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2020-12-05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董瑞宜深知,要徹底改變貧困村落後的面貌,關鍵在於實幹。剛到山南村時,村裡基本「一窮二白」。而今,山南村不但脫了貧,還培育了特色產業。現在村裡有苗木花卉園1450 畝、稻蝦共養400 畝、黃鱔溫室育苗養殖100 畝、農業觀光和鄉村旅遊產業基地305畝。2019年,村集體收入超過50萬元。為找準發展路子,董瑞宜和村幹部、村民共同研究,確立了「支部+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2017 年,一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到山南村落戶發展,但在土地流轉最後環節有3 戶村民思想動搖。董瑞宜便吃住在村民組,反覆同他們算經濟帳、收入帳,最終實現了400 多畝土地的成功流轉。現今,山南村中草藥種植扶貧示範基地已發展到600畝。

今年3 月,山南村新投資的壕熊世界農業觀光項目未受疫情影響順利開工。「疫情期間,村裡流轉了300 多畝土地,還幫助我們招募了工人。」壕熊世界負責人楊建貴介紹說。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000 萬元,設計年接待遊客10 萬人次,預計今年9 月正式開園,項目建成後將有力帶動山南村村民就業。

作為國家稅務總局合肥市稅務局扶貧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董瑞宜經常向市局匯報村裡情況。2014 年起,合肥市稅務局與山南村結對子,多年來已累計幫扶資金195萬元,發放慰問物資價值40多萬元。

張勁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慧

相關焦點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哈爾濱銀行響應國家號召選派優秀幹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董事長郭志文、行長呂天君、工會主席羅忠林等總行領導,先後多次到扶貧工作隊現場辦公,詳細了解村裡人口、土地、資源、集體經濟收入、產業發展、群眾就業等情況,親身感受村民的生活狀況,了解村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指導產業扶貧項目選擇和「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落地情況。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董瑞宜:帶頭引領 讓昔日貧困村換新顏
    本報訊 2012年4月開始,作為安徽第五、六、七批選派幫扶幹部,來自合肥市稅務局的董瑞宜,通過三年時間讓原本軟弱渙散的古城社區發展成「模範村」;自2014年開始,又到省級貧困村山南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通過6年奮鬥,讓山南村在2016年底從貧困村出列。
  • 河北省科學院:把科研實驗室建在駐村扶貧第一線—新聞—科學網
    河北省科學院副院長劉波是第一個進駐寶元昌村的扶貧幹部。他和工作隊員充分調研、積極謀劃、多方溝通,不斷探索該村扶貧的路徑。   從2016開始,河北省科學院有三批駐村幫扶工作隊共8人奮戰在寶元昌村扶貧一線,他們把扶貧戰場當作科技創新的「練兵場」,使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惠及貧困群眾。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以村為家」幫民富——記瀘溪縣駐長坪村扶貧幹部王薇的感人事跡
    對於王薇而言,自從2017年4月駐村以來,這樣的離別場景早已成為生活常態。 今年30歲的王薇是吉林省吉林市人,畢業以後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電視臺工作。2015年的一次火災,把王薇從火中救出的消防隊員劉澤成,後來成為了她的丈夫,兩人於2016年9月迎來了他們的愛情結晶「維寶寶」。
  • 吳鑫:當好扶貧幹部 造福一方百姓
    盛夏的初晨,臺江縣展坐村拂曉的黎明格外明亮,早起的扶貧幹部們已經在黨群活動室商量一天的扶貧「大計」,天空下起了大雨,但擋不住駐村幹部們依舊在村裡開展扶貧攻堅的步伐,一身灰色運動裝、頭戴苗家農夫鬥笠帽、腳下一雙黑色長筒靴的吳鑫在活動室門口正與村裡的幾名老農商討著,這7月天的雨季帶給農作物的損害情況。
  • 闞雲超一行到前付村調研指導駐村扶貧工作
    11月25日上午,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闞雲超一行到通許縣豎崗鎮前付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李聲威、幹部培訓中心副主任戴玉磊、教務處副處長白永強、招生辦公室副主任馬梁陪同調研。闞雲超一行首先來到前付村產業扶貧基地,詳細查看了即將上市的芹菜、紅薯、南美白對蝦的種植養殖情況。他強調,要進一步加大消費扶貧力度,注重打造自身品牌、開拓對外市場、提升產品價值,助力村集體經濟的高層次、高質量發展。在前付村黨群服務中心,闞雲超認真聽取了我校駐村第一書記、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劉會賓代表省派第一書記團隊、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對村裡工作規劃和發展的匯報。
  • 中國平安「三村工程」落地重慶奉節 「平安扶貧保」助力產業升級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朱伊佳)9月25日報導 繼今年4月與重慶市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框架協議後,中國平安進一步推進項目在當地的落地實施。9月17日,中國平安與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和金融支持框架合作協議,中國平安將通過村官、村醫、村教項目,助力奉節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未來,中國平安將在奉節縣重點推廣「平安扶貧保」創新模式,支持當地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村合作社免費給我們提供種子、農藥、化肥、技術,在銷路上也不用發愁,『村社合一』發展模式給我壯了膽。目前,一共產了9噸多的瓜,按市場價格每斤1元收購,收入就能達到將近1萬元。」甘肅瓜州縣瓜州鎮三工村種植戶吳永太說,2011年開始,他就響應政府號召開始種植蜜瓜,通過政策的支持和自身不斷努力,讓自家的日子過得紅火了起來。
  • 【第三隻眼看貧困縣「大考」】甘肅定西:探索符合市情的精準扶貧模式
    院裡的圈舍就是幫扶幹部聯繫信用社貸款5萬元修建起來的,新添的9隻羊也是靠扶貧政策引進來的,再加上秸稈種植的補助,今年的收入增長有了指望。 定西全市抓好貧困戶識別這一環節,通過農戶申請、村民評議、逐級審核、張榜公示等程序,瞄準最貧困的村社、最困難的群眾,確保扶貧對象識別準確有效,全市896個貧困村、83.92萬貧困人口通過識別建檔立卡實現精準管理。
  • 「馬隊長」扶貧記
    一2017年7月26日,對於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十分平常的日子,而對於時任安徽農行阜陽分行副行長的馬建軍來說,卻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天,他接到了自己新的任職命令,被選派擔任臨泉縣杜莊社區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省農業農村廳領導到靖安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省農業農村廳領導到靖安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發布時間:2020-03-31 10:33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3月27日,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委書記江枝英到靖安縣羅灣鄉哨前村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山歌飄在雲霧間,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喲,百姓的生活盼改變……」隨著序曲《好大的事情在身邊》響起,壯鄉的好山好水鋪展出畫卷,打動人心的扶貧故事開啟篇章。
  • 省派第一書記南陽駐村扶貧工作調查第一書記如何打贏「扶貧仗」
    基層黨建基礎設施打通扶貧兩條「動脈」2015年9月,省物資公司駐內鄉縣瓦亭鎮羅溝村第一書記武守巖剛入村便「攤上了大事兒」:村支部改選,村支書和副支書均未選出,村委班子全面癱瘓。「黨群幹群關係非常緊張,調研走訪想找個帶路的人都沒有。」回想剛入村的困境,武守巖歷歷在目。
  • 視頻|「中國丹霞山扶貧公益行」啟動,創新探索「徒步+扶貧+觀光...
    中國丹霞山扶貧公益行活動通過「徒步行+消費扶貧+鄉村旅遊」,進一步推動「扶貧+產業」合作新模式,引導社會大眾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有效築牢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將更加關注韶關扶貧事業的發展,希望更多的優秀企業家、愛心人士和我一同關注扶貧、投身公益,推動扶貧公益事業發展。」杜鋒說。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三村工程」 :打造精準扶貧的平安模式
    2018年起,中國平安精準扶貧項目「三村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累計4100萬元的"扶貧保"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和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