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網>about>正文
中國經濟第四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怎樣邁向廣闊天地文/曹卷卷2020-11-11 11:32:12來源: FX168
近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位陡升,被很多人看好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第四極」。
2016年4月,國家批覆發布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渝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要求加強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功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2020年10月16日,中央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要求,這片土地未來的發展有了新定位和新路徑。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出臺,成渝地區已成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並與其他三極一起打造了中國區域經濟的核心,其他三級主要位於中國政治中心和沿海地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無疑是"第一內陸增長極"。
科學技術部戰略規劃司原副司長餘健表示,成渝地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的差距較大優勢也比較大,但是差距就是潛力,也是動力,也是競爭力。
全球燈光圖最能顯示一個城市群的聚合度,京津,長三角(江浙滬)、大灣區的城市群完全看不出城市的邊界,相比之下成渝之間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重慶和成都兩大城市,一個在四川盆地東,一個在四川盆地西,形成盆地的經濟高地,再加上位於盆地內的其他城市,構成了目前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這些城市,包括重慶主城都市區範圍內、主城9區外的其他12區,也包括四川的綿陽、德陽、眉山、樂山、資陽、內江、宜賓、瀘州、遂寧、南充等地級市。盆地內部各市各區之間,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往來密切,互動頻繁。重慶和成都,各自發揮龍頭作用,共同帶動這一區域發展,形成經濟圈。
從民國到新中國,成渝地區長期扮演著戰略大後方的角色。在中國經濟雙循環新格局時代,成渝地區在科技技術轉化、產業孵化以及對外科技合作等方面,都可以當好西部地區的頭雁,帶領經濟圈內其它城市一起,努力成為科技創新基地。
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楊繼瑞表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只是做大成都、重慶兩個中心城市,還要通過雙城帶動,促進區域中心城市競相發展,實現整個區域「水漲船高」。
10月31日,《求是》雜誌刊載《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的署名文章,對中國未來城市化戰略做出重要指示。
文章稱,要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在經濟雙循環的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的發展重心必然從沿海向內陸傾斜,成渝地區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成渝雙城經濟圈」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12月4日亞洲交易博覽上,西南財經大學逯建教授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成渝地區的各類優勢以及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規劃。如需了解該地區的區位優勢,或者您正在考慮您的企業或個人新的規劃和安排,可提前掃碼註冊,也可以將您關心的問題發給我們,我們會讓嘉賓有針對性地給您回復。
版權申明:FX168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