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一廊多點」 成渝高新區勾勒科技創新中心「微笑弧線」
今年年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明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在雙城經濟圈內部,本就肩負著高質量發展和改革創新「天然使命」的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兩大國家高新區如何「雙區聯動」、為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支撐引領?
近日,在兩家高新區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二次聯席會議上,隨著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一幅由「兩極一廊多點」創新格局為核心支撐,共建西部科學城、成渝科創走廊等「六個共建」任務為途徑的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畫卷」逐漸展開。
兩區連線
高質量發展雙核驅動
同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同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同是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同是帶動區域發展、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的高地……翻看30餘年發展歷程,兩家高新區有太多的「同是」。
「1988年,以建設國家高新區為重要內容的火炬計劃啟動,肩負『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使命的國家高新區應運而生。而此次中央提出成渝地區『兩中心兩地』建設,正與國家級高新區的使命和擔當緊密相連。」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長城戰略諮詢所副總經理王志輝認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大的國家背景下,兩家國家高新區要發揮創新引擎作用,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共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和產業生態,提升區域整體勢能,支撐西部科學城和中國經濟第四極建設。
按照雙方此次籤署的《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雙區聯動」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兩極」即是以成都高新區為支撐的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以重慶高新區為核心的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
雙方將攜手打造西部地區創新資源最為集中、雙創生態最為活躍、產業發展質量最優、協同創新效率最高的標誌性區域,成為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全面支撐和引領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慶高新區與成都高新區發展理念一致、發展目標同向,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深化合作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共謀推進合作項目,推動兩地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形成成渝地區創新協同發展的示範樣板。
由點到面
擴大輻射疊加效應
近年來,相比重慶、成都高新區「兩極」的快速崛起,相距200多公裡的兩地之間則成為一定程度上的創新「塌陷區」,如何「由點到面」的擴大雙區輻射疊加效應,則決定了「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縱深。
按照雙方此次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一廊」即成渝科技創新走廊,其中將涵蓋成渝地區12家國家高新區,承載創新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功能;「多點」即成渝地區多個創新功能區和創新節點。
而上述目標的實現路徑則由過去的各自發力,轉變為「六個共建」——不僅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還將共建成渝科創走廊,全國新經濟示範高地,西部創新創業引領區,內陸自貿港,要素自由流動機制。
「其中,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全鏈條體系;打造成渝科創走廊,將構建『成渝總部研發+周邊成果轉化』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模式,推動創新成果在科創走廊沿線園區產業化。」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未來兩區還將實現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共享共用,聯手打造智能終端、大健康兩大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人才、基金、孵化載體等要素有效集聚,形成兩地優勢互補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等。
按照規劃,雙方還將攜手爭取兩區納入內陸自由貿易港試點,率先開展自貿港政策承接和體制機制先行先試;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推動科技資源不僅向兩大創新極核集聚,還要在多個創新節點合理流動。
(責任編輯:石蘭蘭)