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倒春寒,把初夏的熱浪氣息一下降到十幾度,帶入了乍暖還寒之中,但霍林郭勒市達來胡碩蘇木巴潤嘎查59戶貧困戶卻沒有感覺到一絲寒意,他們的內心反而蕩漾著陣陣暖流,因為這59戶在黨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迎著朝陽踏上了幸福的道路。
「訪」字排頭 一路留下「腳印」
「如何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搶抓機遇,做到精準扶貧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思考和謀劃的問題。」這是張力2019年9月被選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後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及村組幹部座談會時提出的問題。
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召開座談會研究幫扶對策
半年多的時間,張力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和大家的意見建議,想辦法、出點子、謀路子。通過走村串戶摸底調查,全面摸清了村情民意。在他看來,導致巴潤村有59戶130人致貧的原因有五類,其中因缺技術1戶,缺勞動力2戶、因病36戶、因殘17戶、因學3戶。
駐村幹部入戶走訪
原因調查清楚後,駐村工作隊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脫貧計劃,通過本村落地企業帶動、爭取項目資金、舉辦招聘會等有效措施,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目前,巴潤嘎查脫貧攻堅工作紮實推進,正常脫貧48戶102人、穩定脫貧11戶28人。享受低保(含特困供養)54戶118人,佔90.77%。享受產業扶貧項目資金9戶24人。在正常脫貧戶中,實施就業脫貧覆蓋11戶、實施產業脫貧覆蓋13戶。
「謀」字為重 一起尋找「出路」
巴潤嘎查全村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和養殖,是典型的農業村。要想讓巴潤嘎查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光靠政府部門的「輸血式」幫扶是不夠的,還得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激發內生活力。
在深入走訪、充分調研、反覆討論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制定了扶貧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思路,即:以產業發展為動力,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種植業;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致富本領;發揮幫扶單位優勢,開展綜合幫扶等幾項重點內容。根據前期採集到的貧困戶基本情況,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一起逐一分析致貧原因,分類統計,根據原因制定每戶的幫扶措施。
駐村幹部帶著技術能人開展入戶指導
大棚花卉種植項目是巴潤嘎查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項目之一,該項目投資58萬元,新建一座佔地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花卉基地,以合作聯營的方式,採取「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由黨支部領辦的四季蔬菜花卉有限公司負責花卉基地的管理運營,委託合作社種植花卉,對接我市園林公司及各大企業花卉市場銷售,以此壯大集體經濟,讓村裡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分紅實現穩定脫貧。目前,按照訂單已繁育花卉種苗30萬株。
駐村工作隊人員查看花苗種植情況
與此同時,駐村工作隊按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工作思路,依託育苗中心大力開展貧困人員技能培訓,推進良種良法普及推廣,為全村110餘個早春生產戶提供廉價優質種苗11萬餘株,免費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集中技術培訓和銷售信息,為全村早春種植戶直接節本增收8萬餘元。同時,村黨總支牽頭,聯合食用菌、草莓、葡萄等特色種植戶14個,結成「合作聯盟」,開展聯合種植,不斷強化種植戶品牌理念,推出「潤禾蔬菜」「巴潤草莓」等品牌,積極拓寬銷售渠道,與鴻宇家超市、雙利超市達成合作意向,在兩家超市設立蔬菜專營櫃檯2個,將該嘎查果蔬產品進行專櫃銷售,大大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育苗中心為110餘個種植戶提供廉價優質種苗11萬餘株
「幹」字當先 一心搭建「橋梁」
扶貧幹部要邁進貧困戶的門檻,更要走進貧困戶的心坎。駐村幫扶是一份「感情活」,既要帶著對這份工作的感情,更要帶著對群眾的感情,把群眾當親人,真心為老百姓辦實事。當前巴潤嘎查成功摘掉「貧困帽」的59戶中,張玉華家就是其中一戶。
駐村工作隊到張玉華家走訪
晌午的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照得家裡格外暖和。「你們快坐下、坐下,我給你們沏茶。」張玉華忙著招呼大家。客廳正面,白牆上貼滿了兒女在學業上獲得的各項獎狀,沙發上曬太陽的貓懶洋洋的一幅愜意的模樣,窗臺邊向著陽光努力生長的盆栽讓整個屋子顯得生機盎然,令人心情愉悅……幾年前,張玉華家還是牆上圖釘貼舊畫、木頭板凳一層土、一盞燈泡照全家。
張玉華家生活不寬裕,後來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雙兒女和手術時欠下的38萬元債務。她一人挑起全家重擔,一副單薄的身板兒、幾畝薄田,寡母孤兒孤女,張玉華內心早就沒有什麼嚮往了,她認為這就是她的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政策像汩汩清泉滋潤大江南北。2014年6月,張玉華家「因病」「因學」被識別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制定了「兜底+扶智」的脫貧幫扶方案。一方面,對接教體局、民政等有關部門,落實綜合保障性扶貧政策,讓一家三口都享受低保政策、給正在上學的孩子發放教育扶貧補助。今年,村裡的扶貧工作隊考慮到張玉華因長期勞累導致各種身體問題,又將其納入到慢病籤約醫生服務,享受免費體檢、基本醫療保險等健康扶貧政策;另一方面,計劃讓張玉華加入「聯戶種植」體系,協調包聯單位籌資改造溫室大棚、傳授草莓種植技術,培養張玉華成為特色種植示範戶,進一步提高其種植產業收入。張玉華笑著說,「又是修大棚,又是送技術,又是幫我賣農產品,還經常過來看我,說到底,還是黨的政策好啊。現在生活寬裕了,就盼著女兒工作順利,兒子能順利通過中考,將來再考個好大學,自己這一輩子就沒白辛苦。」張玉華是成功脫貧的一個例子,更是一件件、一樁樁真情幫扶事跡最生動的寫照。
勤勞的張玉華在好政策的扶持下用雙手「擦」亮生活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半年來,駐村工作隊協調幫扶單位工會籌集資金 1萬元為貧困戶許明清家買5隻待產母羊;協調包聯單位法院籌集資金4800元為脫貧戶柳蓮豔家購買300隻美洲雁;協調包聯單位公共事務服務中心籌集資金6000元為貧困戶唐江家購買300隻小雞;協調包聯單位疾控中心籌集資金5000元為貧困戶孫國臣家改造大棚;聯合團市委舉辦現實版「開心農場」耕種活動,進一步增加收入……
炎炎夏日、數九寒冬,不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農家小院,到處都能看到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忙碌的身影:有的幫助農戶聯繫貸款、有的入戶開展土地確權,有的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他們牢記使命,帶著感情,紮根一線,把群眾當親人,幫助理清脫貧思路,制定精準幫扶計劃,落實精準幫扶措施,用真情暖民心、以實幹贏信任,譜寫了一曲幹群同心決戰脫貧新樂章。
記者:美麗
掃碼關注我們
魅力霍林河微信公眾號
郵箱:meilihuolinhe@126.com
電話:0475—7966565
原標題:《邁進門檻 住進心坎——記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