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亮靚點:也克鐵熱克村刺繡合作社促婦女就業

2020-12-04 中國青年網

  「我喜歡刺繡,我從小就會,家裡的東西都是我繡出來的。」42歲的薩裡曼·伊力亞斯坐在刺繡合作社裡,手上不停的擺弄著自己的刺繡作品。

  刺繡合作社的全稱叫黑孜葦絲路吉道手工藝品產銷合作社,當初是想讓更多的婦女就近就地就業,新疆能源集團公司「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便積極推動,於2014年11月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黑孜葦鄉也克鐵熱克村18名婦女組成的農業合作社。法人代表、董事長由村婦女主任帕麗丹·吐爾幹拜克擔任。合作社成立至今,主要生產婦女手工刺繡的頭巾、枕頭、被面、白氈帽、掛毯、坐墊等。

  「2016年之前,我們縣城裡的中吉一條街上,那裡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刺繡店。但是我們沒有什麼錢,只能租了一個特別小的店面。」帕麗丹·吐爾幹拜克說道:「這批工作隊給我們爭取到了15萬元的資金,買了一臺大型電腦刺繡機,還添了鎖邊機和縫紉機,那個店面根本放不下。我們也向工作隊說明了困難,後來工作隊聯繫村委會,就把我們協調到村委會旁邊這個房子裡。」

  據了解,在機器全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平均每月可完成委託加工產品3000件,實現收入1.14萬元。合作社徹底實現了從手工向機器化批量生產的轉變。

  「由於這些婦女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刺繡,而且民族刺繡樣式單一,經過我們廣泛走訪,深入分析,決定辦培訓班。」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喬雪蓮說,「通過五次往返阿圖什,我們找到了庫圖魯克商貿有限公司,通過他們委託加工,這樣我們的合作社就不擔心沒有訂單。同時,他們也要負責相關技能的培訓。我們這邊積極調動,最後確定了12名婦女去參加培訓。」

  米力古力·居馬巴依就是其中之一。42歲的她以前一直是家庭主婦,不是在家帶孩子,就是出去幫丈夫放羊。「我這次出去,學會了很多東西,比如如何用電腦繡花。最重要的是我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我也可以賺錢。現在我家已經脫貧了,我很高興。」

  薩裡曼·伊力亞斯也參加了這次的培訓,讓她最高興的是丈夫態度的轉變。「以前家裡人都不怎麼支持,覺得我就是浪費時間,也沒人相信我的手藝。現在不一樣啊,丈夫看到我也能賺錢還吃了一驚,他現在特別支持我。」

  據了解,目前刺繡合作社的委託加工業務已全面展開,一臺設備可解決4名婦女就業,在刺繡合作社工作的婦女人均月收入最少可達1500元。

  為了感謝駐村工作隊的努力,帕麗丹·吐爾幹拜克和合作社裡的姐妹們商量了一下,決定把自己繡出來的掛毯送給工作隊。「每人都有一個,這些也不貴,用不了我們太多的時間。但能表達出我們對工作隊最真誠的感謝。」(馬冰倩)

相關焦點

  • 駐村亮靚點:庫木庫都克村有個青年創業孵化基地
    為此,新疆自治區經信委駐庫木庫都克村工作隊緊緊圍繞「強隊伍、建陣地」目標,不斷完善陣地硬體設施,完善陣地功能,籌措資金,籌建了900平方米的村民技能培訓中心暨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庫木庫都克村團支部書記阿不都熱西提·吾斯曼說。   在庫木庫都克村有一支「刀郎青年工程服務隊」施工隊,這個工程隊目前有21人,有的是泥瓦工、有的可以熟練操作砂石攪拌機、有的從小跟著父親砌過牆、當過小工,住村工作隊通過創業基地將他們召集在一起組成團隊,承包村裡的一些土木工程。   目前,「刀郎青年工程服務隊」承攬了庫木庫都克村和鄰村的3套富民安居房工程。
  • 巴夏克其村蛻變的幸福密碼
    巴夏克其村村醫蘇迪木汗·麥麥提敏對老人薩代提·阿伍提囑咐道。  今年81歲的薩代提是慢病籤約患者,每周村醫都會定時上門診療,像他這樣的村民還有141 人。  新疆墨玉縣扎瓦鄉巴夏克其村,曾是自治區級深度貧困村。而如今,寬敞的柏油路、整潔的富民安居房、甘甜的自來水,以及便捷的就診服務,成為這個小鄉村新面貌。
  • 駐村亮靚點:庭院經濟開拓增收致富新途徑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駐村幹部馬建軍打趣道。吐爾貢不好意思地直撓頭,經過介紹,才知道,客廳原來是草房,花園原來是羊圈,再往裡乾脆就是亂糟糟。   自治區組織部的幹部駐村後,就發現村莊庭院存在嚴重「髒亂差」問題,各村幹部群眾的庭院功能不完備,居住生活條件比較簡陋。
  • 駐村第一書記白雲:一手老繭 攪熱山村
    新華社銀川1月1日電 題:駐村第一書記白云:一手老繭 攪熱山村   新華社記者於瑤、陳澤安   寒冬時節,翻山越嶺後,終於見到了白雲。一握手,感覺白雲熱乎乎的手上滿是老繭。   「老繭是幫村民鍘草留下的,一般我到哪家碰上正幹活,就上手幫著幹,邊幹邊聊。」
  • 365天中,他駐村蹲點達300天
    「屯溜達」書記常年一身運動鞋、運動褲打扮,走村串戶、盤腿上炕,跟村民拉家常、摸情況、想對策……因為愛在村屯串門,為人熱心腸,韓軍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屯溜達」書記。科爾沁右翼中旗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區,是國家級貧困旗。駐村後,韓軍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調查,利用早晚時間到貧困戶家裡聊家常、講政策、聽意見。
  • 駐村幫扶有力量 凝聚合力築新貌---岷縣閭井鎮後治村幫扶駐村隊...
    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後治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始終堅持幫扶力度不減、目標不變、重心不移,以幫扶為己任,全面落實「四不摘」總要求,精準幫扶,確保了駐村幫扶工作落實落地生根見實效。  傾心盡力,完善基礎設施。  以前的後治村基礎設施落後、村民生活水平低、思想落後、村裡環境髒、亂、差,特別是村落「無路可走」。
  • ...的貼心人——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潘伯超
    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到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群眾都說我是村裡的「貼心人」。野牛山村是三類貧困村,共轄10個村民組、5個自然寨,全村231戶92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6戶375人。由於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沒有支柱產業,群眾生活生產條件十分困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 邁進門檻 住進心坎——記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
    「訪」字排頭 一路留下「腳印」「如何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搶抓機遇,做到精準扶貧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思考和謀劃的問題。」這是張力2019年9月被選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後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及村組幹部座談會時提出的問題。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今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各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既助力疫情防控,打贏「疫情阻擊戰」;又幫扶困難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銀川2月22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記者任瑋  到底要不要種黃花菜?就這個問題猶豫、爭論過多次後,賈廷升和媳婦終於達成了共識:「種!15畝地全改種黃花菜!虎書記說了,種黃花菜有補貼,村裡合作社管加工、有銷路,還擔心啥?」  賈廷升口中的虎書記叫虎正南,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寧夏國土資源廳派駐柳泉鄉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這個春節,閒下來的虎正南盤點自己一年的工作,發現最大的收穫,是念好了「黃花經」。  柳泉村是移民村,也是全鄉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 幫到心坎上 扶到最實處—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紀實
    機關選派了3名骨幹力量組建駐村工作隊,每年安排工作經費4萬元以上,保障駐村扶貧工作隊開展工作。機關31名機關幹部與建檔立卡戶「一對一」結對幫扶,堅持每月走訪至少1次,實時掌握貧困戶收入和教育、醫療、住房、飲用水等保障情況。三年來,駐村工作組從改善基礎設施入手,大力推進水、路和產業等建設,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 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 緊盯「兩業扶貧」 強力助推鄉村振興——記宜春電信駐黃茅鎮林場村...
    在大土駐村期間,餘端文兩次考評民主測評皆以全票優秀通過,連續兩年評為優秀。使大土村由一個排名落後的軟弱渙散村連續兩年獲得科學發展綜合排名第一的先進村。2019年5月任期屆滿,由於扶貧工作成效突出,又被委派其至萬載縣黃茅鎮林場村(市定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
  • 雅江之源的榮光——日喀則市仲巴縣亞熱鄉裡孜村掠影
    她介紹,牧民創業合作社成立以來,經營範圍不斷拓展,目前主要包括養殖、餐飲、編織及邊貿等。同時,隨著邊境小康村建設深入推進,包括裡孜村在內的3個村合資成立了臨時取料場,不僅解決部分村民就業,而且經濟效益可觀,僅去年就收益320萬元左右。通過4:3:3制分紅,即40%用於建檔立卡戶,30%用於產業貸款還款,其餘用於非建檔立卡戶,為全村群眾帶來不小的實惠。
  •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退伍不褪色 譜寫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
    第一播報訊 (都昌臺 杜春泉)從軍20載,轉業到地方;勇挑重擔,成為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 第一書記;從軍營轉戰到農村脫貧攻堅一線,他延續軍人的血性,譜寫了一曲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都昌陽峰鄉共升村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的扶貧故事。
  • 規模種植中藥材多種渠道促增收 滿江紅村靠產業旺起來
    走進黑龍江省鐵力市鐵力鎮滿江紅村,乾淨整潔的鄉間小路上,成排的亮紅色標識惹人注目。走近一看,是設計精美的「一村一品·滿村紅貝」圓形標誌。「就是這樣的一顆顆小平貝,鋪起了我們村的脫貧致富路。」滿江紅村黨支部書記、精準致富平貝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寶說。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肖書記你又來了,快進屋來喝水嘛。」  「老張在放牛啊,你家姑娘的身份證我從鄉派出所給你帶回來了。」  「老肖,前次給你說的那個修路事情你們要哪哈兒才整得了?」
  • 浙江溫嶺:村企結對共促黨建
    為助力鄉村振興,幫助農村有志青年解決就業並實現脫貧致富夢想,企業主動與松建村取得聯繫,以黨建共建的形式,攜手共謀發展。  松建村位於松門鎮南城管理區。在村黨支部的努力下,曾經一貧如洗的貧困村,已發展成為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生活富足的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這次村企合作,可謂強強聯合。  「村企合作,實現了『多贏』。
  • 「苦鹼水」村的日子比蜜甜
    國家稅務總局柯坪縣稅務局作為對口幫扶單位,幫助搭建就業平臺、建立長效養殖機制、開展「一對一」幫扶,到2019年底,玉斯屯喀什艾日克村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了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8.4萬元,提前一年讓所有貧困戶「摘帽」。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哈爾濱銀行黨委高度重視,2017年6月,向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董事長郭志文、行長呂天君、工會主席羅忠林等總行領導,先後多次到扶貧工作隊現場辦公,詳細了解村裡人口、土地、資源、集體經濟收入、產業發展、群眾就業等情況,親身感受村民的生活狀況,了解村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指導產業扶貧項目選擇和「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落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