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眼看貧困縣「大考」】甘肅定西:探索符合市情的精準扶貧模式

2020-12-05 人民網甘肅頻道

3月2日至10日,按照甘肅省對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17個插花型貧困縣的黨政領導班子和正職進行2015年度脫貧攻堅任務考核的工作要求,記者以第三方評估組成員身份全程見證了第6考核組、第三方評估組對定西市7個縣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

「苦疾甲於天下」曾是甘肅定西市的真實寫照,定西是全國扶貧開發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作為「三西」扶貧的發源地,甘肅定西市從救濟式扶貧到基礎開發式扶貧,從綜合開發式扶貧到參與式整村推進,通過「治山水、強基礎、興科技、調結構」,過去貧窮落後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

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定西市著眼解決「扶哪些、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在充分學習、借鑑的基礎上,一套符合定西市情的「一村一業一單位」「一戶一策一幹部」的扶貧模式應運而生。

摸清「家底」 精準定位

精準扶貧首先得把真正的貧困戶識別出來。隴西縣扶貧辦主任王耀東說,隴西縣分3期對聯戶幹部進行了培訓,要求每個幹部進村入戶,通過多種形式,向老百姓宣傳介紹貧困人口識別政策、程序和建檔立卡工作的內容要求。貧困人口識別出來後,被劃分為四種類型: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型、生產生活條件落後型、技能缺乏型、產業滯後型,然後根據貧困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

隴西縣柯寨鄉柯寨村村民馬海軍家的情況被劃分為產業滯後型貧困,並得到了有效幫扶。他家客廳的桌子上,一張精準扶貧幫扶卡放在醒目的位置,卡片上一分為二,左面是幫扶戶的詳細情況,包括年齡、收入、家庭狀況、致貧原因、貧困戶屬性;右面是聯戶幫扶幹部的姓名、照片、聯繫方式、單位職務,整個幫扶情況在這張卡上一目了然。

馬海軍告訴記者,他家的幫扶幹部,已經來過家裡好多趟了。院裡的圈舍就是幫扶幹部聯繫信用社貸款5萬元修建起來的,新添的9隻羊也是靠扶貧政策引進來的,再加上秸稈種植的補助,今年的收入增長有了指望。

定西全市抓好貧困戶識別這一環節,通過農戶申請、村民評議、逐級審核、張榜公示等程序,瞄準最貧困的村社、最困難的群眾,確保扶貧對象識別準確有效,全市896個貧困村、83.92萬貧困人口通過識別建檔立卡實現精準管理。

定人定點 全力扶持

在通渭縣常河鎮泉灣村泉灣社段富寶家,客房牆上掛著一張醒目的《精準扶貧掛圖作戰到戶一覽表》,詳細列出了精準扶貧政策、貧困戶基本情況和6大類30項精準幫扶項目、實施內容、完成時限及進展情況。

「這些圖表是我們開展『一戶一策』精準扶貧的重要作戰圖。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我們根據貧困戶的發展意願,繪製了精準扶貧的詳細圖表並將它們掛在了貧困戶牆上。」據常河鎮黨委書記呼自立介紹,有了到戶作戰圖,使精準扶貧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工作職責更加明確,幫扶幹部和貧困戶就能夠按照存在的缺項,逐項補齊短板。

「哪家村民缺技術了就聯繫技術人員給他們送技術,哪家村民要發展產業缺資金了就給他們協調貼息貸款……」幫扶措施越來越實惠,村民們喜上心頭。

定西市扶貧辦副主任姚尚勇介紹,通過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科學劃分貧困類型,選派駐村幹部針對性幫扶,鋪設了精準扶貧的「管道」,有效解決「扶誰」「誰扶」和「怎麼扶」三大問題,扶貧開發實現了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

為了使精準扶貧措施落到實處,精準幫扶規劃成為重中之重。定西市在全力搞好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對全市869個貧困村、83.92萬貧困人口建立了「一村一業一單位、一戶一策一幹部」的結對幫扶機制,精心編制了縣、村兩級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為所有貧困戶逐戶制定了脫貧計劃,做到了扶貧對象、扶持項目、培訓內容、責任人員「四明確」。根據貧困戶的自身條件,確定脫貧時間,實行分類指導、因戶施策,將所有的扶貧資金、項目、物資投放到當年要脫貧的貧困戶,聚力定點、消除貧困。採取倒排時序的辦法,做到減貧目標任務、扶貧措施、時間進度、考核驗收「四到戶」,真正做到扶貧工作對象精準、措施辦法精準、摘帽時間精準、考核驗收精準「四精準」。

目前,定西市869個貧困村都確定了幫扶單位,派駐了駐村工作隊,對83.92萬貧困人口都確定了幫扶幹部,基本實現了單位聯繫貧困村、幹部聯繫貧困戶的全覆蓋,保證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組,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入村到戶、不留死角,形成了精準扶貧格局的主體。同時,幹部幫扶計劃一覽表上列清致貧原因、幫扶人員、致富措施、脫貧時限,讓幹部對「先幹什麼」「後幹什麼」「怎麼幫」心中有數。同樣,掛在牆上的圖表也讓老百姓心裡亮堂了。

改革創新 產業扶持

安定區李家堡鎮張灣村貧困戶馬生文在雙聯單位的幫扶下,實現了「四年四變遷」,由過去全家五口人擠一間土坯房,到住上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由過去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餬口,到成為養殖基礎母羊30隻的專業戶;由過去三個子女上學難,到他們成功地完成學業再到實現就業……這是安定區精準脫貧路上一個生動案例。

在臨洮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各村的辦公室,牆上都有任務建設進度表和產業發展分布圖。

「這些都是根據各鄉鎮各村的實際情況確定的,扶貧首先要力求幫扶思路精準。」臨洮縣扶貧辦主任常貴勤介紹,根據全縣情況,分年度、分行業確定了全縣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總體目標任務,分年度分鄉鎮確定了產業示範村、潛力村發展需求與保障措施,分年度分鄉鎮分村確定了村級發展需求,實現了與鄉鎮、村發展需求的統一,做到了有村情檔案、問題臺帳、需求清單、村級規劃、包片包村工作檯帳、貧困鄉鎮和貧困村脫貧時限。

在培育產業上,臨洮縣項目主管單位優先安排當年脫貧村、貧困戶、示範村,其次安排當年非脫貧村、非貧困戶、潛力村,再次安排已脫貧示範村,集中各方力量,著力培育優勢增收產業,使脫貧鄉鎮、脫貧村有項目支撐、有脫貧舉措,確保真扶貧、扶真貧。

要讓「輸血扶貧」轉為「造血扶貧」,發展產業是核心。定西市圍繞中醫藥、馬鈴薯、草食畜等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蔬菜、林果、勞務等多元富民產業培育壯大,紮實推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使每戶貧困家庭至少有1至2項增收產業。同時,加大「扶智」力度,抽調市縣鄉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面對面、點對點精準培訓,使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項勞務技能或1至2門適用技術。

堅持改革引領才能激發內生動力。定西市堅持把推進農村改革和扶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在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帶動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公司帶動農業經營體制創新的改革中,採取財政資金以獎代補的辦法,依託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土地流轉108.09萬畝,佔到總耕地面積的14%,有力地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採取「合作社+大戶+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培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3433個,農戶以土地入股方式參股經營或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規模經營,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金融輸血 雪中送炭

貧困地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瓶頸是金融輸血嚴重不足,農民有發展意願,但有時候卻苦於貸不了款,無法進行規模經營。定西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建立金融扶貧機制,針對農村貧困戶貸款擔保難的問題,大力發展農業擔保機構,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農村和貧困地區聚集。創新扶貧互助資金擔保增信模式,大力發展村級扶貧互助協會,全市共安排互助資金實施村439個,互助資金總量達到8485.91萬元,其中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863.85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融資難的問題。

隴西縣成立了金融服務中心,加快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推出了中藥材倉單質押貸款、1億元畜草產業專項貸款,協調金融機構加大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信貸放貸力度,積極拓展中和農信小額信貸業務。臨洮縣與銀行籤訂了15億元的金融扶貧戰略協議,推行了由致富能人、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作為承貸主體統貸統還、農戶分散使用的貸款模式,已累計發放貸款1.03億元,惠及農戶1500多戶。

這些金融支撐,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對於剛要起步的貧困戶可謂是「雪中送炭」,大家根據各自地域特色和產業優勢,有的發展藥材種植,有的發展畜牧養殖。很多貧困戶說,幫扶幹部幫他們貸上款解決了最大的問題。

以精準扶貧為模式的新一輪扶貧攻堅戰在定西開展得如火如荼。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這次戰役中精準發力,定西廣大幹部群眾已然信心滿滿、蓄勢待發。(杜昱欣 呼雙鵬)

相關焦點

  • 甘肅首次引入"第三隻眼"參與貧困縣脫貧考核
    原標題:甘肅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全程參與貧困縣「大考」   「第三隻眼」看脫貧考核(人民眼·精準脫貧考核)  甘肅省宕昌縣以「  牟 健攝  甘肅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2015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結果,5月11日正式公布——  全省75個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18個被評定為優秀,其他57個為良好;考核貧困縣黨政正職149人,34人被評為優秀,其中縣(市、區)委書記20人、縣(市、區)長14人,其他115人為稱職。
  • 甘肅舉行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21日甘肅舉行2020年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  11月21日,甘肅舉行2020年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隨著8個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脫貧,「十三五」期間全省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共建成集中安置區1731個、安置住房11.4萬套,產業就業等幫扶措施基本落實到位,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普遍提升,為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走出了一條符合甘肅實際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 方正證券扶貧工作部董事總經理阿孜古麗:扶貧要精準、務實、實效
    本報記者 鄭瑜 何莎莎 北京報導全面脫貧最後年限將至,企業扶貧進入了新階段。從粗放扶貧到精準扶貧、從教育扶貧到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為響應國家「千企幫千村」的號召,企業正在全力以赴。事實上,為精準識別貧困人群、扶貧項目,企業正在持續整合資源、推進創新機制。「扶貧應該是共享、共贏、共發展的格局。對於企業扶貧來說,扶貧需要可持續的模式,如果只是簡單的給予則難以持續。」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自2011年開始,團隊利用以東北良種培育的優質商品鵝獅白鵝,在大慶市大同區北方種鵝場周邊的幾十畝玉米地進行了「玉鵝種養」生態農業模式探索,形成了種養結合的生態農業配套技術。至2017年,通過「玉鵝種養」生態農業模式帶動大慶市林甸縣四季青鎮新民村農戶養殖獅白鵝共3萬隻,雛鵝成活率達99.8%。同年建立了四季青鎮新民村獅白鵝養殖示範基地。
  • 甘肅定西黃土高坡上,有片「福州林」
    新華社福州9月13日電 題:甘肅定西黃土高坡上,有片「福州林」新華社記者鄧倩倩大西北秋意漸濃。甘肅省定西市北部山區,幾座山頭放眼儘是青翠,針葉林木整齊連片,改變了這裡曾經光禿荒涼的黃土高坡「本色」。這片林,以相隔2000公裡外的沿海城市為名,人稱「福州林」。
  • 甘肅三個市:酒泉、慶陽、定西的代表性景點,你最看好哪個?
    在我國眾多省份中,甘肅是很特別的一個省份,因為說到甘肅,大家可能就會想到與沙漠、戈壁相關的自然景觀,的確,甘肅有著非常多的著名類似景觀,比如大家熟知的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等,但是除了這一類,還有一些自然風景非常優美的景觀,比如崆峒山、麥積山等,這些景觀風景宜人,與大家想像中的那些沙漠景觀截然不同
  • 「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背後 這些扶貧知識你了解嗎
    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是怎麼來的?  其實,國家級貧困縣的「年紀」比大多數網民都要大。  確定重點扶持縣,是我國扶貧開發區域瞄準的重要手段之一。1986年,我國第一次確定國家級貧困縣,此後進行過三次調整。
  • 助力石阡騰飛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攜手企業精準扶貧
    來江銘表示,中國財富傳媒集團牽線搭橋,推薦優質上市公司來石阡捐贈、考察,是為了貫徹落實新華社社長蔡名照有關扶貧的指示精神。自1994年底啟動定點扶貧工作以來,新華社在國務院扶貧辦的統一安排下,先後將貧困縣息烽縣、思南縣、石阡縣作為定點幫扶對象。截至目前,先後選派十六批扶貧工作隊、30多名優秀幹部到當地開展幫扶工作並接受鍛鍊。
  • 創新模式精準扶貧 因地制宜科學扶貧 解放思想智力扶貧 國資國企...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市國資兩委舉辦「打贏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國資國企主動融入天津市扶貧大格局,集中優秀兵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有關情況。
  • 精準扶貧 「網際網路+」模式助力黔貨出山
    融媒助力 黔貨出山 本報記者 吳秉澤 通訊員 蒙煥琴藏身於大山深處的納雍赤松茸、來自開陽的生態富硒雞蛋、產自黔北正安的野生木瓜……打開「助農團團」貴陽融媒扶貧展示平臺,貴州各地的原生態綠色農產品映入眼帘。
  • 河北衡水精準扶貧工作綻放「衡水色彩」
    藍天白雲下,李雙星和鄉親們憧憬著來年豐收的景象:廣袤的大地上,黃白相間的金銀花、紅色的玫瑰花競相綻放……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聚焦「三精準」、強化「三保障」、狠抓「三落實」,目前已圓滿完成既定目標:全市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0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0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扶貧幹部執著堅守
  • 35個掛牌督戰貧困縣已脫貧摘帽
    11月20日,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宣布融水苗族自治縣等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已有雲南、新疆、寧夏、四川、廣西等5個省區共35個貧困縣市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此外,甘肅、貴州等2個省已於近日發布公示,宣布2省共17個貧困縣擬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 中國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在精準扶貧中的應用——以甘肅身隴南市為例
    近年來,隴南市認真貫徹中央精準扶貧系列重大決策,啟動實施25個特困片區、80個特困鄉鎮、822個特困村脫貧攻堅工程,探索出了片區扶貧、電商扶貧、金融扶貧、旅遊扶貧、社會扶貧等扶貧模式,形成了特色農業為主,工業、旅遊業、漁業等多模式相結合的發展體系。但由於受到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發展和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多要素的限制,部分區域經濟發展落後,貧困問題較為突出。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該9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該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截至目前,中國今年剩餘52個貧困縣集中的新疆、雲南、四川、寧夏、廣西、甘肅、貴州7省(區)已先後宣布貧困縣清零。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 「學習明理」精準扶貧: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
    2020年11月23日,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實現脫貧,這也標誌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不斷地向貧困宣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加強頂層設計,把精準扶貧事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對貧困問題的真實情況作出了符合當下實際的科學判斷,提出了扶貧開發重要思想。
  • 「三村工程」 :打造精準扶貧的平安模式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盛瑞生出席大會並致辭,分享了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2018年起,中國平安精準扶貧項目「三村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累計4100萬元的"扶貧保"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和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
  • 同念「山海經」 扶貧一家親
    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富有成效,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2019年勞務協作、生態扶貧典型做法入選全球110個最佳減貧案例,並收錄到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  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22億元,援建扶貧車間196個  走進定西臨洮縣城的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扶貧車間,遠遠傳來縫紉機的嗡嗡聲。
  • 貴陽市農投集團助力貴州貧困縣脫貧摘帽綜述
    實施扶貧產業項目86個,覆蓋全省37個縣,覆蓋農戶37972戶15044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922戶102932人……2016年以來,貴陽市農投集團從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技術服務、產銷對接等方面不斷發力,探索出脫貧攻堅的農投戰法、農投經驗,向貴州人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扶貧答卷。
  • 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深入領會中央精神,落實各項部署要求,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脫貧攻堅「衝刺期」的形勢和挑戰,以戰略思維謀劃全局,以創新精神探索扶貧模式、完善體制機制,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確保打贏扶貧攻堅戰。
  • 三江源集團及甘肅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貧記
    甘肅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採購部負責人魏亞莉介紹,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市場」的運作模式,以企業為中心,緊盯產品資源優化配置和市場營銷兩個環節,積極發展訂單生產,採取共同種植,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市場的模式,把合作社和農戶的資源優勢真正轉變為產品優勢和品牌優勢,推動了地方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解除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