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國平 王雲 何勤華 視頻剪輯 涼山觀察 楊正飛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支持攀枝花、涼山推進安寧河谷綜合開發,打造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度假旅遊「後花園」,建設清潔能源基地。
涼山如何把握時代機遇,落實好省委要求?涼山州市委書記林書成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特殊意義
全方位帶動涼山脫貧攻堅工作
記者: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涼山來說有著怎樣的機遇?
林書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涼山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
涼山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按照計劃,今年11個貧困縣要全部脫貧摘帽。這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迎來的新的重大機遇。
省委召開十一屆七次全會後,涼山州委召開了八屆九次全會,對脫貧攻堅收官決勝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在此基礎上我們主動尋找戰略機遇,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這個過程當中,涼山不能掉隊,不能喪失千載難逢的機遇。
記者: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涼山的脫貧攻堅工作,有怎樣的帶動、促進作用?
林書成:對涼山脫貧攻堅工作的帶動是全方位的,最突出、最直接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富饒的安寧河谷
首先是帶動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將帶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跨越式發展,這對涼山而言顯得更為迫切,因為交通基礎設施滯後,是過去涼山貧困的一個根本性原因。
涼山作為四川向南大通道建設的橋頭堡,順應國家戰略,大量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得以上馬。可以說現在全省交通建設的主戰場在涼山,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在涼山。
現在已開工建設的交通工程有沿江高速,從宜賓沿金沙江經過涼山雷波等5縣到達攀枝花,再向前就到雲南。成(都)樂(山)西(昌)高速,也在建設中。
同時,省委部署建設的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宜(賓)西(昌)攀(枝花)高鐵、金沙江翻壩綜合運輸體系、暢通成渝黃金水道,貫通了大涼山彝區,為貧困地區群眾出行提供了「鐵公水」聯運便捷的交通選擇。
通過這些交通設施,涼山不僅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還給涼山脫貧攻堅工作帶來非常重要的基礎和條件。
第二是對產業的帶動。6月30日,涼山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阿布洛哈村通車了,標誌著州內國省幹線主通道和農村公路「毛細血管」打通了。交通通達後,涼山的農產品可以運出去,大量優質的特色農產品能夠在成渝地區找到廣闊市場,這對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來說,也是鞏固發展的需要。
第三是挖掘人口紅利。成渝地區的經濟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涼山有170多萬青少年,如果能利用成渝地區的科教資源,特別是職業教育資源,就可以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勞動人才,這對消除相對貧困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說,涼山必須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僅帶動目前的脫貧攻堅工作,對涼山的長遠發展都非常重要。
特色優勢
豐富成渝地區的「菜籃子」「果盤子」
記者:貫徹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涼山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林書成:根據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定位,結合涼山自身的比較優勢,我們提出了一通道、四基地、一屏障的發展思路。
一通道,就是全力打造南向開放大通道。上面說的高鐵、高速建起來以後,四川南向的通道就打通了。
四基地,一個是推進清潔低碳能源生產基地建設。涼山是能源大州,水電佔全國的15%,四川省的57%,此外還有豐富的風、光電。這些清潔能源將來可以為成渝地區的經濟建設提供能源支撐;
第二個是釩鈦新材料示範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放大釩鈦稀土戰略資源獨特優勢,用好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先行先試政策,大力發展新材料;
第三是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建設。抓好優質糧油、馬鈴薯、苦蕎、菸草、蠶桑、畜牧、水果等特色產業發展,建好「成都·大涼山」農特產品加工貿易園區等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
第四是陽光康養度假旅遊目的地建設。我們正在完善提升西昌邛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動景區景點提檔升級,打造安寧河谷「農文旅」生態陽光走廊、金沙江休閒觀光走廊、香格裡拉水上黃金走廊等精品旅遊帶,加快發展房車遊、自駕遊、森林康養、健康文化、醫療保健、康復理療等新業態,規劃建設「三江」國家水電公園,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一屏障,指的是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規劃建設「三江」國家水電公園,爭取安寧河谷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國家規劃,抓好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安寧河等長江支流禁捕退捕、巡護執法、漁民安置及水生物保護等工作,久久為功修復長江上遊生態環境,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另外,我們將發揮市場的作用,吸引社會投資。現在我們主要把精力放在安寧河流域。省委全會明確持攀枝花、涼山推進安寧河谷綜合開發,省裡也出臺了一份意見,目前正在落實之中。
記者: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涼山最大的比較優勢是什麼?
林書成:特色農業是涼山的優勢產業。涼山是四川的農業大州,17個縣市都處在胡煥庸線的西南側,這裡陽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資源又比較多,為優質特色農產品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條件。通過建設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豐富成渝地區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
說道「菜籃子」,現在大涼山蔬菜已經可以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很多公司在這裡有蔬菜基地。下一步我們也要把涼山的高端蔬菜產品打入成都、重慶的市場。
現在我們通過脫貧攻堅工作,推廣「夏秋冷涼蔬菜」,蔬菜上市期自然錯季。秋蔬菜今年可以推廣到將近70萬畝,一塊地種兩季,農民受益的同時,又能滿足成渝地區市民的需求。
畜牧產品,今年出欄的牛有40多萬頭,羊有60多萬頭,家禽將近200萬尾,還有442萬頭的生豬任務,這是一定要確保。通過這些,可以為成渝地區提供優質的肉食品。
關於「米袋子」,涼山是玉米育種基地,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在市場上有較好的口碑。
說到「果盤子」就更有特點了。現在已經形成規模的、市場信譽度特別好的,比如鹽源蘋果有41.5萬畝,會理的石榴有40萬畝。
沿著這個思路,我們規劃了118個產業園,通過產業園帶動全州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相信未來融入雙城經濟圈,會有廣闊的市場,我們把涼山的特色發揮出來,讓涼山優質農產品擺上更多成渝雙城居民的餐桌,為助農增收致富注入持續動力。
另外就是旅遊。涼山有多元的文化特徵和冬暖夏涼的氣候條件。通過旅遊的供給側改革提供更多的旅遊服務、旅遊產品。另外,我們也請大家來看看脫貧攻堅以後的新涼山是什麼樣,以此向全國人民感恩致謝。
破除「河谷意識」
涼山不再涼而是一片熱土
記者:安寧河谷是涼山最好的區位。從名字來說,有安和祥寧的意思,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四周環繞的高山,可能阻礙了涼山的視野和思想,缺少一種外向追求。當年四川曾提出破除盆地意識,如今涼山如何打破「河谷意識」?
林書成:應當說我們確實聽到這樣一些議論。安寧河谷流域的6個縣市在涼山本地比較發達,但是和其他地區比依然相對較落後。
「河谷意識」就是說小富即安,走不遠也爬不高。
安寧河流域必須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機遇,通過改革創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今天,我們乘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東風,在完成脫貧攻堅工作後,全面轉入鄉村振興,把我們以前想幹而沒幹成的事情幹起來,讓涼山由過去貧窮落後的代名詞,一躍成為一片熱土,正如我們所說「涼山不再涼而是一片熱土」。
最重要的,一定要從精神上要突破群山的包圍、阻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