南京分行扶貧攻堅的每一步。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堅持以黨建引領扶貧工作,把扶貧工作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形成了分行黨委書記親自抓扶貧、班子成員分工抓扶貧、責任部門協同抓扶貧、駐村扶貧幹部具體抓扶貧、與地方政府配合抓扶貧的工作機制。
  • 「寧夏第一書記系列」 馬明:扶貧是個良心活
    作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吳忠分行派駐豹子灘村的第一書記,馬明此刻的心情就像照在小院裡的陽光亮堂堂、暖融融,4年的駐村扶貧工作充實且很有成就感,馬明說:「這個第一書記幹值了。」或許就是這樣的簡單才促成馬明在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崗位上的不簡單。 「在豹子灘村幹了四年,我覺得扶貧工作就是個良心活。」馬明說話很質樸,這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是從他心裡「蹦」出來的。 2017年3月剛到豹子灘駐村時,馬明也曾困惑過,「扶貧工作我該怎麼幹?怎麼做才不會讓村裡人覺得我們只是來走過場的?」
  • 省派第一書記南陽駐村扶貧工作調查第一書記如何打贏「扶貧仗」
    基層黨建基礎設施打通扶貧兩條「動脈」2015年9月,省物資公司駐內鄉縣瓦亭鎮羅溝村第一書記武守巖剛入村便「攤上了大事兒」:村支部改選,村支書和副支書均未選出,村委班子全面癱瘓。「黨群幹群關係非常緊張,調研走訪想找個帶路的人都沒有。」回想剛入村的困境,武守巖歷歷在目。
  • 第一書記高玉娟:「妙手神醫」讓侯爵屯村越變越美
    29日早,千山區東鞍山鎮侯爵屯村委會裡,駐村第一書記高玉娟主持召開的黨建工作會議拉開了一天忙碌工作的序幕「高玉娟來到我們村以後,以黨建引領具體工作,下狠心、下決心整治村內環境衛生,改善人居環境。幫助菜農銷售蔬菜,共同尋求致富項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為侯爵屯村的振興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村黨支部書記趙富平對高玉娟的工作連連誇讚。
  • 我的駐村故事|老鄉送來的蒲公英花,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夏書記來了,我們夏家衝村變化真大」,溮河港鎮張麗副鎮長最近老這樣說。夏海軍是夏家衝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村子位於信陽市溮河區溮河港鎮,是出了名的毛尖產地,茶葉銷售也成了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何保證本村茶葉的銷路?如何拓寬村裡的營收渠道?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貧苦戶的生活難問題?這些成為夏海軍日夜思索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在肩 不負韶華|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駐村第一...
    我叫吳弘毅,2019年11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選派到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使命在肩,不負韶華,到村後立即向村支兩委和其他駐村幹部交流諮詢,謙虛討教,第二天便和網格員深入群眾家中開展遍訪了解情況,極力克服少數民族語言不通的困難,很快熟悉了環境、熟悉了村情,較短時間內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在稅務機關, 有著這樣一群駐村「第一書記」: 他們,蹲在村頭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