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2020-12-08 廣西新聞網

2020年08月29日 17:18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黃丹 編輯:蔣堯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丹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今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各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既助力疫情防控,打贏「疫情阻擊戰」;又幫扶困難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用心用情扶貧的一幕幕。

「既然來了,就不能只是一個過客,而要主動擔當,絕不退縮!」 2018年4月,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甘棠供電所設備班中級作業員宋志業欣然領命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扶貧工作隊員時,立下錚錚誓言。

進村走訪途中。

經常面帶笑容,精神抖擻,堅定的目光,這是宋志業的真實寫照。兩年多來,他和其他扶貧工作隊員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抱團戰鬥在脫貧攻堅路上,用一雙腳板丈量著農村脫貧致富的路子,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平凡人生……

用心鑽研,扶貧「小白」變「裡手」

「六窯村委共有532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144人,五保戶10戶10人,2018年脫貧9戶28人,2019年脫貧18戶55人,現有貧困戶7戶19人。貧困發生率由2.67%下降到0.36%  」說起扶貧工作情況,宋志業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工作20來年,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踏踏實實學、勤勤懇懇幹,從電力的「門外漢」到行業技能高手,其中的努力不言而喻。在2018年轉戰駐村扶貧後,即便一切是從零開始的 「小白」,他也從來沒有流露過畏難情緒:「不就是從頭學嘛,雖然文化不高,記性差點,學得慢點,那就多花點時間。」

整理扶貧工作日誌。

一頭扎進去,吃住在村裡。從上崗第一天起,宋志業就會同其他扶貧工作隊員及六窯村兩委,紮實開展「五個一」活動,與該村貧困戶「拉家常、問冷暖」,進行全方位走訪慰問,對貧困戶人員、收入、養殖、種植等具體情況開展全面摸底。即便打字不熟練,他硬是靠著自己的「一指禪」,一筆一畫記錄在隨身攜帶的小冊子上,與村扶貧幹部一起精準建檔立卡,做到「有卡、有冊、有檔」。

與村委幹部討論扶貧工作。

他白天走訪群眾,晚上研究政策。即便周末在家也沒閒著,趁著休息時間寫總結、做計劃。駐村幫扶兩年多,他深入貧困戶家中進行調查走訪300餘次,且每次回到村委之後,針對各戶實際情況,在村兩委會議上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如今,說起政策他了如指掌,問起貧困戶情況他瞭然於胸,萬事心中有數,開展幫扶得心應手。

走村入戶,做貧困學生的「貼心人」

扶貧必扶智,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可以使貧困學生通過自己的學識和努力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家庭的貧困問題,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真正地擺脫貧困。為此,貧困學生的升學與就業情況,一直牽掛在宋志業的心頭。

去年9月,六窯村委兩名女生周曉萍、劉婷婷分別被區內外兩所本科院校錄取,這本是讓人高興的事,卻讓兩個家庭犯了愁。原來,兩名女生均來自貧困家庭,周曉萍年幼時父親因病離世,僅靠母親種養維持一家人生活。劉婷婷出生十幾天後父親離世,不久母親遠走他鄉,從此杳無音信,爺爺奶奶將其撫養成人,眼下,爺爺奶奶年老體弱,收入十分微薄。

獲悉情況後,他立即上門造訪,與兩名女生及其家人促膝長談,並將詳細情況向局裡匯報,為兩名女生爭取到了各2000元的助學金,解決了她倆上學的燃眉之急,使兩名寒門學子終能圓大學之夢。

走訪貧困學生家庭。

如今,步入象牙塔的兩名女生在他的鼓勵下,依靠勤工儉學和打假期工基本解決了上學費用問題。

情系五保,用電有保障    

扶貧還要扶志,先把五保戶的家裡搞亮堂,讓他們的生活充滿儀式感,心裡才會跟著亮堂起來。

在駐村工作中,宋志業利用單位的優勢,將電力改造融於其中,著力解決六窯村五保戶的用電問題,通過採取多種措施辦法,讓他們用上放心電。

六窯村韋士添、盧在強、周樂先均為五保戶,平時靠低保維持生計,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宋志業在走訪中聽到群眾反映三人因為無錢購買線路器材及設備,一直沒有用上電。得知這一情況後,他立即自備了電線、插座、開關、節能燈等用電設備來到三戶五保戶家中布線接電,臨別時,還特意囑咐用電時要注意的各種事項,同時留下電話號碼,告訴如果出現用電問題時一定要及時撥打電話求助,以方便能夠迅速處理。

看著自己家裡室內室外電線煥然一新,韋士添、盧在強、周樂先緊緊握住他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為五保戶排查線路隱患。

依託優勢,扶貧產業結碩果

斷窮根,靠產業。發展好產業才是幫群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而產業扶貧又是解決貧困戶長久脫貧、不再返貧的一劑「良方」,如何讓群眾持續增收?這個「老大難」問題根植在宋志業的心中。

六窯村山清水秀,竹林茂密,高山溪水傾注而下,水資源豐富且水質良好,這樣的環境很適合養殖。

2020年初,在經過充分的調查論證,並同村兩委班子反覆醞釀之後,一個佔地近5畝的六窯村集體經濟養殖基地正式開建。

聯繫土方開挖、養殖大棚搭建、鴨苗進購、技術指導、工程項目上馬以來,宋志業跑上跑下、廢寢忘食。此外,他不僅為養殖基地爭取到了業擴延伸政策支持,為養殖基地用電項目建設節省了近13.萬元。還為養殖基地爭取到局裡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為集體經濟養殖基地爭取到的業擴延伸項目。

宋志業在集體經濟養殖基地忙碌著。

在他及村兩委班子的努力下,2020年4月,養殖基地正式投產。「我們總共投入了三批共7500隻鴨苗,第一批因為疫情原因導致銷路不暢,第二批純收入2萬元,第三批也即將在國慶節前出欄銷售,預計純收入2.5萬以上」,面對筆者,宋志業信心滿滿。他說,只要有了穩定的產業就不擔心我們的貧困群眾無穩定收入,有了產業的帶動我們的困難群眾才能更好的生活。他表示,隨著銷售渠道的打開,定將擴大養殖規模和範圍,帶動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道路。

田間地頭,防疫之下穩生產

2020年初突然而來的疫情,讓大家措手不及,提前結束春節休假的宋志業一回村就立馬衝到一線值守。為了守住疫情防控防線,他和其他村委幹部在檢測點24小時輪班,「逆行」與村兩委並肩戰鬥,摸底農戶,排查人員等等。除了卡點蹲守,還要逐戶排查各家各戶家庭人員情況,勸導返鄉人員居家隔離,做好宣傳、消殺等工作,也確保了六窯村感染病例「零發生」。

但疫情的封鎖導致六窯村平日靠外出務工生存的家庭陷入僵局。咋辦?

六窯村除種植水稻(香米),還以種桑蠶為主。宋志業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敏感地意識到。疫情防控時期,氣溫回暖,雨水充足,也正是桑園種植、管理的好時節。而受去年下半年蠶繭價格回升的行情好轉,村民們對種桑養蠶的信心得到提高,宋志業和村委幹部牢牢抓住這一外部有利因素,在他及村委幹部的動員下,村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桑蠶生產,紮實推進的新桑園種植和老桑園管護工作,並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開展桑苗調運、種植,老桑園中耕、除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春季桑園田間管理,並對養蠶前蠶房蠶具進行消毒準備。雖然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對蠶桑產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村民們能克服,大家對即將到來的生產充滿信心。

宋志業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村民應該聽從指揮安排,減少外出;做好自我防護;預防倒春寒災害;加強桑樹病蟲害的防治等桑園管護工作,為春蠶穩產高產創造條件,力爭再創豐收年年。

責任擔當,打贏扶貧攻堅戰

「紮根越深越知曉民情,知曉民情才能與村民培養深厚的感情。」談及一年多來的扶貧心得和經驗,宋志業頗有感觸地說到。真是出於對村民的深入了解,他做成了許多讓當地村幹部敬佩的事。

深入田間地頭幫群眾幹農活。

對此,六窯村黨總支部書記劉新紹深有感觸。他說:「宋志業作為一名扶貧一線工作隊員,他始終堅持扶貧為民的信念,『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奔小康」。

在村民們看來,宋志業之所以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就在於他始終堅定「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時時處處為村民利益著想——盡職盡責駐村,用心用情扶貧。

向群眾發放政策性宣傳資料,為群眾答疑解惑。

然而,宋志業卻表示「我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站好自己駐村工作的每一道崗!不待脫貧那一天,我絕不離開!」作為一名南網人,他的眼睛裡始終閃爍著堅定的光。他始終相信,只有腳踏實地去做好脫貧攻堅的每一件事,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才是對自己多年鄉村基層扶貧工作堅守的最好詮釋,才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宋志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落實在行動上,用心用情用力精準扶貧,真幫真扶真幹精準脫貧。

相關焦點

  • 《駐村的阿外》獲大獎,用心用情最動人
    《駐村的阿外》獲大獎,用心用情最動人 2020-11-21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群英譜】麻山深處刨窮根——記南方電網貴州公司駐紫雲...
    嶄新的柏油公路在山間盤繞,沿路蔬菜大棚裡時令果蔬長勢喜人……初秋時節的小寨關村,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誰曾想,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小村莊,在2015年以前還是路不暢、電壓低、水不通的省級一類貧困村。工作隊深入交流,多方合力,擴大銷路,帶動貧困戶增收。(劉高才攝)巨變,源於南方電網貴州公司的傾情幫扶。
  • 南方電網都勻惠水供電局保留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日前,中央文明委通報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名單,南方電網貴州都勻惠水供電局再次榜上有名。自2017年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以來,惠水供電局持續唱響「文明風 南網情 電亮好花紅」建設品牌,強化成果運用,特別是植入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 駐村幫扶有力量 凝聚合力築新貌---岷縣閭井鎮後治村幫扶駐村隊...
    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後治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始終堅持幫扶力度不減、目標不變、重心不移,以幫扶為己任,全面落實「四不摘」總要求,精準幫扶,確保了駐村幫扶工作落實落地生根見實效。  傾心盡力,完善基礎設施。  以前的後治村基礎設施落後、村民生活水平低、思想落後、村裡環境髒、亂、差,特別是村落「無路可走」。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邁進門檻 住進心坎——記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
    「訪」字排頭 一路留下「腳印」「如何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搶抓機遇,做到精準扶貧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思考和謀劃的問題。」這是張力2019年9月被選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後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及村組幹部座談會時提出的問題。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中下旬,駐村扶貧工作隊主動登記貧困戶危房,多次奔走縣、鄉政府及相關部門。三年來,共新建彩鋼房35所,完成了扶貧攻堅安居扶貧目標。  此外,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研究建設村屯太陽能路燈,在國家政策及地方財政支持下,全村110盞太陽能路燈亮起來了,徹底解決村屯摸黑出行歷史。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在稅務機關, 有著這樣一群駐村「第一書記」: 他們,蹲在村頭村尾
  • 闞雲超一行到前付村調研指導駐村扶貧工作
    11月25日上午,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闞雲超一行到通許縣豎崗鎮前付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闞雲超一行首先來到前付村產業扶貧基地,詳細查看了即將上市的芹菜、紅薯、南美白對蝦的種植養殖情況。他強調,要進一步加大消費扶貧力度,注重打造自身品牌、開拓對外市場、提升產品價值,助力村集體經濟的高層次、高質量發展。在前付村黨群服務中心,闞雲超認真聽取了我校駐村第一書記、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劉會賓代表省派第一書記團隊、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對村裡工作規劃和發展的匯報。
  • 邢臺水業集團駐村工作隊進駐廣宗縣馮家寨村
    2018年初,河北省邢臺水業集團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廣宗縣馮家寨村,三年來,在派出單位大力支持下,駐村工作隊從基礎工作做起,從細微處入手,按照省、市、縣各級領導機構有關扶貧脫貧的具體要求,以「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為標準,按照「住得下、底數清、施策準、行動快、成績優」的工作目標,腳踏實地、扎紮實實地開展了駐村幫扶工作。
  • 「以村為家」幫民富——記瀘溪縣駐長坪村扶貧幹部王薇的感人事跡
    由於工作能力突出,2017年4月王薇被單位派駐到瀘溪縣浦市鎮長坪村。而同樣從事扶貧工作的丈夫劉澤成卻被調回寧鄉,一對感情深厚的璧人因扶貧工作開始了異地分居的生活。入村不到兩個月,王薇就完成了全村所有貧困戶的走訪,做到村裡的「大事小情、家長裡短」都瞭然於心。她還發揮自己的電腦特長,和大家一起處理表冊、上報材料、熬夜加班,體驗著駐村扶貧生活的苦與樂。 「她工作紮實,能吃苦,接地氣,和群眾打交道不擺架子,是帶著真感情來駐村扶貧的!」
  • 緊盯「兩業扶貧」 強力助推鄉村振興——記宜春電信駐黃茅鎮林場村...
    在大土駐村期間,餘端文兩次考評民主測評皆以全票優秀通過,連續兩年評為優秀。使大土村由一個排名落後的軟弱渙散村連續兩年獲得科學發展綜合排名第一的先進村。2019年5月任期屆滿,由於扶貧工作成效突出,又被委派其至萬載縣黃茅鎮林場村(市定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
  • 河北省科學院:把科研實驗室建在駐村扶貧第一線—新聞—科學網
    河北省科學院副院長劉波是第一個進駐寶元昌村的扶貧幹部。他和工作隊員充分調研、積極謀劃、多方溝通,不斷探索該村扶貧的路徑。   從2016開始,河北省科學院有三批駐村幫扶工作隊共8人奮戰在寶元昌村扶貧一線,他們把扶貧戰場當作科技創新的「練兵場」,使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惠及貧困群眾。
  • 牽住產業扶貧「牛鼻子」——廣西賓陽脫貧攻堅一線觀察
    新華網南寧6月4日電(記者覃星星)「我2018年回村創業,通過現代化生態種養一體化模式,用菌草餵養蛋雞,出產的雞蛋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在廣西賓陽縣賓州鎮恭村的一個雞棚裡,賓陽縣匯財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德威說。
  • 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
  • 傾心幫扶 助推脫貧——記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駐阜平縣壽長寺村工作隊
    3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工作隊進駐該村,與村兩委擰成一股繩,同父老鄉親打成一片,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用心用力用情開展精準幫扶,改變了村子的面貌。齊心協力全力抓實基礎設施建設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駐村工作隊到達壽長寺村後,吃飯時登門入戶、勞動時深入田間地頭,通過近1個月的努力,同老鄉拉近了距離,縮小了差距,也實現了聽真情、透實底的目的。
  • 周廉高:用心用情扶貧 貧困戶眼中的「高隊長」
    扶貧隊長周廉高走訪肖嗣周。紅網時刻4月24日訊(通訊員 陳勇 謝新陽 視頻剪輯/湯思柔)「高隊長,你來啦,真的太感謝你了」看見扶貧隊長周廉高登門走訪,郴州市桂陽縣舂陵江鎮十字村貧困戶肖嗣周熱情地迎了上去。
  • 省委黨校59期中青班二班第五小組在湘西永順科皮村開展駐村入戶...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芙蓉鎮科皮村開展為期五天的駐村入戶教學活動給科皮村父老鄉親們帶來了新的視野和思維,學員們也在活動中向人民群眾學、基層幹部學、扶貧工作隊學的過程中磨礪黨性修養、錘鍊政治品格、踐行初心使命。動真情,明實情,駐村入戶察民情「沒想到見面會不講成績直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