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14: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樣子?日前,松江一中的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了跨學科社會實踐課程《走向希望的田野》。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學習了些什麼吧~
田野「解密」新農村
在泖港鎮黃橋村,一座座白牆黑瓦的秀氣小樓錯落有致,優美的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居住方式,讓學生們不禁讚嘆新農村的「新」和「美」。百姓戲臺上,學校教師錢夏紅給學生們帶來一堂「走在希望的田野上」音樂鑑賞課,獨特的學習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觀看了黃橋村發展概況視頻後,學生們帶著問題走進「宅基地平移」後第一批入住的農戶家中,通過訪談了解村民們的生活狀況。
「稻花香裡說豐年」,金秋時節,新浜鎮文華村,金色麥穗鋪滿了千畝農田。學生們結伴走上田埂,向村民們學習如何割稻,並親手揮動鐮刀,體驗收穫的喜悅。走下田埂,走進農家,學生們在與農戶的交流中進入了另一個「田野」課堂,上到國家三農政策,下到養老金發放、村民收入、交通出行、娛樂生活、蓮稻養殖技術、垃圾分揀機……一個接一個的新名詞成為了學生們「解密」新農村的線索,激發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學習驅動力。
在泖港鎮腰涇村,學生們興致勃勃聆聽腰涇村名字的由來以及歷史文化背景的介紹。通過田野調查,學生們發現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和特色;通過體驗傳統技藝「搓草繩」,學生們在收穫快樂的同時增進對農村傳統文化的了解;走在田間地頭,學生以中英文分別朗誦「在希望的田野上」,品讀社會之變遷,思索當下與未來。
「荷花節」是新浜鎮胡家埭村的靚麗名片,學生們走進胡家埭村感受「荷」文化的獨特魅力,了解農村的垃圾分類工作以及農村在綠色發展中的探索,走進家風驛站訪談農戶,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身踐,對新農村風貌有了真真切切的了解。
在車墩鎮聯建村村委會的一場微型發布會上,學生們爭相提問村委會主任和參與建設的村幹部,從村民的醫療談到居住的幸福指數、從村內環境整治拓展到垃圾分類工作、從建設經費投入暢想聯建村接續的發展規劃等等,學生們在與村幹部的交流中,加深對新農村建設的認知。
邊學邊思收穫多
「此次田野調查內容豐富,有趣生動,讓我們了解了農村的歷史變遷、鄉土社會的基本特徵、動植物的生長狀態等,很有意思,真正體會到了新農村建設成就和新農村之美。」高二(10)班張筱悠學生表示。學生們後續將對調查的問題梳理後確定具體研究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結束後,松江一中副校長、上海市德育特級教師郭寧偉「趁熱打鐵」,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田野調查、勞動體驗後的思考》為題,舉行了一節班會課。師生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分享田野調查結果展示、感悟,還有農業勞動競賽、課堂小辯論、英文詩朗誦等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知,認識勞動創造世界的重要性,在勞動中塑造健全人格。
據介紹,松江一中為學生們打造的課程《走向希望的田野》,圍繞「全面提升學生在校生活質量」的改革立意,著眼「雙新」示範校建設,既承載了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又涉及八門學科,讓高中生有機會深入農村大課堂,融「知識」「見識」和「膽識」為一體,有助於培養當代高中學生的人文情懷、科學精神、責任擔當,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奠定基礎。
文字:陳燕
圖片:受訪者供圖
原標題:《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感受農村廣闊天地,學生們鏡頭裡的畫風是這樣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