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武平:宣講"小蜜蜂"飛入百姓家 深入田間地頭

2020-12-05 廈門網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記者 賴志昌 張杰 通訊員 王發祥)

  近日,頭戴小紅帽的理論「小蜜蜂」們,穿行於武平縣東留鎮封侯村的桃李基地,向在林下勞作的果農們傳達新政策,現場解答大伙兒最關心的芙蓉李採摘、售賣等問題。

  這是武平縣「小蜜蜂」宣講員,深入田間地頭,將黨的新思想、好聲音傳達給群眾的一幕。

  「近段時間,『小蜜蜂』著力結合實際,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小蜜蜂」宣講員、東留鎮農技站站長何錦標說。

  如何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如何讓百姓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記得住?黨的十九大以後,武平縣統一部署,在各鄉鎮迅速成立「小蜜蜂」宣講小分隊,人數從30到100人不等。至2017年底,全縣共有登記在冊的宣講「小蜜蜂」1493人。

  「『小蜜蜂』根據不同時期的主題需要,進行不定時、不定期宣講。」武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饒輝說,「小蜜蜂」宣講團成員來自社會各界,根據不同特長、不同受眾,精確細分為理論「小蜜蜂」、科技「小蜜蜂」、草根「小蜜蜂」、文藝「小蜜蜂」、網絡「小蜜蜂」等五大宣講隊,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宣講。

  除了理論宣傳、政策解讀外,這些「小蜜蜂」還起到知識傳播、文明提升、聯繫黨群等作用,力助鄉村振興。

  在東留鎮黃坊村富貴籽花卉種植基地,貧困戶黃祥貴正饒有興致地傾聽「小蜜蜂」宣講員黃麗娟講解。「這是今年我聽的第三次宣講,很及時、接地氣。今年我跟著扶貧村幹部擴大富貴籽花卉種植規模,脫貧致富更有希望了。」黃祥貴說。

  把理論轉化為群眾聽得懂、接地氣的話題,以身邊人說身邊事,面對面解讀黨和國家的政策,是武平「小蜜蜂」宣講團的一大特點。

  今年開春後,在原有隊伍基礎上,武平縣精選216名宣講骨幹,成立縣一級「小蜜蜂」宣講團,17個鄉鎮、縣直涉農部門各自成立「小蜜蜂」宣講分團,下到村一級成立「小蜜蜂」宣講小分隊,形成縣、鄉(鎮)、村三級立體宣講體系。此外,依託「小蜜蜂」宣講隊,武平還組建一批民間文化人為主的縣、鄉二級講師團,有效彌補了基層宣講力量有限的短板。

  今年以來,「小蜜蜂」宣講團已宣講344場、吸引受眾27466人次;業餘講師團宣講140場、受眾24187人次。

  「『小蜜蜂』宣講員把傳播黨的聲音與傾聽群眾訴求、反映群眾心聲、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讓群眾有共鳴、能認同,推動新思想在武平落地生根。」饒輝說。

  體會

  武平縣城廂鎮南通村支部書記劉楨權:我們村兩委成員都是「小蜜蜂」宣講員,第一時間到田間地頭、村民家裡宣講黨的方針政策。今年,村裡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現已投資400萬元進行景觀項目提升;二是加快鄉村文化陣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

  武平縣東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邱廣隆: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走的是文藝路子,用的是詩朗誦、三句半、快板、小品等文藝形式,通過這些接地氣的文藝節目,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城廂鎮黨政辦幹部賴小芳:當好「小蜜蜂」宣講員,要先學懂弄通,再結合鎮情村情進行宣講。宣講不僅是傳遞新思想的過程,更是拉近與群眾距離的方式。在一次次入戶中,我們感受到村民們對產業發展、涉農政策、扶貧攻堅等問題的關切。通過收集民情民意,幫助解決他們困惑與疑難,把好政策送到大夥家中。(本報記者戴敏通訊員王發祥)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齊齊哈爾:百姓宣講志願同行 讓政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各地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選取理論功底紮實、與群眾溝通能力強的志願者納入到理論宣講隊伍,及時傳達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深入解讀「十四五」規劃,部署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
  • ...深入田間地頭——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紀實
    貼近百姓生活 深入田間地頭  ——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紀實  炎炎夏日,夜色漸濃。村民們手搖蒲扇,陸陸續續來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江西省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的「屋場夜話」開場了。  近年來,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主流價值,活躍文化生活,注重貼近農民思想和生產生活實際,讓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百姓話說百姓事,豐富傳播手段、創新話語表達、提升百姓志願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深入基層、落地生根,飛入尋常百姓家。
  • 當好鐵人後代 建好鐵人城市丨百姓宣講讓文明新風浸潤民心
    各縣區組建10餘支「理論宣講輕騎兵」,組建百餘人的理論宣講團,積極打造「理響百湖」宣講品牌……日前,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為充分發揮志願者在理論宣講中的主力軍作用,我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百姓宣講志願同行」理論宣講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築牢百姓宣講平臺
  • 瞧瞧浙江的這個理論宣講團,宣講接地氣、有人氣
    如何搞好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的宣講?宣講要接地氣,基層才會受歡迎。遵循這一思路,浙江衢州「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的青年宣講員們走進企業、鄉村、社區、校園,把理論宣講的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社區廣場、車間廠房、線上平臺……一輪輪的宣講熱潮,將黨的理論政策「送入尋常百姓家」。是誰來宣講?「8090」宣講團。他們是由80後、90後青年組成的思想理論宣傳群體,他們當中有機關黨員幹部、高校師生、企業家、鄉村振興帶頭人等等。
  • 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接地氣,福建龍巖將全會精神講到群眾心坎上
    ,利用「理論+文藝+互動」的方式,安排了14場文藝宣傳演出,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以山歌、燈謎、朗誦、音樂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黨的聲音,讓全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猜燈謎客家山歌用接地氣的形式歌唱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龍巖市永定區立即展開有關宣講籌備和組織推進工作,推動永定全區迅速興起宣傳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大學習」熱潮。最近一段時間,當地不少山歌傳承人就以唱山歌這種接地氣的形式,掀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 炫酷~武平熱氣球自由飛對市民開放了!
    ·帶你飛Hot Air Balloon武平熱氣球自由飛!>繼去年12月熱氣球霸屏武平後「武平熱氣球自由飛體驗」正式宣布於2020年8月22日-23日限定營業即日起接受預定限定營業期間每日僅開放20個名額哦另外,開展熱氣球系留飛行體驗活動哦
  • 河北各地理論宣講接地氣有溫度 推動全會精神家喻戶曉
    河北圍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的理論宣講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全會精神傳遞到基層一線、群眾身邊,推動全會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近日,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織文藝小分隊,深入農村、社區、廠礦等基層單位進行文藝巡演,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受群眾歡迎。
  • 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感受農村廣闊天地,學生們鏡頭裡的...
    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日前,松江一中的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了跨學科社會實踐課程《走向希望的田野》。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學習了些什麼吧~通過田野調查,學生們發現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和特色;通過體驗傳統技藝「搓草繩」,學生們在收穫快樂的同時增進對農村傳統文化的了解;走在田間地頭,學生以中英文分別朗誦「在希望的田野上」,品讀社會之變遷,思索當下與未來。
  • 白蟻飛入尋常百姓家,該如何是好?
    正好遇到白蟻繁殖婚飛季,在傍晚的時候19:00——21:00就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3—6月份白蟻婚飛季節,家中的門窗都要設置沙門紗窗,防止白蟻飛入室內,因為一旦有分飛蟻飛入室內,只要配對成功就會尋找合適的地方築巢危害。方法 :對付這種通過「爬、飛、帶」進來不久的分飛蟻,很好滅殺,只需關掉燈,在室內放盆水,然後用手電筒照向水中,這樣室內的分飛蟻都會接二連三的趨光飛入水中,並淹死。
  • 【民族團結進步】梁河:「花樣」宣講聚人心
    百姓語言架起連心橋為宣傳闡釋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等重要內容,梁河縣在全面開展宣講的基礎上,組織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用普通話、民族語言、地方方言深入到少數民族聚居村寨開展專題宣講,用群眾聽得懂、能理解的話語來宣傳黨的政策,群眾可開心了,紛紛說道:「講的真好!
  • 興和縣:扶貧政策宣講「進田地 上炕頭」
    村委會擠滿了村民,宣講團成員與村民面對面座談,為群眾百姓現場答疑解惑。(攝影:黃焯)宣傳接地氣 政策入人心在興和縣團結鄉大五村,縣宣講隊成員張恩義將宣講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大家圍坐在一起,與農民群眾聊生產、談發展,為貧困群眾答疑解惑,為農戶拓寬發展思路。
  •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徐冠華、戚發韌、李建成等11位院士出席年會,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就衛星導航定位和北鬥應用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9月23日,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在武漢開幕。
  • 紅領行動|龍巖市委宣傳部:傳承紅色基因 爭當紅土先鋒
    傳承紅色基因 爭當紅土先鋒 龍巖市委宣傳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創建「紅土先鋒」模範機關、「紅色宣講」進基層、「紅色黨史」培訓、「紅色年輪」政治生日、「紅色黨課」評選的「五紅」行動,持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紅土先鋒」主題活動,努力在建設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2019-02-11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中新網漢中2月11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11日,冬日的漢江河清冷寂寥,數隻頭頸鮮紅,背羽雪白,翅下泛著粉色光彩的奇異大鳥從江面掠過。「這就是朱䴉。」村民隨手一指,不在意地說。
  • 開展幹部作風大改進行動 | 沾泥土、帶露珠,助農惠農走進田間地頭
    眼下正是農產品收穫、銷售的關鍵時期,環翠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幫助村民增產增收,推動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寶豐生態園的「老朋友」,區農技人員每個月都會來這裡兩三次,腳沾泥土、深入地頭,從果樹修剪、科學施肥,到土壤改良、防治病蟲害,為果園「傳經送寶」。
  • 辛勞的「小蜜蜂」(李萌陽)
    辛勞的「小蜜蜂」(李萌陽)作者:李萌陽河北學習平臺我的家鄉在「河北大米之鄉」唐山,萬畝稻田養育了家鄉人。藉助現代化農業技術、智慧農業技術,今年我家水稻的產量再創新高,我家也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今年,我家租種了100多畝稻田。
  • 新疆伊寧市:農技人員田間地頭服務農業生產
    連日來,伊寧市積極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搶抓農時,進田間、到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服務,及時幫助農民做好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 8月24日,伊寧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祖麗皮亞·阿巴拜克力和工作人員來到達達木圖鎮達達木圖村,開展常態化農業技術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