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烏蘭察布日報」
賈鵬潮是一名大學生退伍士兵,2011年分配到興和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工作,多次榮獲局優秀個人稱號。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興隆堡行政村位於興和縣賽烏素鎮東南方向15公裡,下轄8個自然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70人。這裡年最高溫度28度,最低溫度零下25度,早晚溫差大,十年九旱,資源匱乏,村民以傳統種養業謀生。
駐村伊始,部分群眾對黨的扶貧政策一知半解,產生了誤會:「醫療有保障就是看病不花錢」「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住大房、住好房」……賈鵬潮帶領駐村工作隊員走村入戶做工作,挨家挨戶做宣傳,用「家鄉土話」宣傳精準扶貧政策,與群眾促膝聊天、談感受、交朋友,讓村民對黨的扶貧政策清楚明了。
工作隊還利用召開群眾大會、貧困戶專題會議等時機,宣傳國家各類扶貧政策,樹立脫貧典型,分享脫貧經驗,鼓勵先富帶後富,一起奔小康,給未脫貧的家庭樹立脫貧信心,轉變「等靠要」思想,依靠惠農政策和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說起「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三十號梁自然村村民龐樹文最有發言權。龐樹文因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賈鵬潮駐村後,經常為龐樹文做思想工作,講國家的扶貧好政策,講身邊人的故事,激發其內生動力。在賈鵬潮多次勸說和幫助下,去年,龐樹文承包了70畝農田,種植了小麥。年底,龐樹文種植的小麥喜獲豐收,純收入11807元。
西水泉自然村村民張宏因妻子患病致貧。賈鵬潮在走訪入戶時了解到,張宏在2016年、2017年先後養了兩頭母牛,認為搞養殖仍是讓張宏穩定增收、早日脫貧的一條途徑。建議張宏再加購一頭母牛,擴大養殖。母牛買回後,為了幫助張宏提高養殖技術,還經常邀請技術員到張宏家中進行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張宏出售了2頭小牛,增加了收入,2018年底順利脫貧。如今,看到了希望的張宏繼續走著養殖致富的道路,現已發展到6頭母牛,2頭小牛,年人均收入也翻了四番。「我經常請賈書記到家裡來坐坐,一起聊發展謀增收。」談起家裡的變化,張宏高興地合不攏嘴,要不是駐村工作隊鼓勵自己繼續養牛,哪會有這麼美的日子?
2019年11月
興隆堡村所有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
當記者問到扶貧的日子累不累?賈鵬潮的答案是:「累是肯定的,但看到鄉親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時,我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在興隆堡村,只要一說起駐村工作隊,說起賈鵬潮,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誰家有困難,只要找賈書記,他都會想辦法幫我們解決,有這樣的好幹部,我們心裡踏實!」
自扶貧工作隊駐村以來,在賈鵬潮的帶領下,工作隊員立足自身實際,加強內功修煉,強素質、提能力,確保了每名扶貧隊員對扶貧政策先學一步,先懂一步。
為有效解決問題,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將每日入戶發現的問題進行研判,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分類匯總,再明確責任人,制定可行的整改期限,賈鵬潮一一抓落實,對應銷號。
越是關鍵時刻,越見精神品質
2020年春節假期,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迅速蔓延。雖然休假在家,但賈鵬潮每天都關注著疫情發展動態,牽掛著幫扶村疫情防控情況。正月初三,本就與妻兒聚少離多的他毅然返回興隆堡村,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為提高村民防控意識,駐村工作隊下載了疫情防控知識在村裡循環播放,疏散每個自然村容易聚集的村民,認真做好疫情檢測、預警、防控等工作。
2月4日,賈鵬潮同興和縣公安局5名駐村第一書記商議,向賽烏素鎮黨委提交了成立臨時黨支部的申請,組建了興和縣公安局駐村工作隊臨時黨支部,發揮幫扶單位優勢,對興和縣公安局幫扶的5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集中防控。
2月5日,賈鵬潮接受上級部署任務,穿上闊別已久的警服,參與到興和縣北部賽烏素鎮臨時檢查站防疫工作中。
越是關鍵時刻,越見精神品質;越是重要節點,越看擔當作為。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賈鵬潮用實際行動向黨和全縣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來源/ 烏蘭察布日報
記者/ 雲 娜
編輯/ 其木格 呼 和
校對/ 郭曉輝
審核/ 烏雲夫 白曉東
烏蘭察布日報
更多新聞熱點資訊下方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