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將夏,惠風和暢。2020年4月下旬,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開展政策宣講「移動課堂」,組建「雙決雙扶」理論宣講團,選拔「土專家」「田秀才」100餘人,進村入戶進行「雙決雙扶」巡迴宣講。村委會、農戶炕頭、田間地頭、「陽坡地」、村邊街頭、大樹下......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這樣一支專業素質過硬、靈活性強、離群眾近的宣講隊伍打通了基層宣講的「最後一公裡」。
村委會擠滿了村民,宣講團成員與村民面對面座談,為群眾百姓現場答疑解惑。(攝影:黃焯)
宣傳接地氣 政策入人心
在興和縣團結鄉大五村,縣宣講隊成員張恩義將宣講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大家圍坐在一起,與農民群眾聊生產、談發展,為貧困群眾答疑解惑,為農戶拓寬發展思路。
宣講團成員張恩義在田間地頭為村民講解扶貧相關知識。(攝影:黃焯)
「因為黨的各項政策好,我們大同夭鄉大五號村這幾年發展變化特別大,我們貧困戶不僅脫貧了,還搬進了新房裡。脫貧以後還能不能享受扶貧政策?幫扶幹部還會不會像以前一樣搭照我們?」團結鄉大五號村貧困群眾常家龍問道。
「您放心,脫貧後不會不管大家,國家出臺『四個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縣宣講隊成員張恩義答道。
除了為農民答疑解惑,張恩義還詳細了解每家每戶的生產生活情況,介紹了「兩不愁三保障」、教育扶貧、產業扶貧、一站式醫療服務、易地搬遷等政策,動員農民群眾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鼓勵農民做脫貧致富「領頭羊」。
新時代文明實踐 助力脫貧攻堅
2018年12月,興和縣被自治區確定為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試點之一。按照自治區黨委、市委宣傳部統一部署,興和縣各級各部門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中心主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同時,確定了「一中心兩所四站」的三級管理體系試點建設,並建立相應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分隊,即:興和縣文明實踐中心,城關鎮、張皋鎮2個文明實踐所,新城社區、興昌社區、張皋村、馮字號村4個文明實踐站。打出培育文明新風組合拳,建設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營造新時代文明志願服務活動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濃厚氛圍。
鴻雁理論志願宣講小分隊在興和縣團結鄉大五村村委會宣講扶貧政策。(攝影:黃焯)
近日來,興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圍繞中心工作,堅持與時俱進,緊盯需求加勁幹。此次宣講活動的宗旨是扶觀念、扶信心、扶知識、扶思路。只有幫助群眾扶起脫貧的志氣、挺起脫貧的腰板,才能真正激發出持久的脫貧致富動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講小分隊在「學習講堂」、貧困戶家裡、田間地頭為貧困戶、村民解讀脫貧攻堅、社會保障政策知識及種植養殖技能知識。他們結合「雙決雙扶」宣講目標任務,圍繞脫貧攻堅政策、環境衛生整治及群眾生活習慣、鄉村振興等方面進行宣講,宣講小分隊拓寬宣傳渠道,堅持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實際,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扶貧政策講清楚、說明白,提高廣大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度,擴大群眾受惠面、提升群眾幸福感。
「今天縣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講小分隊來給我們講解扶貧政策、種養殖技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等內容,講的挺好的,我們之前不懂的問題,問宣講隊員就更加清楚明白了。」興和縣團結鄉大五號村民何忠如是說。
政策宣講進家門 文藝匯演暖民心
5月1日上午,興和縣「雙決雙扶」宣講小分隊在鄂爾棟鎮移民新村村民黃茂老人家門口舉行了宣講活動。烏蘭牧騎舞蹈演員們表演的舞蹈《美麗草原我的家》拉開了演出序幕,村民們坐在小馬扎或木墩子上,聚精會神地觀看歌伴舞節目,獨唱《邁上小康路》、晉劇選段《精準扶貧得民心》……歌舞間隙插入宣講員繪聲繪色的「故事化政策」宣講,贏得了村民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大家沉浸在歡樂海洋中,不約而同拿出手機記錄這一精彩瞬間。
興和縣烏蘭牧騎為鄂爾棟鎮移民新村村民送去精彩的文藝節目。(攝影:黃焯)
「這個宣講形式挺好,現在國家對我們農民太好了,從被確定為建檔立卡戶時,駐村工作隊、村幹部就忙裡忙外,運用各種扶貧政策幫扶我們。現在村委會又給我安排了護林員的崗位,一年能補貼3600元,現在脫貧了,啥也不用愁了。」言語中,63歲的鄂爾棟鎮移民新村村民董愛林溢出滿滿的幸福感。
目前,興和縣「雙決雙扶」巡迴宣講正如火如荼開展著,各小分隊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採取「理論宣講+政策解讀+文藝演出+資料發放」等形式,深入到村、戶,深入到群眾身邊,把感恩、思進的種子植進了父老鄉親的心裡,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靜待在脫貧攻堅的土地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作者: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姚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