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感受農村廣闊天地,學生們鏡頭裡的...

2021-01-09 澎湃新聞
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感受農村廣闊天地,學生們鏡頭裡的畫風是這樣的……

2020-10-18 14: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樣子?日前,松江一中的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了跨學科社會實踐課程《走向希望的田野》。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學習了些什麼吧~

田野「解密」新農村

在泖港鎮黃橋村,一座座白牆黑瓦的秀氣小樓錯落有致,優美的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居住方式,讓學生們不禁讚嘆新農村的「新」和「美」。百姓戲臺上,學校教師錢夏紅給學生們帶來一堂「走在希望的田野上」音樂鑑賞課,獨特的學習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觀看了黃橋村發展概況視頻後,學生們帶著問題走進「宅基地平移」後第一批入住的農戶家中,通過訪談了解村民們的生活狀況。

「稻花香裡說豐年」,金秋時節,新浜鎮文華村,金色麥穗鋪滿了千畝農田。學生們結伴走上田埂,向村民們學習如何割稻,並親手揮動鐮刀,體驗收穫的喜悅。走下田埂,走進農家,學生們在與農戶的交流中進入了另一個「田野」課堂,上到國家三農政策,下到養老金發放、村民收入、交通出行、娛樂生活、蓮稻養殖技術、垃圾分揀機……一個接一個的新名詞成為了學生們「解密」新農村的線索,激發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學習驅動力。

在泖港鎮腰涇村,學生們興致勃勃聆聽腰涇村名字的由來以及歷史文化背景的介紹。通過田野調查,學生們發現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和特色;通過體驗傳統技藝「搓草繩」,學生們在收穫快樂的同時增進對農村傳統文化的了解;走在田間地頭,學生以中英文分別朗誦「在希望的田野上」,品讀社會之變遷,思索當下與未來。

「荷花節」是新浜鎮胡家埭村的靚麗名片,學生們走進胡家埭村感受「荷」文化的獨特魅力,了解農村的垃圾分類工作以及農村在綠色發展中的探索,走進家風驛站訪談農戶,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身踐,對新農村風貌有了真真切切的了解。

在車墩鎮聯建村村委會的一場微型發布會上,學生們爭相提問村委會主任和參與建設的村幹部,從村民的醫療談到居住的幸福指數、從村內環境整治拓展到垃圾分類工作、從建設經費投入暢想聯建村接續的發展規劃等等,學生們在與村幹部的交流中,加深對新農村建設的認知。

邊學邊思收穫多

「此次田野調查內容豐富,有趣生動,讓我們了解了農村的歷史變遷、鄉土社會的基本特徵、動植物的生長狀態等,很有意思,真正體會到了新農村建設成就和新農村之美。」高二(10)班張筱悠學生表示。學生們後續將對調查的問題梳理後確定具體研究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結束後,松江一中副校長、上海市德育特級教師郭寧偉「趁熱打鐵」,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田野調查、勞動體驗後的思考》為題,舉行了一節班會課。師生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分享田野調查結果展示、感悟,還有農業勞動競賽、課堂小辯論、英文詩朗誦等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知,認識勞動創造世界的重要性,在勞動中塑造健全人格。

據介紹,松江一中為學生們打造的課程《走向希望的田野》,圍繞「全面提升學生在校生活質量」的改革立意,著眼「雙新」示範校建設,既承載了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又涉及八門學科,讓高中生有機會深入農村大課堂,融「知識」「見識」和「膽識」為一體,有助於培養當代高中學生的人文情懷、科學精神、責任擔當,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奠定基礎。

文字:陳燕

圖片:受訪者供圖

原標題:《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感受農村廣闊天地,學生們鏡頭裡的畫風是這樣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鏡頭裡的邱縣青蛙漫畫家們
    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鏡頭裡的邱縣青蛙漫畫家們 2020-09-21 2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桃江縣牛田鎮:把人大代表活動組織到田間地頭
    代表們正在忙碌鍬除雜草。紅網時刻益陽11月19日訊(通訊員 丁峰 嶽邦)11月18日上午,桃江縣牛田鎮獺溪河沿岸,數十名頭戴鬥笠、手持鐵鍬的「農夫」揮汗如雨,湊近一看,原來是該鎮人大正在組織代表開展「揮鍬除雜草、美化獺溪河」的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 青春young|田野調查研究社:走出校園 把汗水揮灑在田間
    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501班的學生們就是這樣,他們把青春的汗水揮灑在了解社會、儘自己所能改善社會生活上。為此,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田野調查研究社(以下簡稱研究社) 藿香正氣水味道很清新很下飯每年高校都會組織學生三下鄉,2017年暑假,1501班同學們來到益陽大通湖區河壩鎮進行暑期實踐。 「那是我們過得最熱的一個夏天。」研究社成員們一致覺得。為什麼?
  • 農村小學科學課的課程資源哪裡來
    自然大課堂種下求知種子生活在農村的學生對家鄉的山山水水、農田作物、家禽家畜、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都很豐富。帶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農家莊園,捕蠅追蝶、製作標本、飼養栽培,這不僅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有助於學生科學素養發展。
  • 一畝田聯合雲蝶科技推出田間智慧交互雲課堂 助力...
    來源:時刻頭條12月31日,廣東遂溪縣的香蕉種植園內,一畝田聯合雲蝶科技以全新數位技術推出的一場香蕉"田間智慧課堂"直播活動正在舉行。傳統的農業直播培訓活動,多為專家講解,形式比較單一,如果走入田間地頭,更會遇到信號不穩、畫面不清等各種問題。而"田間智慧交互雲課堂"所呈現的這場直播,對觀眾則是一場全新的體驗,一畝田、新華網、騰訊微視、南方+等各平臺超過100萬人次參與本次培訓。直播間內,除了傳統的知識講解,中間穿插的圖文、視頻內容,以及多角度的導播呈現,都讓乾貨分享不再局限於語言的"枯燥",而是多了些立體化的展示。
  • 全國糧食夏收圓滿結束,秋糧進入生產關鍵期,上海松江農民爭分奪秒...
    田間指導、蟲情測報,在糧食生產的關鍵期,農技人員也紛紛走到田間地頭,幫助種植戶更好地抓好田間管理,把握好施肥用藥的時機。一邊觀察著苗情,松江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科副科長董陽洋一邊同農戶開始了「田間課堂」。「根據當前的天氣情況,已經到了放水 『擱田』時機,農作物同人一樣需要呼吸,放水有利於植物根系接觸氧氣,促進禾苗生長,為後期豐產高產打好基礎。」
  • 新疆伊寧市:農技人員田間地頭服務農業生產
    連日來,伊寧市積極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搶抓農時,進田間、到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服務,及時幫助農民做好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 8月24日,伊寧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祖麗皮亞·阿巴拜克力和工作人員來到達達木圖鎮達達木圖村,開展常態化農業技術服務工作。
  • 開展幹部作風大改進行動 | 沾泥土、帶露珠,助農惠農走進田間地頭
    眼下正是農產品收穫、銷售的關鍵時期,環翠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幫助村民增產增收,推動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寶豐生態園的「老朋友」,區農技人員每個月都會來這裡兩三次,腳沾泥土、深入地頭,從果樹修剪、科學施肥,到土壤改良、防治病蟲害,為果園「傳經送寶」。
  • 集寧一中榆樹灣校區舉行第二屆「課堂教學改革好課堂大賽」
    評委們嚴格依照《內蒙古集寧一中「課堂教學改革好課堂大賽」教學評價標準》打分,並現場公布選手得分,以確保比賽的公開透明。21位參賽教師為此次大賽做了精心的準備。賽前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虛心請教並對授課內容反覆切磋,比賽過程中,各位老師通過精彩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動作以及新穎有趣的課件,把各自的教學特色展示得淋漓盡至,在短短40分鐘內,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教學風採和教學特點。
  • 田間地頭挖地瓜 軟糯香甜惹人愛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烤地瓜的經歷,捧著焦香燙手的地瓜,咬一口,軟糯香甜,這不我們的主播張昕輝也去田間地頭尋找這一美味了,讓我們跟隨他一起去看看吧。 豐收季 主播 張昕輝:豐收季主播行,各位好,我是小輝。
  • 新東方國際遊學雲課堂 俞敏洪上直播講解如何讓孩子了解世界
    為什麼要讓孩子去了解世界,俞敏洪老師在談到培養孩子的幾種核心素養提到,每個人內心其實都有對遠方的嚮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學識和見識的結合幫孩子們拓展視野,豐富他們的人生感受,培養廣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孩子在了解世界過程中的閱讀、旅行、思考和寫作的良好習慣。
  • 新餘一中開展素質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圖)
    學生和教師在植物園裡不僅體會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更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據該班班主任郭琴芳介紹,班上每學期都要組織學生開展類似的社會實踐,如參觀羅坊會議紀念館,了解羅坊會議的重要作用和歷史意義;與英雄模範人物對話等。這些只是該校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縮影。
  • 現在的農村,對比過去幾十年,都有哪些變化呢
    村民們上街購物往還只要一兩個小時就可以了,因為家家戶戶都通了鄉村水泥路吧!田間地頭,汗流浹背,陽光映在村民父輩們的臉上,到處一片歡聲笑語……而調皮的小孩同齡夥伴們幫父母幹農活的同時也免不了偷懶。要麼去捉迷藏了,要麼去糟蹋別人的莊稼了,一段美好的學生童年時光……院子裡村民家中那時是沒有抽水機的,吃水全靠擔,每家每戶白天幹農活,傍晚六點多的時候,就去井邊擔水,遇上天幹的時候,夏天裡,村民乘涼的同時就在社長的安排下排隊,守候第二天的吃水。
  • 央視:濟南100個教學基地 讓思政課堂紮根廣袤大地
    10月31日央視《晚間新聞》以《100個教學基地 讓思政課堂紮根廣袤大地》為題,關注濟南市積極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情況。《晚間新聞》在報導中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今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積極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打造100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把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貫通起來,日前在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就給歷城二中高一十班的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高淑貞說,四鄰聯動就是發揮黨員的中心戶作用,用一個黨員聯動,四鄰在農村,遠親不如近鄰。這些年,村裡舊貌換新顏,黨支部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引進留住人才帶領村民綠色發展?
  • 「課堂直通農村」,理論方接地氣
    一起做群眾工作,一起做鄉村產業規劃,一起出去開會介紹踐行「兩山」理念的成功經驗……這2個特別的學分,實質是把專業導師和社會導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基層歷練中增長知識才幹、在鄉村實踐中研究解決問題、在服務社會中檢驗教學成果。從「人口紅利時代」到「工程師紅利時代」,產業轉型升級必然伴隨著人才結構的躍升。
  • 農村常見的鳥窩,都有一個特點,多數人見過卻沒想過原因
    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山間林地,都少不了各種小鳥和飛禽。它們的存在,為農村的生活平添了幾分靈動和曼妙的色彩。農村長起來的孩子都知道,有小鳥自然少不了鳥窩,因此在筆者小時候,經常跟小夥伴們一起掏鳥蛋,搗鳥窩。一旦得手之後,仿佛摸到了金礦一般,能高興個半天。
  • 廣闊天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廣闊天地,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出自:毛澤東《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領域。廣闊天地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廣闊天地(guǎng kuò tiān dì)成語釋義: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成語出處:毛澤東《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領域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廣闊天地的例句:1、井底之蛙,跳出來便擁有廣闊天地,想吃天鵝的哈蟆,不妨從吃飛娥著手。
  • 學習網評:這裡天地廣闊大有作為
    「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在近日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擘畫藍圖,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  農村天地廣闊,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 龍巖武平:宣講"小蜜蜂"飛入百姓家 深入田間地頭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記者 賴志昌 張杰 通訊員 王發祥)  近日,頭戴小紅帽的理論「小蜜蜂」們,穿行於武平縣東留鎮封侯村的桃李基地,向在林下勞作的果農們傳達新政策,現場解答大伙兒最關心的芙蓉李採摘
  • 童年記憶裡的地瓜藤
    【天地網訊】前日身在故鄉的老外婆來電,說是又泡了一罐子除溼的藥酒,希望她遠在城中的外孫有空回鄉帶一些回城,除除溼氣。電話裡,老外婆絮絮叨叨的說了一串諸如地瓜藤之類的草藥名字。聽著聽著,童年時代那些鄉村生活的回憶又浮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