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精準扶貧之路: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 打造產業鏈新道路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2日電 跨年夜剛過,21世紀20年代的鐘聲正式敲響了。剛剛過去的2019年,1000多萬人口擺脫貧困、約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降至2%。

2019年,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也為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決戰奠定了基礎。

2019-2020央視新聞跨年直播專門圍繞「為了每個人的小康,加油」進行互動。在這個環節中,央視新聞重點關注了國家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的顯著成績,並致敬工作在第一線的廣大奮鬥者們。作為扶貧重要參與者,在跨年直播現場主持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國美精準扶貧的成果。包括水果類的奉節臍橙、廣元獼猴桃、融安金桔、延安蘋果;茶葉類的遵義紅茶、壽寧高山茶、雲陽陽菊;茶點類的麻江藍莓幹、南疆紅棗、安遠百香果派、安遠百香果乾,以及石柱蜂蜜。每一種產品都是對國美發揮零售流通優勢,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產業特色,打造的一條電商扶貧、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產業鏈新道路的詮釋。

作為中國電商扶貧聯盟主席團單位,國美多年來持續發揮零售企業優勢,助力精準扶貧。2018年,國美扶貧頻道正式上線,在當年的「雙十一」活動中,有來自70多家店鋪的近300款扶貧產品參與活動,多款扶貧商品在營銷活動中都有相當不錯的銷量。

啟動精準扶貧項目以來,國美在商務部備選的500餘家扶貧商家池中邀約近百家,其中已有數十家商家入駐。2019年,國美進一步提出「消費扶貧+創業扶貧」新主張、新模式,以電商平臺作為橋梁,真正讓農產品出去鄉村,走進城市,搭建更有效的農產品上行渠道,同時,通過國美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網絡和營銷活動,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共同推進農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以四川廣元為例,當地為入蜀要塞,山道險峻,土壤貧瘠,只有生命力更頑強的土豆才能生存。土豆就是村民們的主要糧食和經濟來源,但受自然環境影響,土豆出山成了村民們的大難題,經濟跟不上,就導致村民生活艱難,長此以往形成了惡性循環。為此,國美聯手健康生鮮美食平臺開展助農公益義賣活動,幫助四川廣元的高山土豆走出大山,也讓更多的人吃上了綠色、健康的食品。

公益之路遠不止於此,除了參與精準扶貧,33年來,國美的公益之路早已遍布教育扶貧、緊急救災、助殘就業、關愛老人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國美已成功組織公益活動上萬個,累計捐款捐物超1.5億元,幫扶1000萬餘人,這些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

2008年汶川地震,國美捐建的國美博愛中學就是其中一個特殊案例。汶川地震發生後,原來的教學樓和宿舍樓成為危房,教師、學生只能在路邊搭帳篷、搭板房用於上課和休息,直到5000萬港元籌建的國美博愛中學落成,孩子們和老師們才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公益之路,永遠沒有終點。國美堅信,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是企業生存的本質,企業社會責任始終在集團戰略的重要位置。」國美零售執委會主席何陽青表示,國美始終堅持公益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用公益的力量照亮更多家庭,助力國美、家美、生活美。

相關焦點

  • 佛山商道|佛山民企各展所長,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向
    民營企業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方面,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佛山民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發揮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的積極作用,利用自身的市場、技術、信息、資金、人力等要素,把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在為黨和國家偉大事業作出貢獻的同時,亦為自身的發展拓寬思路,開啟新的方向。  點擊視頻,為您講述!
  • 貧困地區發展森林旅遊有何資源稟賦?國家林草局回應
    、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分布在山區林區沙區,這些地區脫貧的潛力在山,增收的希望在林。」10月15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該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這樣介紹貧困地區發展森林旅遊的資源稟賦。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原標題:從 《擺 脫 貧 困》 到 精 準 扶 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31次,18次涉及扶貧,7次把扶貧作為考察重點,連續4年新年第一次國內考察都是到貧困地區,就扶貧開發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甘肅農業大學:立足貧困地區資源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甘肅農業大學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農業院校優勢,實施產業扶貧,尤其是中藥材產業扶貧,有效提高了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 聚力精準賦能 打造互動共贏的協作新樣板
    杭州市作為對口幫扶黔東南州的東部城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幫扶政治責任,聚焦「精準賦能」,以「領跑者」的責任、「弄潮兒」的闖勁、「施工隊」的作為,助力黔東南州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樣板。
  • 「三村工程」 :打造精準扶貧的平安模式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盛瑞生出席大會並致辭,分享了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比如在產前,我們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工作,已為全國18個省78個貧困縣培育3400名致富帶頭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精準覆蓋脫貧攻堅戰場上衝在第一線的扶貧人員。並協調農技專家,為貧困地區產業提供實地指導。」盛瑞生說。
  • 立足資源稟賦優勢以大項目帶動地區產業大發展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做好精準招商。堅持不懈地走招商引資、借力發展,以大招商引進大項目,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堅持「面對面」與「屏對屏」招商相結合,圍繞投資市場實際需求,對全縣重點產業與13個重點項目進行全方位推廣。堅持協同發力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聚焦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精準招商、存量資產盤活、「飛地經濟」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重點領域,大力引入優質項目、優質企業。
  • 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理論創新及價值貢獻
    本文圍繞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總方略——精準扶貧,從「準」「精準」「可持續」「擴權賦能」「全員式扶貧」「共生共建共享」「反貧困命運共同體」等七個方面闡釋了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提煉出精準扶貧在實踐、思想、制度層面各項創新的具體內容,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揭示出精準扶貧的價值貢獻。
  • 青陽縣立足資源稟賦引導貧困戶發展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
    去年得知歐陽愛枝養殖的雞不好銷售,村裡的扶貧專幹餘婷就聯繫上了富源畜牧養殖有限公司,黃明清來到歐陽愛枝的養殖場考察後,發現她的養殖場符合「皖南土雞」的生長環境和養殖方式,於是雙方就達成了合作意向,公司為她提供雞苗和技術服務,負責幫助歐陽愛枝銷售雞和雞蛋。
  • 走契合四川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
    走契合四川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       巴蜀大地,各地地形不一、環境迥異,既有高原山地,又有平原淺丘;既有經濟發達的平原城鎮,又有貧困集中連片的四大片區。如何因地制宜,找到一條契合當地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圍繞這一話題,本期的「5人談」邀請相關人士共話綠色發展思路。
  • 拓寬參與扶貧廣度 加大精準扶貧深度
    本次論壇以「匯聚品牌星力量,共創扶貧新時代」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增進交流,凝聚共識,深入探討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利用品牌經濟、品牌效應調動企業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協同品牌企業、地方企業達成「協同作戰、資源優化、合力共贏」的整合扶貧效果,促成「輸血」與「造血」並舉、「強效」與「長效」並重的扶貧模式。
  • 《十八洞啟航》:精準扶貧視域下的鄉村敘事範本
    劉知英在精準扶貧視域下,報告文學作品《十八洞啟航》既秉持求真寫實的基本態度,全景式地呈現出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脫貧歷程,更從村志、民族志的維度,橫向剖析了鄉村變革中農民的精神變遷史,深度還原中國鄉村社會的沒落與振興。
  •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發布時間:2020-11-04 23:46:31      來源:遵義市政府辦公室
  • 「學習明理」精準扶貧: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
    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差異性、複雜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貧困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每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會面臨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難題,是人類共同關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不斷地向貧困宣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加強頂層設計,把精準扶貧事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對貧困問題的真實情況作出了符合當下實際的科學判斷,提出了扶貧開發重要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又一重大實踐,將進一步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並發表主題講話,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2018年1月,在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中國平安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由董事長馬明哲親自設計,創新理念、機制和方式,緊扣「精準」二字,聚焦重點貧困地區的產業、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貧問題,打造面向村官、村醫
  • 邊疆民族地區文化扶貧:理論探討、政策體系及制度創新
    3.深入發掘民族文化資源   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各地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自身艱苦奮鬥、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部分地區立足自身實際,彰顯自身文化底蘊、轉換民族文化資源,鞏固文化扶貧基礎和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文化的引導力、凝聚力、組織力不斷增強,貧困人口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 「五個一批」精準扶貧思想視閾下多維貧困治理研究
    地理環境作為自變量影響著貧困的形成,因此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需要將其吸納到扶貧系統工程中。通過精準識別貧困地區致貧的原因,分析不利的地理環境因素並對症下藥、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進而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 關於《中共黃岡市委黃岡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全市新一輪建檔立卡的貧困村有892個,貧困戶有34萬戶、102.8萬人,貧困人口多、面大、程度深、發生率高,推進精準扶貧時間十分緊迫、任務非常繁重。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個切實」、「四個一批」、「六個精準」的重要論述。二是聚焦「精準」二字。通過完善精準扶貧工作體制機制,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精準落地,推動扶貧政策向貧困片區聚焦、扶貧資金向貧困村戶聚集、幫扶力量向貧困對象聚合。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直面貧困地區發展的突出問題,回應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熱切期待,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改革創新舉措。
  • 從「輸血」到「造血」——浦發銀行長沙分行探出金融精準扶貧路
    近年來,該行積極探索「輸血」與「造血」、「融資」與「融智」的精準扶貧新路徑,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新動力,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為全面實現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浦發力量。「雙千兩葉」助楊家河脫貧致富楊家河現有村民257戶9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94人。2018年4月,長沙浦發開始向楊家河村派駐扶貧工作隊。
  • 中國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在精準扶貧中的應用——以甘肅身隴南市為例
    長期以來,中國將扶貧問題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中,2013年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2015年開始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其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貧困地區全面脫貧。本文以中國高解析度衛星遙感為核心應用技術,以甘肅省隴南市為應用示範區,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精細調查手段,精準調查隴南市生態環境資源本底,全面分析區域貧困特徵及成因,明確隴南市精準扶貧生態補償的重點建設方向與實現路徑,增強貧困片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推進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和諧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