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當兵時,我就駐守在中越邊境的這片土地上,軍人的使命就是守住陣地。雖然我已經轉業,但在脫貧攻堅這場戰鬥中,我同樣不能後退一步……」這是法卡山下憑祥市上石鎮板旺村第一書記李遠強駐村日記裡的一段文字。
從2015年10月至今,從板旺村駐村工作隊員到板旺村第一書記,他已在板旺村這個邊境貧困村裡開展了整整5年的駐村扶貧工作。
邊民心中的「老李」
「李書記三天兩頭就來到我們這裡問寒問暖的,大家都把他當作一家人,都叫他「老李」,一提起「老李」,上石鎮板旺村上黎屯貧困戶蒙日能就很興奮。
5年裡,李遠強走村串巷,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他都了如指掌,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檔幫扶措施,對症下藥,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致貧原因、勞動力狀況、貧困程度及身體健康狀況等制定分類幫扶計劃,在「精準」二字上下足功夫。
貧困戶廖啟達,住在遠離主屯的一座山腳下的危房裡,20多年一直沒有通電。李遠強了解情況後,暗下決心,一定幫廖大叔解決實際困難。在經過多次、多部門的奔走協調,多方籌集資金,廖啟達家終於住進了新家,通上了電,多年的夙願一朝達成。
農忠鵬是一名退伍軍人,在李遠強的鼓勵和幫助下,養起了雞和羊。現在每年養雞出欄超過1000隻,養羊出欄100多隻。李遠強為他申請了產業獎補,幾年來光是獎補資金就達2萬多元。如今,農忠鵬一家日子越過越紅火,逢人便誇李書記真正幫了他全家大忙。
在駐地的辦公桌上,李遠強有一打厚厚的駐村日記。日記裡記錄著他駐村5年來的點點滴滴,密密麻麻地寫上解決類似廖大叔實際困難小事,他也不記清到底記了多少……5年來,李遠強讓幫扶政策應享盡享、不漏一戶。僅2020年,板旺村共87戶貧困戶121項產業項目獲得以獎代補,向後盾單位、愛心企業籌資23萬元助力板旺村脫貧攻堅。
沒有帶不好的「兵」
板旺村是貧困村,地處中越邊境一線,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薄弱,村黨組織戰鬥、帶富能力不強,這讓李遠強撓頭不已。
為了打開局面,李遠強決定從村黨總支整治入手,真正發揮出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他與班子成員深入談心交流,帶領班子成員利用「三會一課」學習黨的扶貧政策,強化扶貧責任擔當,找出問題癥結,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以前,實行值班制度上班,村委7名幹部,每人每周上一天班。」板旺村委主任農潤超說。
李遠強以服務功能為導向,從嚴落實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確保村部門常開、人常在,群眾辦事服務及時、問題不拖。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決策,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
黨員先鋒如何發揮?李遠強結合實際,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多次組織黨員隊伍和群眾代表外出考察學習,開闊視野眼界,鍛造出了更多像農忠鵬一樣的致富「尖兵」,打造出一支敢創業能創業的脫貧攻堅「鐵軍」。
2019年,板旺村榮獲「四星級黨支部」稱號;上黎屯的「旅遊+扶貧示範基地」的經驗得到推廣,被推薦為崇左市抵邊自然村(屯)黨組織建設現場會示範點,成為黨建引領扶貧的網紅打卡地,吸引八方來客。
念好邊境「產業經」
板旺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是脫貧攻堅的「攔路虎」,板旺村在致富路上也是一波三折。
在開展了充分調研,並徵得村委班子的同意和後盾單位崇左市政法委的支持後,李遠強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竹鼠養殖產業。
說幹就幹,李遠強先後爭取到崇左市政法委專項幫扶資金8萬元,主動擔當帶頭無償投入資金2萬元,組織全體村幹融資近10萬元。在全體村幹的共同努力下,竹鼠養殖發展迅速,2019年就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益1萬元。
正在大家信心滿滿、準備大幹一場時,竹鼠養殖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停止了經營。花費無數心血的竹鼠養殖雖然失敗,卻並沒有擊垮李遠強。在他眼中,養殖竹鼠是點燃燎原之火的火種。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哪怕不賺錢,哪怕失敗了,我們也要發展起一個產業,為村裡培養人才、點燃大家幹事創業的熱情和信心。」在駐村日記裡,李遠強寫道。
板旺村是邊境村屯,法卡山坐落在板旺村境內,法卡山精神是一直激勵著板旺群眾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板旺村「邊」的特色明顯,立足「邊」的優勢,做好做活「邊」的文章才有出路……
「發揚和傳承法卡山精神,打造邊關軍旅文化旅遊產業,讓板旺村產業發展突出重圍。」李遠強沒有停下腳步,和駐村隊員陳業翀等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緊緊抓住上黎屯法卡山潛在的紅色旅遊資源,傳承和發揚「為人民甘願吃虧,樂於吃苦,勇於獻身」的法卡山精神,與南寧環球國旅合作,將法卡山戰爭遺址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培訓基地,極大改善了上黎屯的人居環境。改造後的上黎屯村容村貌整潔有序,綠化面積達90%以上。
通過市場化運作,邊關軍旅文化旅遊聯合體激發出無限的活力。2019年以來,基地共接待黨員幹部及遊客近萬人次,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元,公益金募捐到近1.3萬元。上黎屯先後被評為自治區級「綠色村屯」、崇左市「四個好」宜居鄉村。
多條腿走路,經濟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除了發展種養和旅遊開發。李遠強還把目光投向了邊貿。他組織板旺村成立了憑祥市谷旺邊貿農業專業合作社,組建了邊貿運輸隊、裝卸隊,讓群眾在參與互市貿易中得到實惠,獲得收益。
「李書記鼓勵我參加谷旺合作社,得了分紅500元。」板旺村貧困戶陸紀平在7月的合作社第二次分紅現場,獲得分紅後高興地說道。
2020年,板旺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合作社分紅覆蓋5個村屯共1191人,其中貧困戶576人,貧困戶覆蓋率48%。
難於割捨的「小」家與「大」家
李遠強的老家遠在湖南,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家中有6口人,兩個孩子一個13歲、一個5歲,父母親均70多歲,母親患有老年痴呆症,父親因患心肌梗塞,2019年做心臟搭橋手術,妻子無固定工作。
每每談到家庭,李遠強總有至深的愧疚。
2019年底,李遠強打算著任期結束後能好好照顧父母,便把父母從湖南邵陽老家接到崇左市,準備讓他們安享晚年。然而,到了2020年3月,自治區出臺保持駐村隊員穩定的要求打亂了李遠強的計劃。按照調整更換駐村隊員條件,李遠強是符合調整條件回去照顧父母的。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和退伍軍人,他沒有提出申請。服從大局的觀念在他骨子裡生根發芽,在「小」家和「大」家間他做出了選擇。
年邁的父母,為不影響李遠強的工作,又返回了湖南老家。
「有一次,母親腦不清楚,跑出家門,掉到河裡面,剛好有人把她撈上來,全身都溼透了,嗆了好多水。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李遠強哽咽道。
「我大姐趕過去的時候,發視頻給我,當時我眼淚就流下來。有時也後悔,那時候不應該選擇來這麼遠。想起這些,眼淚就流下來了,對父母的虧欠,真的是很多很多……」
擦乾眼淚,帶著家人的牽掛,他又奮鬥在南疆邊境扶貧戰場。
初冬清晨,走在去村民家的路上,李遠強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迎著初升的太陽,他踏著法卡山先輩的足跡,如同釘子一般牢牢地紮根邊關,在這片土地上,他流過血、流過汗,也流過淚,卻始終沒有退縮。為了軍人的使命,他勇敢地向貧困亮劍,守衛自己心中那一片神聖的陣地。
黃 聰 張世波 許建恆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