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興,則國家興;邊境穩,則國家穩。加強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關乎邊疆繁榮穩定的重要工作。防城港市地處西南邊陲,沿海沿邊。今年以來,該市堅持發揮黨建在邊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創新實施「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推動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提質升級,有力助推興邊富民、強邊固防。
建強組織,推動興邊富民
在海堤旁,一塊「大清國欽州界」的石碑與江心的新界碑遙遙相望;在獨立成林的古榕部落裡,「寇井」與碑文相顧無言,似乎在控訴著侵華日軍的累累罪行……
7月29日,記者穿過「大清國一號界碑景區」牌坊,沿著筆直的村道,來到「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最美漁作景觀」——東興市竹山村。
竹山村。(資料圖)
這是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的村莊,與越南隔海、隔江相望。近年來,特別是實施「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以來,竹山村以黨建為引領,規範支部建設、整合紅色旅遊資源、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在實施「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中,該村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建強戰鬥堡壘,投資300多萬元高標準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配強村委班子,並將大清國一號界碑、寇井、地標廣場等串點成線,打造以紅色資源為基礎的愛國主義教育旅遊線路,形成一條集海洋觀光、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的邊海旅遊路線。同時,將村集體經濟組織融入邊境旅遊產業鏈,培養一支以黨員為主導的本土專業講解員,扶持一批黨員領辦的農家樂,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竹山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100多萬元,被文旅部列為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
竹山村。(資料圖)
竹山村是防城港市推進「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的一個縮影。邊境地區是國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線,是展示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窗口。近年來,防城港市認真寫好「黨建+興邊富民」這篇大文章,緊扣邊境地區實際和特點,持之以恆推進「強基提質」系列黨建品牌工程,通過完善邊境黨建組織體系,加強邊境村(社區)和自然村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快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防城港市組織實施「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配套印發《邊境地區發展黨員的若干措施》《全面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基礎保障水平達標提升的十條措施》等舉措,邊境農村基礎保障力度不斷加大,邊境村(社區)支書報酬待遇最高達每月4100元,村級辦公經費每年達3萬元,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最高每年達7萬元。
補齊短板,築牢邊境防線
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灘散村與越南一河之隔,因地處山區,江河落差大,灘多水散而得名。
這裡曾是有名的貧困村,盛產玉桂、八角等特色農產品。近年來,灘散村黨支部始終堅持「強組織、建陣地、聚人心、固邊疆」的目標,帶動村民群眾發展邊貿互市,打造特色產業,走致富之路的同時,不斷築牢邊境安全穩定防線,成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防城港市在實施「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中,編制了《防城港市「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總覽圖》,通過定項目、定任務、定時間、定責任的掛圖作戰方式,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機制,對邊境村(社區)情況進行逐一摸底梳理,制定邊境村村情手冊,針對每個村(社區)的特色亮點和短板弱項,按照「一村一策」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推動邊境基層黨組織在抵邊護邊、穩邊固邊、興邊富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了加強邊境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該市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後進)村黨組織,不斷推進邊境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36個邊境村被推薦評定為三星級以上基層黨組織,邊境各級黨組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
此外,該市還突出抓好邊境地區黨員隊伍建設,制定全市發展黨員三年計劃,把計劃指標向邊境地區傾斜,不斷優化邊境地區黨員隊伍年齡、學歷結構,提高黨員比例。同時開展「紅色頭雁」守邊行動,通過構建培養選拔、教育培訓、考核管理、激勵保障一系列機制,打造一支政治引領力強、綜合能力強的「雙強」型村級黨組織書記隊伍,每個村儲備2名村級黨組織書記後備人選,帶動村級幹部隊伍素質整體提升,形成「雁陣效應」。
聯建聯治,帶動產業發展
依靠邊民互市貿易,張錫輝徹底擺脫了貧困。
張錫輝原是東興市東興鎮河洲村的貧困戶。後來,在河洲村鴻源邊民互助組黨支部的幫助下,他被互助組吸收為組員,在互市區做邊貿、跑運輸,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張錫輝能脫貧,得益於當地「1+N20+1」的邊貿扶貧新模式。該模式的運作方式是:利用國家給予的邊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貨物全免關稅和環節稅的優惠政策,組建以1個黨支部為領航,N個邊民互助組、每組成員20人以上,每組吸納1名以上貧困戶人員的互助團體。
「在互助組裡,邊民以抱團形式從指定互市區進口商品銷售給邊境地區加工企業,從而增加經營性收益。」鴻源邊民互助組黨支部書記、互助組組長譚祥武說,在公司黨支部的引領下,每個互助組由以前零散經營,轉為抱團發展,既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強了公司實力。
裝載著貨物的貨車通過浮橋進入東興進境水果指定口岸。(資料圖)
這一邊貿扶貧新模式,是防城港市推動邊民互市商圈黨建一體化建設的成果。近年來,防城港市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構建互市商圈黨建共同體,以「黨建+互助組」「黨建+電子商務」,推動黨員引領邊民抱團參與互市貿易,實現脫貧致富。
建設過程中,該市積極探索地方單位與聯檢部門開展聯合黨組織建設,通過與互市行業企業黨組織建立黨組織生活聯動機制、黨內活動聯動機制、互市協同合作等聯合機制,從原來的各管各行、各盡各職到相融共建、群策群力的轉變,形成了強大的整體合作力量,為互市企業、邊民通關提供一條龍服務。同時,通過在邊貿企業、邊民互助組建立黨支部,把互市區邊貿企業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把互市區邊貿企業骨幹培養成黨員,構建了互市商圈黨建新格局。
在推進「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中,防城港市創新實施「聯建聯治聯產」黨建示範帶建設,引導基層黨建聯建、基層治理聯治、特色產業連片,成立抵邊村產業發展指導組,不斷提升黨員致富帶頭作用,推動邊境產業做大做強、走出國門。
通過示範帶動,該市邊境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迅速。目前,邊境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5萬元,其中20個超10萬元,2個超50萬元。
來源:廣西日報、防城港市新聞網
原標題:《築強堡壘 穩邊固防——防城港推動邊境黨建提質增效紀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