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明理」精準扶貧: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

2021-01-09 央廣網

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差異性、複雜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貧困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每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會面臨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難題,是人類共同關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尤其是二戰以來,關於貧困的研究逐漸成為熱點話題,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領域的諸多學者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同時,旨在消滅貧困的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也相繼誕生。然而,近年來許多國家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緩慢,反貧困效果並不明顯。然而,在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巨大成功,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中國的脫貧攻堅戰仍穩步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11月23日,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實現脫貧,這也標誌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不斷地向貧困宣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加強頂層設計,把精準扶貧事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對貧困問題的真實情況作出了符合當下實際的科學判斷,提出了扶貧開發重要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又一重大實踐,將進一步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了重要經驗。

堅持黨的領導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保障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實踐,大致經歷了救濟式、開發式、精準扶貧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政府主導。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這一時期,政府主要通過土地改革、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方面等改善農村貧困狀況。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決大家的困難,才能避免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1986年,中國成立國務院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即現在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省、市縣也設置了相應的扶貧開發工作部門,通過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制度機制保障了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進入21世紀,我國逐漸建立並不斷強化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更是成立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帶領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層層籤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責任到人。這種有組織、有紀律、講政治的扶貧開發活動是我國政治優勢與制度優勢的體現。

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在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的基礎上探索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即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還找到了關於反貧困的有效途徑——先富帶後富。中國的脫貧事業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要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先富帶動後富,協同發展、激發貧困人口參與生產的動力,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扶貧格局。目前,我國構建了全社會扶貧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政府、市場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在反貧困鬥爭的實踐中,歷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不忘初心,把改善民生、消除貧困作為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在社會主義制度實踐層面中生動的反映。

精準扶貧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精準扶貧事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包括四個方面:「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和「如何退」。

在「扶持誰」問題上,主要是從三個層面對扶貧對象進行了界定,第一是「收入」,第二是「不愁吃、不愁穿」、第三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這三個層面可總結為「一有、二不愁、三保障」。我國對扶貧對象的確認從收入、能力、權利等方面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界定,做到了精準幫助扶貧對象實現脫貧;在「誰來扶」方面,我國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任務清晰,分工明確,堅持各盡其責,考核到位,各村派有駐村幹部,幫扶對象與扶貧幹部一一對應,責任到人;關於「怎麼扶」的問題,我國因人因地施策,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異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關於「如何退」的問題,貧困戶在達到「一有、二不愁、三保障」標準之後也就達到了脫貧標準。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退出流程的規範:設定時間表、留出緩衝期、實行嚴格評估、實行逐戶銷號,保障精準退出貧困。

精準扶貧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堅持「以人為本」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馬克思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因此在自由發展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例外,也就是脫貧攻堅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使發展成果更廣泛的惠及全體人民。其次,人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生產力(「個人生產力的全面的和普遍的發展」)、人的才能(「每一個人都無可爭辯地有權全面發展自己的才能」)、人自身(「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全面發展的人,佔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幫扶誰」、「怎麼幫」、「如何退」中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視。中國脫貧攻堅勝利的經驗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長時期實踐探索出來的,是對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為世界反貧困實踐提供中國方案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的推動者。一方面,中國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人才、技術、醫療等方面的援助,例如,中國扶貧樣板落地非洲,通過因地制宜的技術使其國民擺脫了「吃飯靠天收」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國積極為貧困國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全球各國共同發展的提供良好條件。

不過,中國與全球的脫貧合作仍舊面臨巨大的挑戰。目前,在西方話語體系的主導下,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發展模式持有誤解,不利於中國脫貧經驗的傳播。對此,中國應努力培養具有國際化水平的脫貧人才,將這些人才輸送到國際舞臺,參與到全球貧困治理中,讓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國脫貧智慧的價值。同時,中國仍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脫貧思路和脫貧政策,取長補短,相互借鑑,進一步推進全球反貧困步伐。

(作者 吳惠芳 王惠 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扶貧論述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及其歷史世界...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扶貧成就舉世矚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擺到了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眾多新思想和新觀點,作出了眾多新決策和新部署,形成了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習近平扶貧論述,既為新時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理論指引,也為世界反貧困事業貢獻了寶貴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理論創新及價值貢獻
    本文圍繞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總方略——精準扶貧,從「準」「精準」「可持續」「擴權賦能」「全員式扶貧」「共生共建共享」「反貧困命運共同體」等七個方面闡釋了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提煉出精準扶貧在實踐、思想、制度層面各項創新的具體內容,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揭示出精準扶貧的價值貢獻。
  •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科學指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為國際反貧困思想增添了中國智慧。精準扶貧加速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是人類減貧事業的重要成員,中國的扶貧開發是全球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脫貧攻堅成效直接影響著全球貧困治理成果。
  • 【中國攻堅進行時】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科學指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為國際反貧困思想增添了中國智慧。  精準扶貧加速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是人類減貧事業的重要成員,中國的扶貧開發是全球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脫貧攻堅成效直接影響著全球貧困治理成果。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原標題:從 《擺 脫 貧 困》 到 精 準 扶 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31次,18次涉及扶貧,7次把扶貧作為考察重點,連續4年新年第一次國內考察都是到貧困地區,就扶貧開發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升華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最重要的啟迪就是「不斷把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成功經驗上升為理論,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不斷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新概括,孕育於新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全部過程之中。
  • ...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
    原標題:中國科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 4月24日上午,中國科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2020年第四次集體學習擴大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懷進鵬主持會議並作學習講評。黨組成員宋軍作重點發言。
  • 國美精準扶貧之路: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 打造產業鏈新道路
    剛剛過去的2019年,1000多萬人口擺脫貧困、約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降至2%。2019年,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也為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決戰奠定了基礎。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談治國...
    編者按管理學院黨委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固樹立起「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堅持黨建領航,全面提升組織力,我院微信公眾平臺設立【黨建】欄目,展現學院黨員風採,激勵基層黨組織銳意進取,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 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現在,我們進入扶貧開發工作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好脫貧攻堅正確方向,科學謀劃好扶貧開發工作,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深刻認識總書記重要講話重大意義在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和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在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將其轉化成為踐行總目標的強大精神動力。
  • 理論專題丨學習王新法 扶貧路上續輝煌
    我們學習扶貧楷模精神,既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又要練好「繡花功夫」精準幹。要務實創新抓源頭,健全建檔立卡動態調整機制,確保扶貧對象更加精準。要務實創新抓重點,完善「七個一批」模式做法,提高扶貧措施有效性。要務實創新抓基礎,著力解決基層組織力量不強、經濟功能薄弱、基礎設施滯後、陳規陋習嚴重等問題,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學習扶貧楷模王新法,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 精準扶貧生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全局發展的高度,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戰略任務來抓,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深刻、集中、生動的體現和闡釋,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真摯的為民情懷、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 盤點2020年十大理論熱點 你要的「學習」乾貨都在這裡
    這一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引領我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四川日報全媒體與省委黨校聯合梳理髮布2020年十大理論熱點,希望能為你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提供幫助。
  • 人的可持續發展:國際教育反貧困研究的內在邏輯與中國意義
    關 鍵 詞:可持續發展;教育反貧困;內在邏輯  標題注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際網路經濟下少數民族特困地區精準扶貧脫貧模式創新研究」(17XMZ031),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全國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課題「三區三州」特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特殊困難與對策研究(ZXZD18002),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攀登計劃重大培育項目
  • 習近平新時代扶貧攻堅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徵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摘要〕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黨的扶貧攻堅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出了新決策新部署新要求,其中蘊含著習近平新時代扶貧攻堅工作思想。
  • 「學習黨史」陳晉: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
    總體上看, 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 中國學了好的, 也學了一些不好的;有學得成功的, 也有沒學成功的;還有壓根就不可能搬過來的。這是中國下決心既學西方又走自己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所在, 也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歷史必然性所在。中國現代化道路, 事實上體現了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深度融合。
  •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101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偉大的導師》出版社: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大有書局作者:陳江生推薦部門:中直組《偉大的導師》是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江生教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副所長崔麗華教授編著的一本關於馬克思恩格斯的普及讀物。
  • 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多次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題,先後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共產黨宣言》,目的是通過重溫經典,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源頭,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 邊疆民族地區文化扶貧:理論探討、政策體系及制度創新
    從「扶貧扶志」方面,推動貧困人口內生式發展。   作者簡介:納麒,雲南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馬志翔,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他們發起成立的「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致力於將龐大的反貧困工作分解為具體而細小的類別,使用嚴格的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對公共衛生、小額信貸及防治愛滋病等具體工作的指導,推進全球的反貧困事業。目前,「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已經在五個大洲成立了辦事處。他們不僅在研究技術創新、制定政策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成就,而且在採用團隊方法來評估「反貧困」成效方面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