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遵義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承接四川、重慶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分享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紅利,推動該市經濟發展。
一
在桐梓縣婁山關高新區遵義笛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登記招工信息、接聽電話、接待來訪,陳代先忙得不可開交。已在公司工作3年的陳代先,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我們公司正在招人,你能給我們介紹嗎?」這是她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站在公司門口,她用手指著招聘海報說:「訂單增多,工人不足。」
遵義笛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桐梓縣招商引資的一家高新企業,主要為重慶IT產業配套,年產能可達2000萬臺,產品85%以上銷往成渝地區。「以生產筆記本電腦散熱器為主,產品用於惠普、戴爾、聯想、華碩電腦。」公司董事長葉元璋說,儘管前期遭受疫情影響,但好在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今年1至9月公司實現銷售額3000多萬元。
據婁山關高新區投資商貿處副處長楊玉梅介紹,桐梓縣對入駐園區的企業,實行土地「一事一議」減免政策、廠房「三免兩減半」政策,企業生產出的產品實行地方級稅收獎補等;對企業員工,實行免費午餐、免費公交的「兩免」政策。既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又讓員工能穩定、安心工作。
依託政策紅利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少成渝企業選擇落戶桐梓。這只是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一個生動縮影。
二
遵義與成渝兩地長期以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特別是重慶與遵義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1988年包括遵義在內的18個城市就共同發起成立重慶經濟協作區。此後,渝南黔北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渝南黔北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作區等多個合作組織陸續成立,籤訂了《關於遵渝兩地開展幹部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深化遵渝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和旅遊產業發展等。
遵義主動「擁抱」重慶,成為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先行區。重慶鍾情遵義,源於兩地有著互補的資源優勢和遵義的良好產業基礎,與重慶毗鄰的遵義7個縣(市),如桐梓、習水、正安、道真、務川等地旅遊、人力、煤炭等資源吸引著重慶人。兩地在規劃、能源、旅遊、交通、金融、商貿、電子信息產業、汽車及摩託車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尤其是旅遊產業的合作發展,促成了區域共建共融共享。重慶企業來遵開發旅遊康養地產項目,讓遵義成為了重慶人的避暑天堂。
2013年,選擇在習水縣鰼國文化生態旅遊創新區定居生活的重慶市南岸區居民黃開義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重慶人到習水安居,讓在重慶工作、習水生活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據統計,2019年,前來習水縣鰼國文化生態旅遊創新區避暑的重慶遊客達到13萬餘人次,而在該創新區買房的重慶人則達到2萬餘戶6萬餘人。
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不僅讓旅遊產業開花,也讓渝遵合作的其他產業和項目結出碩果:崇遵高速公路、渝貴鐵路(遵義段)、江津至習水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共同推進桐梓(重慶)工業園升格為貴州婁山關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讓遵義的竹筍、辣椒、紅稗、蜂蜜、金銀花、洛黨參、天麻等特色農產品進入重慶市場。
三
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承接四川、重慶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效應,讓遵義逐漸構築起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強力引擎,不斷分享成渝城市圈發展紅利。遵義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認為,加強成渝城市群戰略合作,該市要積極對接成都、瀘州,形成西部發展廊道,發揮輻射黔川渝結合部的中心服務功能,把桐梓打造成遵義融入重慶的橋頭堡,促進遵義特色產業與重慶市、四川省產業的配套發展,大力參與產業分工,合作共建工業園區,重點在白酒、能礦、特色農產品及交通物流、對外貿易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
同時,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黔川渝旅遊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重慶江津、綦江、南川、萬盛等地與遵義桐梓、習水、赤水、道真等地旅遊避暑度假項目,推動旅遊數據資源共享互通。並通過以打造桃花江健康旅遊示範區、鰼部生態文化園和黔川渝結合部醫養中心為載體,加強康養旅遊合作,共同建設世界級大生態康養旅遊度假區。
相關熱詞搜索:遵義 重慶 習水 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